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死無常 起修佛法──《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心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們都很注重身體的保養,學習健康之道。什麼樣的食物是身體有益的,垃圾食品有害所以盡量遠離;定期運動,親近大自然,保持愉悅之心,有助於排毒,獲得健康的身體。

那我們對於自己的「心」是否也同樣重視呢?是否了解該給「心」吃些什麼,「心」才能舒暢快意?身心靈的平衡又該如何取得?

《心匙》亦稱醒世無常歌,勸人念死無常,即時起修佛法之訣。

「匙」是一種食器,可以將食物置於其上,再放入口中食用,以此達到長養色身,令身體充滿活力。此部教法名為《心匙》意即是一部擷取生命實相精華之法,可以滋養心靈,安定躁動不安的心,此生得安樂,同時令我們趣向解脫輪迴,乃至成佛之道。

《心匙》這部教法為我們說明「心」所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形形色色的訊息透過網路迎面而來,如果我們沒有辦法辨別什麼是我們真正需要的,那麼我們就會恣意地餵養「心」,讓它去四處獵奇,而這樣過多的資訊實則對我們無益;甚至無形中會對我們造成傷害,讓我們生活得惶惶不安、身心俱疲。

念死無常 起修佛法──《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心匙》

念死無常 起修佛法──《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心匙》

─────────────────
👑 9月9日虔敬心向慈悲 龍德上師請法──《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心匙》
◕ 我要報名受法▸https://bit.ly/3QPjWqu
(報名至9月9日晚上12點前)
─────────────────
■ 傳法吉祥日:2023年9月9日「觀音山 孝親‧報恩‧祈福‧迴向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
■ 傳法時間:臺灣時間晚上7:00 (GMT+8)
■ 傳法地點:臺中市健行國小
■ 觀音山法藏YouTube直播,歡迎線上參與法會:
https://www.youtube.com/@DaBeiFazang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azang.org/info/events.php

avatar-img
26會員
2.5K內容數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學佛修行的人,要懂得把握機會來修福修慧。因為學佛的慧命並不一定長長久久,有時候是很短暫,這與每個人結的佛緣有關。不管過去生結的緣如何,今生有幸接觸佛法,就要用心地深結佛緣。」修行主要是修福和修慧二類:孝順父母、布施供養、做利益他人等,屬於修福;念佛、拜懺、打坐、聽開示、讀佛經,減少煩惱,屬於修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心繫大眾慧命,希望佛法能為眾生帶來幸福安樂,在觀察因緣後,決定傳授《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心匙》,帶領大家學習「心」該怎麼安住,又該怎麼豐富「心靈」。虔敬心向慈悲 龍德上師請法──《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心匙》。
禮佛的姿勢可以分為小禮拜和大禮拜二種。小禮拜是以身體的五處觸地頂禮,稱為五體投地。五體指的是額頭、雙手掌和雙膝蓋五個部位,在禮佛時,五處一定要觸地,如果只有雙掌和雙膝著地,額頭沒有著地,就不算是五體投地。或是原本應該如法在三際合掌,現在卻隨意擺弄甩動;膝蓋和額頭也不接觸地面,隨便彎曲一下身體,站起來
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心繫大眾慧命,希望佛法能為眾生帶來幸福安樂,在觀察因緣後,決定傳授《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心匙》,帶領大家學習「心」該怎麼安住,又該怎麼豐富「心靈」。現在我們有緣值遇《心匙》,這是一部讓我們能在這五濁惡世中安心立命的教法,希望具緣者皆能有福報受持。
學佛修行的人,每天禮佛拜佛、頂禮三寶、持誦皈依是基本的修行,藉此提醒自己要尊師、重法、實修。人們最大的習氣就是我慢心,因為五毒作用的緣故,令我們在六道輪迴中無法超脫。我們只要有傲慢心,認為自己的修行已經很好,就會喪失努力積資淨障的動力,同時也會缺乏學習的精神,如此一來解脫道的修行堪慮啊!
《心匙》亦稱醒世無常歌,勸人念死無常,即時起修佛法之訣。「匙」是一種食器,可以將食物置於其上,再放入口中食用,以此達到長養色身,令身體充滿活力。此部教法名為《心匙》意即是一部擷取生命實相精華之法,可以滋養心靈,安定躁動不安的心,此生得安樂,同時令我們趣向解脫輪迴,乃至成佛之道。
自心清淨對於一切的顯現是自然清晰、了了分明,沒有絲毫的障蔽。就好像我們在觀修唐卡上的佛像時,唐卡上的圖案會顯現在心中一樣。譬如從此處看雖然看不見印度金剛座的佛陀二十五歲等身像,但佛像並非沒有存在,而是我們凡夫肉眼太容易受到物質障蔽了。經過曾經去印度金剛座,朝禮過佛陀等身像的人們描述所見所聞以後,我們
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心繫大眾慧命,希望佛法能為眾生帶來幸福安樂,在觀察因緣後,決定傳授《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心匙》,帶領大家學習「心」該怎麼安住,又該怎麼豐富「心靈」。虔敬心向慈悲 龍德上師請法──《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心匙》。
禮佛的姿勢可以分為小禮拜和大禮拜二種。小禮拜是以身體的五處觸地頂禮,稱為五體投地。五體指的是額頭、雙手掌和雙膝蓋五個部位,在禮佛時,五處一定要觸地,如果只有雙掌和雙膝著地,額頭沒有著地,就不算是五體投地。或是原本應該如法在三際合掌,現在卻隨意擺弄甩動;膝蓋和額頭也不接觸地面,隨便彎曲一下身體,站起來
慈悲 龍德嚴淨仁波切(龍德上師)心繫大眾慧命,希望佛法能為眾生帶來幸福安樂,在觀察因緣後,決定傳授《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心匙》,帶領大家學習「心」該怎麼安住,又該怎麼豐富「心靈」。現在我們有緣值遇《心匙》,這是一部讓我們能在這五濁惡世中安心立命的教法,希望具緣者皆能有福報受持。
學佛修行的人,每天禮佛拜佛、頂禮三寶、持誦皈依是基本的修行,藉此提醒自己要尊師、重法、實修。人們最大的習氣就是我慢心,因為五毒作用的緣故,令我們在六道輪迴中無法超脫。我們只要有傲慢心,認為自己的修行已經很好,就會喪失努力積資淨障的動力,同時也會缺乏學習的精神,如此一來解脫道的修行堪慮啊!
《心匙》亦稱醒世無常歌,勸人念死無常,即時起修佛法之訣。「匙」是一種食器,可以將食物置於其上,再放入口中食用,以此達到長養色身,令身體充滿活力。此部教法名為《心匙》意即是一部擷取生命實相精華之法,可以滋養心靈,安定躁動不安的心,此生得安樂,同時令我們趣向解脫輪迴,乃至成佛之道。
自心清淨對於一切的顯現是自然清晰、了了分明,沒有絲毫的障蔽。就好像我們在觀修唐卡上的佛像時,唐卡上的圖案會顯現在心中一樣。譬如從此處看雖然看不見印度金剛座的佛陀二十五歲等身像,但佛像並非沒有存在,而是我們凡夫肉眼太容易受到物質障蔽了。經過曾經去印度金剛座,朝禮過佛陀等身像的人們描述所見所聞以後,我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調養精神是養生的根本基礎. 淮南子說: 申請志平,百節皆寧,養性之本也;肥肌膚,充腸腹,供嗜欲,養性之末也. 黃帝內經 素問 上古天真論: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說明: 養生貴乎養神,不懂得養神的重要,單靠飲食營養,藥物滋補是難達到健康長壽目的. 由於人的精神活動在於"心神"的主導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當現代生活的喧囂與壓力不斷攀升,尋找心靈的寧靜之所成為了許多人的追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頌缽與冥想逐漸成為人們追求內在平和的重要工具。這篇部落格將帶領您探索頌缽和冥想的奧秘,並解釋如何結合這兩種實踐來提升您的心靈健康。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調養精神是養生的根本基礎. 淮南子說: 申請志平,百節皆寧,養性之本也;肥肌膚,充腸腹,供嗜欲,養性之末也. 黃帝內經 素問 上古天真論: 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說明: 養生貴乎養神,不懂得養神的重要,單靠飲食營養,藥物滋補是難達到健康長壽目的. 由於人的精神活動在於"心神"的主導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當現代生活的喧囂與壓力不斷攀升,尋找心靈的寧靜之所成為了許多人的追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頌缽與冥想逐漸成為人們追求內在平和的重要工具。這篇部落格將帶領您探索頌缽和冥想的奧秘,並解釋如何結合這兩種實踐來提升您的心靈健康。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