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和在地化不冲突而是需兼顾 • 课程调适观——因地制宜的良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23/07/23「国际化和在地化不冲突而是需兼顾 • 课程调适观——因地制宜的良策」

以前会觉得独中是国家的弃婴,但现在思考一下,正是因为在国家体制外,所拥有的自由度似乎相对政府学校来得高。

感​独中缺少的不是自由,而是善用、转化资源的能力。会说「转化」是因为课本很中国化,之前我有写过,透过课本我只知道中国的科学家,却对自己国家的科学家一无所知,国际化不是问题,但应该兼顾国际化和在地化,作为马来西亚人应该要同时关注自己的国土,就像是人际关系,要先认识自己,先有自己的定位,再去认识别人、认识世界,学习也要从「本土」走向「世界」。而在走向「世界」之后,再回过头来反思「本土」(自己),形成一个循环♻,当然也有可能是在还没认识好自己之前就跟接触世界,才意识到要回过头来认识自己(我现在就是这样,发现对自己国家的认识真的少得可怜)

看到独中课本会邀请中国老师一起编写,这可能是碍于独中资源不足,不得以需要寻求外援,但老师在教书的时候,可以尝试「转化」教材。

​课程实施有一个理论是——「调适观」,指鉴于学校社区环境,明显与教材内容有别,教师将教材进行改编,加入或改编在地的一些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

​台湾自从松绑后,虽然不再是统一教材,而是下放教材编制的权利,因此有不同版本的教材,但那些教材还是没办法做到符合台湾各个地区的环境。比如原住民特区学校的孩子在课本可能会学习「捷运、高铁」,但他们可能没有真的搭乘过,或是透过课本只会接触到台北的寺庙。

​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增加教材,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寺庙,这样会让学生跟自己的社区有联结感,并带着学生去批判思考主流文化。

​有很多老师正在做这些事情,

透过课程发展与设计课程的学习,我才意识到这些事情,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参考资料:

1.周淑卿、白亦方、林永丰、黄嘉雄、杨智颖(2020)。课程发展与设计。师大书苑。

avatar-img
22會員
5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芊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3/07/20 「教育可不可以“鄭(政)智(治)化” • 批判教育學 • 轉化型知識份子」 世界就是壓迫與被壓迫,讀了批判教育學、存在主義、現象學和詮釋學相關的內容,知道公民課的重要性,也知道就算沒有公民課,老師也應該帶著批判意識來 一、「對抗文本」 -多元批判的方式來解讀文本符碼才能不斷
2023/07/15「為什麼看書要看作者的背景?——知人論世」 我以前看書或讀課文,有時候會先看作者的身份,只是因為好奇,或者是考試要考XD ​現在看書發現,知道作者的背景還蠻重要的,可以讓我們知道對方的用語源自何處及其含義。 比如我正在看的《被討厭的教育》作者是蘇鈺楠老師。他大學讀法律系
2023/07/07 以前在馬來西亞無論是狂風暴雨還是艷陽高照,都是由老媽用車載送。 每次在路上,老媽就會說:“你們看那些外勞,幾曬都要騎腳車。” 有時,還會看到有些外勞會提著好幾袋重重的物品從百貨商場走出來,一邊曝曬一邊走回工廠宿舍。 從學校回家的路上,老媽如果有空就會載一些要自己走路回家
「黑暗中的,其中一盏明灯——郭史光宏老师」 光宏老师在12年前当上正式老师前夕, 以一篇文章自许。最后一段提到: “初出茅庐,前路崎岖是意料中事,该做好心理准备。近日,常会想起鲁迅先生“反抗绝望”的精神:不反抗即成帮凶。 不在绝望中反抗,就在绝望中死亡。 看得远,站得稳,于洪流中坚持理想;
很多人说:去学校好好读书,把成绩考好,以后上好的大学、出社会找到好工作。当老师要办一些额外的活动,有些家长就会呱呱叫:这个跟考试有什么关系? 结果,那些孩子在还没成为家长眼中那颗耀眼的星星,就已经陨落,不然就是在事业达到顶峰时,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难题,重要的不是遇到
有一次課堂上,老師問同學們: 如果今天上課的方式換成我開一個書單給你們,你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各自完成閱讀,期中期末來考試就好了,這樣好嗎? ​ 換種方式為問——你們來班上上課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自己按照老師開的書單讀完那些指定讀本,那就少了跟老師以及同學互動的機會。 ​ ​:為什麼學習要牽涉到師生
2023/07/20 「教育可不可以“鄭(政)智(治)化” • 批判教育學 • 轉化型知識份子」 世界就是壓迫與被壓迫,讀了批判教育學、存在主義、現象學和詮釋學相關的內容,知道公民課的重要性,也知道就算沒有公民課,老師也應該帶著批判意識來 一、「對抗文本」 -多元批判的方式來解讀文本符碼才能不斷
2023/07/15「為什麼看書要看作者的背景?——知人論世」 我以前看書或讀課文,有時候會先看作者的身份,只是因為好奇,或者是考試要考XD ​現在看書發現,知道作者的背景還蠻重要的,可以讓我們知道對方的用語源自何處及其含義。 比如我正在看的《被討厭的教育》作者是蘇鈺楠老師。他大學讀法律系
2023/07/07 以前在馬來西亞無論是狂風暴雨還是艷陽高照,都是由老媽用車載送。 每次在路上,老媽就會說:“你們看那些外勞,幾曬都要騎腳車。” 有時,還會看到有些外勞會提著好幾袋重重的物品從百貨商場走出來,一邊曝曬一邊走回工廠宿舍。 從學校回家的路上,老媽如果有空就會載一些要自己走路回家
「黑暗中的,其中一盏明灯——郭史光宏老师」 光宏老师在12年前当上正式老师前夕, 以一篇文章自许。最后一段提到: “初出茅庐,前路崎岖是意料中事,该做好心理准备。近日,常会想起鲁迅先生“反抗绝望”的精神:不反抗即成帮凶。 不在绝望中反抗,就在绝望中死亡。 看得远,站得稳,于洪流中坚持理想;
很多人说:去学校好好读书,把成绩考好,以后上好的大学、出社会找到好工作。当老师要办一些额外的活动,有些家长就会呱呱叫:这个跟考试有什么关系? 结果,那些孩子在还没成为家长眼中那颗耀眼的星星,就已经陨落,不然就是在事业达到顶峰时,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难题,重要的不是遇到
有一次課堂上,老師問同學們: 如果今天上課的方式換成我開一個書單給你們,你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各自完成閱讀,期中期末來考試就好了,這樣好嗎? ​ 換種方式為問——你們來班上上課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自己按照老師開的書單讀完那些指定讀本,那就少了跟老師以及同學互動的機會。 ​ ​:為什麼學習要牽涉到師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在全球化時代,甚至連台灣也慢慢重視起雙語教育,多語能力已成為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母語式教育作為一種科學而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逐漸成為關注焦點。本文將延伸告訴你相較於傳統我們所接觸的填鴨式教育... 母語式教育的概念 母語式,顧名思義是指通過模仿母語學
現在,許多國中和高中陸續推動「國際部」和本身就是走國際路線的「國際學校」 相信不少人聽到「國際學校」第一時間會想到 台北的康橋、台中的明道國際部和常春藤 等.....知名的國際學校 但是到底要讓孩子接觸國內教育體系還是國外教育體系,相信不少家 長也被那些教育部的課程綱要和學測搞得團團轉,當然孩
Thumbnail
不同文化下的教育觀念可能會非常的不同,對於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在語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藉由在英國時與我同學的對話,不禁讓我反思在台灣所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課內」與「課外」,在語言教學中是否合理?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转到SJ独中后,听得最多的莫过于“只要有心读书,去到哪里读都一样的。”辗转得知我出生的小镇上,有些家长或是有些曾经的同伴认为独中就是“要很多钱”、“至于花钱上中学吗?”,甚至觉得独中生傲慢、不可一世。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臺灣自從解嚴之後,便逐漸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最大的起始點是「國民義務教育」。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明,國與國之間因著網際網路和交通的革新,更加地無遠弗屆,這種「全球化」的現象也對我們的教育觀念有所影響。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在全球化時代,甚至連台灣也慢慢重視起雙語教育,多語能力已成為競爭力的重要標誌。母語式教育作為一種科學而有效的語言學習方法,逐漸成為關注焦點。本文將延伸告訴你相較於傳統我們所接觸的填鴨式教育... 母語式教育的概念 母語式,顧名思義是指通過模仿母語學
現在,許多國中和高中陸續推動「國際部」和本身就是走國際路線的「國際學校」 相信不少人聽到「國際學校」第一時間會想到 台北的康橋、台中的明道國際部和常春藤 等.....知名的國際學校 但是到底要讓孩子接觸國內教育體系還是國外教育體系,相信不少家 長也被那些教育部的課程綱要和學測搞得團團轉,當然孩
Thumbnail
不同文化下的教育觀念可能會非常的不同,對於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在語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藉由在英國時與我同學的對話,不禁讓我反思在台灣所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課內」與「課外」,在語言教學中是否合理?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转到SJ独中后,听得最多的莫过于“只要有心读书,去到哪里读都一样的。”辗转得知我出生的小镇上,有些家长或是有些曾经的同伴认为独中就是“要很多钱”、“至于花钱上中学吗?”,甚至觉得独中生傲慢、不可一世。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臺灣自從解嚴之後,便逐漸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最大的起始點是「國民義務教育」。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明,國與國之間因著網際網路和交通的革新,更加地無遠弗屆,這種「全球化」的現象也對我們的教育觀念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