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遊戲成為教養的一部分(2)—猴死囝仔就是過動兒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上個世代口中的「猴死囝仔」,下課後到處跑,闖了禍自然會有人通報,看是要罰站、罰跪還是揍一頓,也不太有所謂「不當管教」的壓力,而且在那個年代很難想像,可能有一部分的孩子不是單純的調皮搗蛋而已。今天似乎走向了另一種極端,老師與家長們越來越敏感,粗心大意、坐不住、左耳進右耳出、健忘、專門闖禍,這些很容易引起注意的行為,就會跑出警訊,莫非孩子是「過動兒」? 正式名稱其實叫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英文簡稱為ADHD。診斷的目的在於幫助醫師決定後續治療的建議,然而診斷的條件其實很嚴格,注意力不足是一種類型,過動/衝動又是另一種類型,而兩者同時出現相當常見,12歲前就有上述症狀。當症狀出現時,除了對生活、學習、人際關係造成困擾,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同時出現在兩種以上的情境,例如在家或在學校都有相似的困擾。這時候父母可能就很頭痛啦,難道沒有正式診斷就無法獲得幫助嗎?所以這次想要分享的不只是網路隨處可查的醫學資料,更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可能有相關困擾的孩子、家長與老師。

raw-image


想要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就先來看看腦袋裡面發生了什麼事。

注意力:想像一下大腦這各指揮中心裡面有很多台電腦,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新的情報出現在電腦螢幕上,例如有趣的影片、講話的聲音、正在寫的功課、好吃的食物,就好像暑假期間排隊申請護照的人龍,總要有個先來後到,可是有注意力不足困擾的孩子,就很難決定到底要先處理哪個情報,或是無法正確掌握排隊人群的順序。孩子容易感到無聊而發呆恍神,寫功課寫到一半就被聽到的聲音吸引,就算玩玩具也看起來沒有耐心一直換來換去,如果給電視遙控器,很可能會一直換台。

過動與衝動:這次要把大腦想像成駕駛中的汽車,自然包含了油門與剎車,所以剎車失靈了會怎麼樣?如同暴衝的汽車或機車撞到路人、安全島、騎樓,例如想要跟同學一起玩卻無法輪流等待,在大賣場興奮跑跳,還沒聽清楚指令就急於行動,一點小事就容易被激怒或太興奮,上課時坐不住…等,這些可能的狀況就包含了失控的情緒、想法與行為。

孩子的狀況與行為,雖然容易惹火身邊的同學、爸媽、老師,甚至影響到陌生人,但其實不是故意的,惹禍的其實是大腦指揮中心的功能。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由於大腦功能有一些失靈,所以在監控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時,總是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所以無法符合這各年齡該有的樣子,那當然就不容易被接納。經過醫師的評估與診斷,可以討論是否需要藥物治療,除此以外來看看在家或在學校可以做哪些練習。

raw-image

專注訓練

1.基礎篇--正念呼吸(小青蛙呼吸)

(1)第一次練習之前先以說故事的方式,請孩子想像自己是一隻小青蛙,準備要捕食小蟲,因此要討論要如何保持安靜才不會被發現。當孩子理解之後,就可以請孩子選擇最舒服的姿勢,當然不包含躺下來。坐在椅子上,把雙手放在膝蓋或大腿上,腳放在地上,嘴巴閉起來,不能亂動,這樣的練習可以進行1~5分鐘。

(2)孩子逐漸習慣後,就可以練習慢慢呼吸,把手放在肚子上感受起伏,同樣練習1~5分鐘。適用時機包含任何需要專注之前,例如寫功課,或是玩遊戲之前太過興奮,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孩子心平氣和。

2.基礎篇--感官訓練—聽覺(用耳朵聽) 準備任何音樂或聲音來播放,例如包含水聲、風聲、蟲鳴鳥叫的音樂檔或其他孩子可以辨認的樂器,請孩子專心聆聽約1~5分鐘,再說出聽到的任何聲音。此訓練可以先結合小青蛙呼吸減少浮躁的狀況再進行,隨著孩子逐漸熟練,鼓勵孩子記住這種感受,在日常生活中放慢速度,聽清楚別人說話的內容,此時就可以讓孩子練習覆述聽到的指令。

3.基礎篇--感官訓練—視覺(用眼睛看)

(1)尋寶遊戲:練習尋找特定目標的圖卡,類似「威力在哪裡」的兒童書,但也可以用現成玩具來進行,例如尋找特定形狀或顏色的樂高、積木,應用在日常生活就是找不到東西的狀況。

(2)如果對組裝有興趣,就可以提供附說明書的玩具模型,讓孩子透過一邊對照一邊組裝的過程,練習仔細觀察以改善「看走眼、看錯了」這類粗心大意的狀況。

(3)偵探或科學家:帶孩子出門有很多練習的機會,例如一起購物時請孩子尋找特定商品,走在風景區請孩子觀察看到的動植物或特殊景觀,參觀博物館或美術館時請孩子仔細觀察展覽品,再一起交流分享,以上內容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來設計。

4.實戰篇—自我監控—好討厭寫功課

(1)時間分配:包含應該做的事與喜歡做的事,例如寫功課與玩的時間,可以參考學校的上課時間設定每30~50分鐘休息10分鐘,讓孩子告訴自己先做完就可以安心的玩。

(2)事先準備:選定不容易被干擾的空間,避免不必要的物品如電視、3C、玩具,如果覺得浮躁就可以先練習正念呼吸。

(3)專注的策略:使用最能專注的習慣,例如是否搭配輕音樂、使用降噪耳機、說出思考的內容。

(4)休息:覺得疲累或頭昏腦脹的時候,起身走動讓腦袋放空一下,但是不要玩會讓自己興奮的玩具或遊戲。

(5)我夠專心嗎:引導孩子練習觀察自己的狀態,包含「我現在正在做什麼?」、「我現在的目標是什麼?」、「我覺得我專心的程度1~10分有幾分?」、「如果不夠專心我還可以怎麼做?」

(6)獎勵:父母可以事先約定當孩子專心完成功課後,可以給予的獎勵,例如自由選擇的休閒活動時間,或是運用代幣制度,累積一定程度的專注表現後,給予一次任選的玩具。

衝動控制訓練

1.基礎篇—紅綠燈—暫停、觀察、思考、行動:當孩子興沖沖想要幫忙做什麼事的時候,例如做家事、學新的事物、玩新的玩具,就可以引導孩子練習剎車,也就是練習等待的能力,而等待的能力是衝動控制的基礎。運用紅綠燈的概念,請孩子急著動口或動手之前,先暫停下來,觀察一下要操作的物品,例如閱讀說明書,或是觀察一下周圍的人是不是還沒結束,接著思考自己應該做什麼,例如先搞清楚指令、規則、操作方式、遊戲方式,最後才真正說出想說的話,或是開始行動。這樣的練習如果熟練了,就可以讓孩子嘗試應用在自己「一時衝動下」產生的生氣,後面會再提到。

2.基礎篇—時光機—過去、現在、未來: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明明提醒了很多次卻老是忘記,所以孩子繼續用當下的直覺來做事。這個練習需要結合等待的能力,才有可能停下來思考,引導孩子想想看剛剛發生什麼事,自己有什麼感受與想法,再想想看過去有沒有類似的經驗,如果未來再有類似的狀況,可以怎麼做會更好。例如剛剛想要加入同學的遊戲卻被拒絕,當下覺得很難過或生氣,同學看起來好像很厭煩,是否不喜歡自己的說法;再回想以前想要加入同學的遊戲,曾經太興奮而插隊就把同學惹火,如果未來想要好好跟同學一起玩,有沒有可能告訴同學會耐心等候,也會先弄清楚要怎麼玩,希望可以再給一次機會。

3.實戰篇—自我監控--事件日記:這邊有個重要的關鍵,如果孩子看起來還很有情緒,那就不要急著澄清事件細節,先同理孩子的情緒才能繼續進行喔。當孩子相對平靜可以討論時,就可以引導孩子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來描述,這麼做可以幫助孩子整理自己的經驗,因為很多時候可能會覺得聽不懂孩子到底在說什麼,尤其急著要抱怨的時候。接下來的重點是情緒、想法與需求,我們可以把孩子的情緒想像成一座冰山,當孩子不知道怎麼處理內在真正感受的時候,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生氣來表達,但其實可能對於跟同學之間的衝突,有難過、害怕、緊張的心情,所以就需要透過這種討論,讓孩子練習說出自己真正在意的是什麼,例如需求或期待。

歡迎來參觀臉書粉絲專​頁I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閎新臨床心理師-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0/11
這樣小朋友會覺得比較好玩XD
醫聊人-avatar-img
2023/10/11
小青蛙的比喻很棒耶!!
avatar-img
黃閎新臨床心理師的沙龍
45會員
72內容數
分享幾年下來的兒童臨床工作經驗,花了很多時間沉浸在孩子遊戲中的想像世界,也同樣花了很多時間與爸爸媽媽們一起討論,期待這些故事與經驗,帶給父母更美好的教養,也帶給孩子更幸福的成長。
2025/03/10
孩子輸不起?別急著責備,先來看看孩子輸不起的三大心理原因:渴望成就感、討厭失敗、以及面子問題。接下來引導孩子:允許情緒發洩、聊聊感受、幫助孩子理解他人心情、強調遊戲樂趣與收穫。最後,更重要的是教導孩子輸贏只是過程,成長才是目的,從而培養孩子健康的心態,享受遊戲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3/10
孩子輸不起?別急著責備,先來看看孩子輸不起的三大心理原因:渴望成就感、討厭失敗、以及面子問題。接下來引導孩子:允許情緒發洩、聊聊感受、幫助孩子理解他人心情、強調遊戲樂趣與收穫。最後,更重要的是教導孩子輸贏只是過程,成長才是目的,從而培養孩子健康的心態,享受遊戲的過程。
Thumbnail
2025/02/24
青少年溝通技巧:別再硬碰硬!用幽默暗示代替碎碎念,輕鬆化解親子衝突,讓孩子主動調整行為。
Thumbnail
2025/02/24
青少年溝通技巧:別再硬碰硬!用幽默暗示代替碎碎念,輕鬆化解親子衝突,讓孩子主動調整行為。
Thumbnail
2025/01/17
下班後耍廢很正常,孩子放學後也是!別再念孩子滑手機,不如關心他們一天的經歷,從互動中拉近彼此距離。適度耍廢是充電,是找回生活熱情的方法。
Thumbnail
2025/01/17
下班後耍廢很正常,孩子放學後也是!別再念孩子滑手機,不如關心他們一天的經歷,從互動中拉近彼此距離。適度耍廢是充電,是找回生活熱情的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大人口中的「猴死囝仔」,如果粗心大意、坐不住、左耳進右耳出、健忘、專門闖禍,雖然容易惹火身邊的同學、爸媽、老師,但其實不是故意的,惹禍的其實是大腦指揮中心的功能。所以在監控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時,總是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這時候該怎麼幫助這樣的孩子呢?
Thumbnail
大人口中的「猴死囝仔」,如果粗心大意、坐不住、左耳進右耳出、健忘、專門闖禍,雖然容易惹火身邊的同學、爸媽、老師,但其實不是故意的,惹禍的其實是大腦指揮中心的功能。所以在監控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時,總是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這時候該怎麼幫助這樣的孩子呢?
Thumbnail
【十張圖認識ADHD】 小虎是一個10歲的孩子,他在學校常常坐不住,經常在課堂上衝動地回答問題,甚至在老師還沒問完問題時就插話。 他的行為導致同學們常常覺得他很討厭;他在實驗課程中也常搞砸,因為他經常在讀完指示之前就開始進行實驗;他經常忘記把作業帶回家,或者在做作業時不能專心,經常在完成一部分作業後
Thumbnail
【十張圖認識ADHD】 小虎是一個10歲的孩子,他在學校常常坐不住,經常在課堂上衝動地回答問題,甚至在老師還沒問完問題時就插話。 他的行為導致同學們常常覺得他很討厭;他在實驗課程中也常搞砸,因為他經常在讀完指示之前就開始進行實驗;他經常忘記把作業帶回家,或者在做作業時不能專心,經常在完成一部分作業後
Thumbnail
作者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ADHD,過動兒。透過回顧就學及生活的跌跌撞撞,昇華成可以分享給大眾的心法。在教學現場中,過動兒也是數一數二常見的類別,這本書成了我相當珍貴的寶庫-更加瞭解過動兒的限制以及優勢。
Thumbnail
作者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ADHD,過動兒。透過回顧就學及生活的跌跌撞撞,昇華成可以分享給大眾的心法。在教學現場中,過動兒也是數一數二常見的類別,這本書成了我相當珍貴的寶庫-更加瞭解過動兒的限制以及優勢。
Thumbnail
年幼的小孩會爬上爬下,爬沙發,轉來轉去嗎?是不是很頭疼呢?會是過動嗎? 之前有皮膚科醫生這樣說小孩, 皮膚科不是兒童科,當下覺得皮膚科女醫師沒耐心,感覺不好, 想知道孩子為何靜不下來原因,就看這篇吧!
Thumbnail
年幼的小孩會爬上爬下,爬沙發,轉來轉去嗎?是不是很頭疼呢?會是過動嗎? 之前有皮膚科醫生這樣說小孩, 皮膚科不是兒童科,當下覺得皮膚科女醫師沒耐心,感覺不好, 想知道孩子為何靜不下來原因,就看這篇吧!
Thumbnail
身邊有不少媽媽朋友,在學齡小孩入學沒多久,因為孩子種種不專心、過動的跡象或是打擾班級上課的行為引起老師注意,於是都會接到電話詢問孩子是否有看醫生? 或是暗示的表達是否該讓他服藥,我在Jensen小一時,也曾經接過這樣來自老師關心的電話。 但是讓孩子吃藥,到底是為了治病還是應急? 它到底有沒有答案?
Thumbnail
身邊有不少媽媽朋友,在學齡小孩入學沒多久,因為孩子種種不專心、過動的跡象或是打擾班級上課的行為引起老師注意,於是都會接到電話詢問孩子是否有看醫生? 或是暗示的表達是否該讓他服藥,我在Jensen小一時,也曾經接過這樣來自老師關心的電話。 但是讓孩子吃藥,到底是為了治病還是應急? 它到底有沒有答案?
Thumbnail
【課程】用全新眼光看待過動兒 【講師】江思妤   曾經聽過一句話: 「養育孩子是需要全村的力量。」 過動兒不是只有看到他們搗蛋的功力,其實他們擁有許多的優點。   身為過動兒的母親,常常需要處理很多問題。 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就是需要大人的協助跟幫忙,更重要是接納。  當我們不接納,就很難給他們空間
Thumbnail
【課程】用全新眼光看待過動兒 【講師】江思妤   曾經聽過一句話: 「養育孩子是需要全村的力量。」 過動兒不是只有看到他們搗蛋的功力,其實他們擁有許多的優點。   身為過動兒的母親,常常需要處理很多問題。 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孩子就是需要大人的協助跟幫忙,更重要是接納。  當我們不接納,就很難給他們空間
Thumbnail
這是看過許多文獻後對於過動兒常有的迷思做出的一份懶人包,我也將在文章裡對常見關於過動兒的迷思做出醫學以及自身認知的解釋。
Thumbnail
這是看過許多文獻後對於過動兒常有的迷思做出的一份懶人包,我也將在文章裡對常見關於過動兒的迷思做出醫學以及自身認知的解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