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國內政黨的階層性(8)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就是為何每一個王道政治故事,都在跟你談打倒大魔王後,白馬王子就可以跟白雪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至於復國後怎麼處理政務,婚後怎樣維持家庭,就別說了。反正選上再說,大不了繼續找新魔王殺,勇者只要破壞,建設是其他人的事情。

宗教化很有利於收攏新一代的票源,不管是年紀較輕,或是工作環境單純,這些人在台灣教育下的習慣,很傾向找到一個標準答案。

但政治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都市化必然之犧牲:中產階級所鄙視的農村

凡公共議題,必然有相對得利與受損者。像是都市擴大,原本的農田被改成商辦,農民拿到大筆賣地的資金,看起來都有好處是吧?是,但對於不習慣都市生活的族群,也就是俗稱成績比較差的人來說,都市化帶來的不見得是好事。

可以務農的機會沒了,環繞舊都市的輕工業帶被剷平,工作機會也沒。剩下的服務業看似變多,參與人口也多,每個人的收益是被拉平的。

換言之,原本的公共政策,是以犧牲都市外圍的環境(子孫的健康)為基礎,提供低廉的貨品給都市,以及大量工作機會給程度比較低的都市人。隨著都市擴張,政策變成犧牲程度低的都市人,犧牲他們原本較高的薪資,較高機率階級翻轉的未來。

這套犧牲鍊,有沒有一路連到鄉村?當然有。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就是以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為基礎,而透過工業、都市化得利者多半也不曉得被犧牲的鄉村,要付出的代價是以子孫未來為祭品。不是只有台灣,全世界都差不多,所以李登輝作農業出身的人,想要改革農業,保有農民工作,避免小農被犧牲,而民進黨則傾向給農民、老人年金補貼,這不純然是買票的打算,很大一部分是政治人物知道,這是弱勢職業族群用犧牲自己的人生,來換得都市的高度發展。

  • 編:1960~70年代,台灣工業化轉型時的台語經典歌曲,對照同時期的華語歌曲歌詞,就是作者上面那段說的事情。

那麼,今天高度都市化的居民,會感念嗎?不會,全世界都沒有。活在都市化下的年輕人,會認為這些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關注的點會在自己的職涯發展,人生規劃上。

當白領都犧牲之後,全球性「內捲」就來了

都市化有很大的邊際效應遞減,資本高度集中,原本的中產階級感覺自己變窮了,自然感受不平。這種不平,在政治上出現的效應,就是千禧年世代--一個完全沒經歷戰爭,也不曉得石油危機是什麼的族群。在全球化後,將污染的代價交給中國去處理,用犧牲國內藍領勞工族群的未來,換得更高度的成長,這個新一代的群體完全不曉得,人類的苦日子會是怎樣過,而會將自己想像的苦難,當成現實的痛苦。

各國的政客都拿不出解決辦法,當年是透過產業外移,削弱本土工會的力量,等於犧牲本國藍領勞工階級,拿他們的薪資,用他們小孩的學費,去換都市白領的全球化。俗稱,把餅做大,然後餅變大了嗎?也沒有。

中國的說法叫做內卷(編:意思大約是內部的惡性競爭,同類相殘)。

全球化也可以看成一場西方國家內卷的故事,高度競爭贏者通吃,連白領階級都被犧牲。為何?因為流量太快,沒機會存下來。

筆者在講全球化玻璃心的故事中有提到,如果轉變花20年,那階級的變化就會慢,可以轉化成習慣。現在轉變只要5年,每一個階級都沒有時間消化改變,等於吃進去的都拉出來。

  • 延伸閱讀

所以,每個階級的人都感到生活不好,因為養分都拉出去,根本沒變成肌肉。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4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3.4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真正的解決之道,不是幹掉D,而是停止這套藉由犧牲歧視鍊,製造高速流量的模式,我們可以簡稱為,吃慢一點、消化久一點、運動多一點,這樣才能長肌肉,讓整個國家未來更有力量去面對競爭。
Thumbnail
真正的解決之道,不是幹掉D,而是停止這套藉由犧牲歧視鍊,製造高速流量的模式,我們可以簡稱為,吃慢一點、消化久一點、運動多一點,這樣才能長肌肉,讓整個國家未來更有力量去面對競爭。
Thumbnail
宗教化很有利於收攏新一代的票源,不管是年紀較輕,或是工作環境單純,這些人在台灣教育下的習慣,很傾向找到一個標準答案。 但政治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Thumbnail
宗教化很有利於收攏新一代的票源,不管是年紀較輕,或是工作環境單純,這些人在台灣教育下的習慣,很傾向找到一個標準答案。 但政治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Thumbnail
筆者沒有要跟你吵這個進步幅度,只是要表達,跟過去相比確實改變了,所以中年人對進一步改變社會,興致的確沒年輕人多。因為對我們而言,改變成真是現實,或許不盡如人意,但就年輕人而言,現實是永恆,只有更糟沒有最糟,不改怎麼行。是,我們以前也這麼想,聽更老的人講台灣,何止一個慘字。
Thumbnail
筆者沒有要跟你吵這個進步幅度,只是要表達,跟過去相比確實改變了,所以中年人對進一步改變社會,興致的確沒年輕人多。因為對我們而言,改變成真是現實,或許不盡如人意,但就年輕人而言,現實是永恆,只有更糟沒有最糟,不改怎麼行。是,我們以前也這麼想,聽更老的人講台灣,何止一個慘字。
Thumbnail
產生的連結無法持續,即使到了「新的一年」,仍舊斷斷續續。我們要正向,要樂觀,要堅強的本土老話,說了又說,依然沒有很大的波瀾,說我們要努力改變自己,但是改來改去,依舊還是那些少數的部分人,多數的我們,社會合理的某一部分的正向正確樂觀,對現階段的社會人們,多少還是沒有很大的貢獻。
Thumbnail
產生的連結無法持續,即使到了「新的一年」,仍舊斷斷續續。我們要正向,要樂觀,要堅強的本土老話,說了又說,依然沒有很大的波瀾,說我們要努力改變自己,但是改來改去,依舊還是那些少數的部分人,多數的我們,社會合理的某一部分的正向正確樂觀,對現階段的社會人們,多少還是沒有很大的貢獻。
Thumbnail
台灣的階級崩壞已經回不去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中產階級正在消失...
Thumbnail
台灣的階級崩壞已經回不去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中產階級正在消失...
Thumbnail
消費主義的問題為何是我們要注意的?因為人的階級辨識必須透過消費品味來確定,不然一樣是蒸餾酒,白蘭地、伏特加、蘭姆跟高梁酒,請問各位想到這些酒款時,你想到的是誰在喝?為何去喝?你真的確定,這位年輕人選擇了某款酒,是因為他真的超愛喝,還是單純的想藉由消費定義自己的位階?
Thumbnail
消費主義的問題為何是我們要注意的?因為人的階級辨識必須透過消費品味來確定,不然一樣是蒸餾酒,白蘭地、伏特加、蘭姆跟高梁酒,請問各位想到這些酒款時,你想到的是誰在喝?為何去喝?你真的確定,這位年輕人選擇了某款酒,是因為他真的超愛喝,還是單純的想藉由消費定義自己的位階?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