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僧人心態,改善職場和生活中的無意識行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僧人心態是一本相當特別的書。等等,別被這個標題嚇到,我保證我們不會一起去山上靜坐,也不會要你去出家。實際上,這本書充滿了洞見和智慧,而且它會在你的職場上和生活中帶給你意想不到的啟發。

會知道這本書,來自於郝旭烈老師RBR-Ryan讀書房的強力推薦。

想像一下,有一天你正在繁忙的職場環境,滿腦子都是待辦事項,感覺疲倦和盲目,處在無意識的自動化工作狀態當中,突然有人告訴你,要像僧人一樣去思考和處理事情,你會怎麼想?是不是有點瘋狂,但同時又有點好奇呢?

作者-謝帝,一位年輕的印度男子,選擇了放棄一般人追求的成功和名利,他放棄一流大學,放棄高薪工作,放棄結婚生子,力排眾議的不顧親友反對,反其道而行,選擇了成為一名僧人。是不是有點匪夷所思?我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也是覺得反差太大。然而,這位作者所擁有的「僧人心態」,卻在他的生活中帶來了驚人的變化。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一同探索「僧人心態」的秘密,不僅僅是冥想和靜坐,更是一種實踐在現實生活中的智慧。我們會發現,這種心態如何幫助我們在職場上更有意識和效率、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平靜和快樂。

接下來,我們會一起看看怎麼放下,怎麼成長,還有怎麼付出,讓我們一起進入「僧人心態」的世界。

放下:

書中提到作者去印度鄉村道場的經驗。一開始,他換掉了時髦的衣服,穿上了簡單的長袍,還剃了個光頭。在那裡,他沒有太多機會照鏡子,就只有一個小鏡子放在儲藏室裡,道場的環境不讓他們注重外表。飲食也很簡單,每天差不多都一樣。他們就睡在鋪在地板上的薄墊子上。唯一的聲音,就是念經文和宣告法事的鐘聲。

在道場,沒有電影、沒有電視,只能用一台共用的電腦查看有限的新聞和郵件。這樣的生活沒有太多干擾,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靜心。在沉靜中,他開始分辨出外界吵雜聲和內心聲音的區別。他能感受到別人對他影響,也更清楚了解自己的核心信念。

你有沒有經歷過注意力不集中,覺得精神不佳,或者感到焦躁不安的情況呢?這都可能是大腦累了的訊號。而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的意識總是飄來飛去,不在當下。

《最高休息法》書裡提到!大腦只佔2%體重,但卻需要用掉身體20%能量。更誇張的是,就算什麼事都不做,只是發呆、無意識狀態下,竟然會消耗大腦60%到80%的能量。

那麼,在我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可以怎麼運用呢?書中提到一個簡單的呼吸練習,可以幫助你調整情緒,讓心情變得更冷靜,同時減輕壓力。首先,找個舒適的姿勢,坐著或站著都可以。然後,用鼻子慢慢地吸氣,數到四。接著,憋住氣,同樣數到四。最後,用嘴巴呼氣,還是數到四。你只需要這樣的呼吸循環,每天做十次就好。

成長:

書裡也提到作者在一個夏天的道場故事。那時候他真的很忙,整天包含洗衣服,打掃浴室,煮馬鈴薯咖哩,採收甘藍菜,後來一位資深的僧侶叫他帶領課程,主題是印度哲學經典《薄伽梵歌》的一段經文:“偉人的任何行動,凡人都會追隨。他樹立的身教,全世界都會效法。”他答應了,開始思考著該怎麼教這堂課。

在課堂上,他坐在稍微高的位置,學生坐在他前面。結果,課程結束後,大家讚揚他將古老的經文與現實生活融合在一起,有些人還問他如何準備教材。這些肯定讓他很滿足,他已經開始實現自己的法,包括研讀、實驗、知識以及演說

《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書中提到有趣的觀點。追隨熱情和適合做的事是不同的。比如你喜歡杯子蛋糕、五星級旅館和按摩,但不會成為蛋糕師傅、旅館接待員或按摩師。作為消費者和生產者是不同的,喜歡消費不代表適合創造。

所以法就是結合你的熱情、專業技能,還有對這個社會是否有用你無法成為那個不是你的人,但你可以成為真正的你。就像《薄伽梵歌》裡說的,不完美實現自己的法,勝於完美模仿別人的法。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2005年的畢業演講裡也提到,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過別人的生活

raw-image

付出:

書中提到作者在道場的第一年遇到一位僧人,當時他感到沮喪,因為他付出了愛,卻似乎得不到同等的回報。他認為自己關心和照顧別人,但別人似乎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回應。僧侶告訴他,為什麼會期待回報呢?當付出情感或能量時,這些愛、恨、憤怒或善意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就像一個愛的迴圈。但問題在於我們的期望,我們期望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但這未必成立。有時我們可能愛上那些不愛我們的人,同時忽略了那些真心愛護我們的人。

另一個例子,他的母親總是願意接聽他的電話,而他卻經常為了別人不回訊息而感到沮喪。這可能因為缺乏感恩,是我們無法真正感受到愛的原因。從整體來看,們所付出的行為最終都會回饋到我們自己,這就是所謂的業報。

小結                                        

所以,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許多寶貴的教訓。透過簡單的呼吸練習,幫助你調整情緒,減輕壓力。不要迷失在他人的期望中,而是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法。在付出愛與關懷時,記得感恩並尊重那些愛護你的人。

透過這些智慧,我們可以在職場和生活中找回屬於自己的平靜、幸福和有意識的生活。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B:課長華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像一下,你是職場的基層主管。可是,頭上還有大主管和小主管,都是你的老闆,還可以影響你的考績喔。有時候,他們對同樣的事情有不同的想法和作法,是否讓你頭疼?你可不想讓他們之間產生摩擦,演變成一場宮廷鬥爭,然後你自己成為冤大頭。所以,要如何應對呢?
想像一下,你是職場的基層主管。可是,頭上還有大主管和小主管,都是你的老闆,還可以影響你的考績喔。有時候,他們對同樣的事情有不同的想法和作法,是否讓你頭疼?你可不想讓他們之間產生摩擦,演變成一場宮廷鬥爭,然後你自己成為冤大頭。所以,要如何應對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懶惰大師說,當我們感到生活過得不快樂時,通常會牽涉到一個我們很難察覺到的「應該」或是「想要」、「需要」、「一定」......,這些類「應該」們,讓我們評斷自己和他人,造成壓力。對治這個症頭的方式,就是看著他們,當他們被看見,他們就會失去力量。 《懶,讓你變更好》,發懶還可以變更好?看到這樣的書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這時候的首要工作,是從刺激你的對象那邊,把注意力收回來,注意你自己的呼吸,然後注意自己的心念,那麼你的心馬上會平靜和安定下來。接著再以平常的呼吸,注意自己一呼一吸之間的感覺和感受。你的心情放鬆下來,身體也會隨著放鬆,這時候,人家要你生氣,你也氣不起來了;人家要你反擊,你也不會反擊了。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注意你有沒有專注之外,同時還要注意放鬆。 我講的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面要注意的事情。因為平常的狀態,都是靜坐的時候的一個很重要的前行,它會有一個慣性。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Thumbnail
《僧人心態》Think Like A Monk: Train Your Mind for Peace 作者是被稱為數位時代心靈導師的傑‧謝帝,在本書要帶我們擁抱「僧人心態」,一步一步的引導我們去訓練自己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生活。👇🏻 1️⃣認識自己:身分認同 ✨用「猴心/僧心」的差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懶惰大師說,當我們感到生活過得不快樂時,通常會牽涉到一個我們很難察覺到的「應該」或是「想要」、「需要」、「一定」......,這些類「應該」們,讓我們評斷自己和他人,造成壓力。對治這個症頭的方式,就是看著他們,當他們被看見,他們就會失去力量。 《懶,讓你變更好》,發懶還可以變更好?看到這樣的書
透過《小止觀》的教授來正確地來調整我們身、息、心,這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法喜。 像以前我在講這門課的時候,有的同學過去不懂這個道理,通過學習,知道了怎麼調身、調息、調心之後,他再去靜坐修行,就發現有很明顯的效果。一些小小的調整,你覺得好像微不足道,但有時候會整個影響我們的身、息、心,影響很大。
這時候的首要工作,是從刺激你的對象那邊,把注意力收回來,注意你自己的呼吸,然後注意自己的心念,那麼你的心馬上會平靜和安定下來。接著再以平常的呼吸,注意自己一呼一吸之間的感覺和感受。你的心情放鬆下來,身體也會隨著放鬆,這時候,人家要你生氣,你也氣不起來了;人家要你反擊,你也不會反擊了。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除了注意你有沒有專注之外,同時還要注意放鬆。 我講的這些都是日常生活裡面要注意的事情。因為平常的狀態,都是靜坐的時候的一個很重要的前行,它會有一個慣性。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篤定心念行正道 再大的災難也不動搖 就是精進在禪定中 修行希望我們能夠人人,我們的心對外面的境界,無論什麼境界來了,都能保持我們這念心,這才是真功夫。各位,學佛就是要學得這念心有這番功夫。
Thumbnail
《僧人心態》Think Like A Monk: Train Your Mind for Peace 作者是被稱為數位時代心靈導師的傑‧謝帝,在本書要帶我們擁抱「僧人心態」,一步一步的引導我們去訓練自己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生活。👇🏻 1️⃣認識自己:身分認同 ✨用「猴心/僧心」的差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