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的定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寵愛不應理解為過多的愛和過多的安慰而應理解為防礙孩子獨立,阻礙他與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摘自 亨利 T 史丹《古典阿德勒深層心理治療》

.

我非常喜歡書上這句對「寵愛」的定義。

孩子通常有許多的「想要」,而當孩子的「想要s」踩到界線,而又提醒無效、或是以起歡的方式表達他的想要,大人通常就會變得不耐煩、或是起情緒反應。

若大人能先穩住自己,再以不帶情緒的方式表達,就能避免給孩子情緒勒索的感覺。

原則應該堅持,而「真心同理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感到被理解與被愛。

!滿足孩子的渴望而不滿足孩子的期待。

你可以告訴孩子:「孩子,媽咪沒辦法買…給你,但是孩子,我很愛你。」然後,讓孩子生氣、允許孩子去經歷他的情緒歷程。

父母以平穩之姿,讓孩子經驗他的失望、生氣、和任何情緒,並且把孩子擁有情緒的權利還給他,帶著信任,並陪伴孩子渡過他的情緒風暴,就是堅定且有力量的愛。

#高小露的阿薩母教養

#古典阿德勒深層心理治療

#高小露高佳均





avatar-img
39會員
2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十日內觀Vipassana #感悟篇 常聽到要「順流」,意指順著宇宙法則生活,生活就比較不會顛簸與感到痛苦。   在接觸靈性書藉、量子力學、甚至人類圖相關領域時,都曾碰到過「宇宙法則」與「流」的概念。無奈我一直都沒有很明白,這個「宇宙之流」究竟是什麼?直到上個月我去了 #十日內觀,感覺自己似
#書僮小露推薦 對一般讀者來說這可能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 但是,如果你喜歡阿德勒心理學 或是你對於「教養」非常有興趣 這本絕對要收藏起來慢慢細讀!   曾端真老師是台灣精熟阿德勒心理學的大師級老師。前年和今年我去上曾老師的課,都意外收獲到不同於上課前我學習與認知中的「阿德勒教養」上的觀點,
#十日內觀 #安置孩子篇 孩子已成年的友人G問我:「如果我孩子是在像燁妞一樣的年紀,我覺得我放不下心離開他們10天耶! 妳不會想他們嗎?」   當然會呀!   「那妳怎麼放得下?」   去之前,當然也有掙扎啊!   2023/7月份去參加了Vipassana十日內觀,有許多學習與收
「比起只能看到一堵磚牆的病人,能從床邊窗戶看見綠樹的病人,平均康復時間快上一天,止痛藥的需求量明顯更少、且較少發生術後併發症」環境心理學家Dr. Robert Ulrich在針對進行膽囊手術的患者研究中證實道。  「鹹水---汗水、淚水、或海水,可以療癒百病」───Isak Dinesen。  
『媽咪,我今天想要”不包尿布”睡覺!』 5.5Y的妞前陣子主動提出想戒尿布 在戒尿布期間的某一個晚上 當時已是晚上11點左右 妞醒來,並從臥室走出來一直murmuring哀嚎著 『我好想喝水哦…』 『我好想喝水啊…』 『我好渴,好想喝水啊…』   我建議她要不喝一小口? 她說不
別人家孩子要怎麼哭鬧我不管,但我的孩子不能丟臉 別人家孩子功課好不好我管不著,但我的孩子不能落後 別人家的孩子學不學才藝是他們的決定,我的孩子必須有一定的水平 別人的孩子可以,我的孩子不行 這代表甚麼? 當我的孩子“表現良好”,代表: 我有在教? 我是一個好媽媽? 我的孩子是懂事的好
#十日內觀Vipassana #感悟篇 常聽到要「順流」,意指順著宇宙法則生活,生活就比較不會顛簸與感到痛苦。   在接觸靈性書藉、量子力學、甚至人類圖相關領域時,都曾碰到過「宇宙法則」與「流」的概念。無奈我一直都沒有很明白,這個「宇宙之流」究竟是什麼?直到上個月我去了 #十日內觀,感覺自己似
#書僮小露推薦 對一般讀者來說這可能不是一本容易讀的書 但是,如果你喜歡阿德勒心理學 或是你對於「教養」非常有興趣 這本絕對要收藏起來慢慢細讀!   曾端真老師是台灣精熟阿德勒心理學的大師級老師。前年和今年我去上曾老師的課,都意外收獲到不同於上課前我學習與認知中的「阿德勒教養」上的觀點,
#十日內觀 #安置孩子篇 孩子已成年的友人G問我:「如果我孩子是在像燁妞一樣的年紀,我覺得我放不下心離開他們10天耶! 妳不會想他們嗎?」   當然會呀!   「那妳怎麼放得下?」   去之前,當然也有掙扎啊!   2023/7月份去參加了Vipassana十日內觀,有許多學習與收
「比起只能看到一堵磚牆的病人,能從床邊窗戶看見綠樹的病人,平均康復時間快上一天,止痛藥的需求量明顯更少、且較少發生術後併發症」環境心理學家Dr. Robert Ulrich在針對進行膽囊手術的患者研究中證實道。  「鹹水---汗水、淚水、或海水,可以療癒百病」───Isak Dinesen。  
『媽咪,我今天想要”不包尿布”睡覺!』 5.5Y的妞前陣子主動提出想戒尿布 在戒尿布期間的某一個晚上 當時已是晚上11點左右 妞醒來,並從臥室走出來一直murmuring哀嚎著 『我好想喝水哦…』 『我好想喝水啊…』 『我好渴,好想喝水啊…』   我建議她要不喝一小口? 她說不
別人家孩子要怎麼哭鬧我不管,但我的孩子不能丟臉 別人家孩子功課好不好我管不著,但我的孩子不能落後 別人家的孩子學不學才藝是他們的決定,我的孩子必須有一定的水平 別人的孩子可以,我的孩子不行 這代表甚麼? 當我的孩子“表現良好”,代表: 我有在教? 我是一個好媽媽? 我的孩子是懂事的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寵溺孩子來自大人內心的缺憾和無明,以為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就會向著我們,與我們心靈貼近。每一個人都當過小孩,小孩的心思很單純,是大人養成孩子的刁鑽貪婪和見風轉舵,試著回想我們的童年,比如阿公阿嬤一昧的討好,做錯事也捨不得打罵,我們很快就爬到他們的頭上灑尿,連基本的尊重都沒有,更別說感謝。所以寵溺是大
這篇文章探討了以愛為名的強迫行為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強調愛不應該是束縛,而是自由與尊重的表現。透過家庭愛的真諦,揭示瞭如何以理解和支持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自信心。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是願意傾聽彼此需求以促進健康關係的展現,讓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如何珍惜每一段關係,並為彼此帶來幸福。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有些爸媽覺得社會是現實的,每個人出了社會都要面對很大的生活壓力,所以在孩子面對社會之前,我們就應該給予孩子一些壓力,讓他們培養抗壓能力 其實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強大,更多的是看他成長過程中是否擁有足夠多的愛,有了愛當孩子的後盾,他就有了面對世界的底氣
擁抱嚴格的愛 這篇讓我想到,之前上過李河泉老師的課,他有一句話我一直是我教育小孩的座右銘之一「愛有多深,紀律就要有多深」。如果真的愛小孩,就應該要在需要嚴格的時候嚴格,不可以心軟。 其實有時候我做不太到,會因為心軟少了許多紀律,這一段提到對於所愛的人,作者會經常拒絕給他們「想要」的東西,因為這樣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寵溺孩子來自大人內心的缺憾和無明,以為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就會向著我們,與我們心靈貼近。每一個人都當過小孩,小孩的心思很單純,是大人養成孩子的刁鑽貪婪和見風轉舵,試著回想我們的童年,比如阿公阿嬤一昧的討好,做錯事也捨不得打罵,我們很快就爬到他們的頭上灑尿,連基本的尊重都沒有,更別說感謝。所以寵溺是大
這篇文章探討了以愛為名的強迫行為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強調愛不應該是束縛,而是自由與尊重的表現。透過家庭愛的真諦,揭示瞭如何以理解和支持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與自信心。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是願意傾聽彼此需求以促進健康關係的展現,讓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如何珍惜每一段關係,並為彼此帶來幸福。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Thumbnail
研究指出父母的育兒觀念對孩童個性影響並不深遠,不需要做到完美,而是放鬆心情,享受親子關係。超過9個月的孩子應由更專業的育兒人士照顧,或全職母親可以投入照顧一群幼童。父母應尊重孩子,擁有過份的憂慮只是負擔。
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有些爸媽覺得社會是現實的,每個人出了社會都要面對很大的生活壓力,所以在孩子面對社會之前,我們就應該給予孩子一些壓力,讓他們培養抗壓能力 其實一個人的內心是否強大,更多的是看他成長過程中是否擁有足夠多的愛,有了愛當孩子的後盾,他就有了面對世界的底氣
擁抱嚴格的愛 這篇讓我想到,之前上過李河泉老師的課,他有一句話我一直是我教育小孩的座右銘之一「愛有多深,紀律就要有多深」。如果真的愛小孩,就應該要在需要嚴格的時候嚴格,不可以心軟。 其實有時候我做不太到,會因為心軟少了許多紀律,這一段提到對於所愛的人,作者會經常拒絕給他們「想要」的東西,因為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