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書要看作者的背景?——知人論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3/07/15「為什麼看書要看作者的背景?——知人論世」

我以前看書或讀課文,有時候會先看作者的身份,只是因為好奇,或者是考試要考XD

​現在看書發現,知道作者的背景還蠻重要的,可以讓我們知道對方的用語源自何處及其含義。

比如我正在看的《被討厭的教育》作者是蘇鈺楠老師。他大學讀法律系,研究所才讀教育所。

他書本裡面的用詞跟法律有關,比如剛剛看到的「位階」。我查了一下才知道是法律用詞——法位階,意思是法規有位階性,對台灣來說,憲法的位階高於法律,而法律的位階高於命令,上級命令又高於下級命令。位階低的不得牴觸位階高的法規。

​這樣就知道老師在文中要表達的意思了。

​就像是去到作者的世界裡面,用他的視角來閱讀文本,達到詮釋學所說的「視野交融」。

以下​節錄一段蘇老師在《教育哲學》(二刷 2022 1月版)一書中裡面提到的一段話:

​「由前述的發展可發現,要進行好的理解與詮釋,不去理解文本的歷史性是不可能的,這種歷史性雖然是作者本身個殊的,但閱讀文本的我們是可以體會和同理的,因為這是生命經驗的共同特性,這種作者的歷史性就是我們了解先前結構時的視界,稱之為視野。

​在此嘉達美(H. Gadamer, 1900-2002)提出視野的概念,認為好的詮釋必須詮釋者能夠對於作者的觀點有所同理,也就是達成視野的交融。然而這裡並不是說詮釋者必須要完全能變成和作者一樣才能做好詮釋,這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詮釋者盡全力去除自身的主觀性,達到視野交融,同時在詮釋時,自己也成了文本歷史性的一部分。

​這種歷史性的概念,來自於生命經驗的共同性,因此海德格爾(M. Heidegger,1889-1976)認為詮釋學是生命的開展,訴說自身的存在,詮釋學因此不只是一個方法,而是存在本身,精確地說,是人思及自己的存在,而一邊詮釋世界一邊活下去,是為在世存有。」

網路有一個人提到“知人論世”這個東西,還蠻有趣的。

網友:“因為知人論世。我們為了弄明白一件事,既要了解這個人,也要研究人物所處的時代。這是孟子所提出來的文學批評原則和方法。《孟子.萬章下》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現在我們看書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時代背景就是對“知人論世”繼承和沿襲。

人物生平和時代背景就是我們了解圖書的語境,就好像身處現代的我們,吃飽喝足的我們,對於饑荒時期的人們易子而食、吃觀音土等行為是及其不理解噠,因為我們沒有體會過那種餓極了,快要死了時什麽都不管不顧了的心情。所以通過當時時代背景和人物生平或許可以體會到作者心情的一二。 ”

avatar-img
22會員
5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芊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3/07/07 以前在馬來西亞無論是狂風暴雨還是艷陽高照,都是由老媽用車載送。 每次在路上,老媽就會說:“你們看那些外勞,幾曬都要騎腳車。” 有時,還會看到有些外勞會提著好幾袋重重的物品從百貨商場走出來,一邊曝曬一邊走回工廠宿舍。 從學校回家的路上,老媽如果有空就會載一些要自己走路回家
「黑暗中的,其中一盏明灯——郭史光宏老师」 光宏老师在12年前当上正式老师前夕, 以一篇文章自许。最后一段提到: “初出茅庐,前路崎岖是意料中事,该做好心理准备。近日,常会想起鲁迅先生“反抗绝望”的精神:不反抗即成帮凶。 不在绝望中反抗,就在绝望中死亡。 看得远,站得稳,于洪流中坚持理想;
很多人说:去学校好好读书,把成绩考好,以后上好的大学、出社会找到好工作。当老师要办一些额外的活动,有些家长就会呱呱叫:这个跟考试有什么关系? 结果,那些孩子在还没成为家长眼中那颗耀眼的星星,就已经陨落,不然就是在事业达到顶峰时,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难题,重要的不是遇到
有一次課堂上,老師問同學們: 如果今天上課的方式換成我開一個書單給你們,你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各自完成閱讀,期中期末來考試就好了,這樣好嗎? ​ 換種方式為問——你們來班上上課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自己按照老師開的書單讀完那些指定讀本,那就少了跟老師以及同學互動的機會。 ​ ​:為什麼學習要牽涉到師生
從小我就在馬來西亞出生、長大,學的是簡體字,那是陪伴過我人生中前18年的文字。直到我上了大學,到台灣留學,我開始學寫繁體字,雖然在此之前繁體字的閱讀上對我來說沒有很大的困難,多數時候透過字形,我還是有辦法判斷它是對應簡體字中的哪一個字,但書寫方面我花了一些時間來學習和適應。繁體字比較完整,也相較簡體
『動物園該不該存在的思辨對話錄』 :剛剛在想,動物園圈養的那些野生動物原本就是屬於大自然的,卻一輩子被關在狹小的空間裡面,每天還要面對那麼多人來參觀,這到底對它們造成怎樣的心理創傷? ​ ​但動物園這個地方,我從小我媽和學校帶過我去過好幾次,它好像變成是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地方,我們從來都沒想那些“
2023/07/07 以前在馬來西亞無論是狂風暴雨還是艷陽高照,都是由老媽用車載送。 每次在路上,老媽就會說:“你們看那些外勞,幾曬都要騎腳車。” 有時,還會看到有些外勞會提著好幾袋重重的物品從百貨商場走出來,一邊曝曬一邊走回工廠宿舍。 從學校回家的路上,老媽如果有空就會載一些要自己走路回家
「黑暗中的,其中一盏明灯——郭史光宏老师」 光宏老师在12年前当上正式老师前夕, 以一篇文章自许。最后一段提到: “初出茅庐,前路崎岖是意料中事,该做好心理准备。近日,常会想起鲁迅先生“反抗绝望”的精神:不反抗即成帮凶。 不在绝望中反抗,就在绝望中死亡。 看得远,站得稳,于洪流中坚持理想;
很多人说:去学校好好读书,把成绩考好,以后上好的大学、出社会找到好工作。当老师要办一些额外的活动,有些家长就会呱呱叫:这个跟考试有什么关系? 结果,那些孩子在还没成为家长眼中那颗耀眼的星星,就已经陨落,不然就是在事业达到顶峰时,选择用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难题,重要的不是遇到
有一次課堂上,老師問同學們: 如果今天上課的方式換成我開一個書單給你們,你們按照自己的節奏各自完成閱讀,期中期末來考試就好了,這樣好嗎? ​ 換種方式為問——你們來班上上課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自己按照老師開的書單讀完那些指定讀本,那就少了跟老師以及同學互動的機會。 ​ ​:為什麼學習要牽涉到師生
從小我就在馬來西亞出生、長大,學的是簡體字,那是陪伴過我人生中前18年的文字。直到我上了大學,到台灣留學,我開始學寫繁體字,雖然在此之前繁體字的閱讀上對我來說沒有很大的困難,多數時候透過字形,我還是有辦法判斷它是對應簡體字中的哪一個字,但書寫方面我花了一些時間來學習和適應。繁體字比較完整,也相較簡體
『動物園該不該存在的思辨對話錄』 :剛剛在想,動物園圈養的那些野生動物原本就是屬於大自然的,卻一輩子被關在狹小的空間裡面,每天還要面對那麼多人來參觀,這到底對它們造成怎樣的心理創傷? ​ ​但動物園這個地方,我從小我媽和學校帶過我去過好幾次,它好像變成是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地方,我們從來都沒想那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要獲得深度,需要有深入了解事物能力和認知力。」 「讀書可以讓你具備作者的認知力。」 「閱讀擁有一流認知力的人所寫的書,你的認知力也會愈磨愈光。」 「閱讀有兩種:獲取資訊的閱讀,與形塑人格的閱讀。」 「若是當作資訊的閱讀,則有些人會不太重視作者是誰, 因為他想了解的是事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哲學文本在一般未受過文本分析訓練的人來看,往往是霧裡看花、有看沒有懂,或者錯誤詮釋(如最近很紅的老高談尼采的永恆輪回)。然而,這樣看似艱澀的文本,哲學家或哲學系學生又是如何閱讀的?又若說閱讀、分析、評論文獻是哲學人必備的核心素養,那麼又是如何訓練的?答案便是「文本分析」。透過文本分析,讓
Thumbnail
作為哲學的門外漢,我當然甚少讀到論文這般專業的哲學文章。所以我每讀這書都必須要先準備好精神狀態,以便聚精會神去消化內容。 結果發現,我還真讀不太懂這書呀🤨 孔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所以我也無謂對大家強裝我理解這書呀😭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要獲得深度,需要有深入了解事物能力和認知力。」 「讀書可以讓你具備作者的認知力。」 「閱讀擁有一流認知力的人所寫的書,你的認知力也會愈磨愈光。」 「閱讀有兩種:獲取資訊的閱讀,與形塑人格的閱讀。」 「若是當作資訊的閱讀,則有些人會不太重視作者是誰, 因為他想了解的是事
Thumbnail
探討了哲學的定義及其範疇,分析哲學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透過英國哲學家羅素的觀點,揭示哲學在知識、道德與價值等議題上的重要性。提及了經典的人性論辯論及,強調讀哲學能提升個人思考能力與人生觀。討論對於哲學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對於哲學的初體驗,鼓勵讀者追求深度思考與理解。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Thumbnail
例如你對歷史很有興趣,就該買些歷史書去讀,讀到需要觸類旁通,才去翻其他書籍。 不過一般人也不要覺得這很專業,像筆者還沒確認自己的興趣前,人文社會學科的書幾乎無所不買,慢慢累積後,有些書就比較少買,興趣終究會堆出一些專業,之後圍繞著想要知道的範圍即可。
Thumbnail
  哲學文本在一般未受過文本分析訓練的人來看,往往是霧裡看花、有看沒有懂,或者錯誤詮釋(如最近很紅的老高談尼采的永恆輪回)。然而,這樣看似艱澀的文本,哲學家或哲學系學生又是如何閱讀的?又若說閱讀、分析、評論文獻是哲學人必備的核心素養,那麼又是如何訓練的?答案便是「文本分析」。透過文本分析,讓
Thumbnail
作為哲學的門外漢,我當然甚少讀到論文這般專業的哲學文章。所以我每讀這書都必須要先準備好精神狀態,以便聚精會神去消化內容。 結果發現,我還真讀不太懂這書呀🤨 孔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所以我也無謂對大家強裝我理解這書呀😭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Thumbnail
「阿原來,是因為某種原因,但總而言之,我開始愛上了智慧愛上了思考這件事情啊」 philosophy是在還未被命名為philosophy的活動中體察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