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才會好!?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raw-image

相信一定很多朋友聽過"你好,我才會好;你快樂,我才會快樂"這類可以算是情緒勒索的話語,尤其常出自將大部份思想及情緒寄託在孩子身上的長輩口中,試想,背負著另一個人的好或快樂與否的重任的子女,沒有被這無形的壓力壓垮已實屬萬幸,怎麼可能真正的快樂、自在呢?

為了要讓這樣的父母安心,通常會出現幾種應對政策:

  1. 躲(逃避)>>盡量減少和父母的接觸,沒有住在家裡的小孩,就會以"忙"做為藉口,降低回家次數,但是心裡知道,父母越是見不到自己,就會越會焦慮(擔心),也就會越想要有連結的機會,可怕的循環就此產生
  2. 裝(演戲)>>在必須接觸時,就展現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收起所有的負面情緒,仔細審視自己的狀態,再站上舞台,有點類似"老萊子娛親"的概念,同時卻在心中不斷嘆息
  3. 瞞(報喜不報憂)>>生活中,難免會有不如意,也難免會有小病痛,在言談之中若不慎透露,緊張型(愛胡思亂想)的父母,就會開始發揮無窮的想像力,展開不斷的"關心及叮嚀"模式,竟忘了孩子已經長大了,有處理及判斷事情的能力了...對孩子來說,既然如此,學到了教訓,那就什麼都不要說,免得麻煩,卻也在此產生疏離感
  4. 罵(衝突)>>生活本身,壓力已經很大,已無力再面對父母的情緒勒索,難免會不耐煩,衝突自然就容易產生,但,往往在衝突過後,都會深深自責,如此,又是另一種循環...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快樂,應該是"自找的",而不是"外掛的",應該是要自己先快樂強大起來,若有餘力,進而再將快樂的種子灑向周圍,而不是寄託於他人身上,不但自己受人牽制,也成了他人沉重的負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情緒導護師Julie的沙龍
9會員
122內容數
希望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們都不再迷失方向,而是能舒心自在,並且隨時都能 Stop and smell the roses. Enjoy life!
2025/03/04
#Jan-Paul Sartre 曾說:"有時候,別人一句或者有意,或者無心的話,就會把我們搞得心煩意亂,久久無法懷,甚至陷入一種煩躁、憂鬱的情緒而無法自拔。" 這句話讓我想到另一個類似的觀點:"當你過度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輕易被他人的評價給左右時,很容易把日子活成了地獄。" 我們是不是常常因為
Thumbnail
2025/03/04
#Jan-Paul Sartre 曾說:"有時候,別人一句或者有意,或者無心的話,就會把我們搞得心煩意亂,久久無法懷,甚至陷入一種煩躁、憂鬱的情緒而無法自拔。" 這句話讓我想到另一個類似的觀點:"當你過度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輕易被他人的評價給左右時,很容易把日子活成了地獄。" 我們是不是常常因為
Thumbnail
2025/02/25
之前看到一部連續劇"不良執念清除師" ,內容講的是那些帶著執念死去的人,死得不甘心,靈魂還留在人間想辦法完成遺願的那份執著,不願輕易轉世…,這裡我們就不談靈異的部分,而是來聊聊"執念"這個概念 執念,其實就是一股非常強烈的決心,讓你對某個目標或想法一直堅持到底,這種執著可以帶來滿滿的動力,讓你在遇
Thumbnail
2025/02/25
之前看到一部連續劇"不良執念清除師" ,內容講的是那些帶著執念死去的人,死得不甘心,靈魂還留在人間想辦法完成遺願的那份執著,不願輕易轉世…,這裡我們就不談靈異的部分,而是來聊聊"執念"這個概念 執念,其實就是一股非常強烈的決心,讓你對某個目標或想法一直堅持到底,這種執著可以帶來滿滿的動力,讓你在遇
Thumbnail
2025/02/12
"執著於過去的失去,容易憂鬱;擔心未來的失去,容易焦慮。" #金雅拉 憂鬱和焦慮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待失去的態度,假如過去曾失去珍貴的事物,就很容易憂鬱;倘若總是預想自己未來將失去珍貴的事物,就極可能陷入焦慮,換句話說,當心停留在無法挽回的過去時,就會產生憂鬱的情緒;當心漂浮在難以預測的未來時
Thumbnail
2025/02/12
"執著於過去的失去,容易憂鬱;擔心未來的失去,容易焦慮。" #金雅拉 憂鬱和焦慮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對待失去的態度,假如過去曾失去珍貴的事物,就很容易憂鬱;倘若總是預想自己未來將失去珍貴的事物,就極可能陷入焦慮,換句話說,當心停留在無法挽回的過去時,就會產生憂鬱的情緒;當心漂浮在難以預測的未來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Thumbnail
在幾次的禱告服事中,我發現童年被忽視的經驗,經常深深地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在他們的心中,經常有一個謊言在對他們說:「我是不重要的。」當我們邀請聖靈啟示受傷的源頭時,經常發現父母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所說的話有關。這提醒我,有時候身為權柄,我們所說的話,經常比現實的處境,更有殺傷力。
Thumbnail
在幾次的禱告服事中,我發現童年被忽視的經驗,經常深深地影響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在他們的心中,經常有一個謊言在對他們說:「我是不重要的。」當我們邀請聖靈啟示受傷的源頭時,經常發現父母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所說的話有關。這提醒我,有時候身為權柄,我們所說的話,經常比現實的處境,更有殺傷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家庭聚會中兩種不同的人-專門找怒點的人和專門找笑點的人。作者分享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如何自我肯定與放鬆。文章中提供了韓國精神科醫生金旼慶的建議。通過實踐建議中的心法,我們可以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肯定自己,放下討好他人的壓力。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家庭聚會中兩種不同的人-專門找怒點的人和專門找笑點的人。作者分享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如何自我肯定與放鬆。文章中提供了韓國精神科醫生金旼慶的建議。通過實踐建議中的心法,我們可以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肯定自己,放下討好他人的壓力。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Thumbnail
當孩子感到不愉快時,家長需要明白讓孩子體驗到負向情緒是正常的,需要在情緒的“累積”階段使用策略,並在崩潰發生之後一起回顧事件、辨識情緒。文章中提供了幾個可以幫助孩子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和技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