我們落入了什麼樣的思考陷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前的我在人際關係或群體裏,有時會有這些疑惑,百思不得其解,然後就落入自怨自艾的情境中,心情也跟著低落。

「為什麼我會被他這樣說/那樣對待呢?」

「為什麼我沒被別人認同呢?」

「為什麼我就是不討那個人喜歡呢?」

看似一直在「想」,其實是無效的思考,陷入負面偏誤的漩渦,總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其實不僅「眼見不為憑」,甚至根本沒發生,很多是自己的臆測。而且很常過度檢討自己,不斷情緒反芻,陷入 負面漩渦,進入 慣性思考認知偏誤


我們被怎樣的偏誤綁住了?

《思考101》是最近出版的有趣又有深度的書。談思考?!原本以為是一本不容易讀懂的書,翻開卻讓人一讀再讀,欲罷不能!很多生動、生活化的例子,讓腦洞大開!

跟著書,可以跟自己的思考進行一場場的辯證,平日因為生活節奏快速的關係,我們已經常常被迫要「快思」,卻忘記要有邏輯、合乎常理的「慢想」。


為什麼不要一直問「為什麼」?

這會挑戰我們的預設認知,所受的教育不是告訴我們,要常常發現問題,問「為什麼」,然後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嗎?

作者提到,我們要怎麼判斷一個「為什麼」問題是可回答還是不可回答?嚴格來說,沒有哪個「為什麼」問題是可以回答的,我們絕對找不出任何結果的所有真正原因。當我們一直執著於那些或許無法回答的問題,試著找出答案,我們的感覺可能會愈來愈糟。

自己的生活經驗中也多次驗證,或是從自我檢視中發現,有時候問「為什麼」其實是一種自我免責,只是要表示有在思考,或是以為可以找到「正確答案」,其實只是找到可接受的答案,希望下次碰到類似情況,必須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或許真正值得試著回答的「為什麼」,是那些有可能帶給我們洞見、引領未來行動的問題。如果我們永遠不會碰到類似情況,驗證答案不但不可能,也無意義。一旦你不再執著於某些事為什麼會發生,特別是你恨不得沒發生的事,你就可以採取遠觀的視角,或許有助於擺脫懊惱、後悔之類的負面情緒,並且在下一次碰到棘手情況時,能夠用更有建設性的方法解決問題。
raw-image


只想要歸因或指責會讓事情陷入負面漩渦?

「反芻思考」會讓我們不斷思考同樣的想法,以及問更多的「為什麼」,更極端是不當地指責自己或錯怪他人,或是全數歸功自己,這都是落入錯誤思考。

有學者提出我們在檢視他人的失敗時傾向於使用 內在歸因,也就是覺得別人犯錯是因為他個人特質;但當犯錯的人是自己時,則比較會用 外在歸因,就是將錯誤歸咎在環境因素或他人身上,而非負起個人責任。

成功的時候也可能會有 錯誤歸因,在自己成功時,比較有可能使用內在歸因,但面對他人成功時,卻傾向使用外在歸因,認為是他人「運氣」較好所致,錯誤的因果歸因,一味地「想當然耳」,就偏離了事實的本質。

有一部分人失敗是因為壞運氣或者外在環境影響,這樣對我們來說既方便又具有防禦作用,但也有一部份人會 過度自責 或將不舒服的感覺不斷地 反芻,也就是所謂的「鑽牛角尖」及 過度思考

反芻其實會妨礙我們有效解決問題。這可能是確認偏誤使然。當我們覺得情緒低落,我們就會反覆回想確認那種感覺的記憶,一旦失去自信,我們便很難有建設性地解決問題。反芻不會幫我們找出解決方案或原因,反倒會導致對未來更深的不確定、焦慮和無助。

這種思考方式,會大量地消耗自己的心力,跟失眠、情緒困擾的關係密切,也使得 好好生活 的能量被干擾。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充滿謬誤的慣性思考中,卻認為自己並沒有「想錯」,因為落入 #慣性思考 中,沉迷於偏誤認知而不自知。因此,我們必須從這個狀態中醒過來,直視人的本質,承認自己的慣性思考是偏頗的,而且想得快,卻不一定想得正確。

作者 安宇敬 在 耶魯大學開設了最受歡迎的思辨課,她對於思考的目的想得也很中肯:「為更好的生活學習如何思考。」是的,我們面對大大小小的事,不就是在生活中嗎?

我練習這麼做

作者這段文字深入我心:「一旦你不再執著於某些事為什麼會發生,特別是你恨不得沒發生的事,你就可以採取遠觀的視角,或許有助於擺脫懊惱、後悔之類的負面情緒,並且在下一次碰到棘手情況時,能夠用更有建設性的方法解決問題。

我學會建設性地處理極度困難或幾乎無解的問題,第一個方法是先讓自己抽離那個情境,讓自己可以專注在其他可掌控的小事上。然後退後一步,改採用別人的觀點,遠離自己的經驗,遠遠地觀看事情發展。再試著想想是哪些因素左右了我的情緒。

提醒自己:「好好想清楚啊!不要為難自己啊!!」,先停下來想想,這是真的嗎?還是大腦在騙我?


avatar-img
49會員
117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劇《深夜食堂》相信擄獲許多人的目光,每一集看似簡單的劇情,卻訴說一個個意味深長的故事,老闆為客人特別製作菜單上沒有的私房料理,用心的餐點不僅滿足了胃,也療癒了心。 東野圭吾的暢銷小說《解憂雜貨店》也有異曲同工之效,真開心最近台灣有了類似的作品《時光洗衣舖:開張大吉!諮商心理師洗滌人生的洗衣舖》
一般人所說的 #七年之癢,通常是指感情或婚姻,有趣的是在我入職場的第二個七年,竟然想要離開現任,因為感覺心力耗竭、失去熱情。 當時沒有 #安靜離職 這個名詞,但我確實只做最低限度工作,心理上與工作脫節,甚至想離職躺平!
青春年華的時候,非常害怕沒人愛我,後來又煩惱找不到靈魂伴侶,甚至嫁不出去。 母胎單身真能遇上愛?
看 # Netflix 影集《模仿犯》,每一集的進展都是揪心,不知為何,生命傷口的淌血,會讓我想起這一本 #陳曉唯 述說的20個黑洞,《只說給你聽》。 其中一個「輪迴」的故事最契合,作者提問:「民眾的想法是公允無私的嗎?媒體的報導是公正客觀的嗎?如果是,那為什麼我們仍然無法看見得知事情的全貌?...
相信我們的「相信」,#信念 支持我們好好生活。 我的信念是:人都有價值,所以我的使命是:發揮自己和重要他人的價值。
他說:「有一種大叫做無限大!」他也很好奇如果同時有一群人說出自己的夢想時,那個力量會有多大? 有個朋友,對地方充滿了熱情,他在九年前就許了一個大夢:試試看從自己的地方交換全世界的夢想! 怎麼讓別人懂?
日劇《深夜食堂》相信擄獲許多人的目光,每一集看似簡單的劇情,卻訴說一個個意味深長的故事,老闆為客人特別製作菜單上沒有的私房料理,用心的餐點不僅滿足了胃,也療癒了心。 東野圭吾的暢銷小說《解憂雜貨店》也有異曲同工之效,真開心最近台灣有了類似的作品《時光洗衣舖:開張大吉!諮商心理師洗滌人生的洗衣舖》
一般人所說的 #七年之癢,通常是指感情或婚姻,有趣的是在我入職場的第二個七年,竟然想要離開現任,因為感覺心力耗竭、失去熱情。 當時沒有 #安靜離職 這個名詞,但我確實只做最低限度工作,心理上與工作脫節,甚至想離職躺平!
青春年華的時候,非常害怕沒人愛我,後來又煩惱找不到靈魂伴侶,甚至嫁不出去。 母胎單身真能遇上愛?
看 # Netflix 影集《模仿犯》,每一集的進展都是揪心,不知為何,生命傷口的淌血,會讓我想起這一本 #陳曉唯 述說的20個黑洞,《只說給你聽》。 其中一個「輪迴」的故事最契合,作者提問:「民眾的想法是公允無私的嗎?媒體的報導是公正客觀的嗎?如果是,那為什麼我們仍然無法看見得知事情的全貌?...
相信我們的「相信」,#信念 支持我們好好生活。 我的信念是:人都有價值,所以我的使命是:發揮自己和重要他人的價值。
他說:「有一種大叫做無限大!」他也很好奇如果同時有一群人說出自己的夢想時,那個力量會有多大? 有個朋友,對地方充滿了熱情,他在九年前就許了一個大夢:試試看從自己的地方交換全世界的夢想! 怎麼讓別人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在感情的世界裡,我們的認知經常影響著我們的決策。有些認知是正確的,可以引導我們走向真愛;但有些認知則是錯誤的,會讓我們錯失良機。 今天,我要揭露六個常見的感情誤區,並教你如何克服它們,讓你更接近真愛。你絕對不想錯過這些實用的建議! 錯誤認知一 找個有錢對象,少奮鬥十年 心理學研究表明
Thumbnail
分享一個內耗的主題,我們常常為了他人想太多,腦子停不下來的問自己為什麼對方會這麼說?對方那個舉動的意思是什麼?是我說了什麼讓對方這樣做的?對方到底這樣的行為有何意圖?當100個為什麼在腦子裡運作的時候,最可能的情況,往往都是我們不願意接受事情的真相,如經過分析,排除掉對方有意圖傷害我們的舉動以外,只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今天閱讀到一句話,深有所感,開始去意識這是不是我無法請託別人一起做一件事情的原因。「我對自己的每一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可能錯了》書名。 常常懷疑自己,可能是一種症狀,但如果連瞬間的念頭都開始懷疑了,這怎麼解? 骨子裡有一種先天的原始設定,讓我從有意識以來就無法馬上相信別人,善意與美意常常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你曾陷在負面漩渦中,難以自拔? 你曾鑽牛角尖,重複思考無法改變的事? 你曾輾轉反側,焦心憂慮於未知的答案? 別總是把情緒低潮推給水逆、賀爾蒙作祟 你要做的事是認清負面思考的影響與運用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在感情的世界裡,我們的認知經常影響著我們的決策。有些認知是正確的,可以引導我們走向真愛;但有些認知則是錯誤的,會讓我們錯失良機。 今天,我要揭露六個常見的感情誤區,並教你如何克服它們,讓你更接近真愛。你絕對不想錯過這些實用的建議! 錯誤認知一 找個有錢對象,少奮鬥十年 心理學研究表明
Thumbnail
分享一個內耗的主題,我們常常為了他人想太多,腦子停不下來的問自己為什麼對方會這麼說?對方那個舉動的意思是什麼?是我說了什麼讓對方這樣做的?對方到底這樣的行為有何意圖?當100個為什麼在腦子裡運作的時候,最可能的情況,往往都是我們不願意接受事情的真相,如經過分析,排除掉對方有意圖傷害我們的舉動以外,只
Thumbnail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指當一個人同時擁有兩個或多個互相矛盾的信念、價值觀或態度時所產生的不愉快狀態。這種不適感會驅使我們改變其中一個信念或態度,以消除這種不一致。然而,這種改變並不總是理性的,往往會導致我們自欺欺人,無法正視和解決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今天閱讀到一句話,深有所感,開始去意識這是不是我無法請託別人一起做一件事情的原因。「我對自己的每一個念頭,再也不相信了」-《我可能錯了》書名。 常常懷疑自己,可能是一種症狀,但如果連瞬間的念頭都開始懷疑了,這怎麼解? 骨子裡有一種先天的原始設定,讓我從有意識以來就無法馬上相信別人,善意與美意常常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你曾陷在負面漩渦中,難以自拔? 你曾鑽牛角尖,重複思考無法改變的事? 你曾輾轉反側,焦心憂慮於未知的答案? 別總是把情緒低潮推給水逆、賀爾蒙作祟 你要做的事是認清負面思考的影響與運用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