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說故事#11- 又開學了,給過動症小孩吃的聰明藥,到底是治病還是應急?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又開學了,身邊有不少媽媽朋友,在學齡小孩入學沒多久,因為孩子種種不專心、過動的跡象或是打擾班級上課的行為引起老師注意,常常會接到電話詢問孩子是否有看醫生? 或是暗示的表達是否該讓他服藥? 我在Jensen小一時,也曾經接過這樣來自老師關心的電話。

但是什麼是「過動兒」? 它和不能專心,活潑好動有什麼差別呢? 如果只是活潑好動不能乖乖坐好上課,假設這真的是孩子的行為特質,為什麼只是為了要讓他融入群體生活,服從指令,就一定要用藥物去改變他的個性或行為呢?

這是我做為家長一直有的疑問,即使到今天我已經決定讓孩子接受藥物治療快一年了,我心中還持續糾結著,它就像是一塊無法放下的大石,在每一次開學時又重重的壓在我心底,每逢重新開學時就壓著我喘不過氣來。

如果您的孩子也有類似的情況,您也和我一樣有同樣的疑惑嗎?

什麼是過動兒過動兒真的存在嗎?

這是一個沒有唯一答案的問題。

依照美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精神醫學會( 包含台灣),把講話講不停、無法乖乖坐好、無法等待、無法完成功課、忘東忘西、容易分心等情況的孩子,在經醫生診斷與學習環境行為調查問卷後,定義為因腦部發展較慢而產生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過動症或ADHD,包含「注意力不足」(Attention-Deficit)跟「過動衝動」(Hyperactivity Disorder)兩個主要的面向。

但也有某些歐洲的醫生認為,根本沒有所謂的ADHD 過動症。他們認為孩子呈現過動分心的行為,有可能是從其他生理疾病或心理狀態所造成,只是外顯的徵兆是以無法安靜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方式顯現,然而大部份的心智科醫生在短暫的門診中無法仔細了解,醫生只是在病患出現時用問診的方式調查,也無從得知病患的日常行為以及家庭生活,大部分的ADHD案例都是在兩次門診內確認,這個派別的專家認為這樣的判定過於草率。

做為一名孩童被確診ADHD的母親,而且已經接受醫生和老師建議讓孩子服藥,我仍然覺得,如果每個孩童的行為特質是一個光譜,那麼極度安靜的特質在一端,過動的特質就在另一端,他們只是行為特質的不同,雖然說也可能是腦部的發展不同造成,但這些只能稱之為個體的「不同」而不該被稱之為一種「疾患」與「不足」。

什麼是「聰明藥」? 我們到底為什麼要給孩子吃藥?

坊間有謠傳有一種藥叫做 「Smart Drug」(聰明藥),學生吃了能夠集中精神應付考試,考試效果會變好。但是所謂的聰明藥,其實是一種中樞精神興奮性藥物,這類藥品可以幫助大腦釋放多巴胺,延長多巴胺的作用時間,而產生精神興奮、集中注意力、不想睡覺等等的作用,臺灣目前核准的有利他能、專思達、利長能與普衛醒等等,是處方用藥來治療過動症及嗜睡症等疾病。

那這種藥物真的吃了會變聰明,可以強化大腦嗎? 其實吃了藥之後只是可以更專注與有效率的處理眼前的事物,達成較不吃藥時更好的績效,所以並不是吃了變聰明,而是吃了改善專注力。

Jensen小一的時候,我其實不太在意他在學校顯現出來專注力薄弱的問題,我知道因為他的腦部發展較同齡慢,在六歲時是臨界遲緩邊緣,但是他越來越進步,我認為或許他只是需要時間。尤其,小一時一次回診心智科的經驗,對於醫生才見過他一面就直接開藥也沒有多加解釋的做法真的無法同意,因次我委婉的告訴老師,我希望用別的方法,例如像是運動、睡眠、調整飲食試試看來幫助他。

但是自從 Jensen 在小二上學期的複習考和期中考連續一個月的考試交出畫滿橫線取代作答的考券之後,我屈服了。因為,他說不出來為什麼他無法考試,也說不出來為什麼明明在家能寫的字、會解答的數學題,到學校全都忘光光。老師有一次打電話跟我說:

「Jensen 媽媽,你知道嗎? 他明明是一個可愛的孩子,但是每天來這裡不學習,好像只是學校的客人,他人在這,但是靈魂不在這,做為他的老師,我真的很難過,我不知道要怎麼幫助他!」

不只關心他的老師沮喪,其實Jensen 自己也很沮喪,他不再愛上學,白天的時候,會突然聽到才七歲的孩子不時像老人一樣發出的嘆氣聲,每天晚上睡前他會全身發抖無法入睡,不知道在害怕什麼。

於是,去年的11月,我只好又帶著他和一張寫著我的孩子對老師和全班同學造成「極大」困擾的方格打了好幾個勾的評量表,我們回到了醫院,這次我換到了台大兒童醫院。

「媽媽,我們就先給他吃藥試一試吧! 先試到期末試試看,如果沒有改善也可以停藥,再看看還有什麼對他有幫助的做法。在孩子這個年齡,有時候除了學習,你更要注意的是因為他無法和同學一樣造成沒有自信或是害怕被別人嘲笑的心理狀況。」台大的醫生誠懇的和我分析著。

給過動症的小孩吃藥,到底是治病還是應急?

坦白說,我覺得當下做為媽媽的我,只是心痛地為了應急,我真的不知道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幫助他。

我的西醫說: 「確診ADHD的孩童如果沒有吃藥會導致他錯失學習機會。」

我的中醫說: 「與其只服用刺激中樞神經藥物,妳真正該做的是選擇和給他適合他的教育還有注意飲食調養。」

我的朋友說: 「媽媽,我跟妳說,他真的只是需要多一點陪伴,還有妳要給他機會練習,妳要相信他,他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妳真的不需要讓他吃藥。」

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這一切到底是誰能說了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凱西的奇幻教室
58會員
42內容數
凱西是一位從小就不喜歡待在教室裡的孩子。高中時歷經補考、留級、轉學、重考、再重考...到懷疑人生,在大家都以為 "完蛋了"的時候,她的人生居然在異地重新找到出口。 凱西後來成為母親,細細回想,當年或許不是學校、老師、父母或自己不好,因為每個人都想 "為我好"。 但是"我" 到底是誰呢?
凱西的奇幻教室的其他內容
2023/05/23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2023/05/23
我們對於父母和孩子,通常都有高人一等的期望,因為血脈相連,我們希望他們是,或是理當成對自己更好的人。只是每一個女人在成為一個母親的當下,她對待孩子的方式,也只能根據她的內在母性、人生的成熟度或是她從原生帶來的意識型態來教導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但是至少,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這是一個彼此之間關
Thumbnail
2023/03/06
「我要去大便!」「你這是藉口,不准去!」 在我們家,大約每天晚上7點到8點間做功課的時段,就會聽到Jensen這樣的大叫「我要去大便!」,雖然說小孩的腸子到肛門是條直線,但是他一個晚上要上5~6次廁所也真的太離譜了,常常也惹的陪他做作業的外婆十分生氣。 到底,他是真的想上廁所嘛?
Thumbnail
2023/03/06
「我要去大便!」「你這是藉口,不准去!」 在我們家,大約每天晚上7點到8點間做功課的時段,就會聽到Jensen這樣的大叫「我要去大便!」,雖然說小孩的腸子到肛門是條直線,但是他一個晚上要上5~6次廁所也真的太離譜了,常常也惹的陪他做作業的外婆十分生氣。 到底,他是真的想上廁所嘛?
Thumbnail
2022/12/02
「所有的藥都是毒藥,妳給他吃藥,這樣好嗎?」 這樣的問句,不用你問,作為母親,連我自己都在心裡問自己超過365遍。 今天是12月2日,恰巧在去年今天我帶我的孩子Jensen轉診到台大兒童醫院已經過了365天,那天在與醫生深談後,我拿著醫生開的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診斷書和藥單,接受了我要讓他吃藥的選擇。
Thumbnail
2022/12/02
「所有的藥都是毒藥,妳給他吃藥,這樣好嗎?」 這樣的問句,不用你問,作為母親,連我自己都在心裡問自己超過365遍。 今天是12月2日,恰巧在去年今天我帶我的孩子Jensen轉診到台大兒童醫院已經過了365天,那天在與醫生深談後,我拿著醫生開的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診斷書和藥單,接受了我要讓他吃藥的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人口中的「猴死囝仔」,如果粗心大意、坐不住、左耳進右耳出、健忘、專門闖禍,雖然容易惹火身邊的同學、爸媽、老師,但其實不是故意的,惹禍的其實是大腦指揮中心的功能。所以在監控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時,總是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這時候該怎麼幫助這樣的孩子呢?
Thumbnail
大人口中的「猴死囝仔」,如果粗心大意、坐不住、左耳進右耳出、健忘、專門闖禍,雖然容易惹火身邊的同學、爸媽、老師,但其實不是故意的,惹禍的其實是大腦指揮中心的功能。所以在監控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時,總是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這時候該怎麼幫助這樣的孩子呢?
Thumbnail
【十張圖認識ADHD】 小虎是一個10歲的孩子,他在學校常常坐不住,經常在課堂上衝動地回答問題,甚至在老師還沒問完問題時就插話。 他的行為導致同學們常常覺得他很討厭;他在實驗課程中也常搞砸,因為他經常在讀完指示之前就開始進行實驗;他經常忘記把作業帶回家,或者在做作業時不能專心,經常在完成一部分作業後
Thumbnail
【十張圖認識ADHD】 小虎是一個10歲的孩子,他在學校常常坐不住,經常在課堂上衝動地回答問題,甚至在老師還沒問完問題時就插話。 他的行為導致同學們常常覺得他很討厭;他在實驗課程中也常搞砸,因為他經常在讀完指示之前就開始進行實驗;他經常忘記把作業帶回家,或者在做作業時不能專心,經常在完成一部分作業後
Thumbnail
作者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ADHD,過動兒。透過回顧就學及生活的跌跌撞撞,昇華成可以分享給大眾的心法。在教學現場中,過動兒也是數一數二常見的類別,這本書成了我相當珍貴的寶庫-更加瞭解過動兒的限制以及優勢。
Thumbnail
作者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ADHD,過動兒。透過回顧就學及生活的跌跌撞撞,昇華成可以分享給大眾的心法。在教學現場中,過動兒也是數一數二常見的類別,這本書成了我相當珍貴的寶庫-更加瞭解過動兒的限制以及優勢。
Thumbnail
「所有的藥都是毒藥,妳給他吃藥,這樣好嗎?」 這樣的問句,不用你問,作為母親,連我自己都在心裡問自己超過365遍。 今天是12月2日,恰巧在去年今天我帶我的孩子Jensen轉診到台大兒童醫院已經過了365天,那天在與醫生深談後,我拿著醫生開的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診斷書和藥單,接受了我要讓他吃藥的選擇。
Thumbnail
「所有的藥都是毒藥,妳給他吃藥,這樣好嗎?」 這樣的問句,不用你問,作為母親,連我自己都在心裡問自己超過365遍。 今天是12月2日,恰巧在去年今天我帶我的孩子Jensen轉診到台大兒童醫院已經過了365天,那天在與醫生深談後,我拿著醫生開的注意力不足過動障礙診斷書和藥單,接受了我要讓他吃藥的選擇。
Thumbnail
身邊有不少媽媽朋友,在學齡小孩入學沒多久,因為孩子種種不專心、過動的跡象或是打擾班級上課的行為引起老師注意,於是都會接到電話詢問孩子是否有看醫生? 或是暗示的表達是否該讓他服藥,我在Jensen小一時,也曾經接過這樣來自老師關心的電話。 但是讓孩子吃藥,到底是為了治病還是應急? 它到底有沒有答案?
Thumbnail
身邊有不少媽媽朋友,在學齡小孩入學沒多久,因為孩子種種不專心、過動的跡象或是打擾班級上課的行為引起老師注意,於是都會接到電話詢問孩子是否有看醫生? 或是暗示的表達是否該讓他服藥,我在Jensen小一時,也曾經接過這樣來自老師關心的電話。 但是讓孩子吃藥,到底是為了治病還是應急? 它到底有沒有答案?
Thumbnail
藥物可以幫助多動症患者集中注意力、學習和控制他們的衝動。 但是,長時間服用會導致身體和精神上的副作用。 根據 2016 年的一項研究,大約75–80%可信來源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ADHD)的兒童將受益於服用興奮劑藥物。這些藥物顯著可以減少多動症症狀,讓學習成績好,工作困難少,人際關係好。
Thumbnail
藥物可以幫助多動症患者集中注意力、學習和控制他們的衝動。 但是,長時間服用會導致身體和精神上的副作用。 根據 2016 年的一項研究,大約75–80%可信來源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ADHD)的兒童將受益於服用興奮劑藥物。這些藥物顯著可以減少多動症症狀,讓學習成績好,工作困難少,人際關係好。
Thumbnail
這是看過許多文獻後對於過動兒常有的迷思做出的一份懶人包,我也將在文章裡對常見關於過動兒的迷思做出醫學以及自身認知的解釋。
Thumbnail
這是看過許多文獻後對於過動兒常有的迷思做出的一份懶人包,我也將在文章裡對常見關於過動兒的迷思做出醫學以及自身認知的解釋。
Thumbnail
專注的外國小女孩 今天在讀一本書運動改造大腦:活化憂鬱腦、預防失智腦,IQ和EQ大進步的關鍵,發現注意不足多動症也算是ADAH(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後來也發現過動也是一種ADAH。 發生原因:  引起孩子多動症的因素很多,剖腹產
Thumbnail
專注的外國小女孩 今天在讀一本書運動改造大腦:活化憂鬱腦、預防失智腦,IQ和EQ大進步的關鍵,發現注意不足多動症也算是ADAH(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後來也發現過動也是一種ADAH。 發生原因:  引起孩子多動症的因素很多,剖腹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