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的人一定是在某專業前百分之幾的人嗎?或許部分頂尖的人是,但是畢竟是少數,身為普通人,要達到頂尖其實還有另一個方法,就是增加廣度,當前百分之10的人很難,但相比之下要當前百分之25的人就沒那麼難, 如果跨越多的領域的話,甚至會比前百分之10的人更加罕見,例如兩個領域的前百分之25(0.25乘以0.25)就會是前百分之6的人才。
而在這個跨領域人才備受重視的年代,要如何快速掌握不同領域的技能呢?【超速學習】一書的作者認為這一切就在於對於「目標」的渴望,要知道自己希望變得怎麼樣,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用什麼樣的方式達到。這剛好也呼應了【原子習慣】一書所說的:「先成為..再去做..」。比方說我們想要學習騎腳踏車,卻不斷地在鑽研腳踏車的齒輪機械原理,這就是對於我們目標的無效學習。
而我們除了問自己為什麼以外,接下來要問的就是做什麼以及怎麼做,以騎腳踏車來說,就是要去制定需要練習的項目,例如平衡感、按剎車等,最後在依項目制定練習計畫,如一周練習三天,一次30分鐘等等,然後在實際練習期間若有遇到讓自己無法達到原始目標的事情,就再去修正練習項目及練習方式。
通過不斷地自問自答的方式,快速掌握我們的技能智識,是一種「問題意識」的應用,我認為這就是我們在現在這個世代中要掌握的很重要的技能,時代、技術、資訊變化的太快,很多時候慢慢的花時間了解很容易會讓我們跟不上變遷的腳步,畢竟時間也是一種成本。
當我們再進行例如閱讀或是需要累積的事情時,其實很容易讓我們消耗大量的精神力以及時間,但是當精神力快速下滑時就會出現恍神或是吸收能力不佳的狀況,這就是我們在學習時迷失了,迷失了對於理解能力就會大幅下降。
因此在建立學習地圖就是學習前的關鍵,也就是培養問題意識時,適當的減法其實對於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認知到學習一件事情主要是希望學到什麼,與此相關的就把它們剔除,只學習我們想學的,並在學習的時候要知道自己現在處的位置,以閱讀來說最快速的方式就是導讀及目錄,透過快速地掌握自己的位置,問自己接下來這章節是否能幫助我達成目標,不是的話略過也就無所謂了。
問題意識幫助我們不會見樹不見林,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決定了自己學習的質量,避免落到為了讓我們自己有「進步的感覺」,而不斷盲目地吸收所有接收到的東西,以為這樣我們就可以輕易的進步,這也是在資訊快速流動的世代快速的「成為專家」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