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週末,我們的「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來到了脊椎關節動作與生物力學的學習。其實類似的議題,我早在數年前就已經跟大家探討過,但似乎還是敵不過許多傳說的推波助瀾,仍然有相當多數的人們沉迷於脊椎大角度動作的練習(追求)中。
人體的關節可分為「可動關節」、「微動關節」及「不動關節」三種類型,而我們的脊椎便是屬於「微動關節」的分類中。微動關節,故名思義就是它的關節活動角度很小,主要的功能在於承載重量及維持穩定。相信有很多人都聽過「中軸穩定,四肢發力」這句話,其中提到的「中軸」指的就是脊椎。
然而,在許多瑜珈的體位法練習中,練習讓脊椎創造更大角度的動作,卻是被許多人們大力鼓吹和讚揚的。大家不妨看看圖中胸椎和腰椎的「伸展」角度,分別為 20-25 度及 15 度,其實它們可以活動的角度並不大,而這個伸展角度便是瑜珈練習者時常提到的「後彎」角度。
脊椎生物力學家根據研究指出:「過度的脊椎屈曲、伸展、旋轉、側彎均會增加椎間盤突出的風險。」除此之外,過大的脊椎角度訓練也會破壞身體穩定度及造成結構性的損傷,進而影響整體的姿勢維持、動作協調和理想筋膜張力,並衍生疼痛等相關問題。
每個物種都有其先天的結構與限制,每種結構也都有它們的意義與功能,突破結構上的限制,通常不會產生實質的助益。大家可以想想,你是否曾看過野外的動物,不斷地去嘗試突破身體的界限?也可以思考一下,究竟是尊重先天結構的動物們較為健康、協調?還是不斷試圖超越身體結構限制的人們?
我認為透過訓練讓身體維持在合理且必要的可動範圍內,確實是對健康有所助益的,但若是時常讓身體進行超越關節角度的練習,反而會造成許多潛在的破壞。我只能說,目前我找不到能支持「讓微動關節進行大角度動作訓練可提升實質健康效益」的相關科學研究證據。不過,傳說中的效益倒是不勝枚舉,但似乎沒有人能證實這些傳說效益的存在,同時也充滿了許多矛盾點。
至於每個人要怎麼練習?如何看待這件事?這全是個人的選擇和自由。不過我依然衷心希望,瑜珈練習帶來的是真正的身心健康,而不是破壞和損傷!
【瑜珈療癒相關課程】
🧘♀️ 瑜珈療癒與骨盆保健(線上課程)
https://reurl.cc/1GKXR8
🧘♀️ 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
https://reurl.cc/E1VbGa
【建議閱讀】
📖 筋膜 X 瑜伽訓練全書
https://reurl.cc/x7928E
📖 麥吉爾腰背修復手冊
https://reurl.cc/NprKDe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