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以為所謂的「自我認同」是來自於別人對自己的肯定。所以做任何事都不自覺得以他人的感受為優先。自己的一切挫敗都是因為不符合別人的標準。
學會照顧自己的感受後,你又會自責,這樣的自己是不是過於自私。為自己而活成了十惡不赦,自私自利的行為。
在我們成長的環境,父母、長輩教授給我們的觀念就是如此。我們所有的出發點都是以他人為優先考量。
但當你真的做到了為別人付出,或符合別人的期待時,卻開始計較、反思,為何那些告訴你得這麼做的人,卻都沒有符合你的期待。
在社會化的過程,我們習慣由他人的反應,來確認自己的價值。生活的節奏經常是跟隨著他人的腳步前進,過程中忘了停下腳步,傾聽自己內在真實的聲音。自我也在追逐別人的標準下逐漸模糊。
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期待得到認同,所以我們會去在意別人的反應,會去猜測別人行為背後的動機。
為別人的反應感到焦慮不安。引發焦慮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還有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物。
不去揣測別人行為背後的動機,先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什麼是你擅長的,建立一套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
當你認同自己的價值,就不會再去揣測別人為何會有那樣的反應,真正的把人生交由自己來決定及負責。
當焦慮又找上門,不要試圖安撫它,而是去弄清楚自己要什麼。不再把「自我價值」交由別人來定義。不在那無數的他人標準與不斷架高的期待中,擾亂自我的步伐。
不盲目的追逐別人的標準,更多的去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把生命的主導權拿回來,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