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落入了什麼樣的思考陷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以前的我在人際關係或群體裏,有時會有這些疑惑,百思不得其解,然後就落入自怨自艾的情境中,心情也跟著低落。

「為什麼我會被他這樣說/那樣對待呢?」

「為什麼我沒被別人認同呢?」

「為什麼我就是不討那個人喜歡呢?」

看似一直在「想」,其實是無效的思考,陷入負面偏誤的漩渦,總覺得是自己的問題,其實不僅「眼見不為憑」,甚至根本沒發生,很多是自己的臆測。而且很常過度檢討自己,不斷情緒反芻,陷入 負面漩渦,進入 慣性思考認知偏誤


我們被怎樣的偏誤綁住了?

《思考101》是最近出版的有趣又有深度的書。談思考?!原本以為是一本不容易讀懂的書,翻開卻讓人一讀再讀,欲罷不能!很多生動、生活化的例子,讓腦洞大開!

跟著書,可以跟自己的思考進行一場場的辯證,平日因為生活節奏快速的關係,我們已經常常被迫要「快思」,卻忘記要有邏輯、合乎常理的「慢想」。


為什麼不要一直問「為什麼」?

這會挑戰我們的預設認知,所受的教育不是告訴我們,要常常發現問題,問「為什麼」,然後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嗎?

作者提到,我們要怎麼判斷一個「為什麼」問題是可回答還是不可回答?嚴格來說,沒有哪個「為什麼」問題是可以回答的,我們絕對找不出任何結果的所有真正原因。當我們一直執著於那些或許無法回答的問題,試著找出答案,我們的感覺可能會愈來愈糟。

自己的生活經驗中也多次驗證,或是從自我檢視中發現,有時候問「為什麼」其實是一種自我免責,只是要表示有在思考,或是以為可以找到「正確答案」,其實只是找到可接受的答案,希望下次碰到類似情況,必須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或許真正值得試著回答的「為什麼」,是那些有可能帶給我們洞見、引領未來行動的問題。如果我們永遠不會碰到類似情況,驗證答案不但不可能,也無意義。一旦你不再執著於某些事為什麼會發生,特別是你恨不得沒發生的事,你就可以採取遠觀的視角,或許有助於擺脫懊惱、後悔之類的負面情緒,並且在下一次碰到棘手情況時,能夠用更有建設性的方法解決問題。
raw-image


只想要歸因或指責會讓事情陷入負面漩渦?

「反芻思考」會讓我們不斷思考同樣的想法,以及問更多的「為什麼」,更極端是不當地指責自己或錯怪他人,或是全數歸功自己,這都是落入錯誤思考。

有學者提出我們在檢視他人的失敗時傾向於使用 內在歸因,也就是覺得別人犯錯是因為他個人特質;但當犯錯的人是自己時,則比較會用 外在歸因,就是將錯誤歸咎在環境因素或他人身上,而非負起個人責任。

成功的時候也可能會有 錯誤歸因,在自己成功時,比較有可能使用內在歸因,但面對他人成功時,卻傾向使用外在歸因,認為是他人「運氣」較好所致,錯誤的因果歸因,一味地「想當然耳」,就偏離了事實的本質。

有一部分人失敗是因為壞運氣或者外在環境影響,這樣對我們來說既方便又具有防禦作用,但也有一部份人會 過度自責 或將不舒服的感覺不斷地 反芻,也就是所謂的「鑽牛角尖」及 過度思考

反芻其實會妨礙我們有效解決問題。這可能是確認偏誤使然。當我們覺得情緒低落,我們就會反覆回想確認那種感覺的記憶,一旦失去自信,我們便很難有建設性地解決問題。反芻不會幫我們找出解決方案或原因,反倒會導致對未來更深的不確定、焦慮和無助。

這種思考方式,會大量地消耗自己的心力,跟失眠、情緒困擾的關係密切,也使得 好好生活 的能量被干擾。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充滿謬誤的慣性思考中,卻認為自己並沒有「想錯」,因為落入 #慣性思考 中,沉迷於偏誤認知而不自知。因此,我們必須從這個狀態中醒過來,直視人的本質,承認自己的慣性思考是偏頗的,而且想得快,卻不一定想得正確。

作者 安宇敬 在 耶魯大學開設了最受歡迎的思辨課,她對於思考的目的想得也很中肯:「為更好的生活學習如何思考。」是的,我們面對大大小小的事,不就是在生活中嗎?

我練習這麼做

作者這段文字深入我心:「一旦你不再執著於某些事為什麼會發生,特別是你恨不得沒發生的事,你就可以採取遠觀的視角,或許有助於擺脫懊惱、後悔之類的負面情緒,並且在下一次碰到棘手情況時,能夠用更有建設性的方法解決問題。

我學會建設性地處理極度困難或幾乎無解的問題,第一個方法是先讓自己抽離那個情境,讓自己可以專注在其他可掌控的小事上。然後退後一步,改採用別人的觀點,遠離自己的經驗,遠遠地觀看事情發展。再試著想想是哪些因素左右了我的情緒。

提醒自己:「好好想清楚啊!不要為難自己啊!!」,先停下來想想,這是真的嗎?還是大腦在騙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自己的沙龍
50會員
122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愛自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3
《正念解憂的佛貓》是一本以貓咪瑪雅的旅程為引導,探討正念、覺察與內在平靜的書籍。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此書的心得,並結合自身經驗,探討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心理困境,以及如何透過正念練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喜悅。書中提供了九個通往幸福的祕密,並輔以冥想練習,引導讀者學習與生活起伏共舞,發現生命中的美好價值。
Thumbnail
2025/01/23
《正念解憂的佛貓》是一本以貓咪瑪雅的旅程為引導,探討正念、覺察與內在平靜的書籍。文章分享了作者閱讀此書的心得,並結合自身經驗,探討現代人普遍面臨的心理困境,以及如何透過正念練習,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喜悅。書中提供了九個通往幸福的祕密,並輔以冥想練習,引導讀者學習與生活起伏共舞,發現生命中的美好價值。
Thumbnail
2024/12/20
不夠、不夠、不夠……,不管我們賺了多少、做了多少、得到了多少,為什麼都感覺不夠?「永遠不夠」會讓人筋疲力盡,也是一個陷阱,像倉鼠一般進入無法停止又耗損精力的迴圈。 換個通俗有力的問法:如何過有錢又有閒的生活?這個非常艱難的問題,在《心富》書中,或許可以發現一些答案,找到富足生活新密碼的關鍵。
Thumbnail
2024/12/20
不夠、不夠、不夠……,不管我們賺了多少、做了多少、得到了多少,為什麼都感覺不夠?「永遠不夠」會讓人筋疲力盡,也是一個陷阱,像倉鼠一般進入無法停止又耗損精力的迴圈。 換個通俗有力的問法:如何過有錢又有閒的生活?這個非常艱難的問題,在《心富》書中,或許可以發現一些答案,找到富足生活新密碼的關鍵。
Thumbnail
2024/11/01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小時候對《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的熱愛,並描述瞭如何影響其對歷史的好奇心與熱情。隨著年齡增長,作者在學習歷史上遭遇挑戰,卻因一本新書《世界是怎麼長成現在的樣子?》重新燃起了對歷史的興趣,特別是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深刻反思,並強調了歷史對現實的影響,提升人文思辨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2024/11/01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小時候對《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的熱愛,並描述瞭如何影響其對歷史的好奇心與熱情。隨著年齡增長,作者在學習歷史上遭遇挑戰,卻因一本新書《世界是怎麼長成現在的樣子?》重新燃起了對歷史的興趣,特別是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深刻反思,並強調了歷史對現實的影響,提升人文思辨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有時候,心情很差不是因為心煩的事,而是明明不覺得自己有問題,但又過得不滿意。
Thumbnail
有時候,心情很差不是因為心煩的事,而是明明不覺得自己有問題,但又過得不滿意。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這本書是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的教授所著,透過思考課程精華,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的案例,甚至很多是生活實例經驗,讓我們了解最常困住我們的「八大思維錯誤」
Thumbnail
這本書是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的教授所著,透過思考課程精華,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大量的案例,甚至很多是生活實例經驗,讓我們了解最常困住我們的「八大思維錯誤」
Thumbnail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Thumbnail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Thumbnail
以前的我在人際關係或群體裏,有時會有這些疑惑,百思不得其解,然後就落入自怨自艾的情境中,心情也跟著低落。 「為什麼我會被他這樣說/那樣對待呢?」 「為什麼我沒被別人認同呢?」 「為什麼我就是不討那個人喜歡呢?」 看似一直在「想」,其實是無效的思考,陷入負面偏誤的漩渦......
Thumbnail
以前的我在人際關係或群體裏,有時會有這些疑惑,百思不得其解,然後就落入自怨自艾的情境中,心情也跟著低落。 「為什麼我會被他這樣說/那樣對待呢?」 「為什麼我沒被別人認同呢?」 「為什麼我就是不討那個人喜歡呢?」 看似一直在「想」,其實是無效的思考,陷入負面偏誤的漩渦......
Thumbnail
「從剛剛的過程中有發現什麼嗎?」 「我...把自己問倒了!」 這是兩個月前某一次教練會談中,從客戶口中聽到的金句。所謂的金句,不是國文老師,也不是我來決定,而是客戶自己說出意想不到、讓自己眼睛撐大的那句話。 學習不問問題 但問題並沒有消失 但我認為這樣的順利只是一個假象,稍後再說。 人比人氣死人
Thumbnail
「從剛剛的過程中有發現什麼嗎?」 「我...把自己問倒了!」 這是兩個月前某一次教練會談中,從客戶口中聽到的金句。所謂的金句,不是國文老師,也不是我來決定,而是客戶自己說出意想不到、讓自己眼睛撐大的那句話。 學習不問問題 但問題並沒有消失 但我認為這樣的順利只是一個假象,稍後再說。 人比人氣死人
Thumbnail
人類最具破壞性的情緒,都是從錯誤的推理中衍生出來的。想要獲得幸福的人生,要先從糾正你腦中錯誤的觀念開始!「邏輯思考」是解決你生活困擾或情緒問題的好工具,幫助你找出阻礙幸福的「錯誤思考模式」。上篇有跟大家分享五個常見的「錯誤規則」,這篇繼續分享接下來的六個規則!
Thumbnail
人類最具破壞性的情緒,都是從錯誤的推理中衍生出來的。想要獲得幸福的人生,要先從糾正你腦中錯誤的觀念開始!「邏輯思考」是解決你生活困擾或情緒問題的好工具,幫助你找出阻礙幸福的「錯誤思考模式」。上篇有跟大家分享五個常見的「錯誤規則」,這篇繼續分享接下來的六個規則!
Thumbnail
上篇我們提到許多人從來沒有質疑過深植於潛意識裡的錯誤信念,這些錯誤信念可能是來自成長環境帶來的價值觀,或是成長過程中的遭遇讓自己產生了某種假設,成為我們日後在思考與判斷的前提。這些信念或認知不一定是正確的,可能會使我們做出扭曲的判斷,甚至對往後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我們要怎麼發現這些錯誤的假設呢?
Thumbnail
上篇我們提到許多人從來沒有質疑過深植於潛意識裡的錯誤信念,這些錯誤信念可能是來自成長環境帶來的價值觀,或是成長過程中的遭遇讓自己產生了某種假設,成為我們日後在思考與判斷的前提。這些信念或認知不一定是正確的,可能會使我們做出扭曲的判斷,甚至對往後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我們要怎麼發現這些錯誤的假設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