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法之我見

2023/08/27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懺法的我見

在《懺》ㄧ文中有提到「無生懺」的概念,與外懺如梁皇寶懺正好形成ㄧ內ㄧ外,「無生懺」的精神是令於「法懺」,滅罪`消災`度亡時,以觀實相之理,念罪體無生的懺悔。

這在前文提出《佛說觀菩賢菩薩行法經》

「ㄧ切業障海,皆有妄想生,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因「罪」如霜露,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而這個「心」,是自性的本體,而自性即是佛性,佛性裡並沒有罪業。

這個尋找「自性」的過程,於《楞嚴經》中佛與阿難有一場因尋找本心的精采對話。

佛問阿難見如來三十二相,何以見,阿難白以目見心生,遂有「七處徵心」的名辯,ㄧ為心在身內,二為心在身外,三為心在視根,四為心在內外,五為心在隨有,六為心在身中,七為心在無著。此七處徵,佛卻說無所是處。

而「心」在那裏呢?佛是這般的開示「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這就是說離開外界與意識經驗潛伏的反應,不在精神物質,心理及生理的現象上,尋到能超然獨立的「自性」時,即是本心的所在。

這樣就找到了無罪性的自性心,即是佛性`佛心。「無生懺」即是找到佛心,入「無生法忍」,所謂「無生法忍」即心性寂然正定的實際現象,心理不起妄想,寂然不動,生理極靜止,住於心性寂然的自體實相,妄想不生,得動心忍性,斷身心活動,稱之。如此得勘破生死,修習無我觀,猶如淨水,洗去一切知見障。

這樣於懺悔前愆後過的法懺時,以「無生懺」契於自性,入到ㄧ個無罪寂靜,妄想不生的寧靜中,拜懺就更能功德圓滿了。

佛的世界有實修也有知見。而聞`思`修的層次性,可以給學佛的人感受更深層次的法喜,即是入三摩地。而佛子慈悲能將法喜傳于他人,不吝心得分享,才是世上有情的菩薩。

1會員
73內容數
ㄧ層不變的生活,唯有佛禪可令生生機,這與信仰無關,佛禪療心境界領航,學佛多年以禪調作息,律規中細會生活點滴,文以記述禪趣,禪以慈悲為懷,分享文章理趣,願助有緣人禪入生活,長精神意志,向生氣勃發,存而日日向好,佛禪力不可思議,世道艱苦,唯禪心可離苦得樂。恭筆入禪,閱者同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