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annot teach anybody anything. I can only make them think. - Socrates
好書繼續看:小瘋人生(中)李筱峰69回憶錄
作者:李筱峰
玉山社出版
這次我們從1977年開始到1990年,回顧這不短的13年台灣跟世界發生了許多事情,也隱約開始有了一點點印象。台灣的民主也似乎就從那個時代開始往前進,也才有現在我們所享有的這樣的社會環境。
不看上直接看中是否有影響呢?我覺得不影響這個時間區段所發生的事情,也不影響教授在這個區段的思考與觀點。不過會稍嫌不過癮,不過癮的點在於怎麼看著教授在不同時空之下的意識改變,思路的邏輯,也如同教授說到的:史料考證,必須注意史料產生的時空背景。那麼才能有比較全面的認識,至於主觀的認知那就是每個人的獨立思考與判斷。
那對我來說是個甚麼樣的時代呢?應該還是小學生吧,所以我比較有印象的年代已經是李登輝總統的年代,過去那些動員戡亂的故事已經是一些長輩茶餘飯後的過程,比較好的學校還是省立的,也已經有民進黨的存在。對我來說,成長環境可以算是一個相對藍的政治傾向,小時候的我好像也沒太多的獨立思考能力,很高的比例就是家人說甚麼,就相信什麼。也好像覺得如果那個時候說出個我是中國人也沒甚麼問題,對於台灣這樣的主權意識並不明確,應該約莫是高中的時候,才逐漸有思辨的能力,不再只是看政黨,而是開始看這些政治人物的所作所為,才是真實的。
獨立思考與教育也是我這本書中比較有感覺的部分,民主的環境讓不同意見的人可以各自表述,雖不認同但仍尊重彼此說話的權利。這樣的環境之中,不同的意見與立場就可以被表述,然後應該練習的是自己去判斷,以每個人的成長環境與價值觀,可以去信奉不同的事情,也可以去說明,但彼此尊重是最低的要求。而教育又是要能夠訓練學生或是大眾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過往的教育制度太多的標準答案,或許容易遵循,但是卻抹滅了很多的思考機會,只想著也習慣著有一個標準的答案,這個時代,有標準答案的事情可以讓AI去處理就好,我們要處理的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
一樣摘要與分享一些片段,還有精彩的下集等著我飆書
雖然這個名詞很熟,史料也相對完整許多,更別說當年的這些人現在都檯面上的政治人物,不過我應該是看了書才比較完整知道發展的歷程。也才稍微能夠理解,為什麼這些政治人物當時被如此的推崇,他們可以勇敢的面對威權,為了民主自由而奮鬥,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也可以算是視死如歸的完成這樣的黨外雜誌,也包含了後來的公辯律師群。不過時空轉移之後,有些人的政治理念也有所改變,也不能從一而論,這樣的觀點,教授的書中也有提到。
“如果軍事戒嚴沒有結束,台灣沒有民主,我們不要再生小孩了,好嗎?”
這麼這樣慘忍的巧合也是發生在228,然後這樣的懸案至今仍然沒有一個明確的交待。我很難想像已經是1980年了,怎麼還有這樣慘忍的滅門血案,要說沒有政治意圖很難相信,但歷史的真相或許早就已經被帶入墳墓也沒有人可以知道了。真相重要嗎?有人認為,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可是面對真相公布真相承認真相,不也是一種很基本的道德標準-誠實嗎?
“人只有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才稱得上是豐富而堅強的。”
有家卻歸不得,很難想像,但在那個年代,許多逃亡海外的人是回不了家的,即使如此仍然心繫台灣,在海外發展許多的民主活動,當然後來的修法改變了。那不禁想想,還有什麼樣的國家會這樣讓自己的孩子在外流浪,回家就會被抓呢?歐美國家的民主自由發展,是否也在那樣的時間點帶動了經濟發展,沒有真正的答案,不過或許台灣也在那個時間開始民主自由,也才有現在的社會經濟環境。
這個篇章我看了教授當時幫阿扁時所說的如果有一天理想不同時,仍然會批評。因為路線與派系的不同,就算同為黨外人士,但也可能落入攻擊與批評。要能夠那樣無可救藥的為著理想可以虛懷若谷,兼容有度,需要很大的修養與人生歷練,在那個時候的阿扁因著路線不同即將入獄之前的一封信,卻落得理念開始不同。然後當年向著國民黨爭民主的,後來卻是統促黨的一員,或許就如這章節最後的屈原的話: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人是會變的。
因著這段故事上網看了鄭南榕基金會的相關內容,我也無法想像1989年,那年我六歲的世代,竟然有人為了100%的言論自由而這樣犧牲,一個人不為某種目的而死,是不適宜生存的。教授也用了:紹華燦爛了!,這不就是真正的點燃自己照亮他人嗎,這需要多少的勇氣與堅定的理想,網站中也有更多動人的文字與故事,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http://www.nylon.org.tw/
同年六月四日,天安門事件,坦克人畫面,不過時至今日,對岸網內依然沒有這樣的關鍵字,更別說先前曾有外媒街頭訪問,這些個00後已經完全不知六四天安門是什麼了。
第十五章真的相當過癮,非常值得一讀,也許是已經與我所處世代開始重疊,這種自我驗證與推翻的過程,對於思辯來說是種暢快。
既得利益,既得觀念,既得習慣。面對改革總會面對這三種反對與阻礙,教授用了當年精省來看。過了將近三十年,就算是企業內部面對創新與變革,其實不也是一樣的狀態嗎?如果我們自己過不了那個檻,就做不了。不知道現在這個AI時代,我們有對於這些創新變革更能接受了嗎?
中集停在了九十年代,我們即將迎來更多的民主發展,在那個時候的我其實不覺得中國怎麼了,又特別是後來中國強力扶植經濟發展,好像進步飛速,也沒什麼不好的,可能還沒有這樣的意識覺醒,下集的時間序就完全是我所經歷的世代,相當期待,應該下周可以看完。另外,當時看了上集之時,就很好奇當蔣渭水先生的台灣民眾黨到今天的這樣,不知道教授有什麼看法,倒是在中集獲得了答案。好書分享也謝謝楊醫師的推薦才能開卷有益。
#小瘋人生中
#阿崴閱讀
#2023/04
#工作努力中看書倒是挺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