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文|看《五月雪》之前你必須知道的六件事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編按:《南巫》導演張吉安的第二部長片作品《五月雪》,近日將在金馬 60 國際影展作為開幕片首映。這是一個根植於馬來西亞歷史的故事,對於多數的台灣觀眾而言,勢必需要一些事前/事後的知識補充。這次《釀電影》企劃了一系列文章,第一波陸續上線的有〈看《五月雪》之前你必須知道的六件事〉、〈看完《五月雪》的你會想知道的十件事〉,以及〈因為我沒有答案──專訪萬芳、張吉安談《五月雪》〉,敬請期待。



整理、撰稿:張硯拓
補充、審訂:張吉安、孫松榮
(部分談話內容來自 2023.11.5 舉辦之【講在金馬飄雪之前:《五月雪》專題座談】)
《五月雪》劇照/海鵬影業

《五月雪》劇照/海鵬影業

一、513事件

513 事件是被稱作「馬來西亞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的種族暴動衝突悲劇。

1969 年 5 月 10 日,馬來西亞舉辦了五年一度、自獨立之後的第三屆全國大選。5 月 11 日開票後,執政的華巫印聯盟首度在得票率上被反對黨超越,雖然當選席次依然佔多數,但明顯較之前重挫。

對此,反對黨在吉隆坡發起慶祝遊行,隨後執政方也有勝選遊行的計畫,不同陣營間的緊張氣氛開始攀升,到了 5 月 13 日正式演變為暴力衝突。首都吉隆坡多處有傷亡傳出,包括本片聚焦的半山芭社區、以及附近的大華戲院。隨後政府宣布戒嚴,馬來西亞進入長達兩年的國家緊急狀態。

在此事件背後,是馬來西亞多元種族間長期存在的張力,尤其是馬來人與華人間的緊張關係。而在事件造成的傷亡中,也以華人佔多數。雖然當局曾在事後公布調查報告,但當中的傷亡數字普遍被認為低估了。至今,513 事件所造成的實際失蹤、死亡人數依然未明。

講在金馬飄雪之前:《五月雪》專題座談側拍/小咪

講在金馬飄雪之前:《五月雪》專題座談側拍/小咪

張吉安:「小時候如果我們愛玩不回家、在外溜達,我的奶奶就會說『你再不回來,等一下 513 發生你就死掉了!』也就是我們從小就會聽老人家用 513 來恐嚇你;或是馬來西亞每五年一次大選之前,我最記得我媽媽會先帶我去市場買米、買乾糧,因為很怕等一下又會發生 513 事件。可以說從小到大,513 這三個數字就成了集體記憶中的恐懼代碼。」

孫松榮:「我也記得小時候每到大選期間,路上就會看到一些標語:『不要再讓___事情發生』,有點像在恐嚇大家。後來看了很多資料和網路上的口述歷史,都提到當時有些人可能只是經過(衝突地點)附近,就再也沒有回來。而在事件中過世的除了華人,也有回教徒、印度人,只是因為華人佔更多數,所以整件事被上升到以『種族衝突』去理解。但這背後還是有更複雜的諸多因素,包括冷戰局勢等。事件影響了世世代代華人與印度人、馬來人之間從政經結構到幽微身分等複雜關係。」

《五月雪》劇照/海鵬影業

《五月雪》劇照/海鵬影業

二、紅登記,藍登記

在本片對白、以及由萬芳演唱的主題曲〈五月的人〉歌詞中,皆出現「紅登記」、「藍登記」這一對詞彙,這指的就是馬來西亞不同類別的身分證:

藍登記:馬來西亞公民證
紅登記:馬來西亞永久居留證

兩者最直接的差異是:持有紅登記的人可以自由居住在馬來西亞,置產、工作、經商,但是沒有馬來西亞國籍,也沒有公民權利(選舉、被選舉權以及各種國家福利等)。

這兩個概念套用到現今世界各國間的移民規則,或許很好理解,但在馬來西亞 1957 年獨立當時,並非境內所有國民都自動擁有公民證,而是來自外地者──比如在 1957 年前就從中國來的華人──有一部分只拿到了紅登記。甚至有些直到現在已經七、八十歲了,一輩子住在馬來西亞,依然無法由紅轉藍。

講在金馬飄雪之前:《五月雪》專題座談側拍/小咪

講在金馬飄雪之前:《五月雪》專題座談側拍/小咪

張吉安:「我從 2015 年開始做了長期的社區田調、訪談,就曾遇過一些老人跟我說,他們一輩子都在期待能不能拿到藍登記。他們在獨立之前就來到馬來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還未在 1963 年分家前的稱呼),但因為出生證明在逃難時期弄丟了,就一直無法申請公民權。加上他們的馬來語──即馬來西亞的國語──說得並不好,甚至無法在面試的時候唱好馬來西亞國歌,這種種都會造成困難。

在過去,持有紅登記就彷彿是次等公民,是會受到一些歧視的。比如他們遇過出門如果被警察盤查,剛好附近發生了竊盜案,拿紅登記的人會第一個被調查;所以,也有老人家告訴我,他們小時候一直拿不到藍登記,就會把紅登記塗成藍色,這行為好像很童趣,但其實是很卑微的。」

《五月雪》劇照/海鵬影業

《五月雪》劇照/海鵬影業

三、《竇娥冤》

《竇娥冤》是中國元代作家關漢卿的雜劇作品,講述民女竇娥被誣告殺人,為了不連累相依為命的婆婆而含冤認罪,並在刑場上對天宣誓,行刑後將會降下六月天的大雪,以證其冤。這是流傳甚廣的民間故事,後被改為粵劇《六月雪》。

在張吉安為 513 事件田調的過程,得知當年事件發生前後,半山芭華人社區正在搬演酬神戲,一連三天分別是《六國大封相》、《六月雪》與《白蛇傳》。其中 5 月 13 日即是第二天,上演的是《六月雪》。

這是一部關於冤情不被看見、女性受屈無法言說的戲,與《五月雪》的故事核心相通,便成了本次片名靈感的來源。

《五月雪》工作照/張吉安提供

《五月雪》工作照/張吉安提供

四、義山

513 事件當晚,吉隆坡許多衝突現場的傷亡者在事後直接失蹤,估計被載到荒山野地去掩埋了。家屬再無音訊,直到多年後在吉隆坡各地發現亂葬崗,才能前往尋親──那些墓碑上有的寫了名字,也有許多只寫著無名華人(UNIDENTIFIED CHINESE)。

而這些受害者的家屬,有些花上許多年尋親,有的找到了,有的至今還是不知道家人的下落。也有些受難家屬因為心裡害怕,至今都還不敢去找,或是去祭拜。因而不論有名字或是無名氏,許多墳地的主人至今,也都還等不到家人來認領。

這其中,在吉隆坡雙溪毛糯麻風(台譯漢生病)病院的後山,也有一片 513 的義山亂葬崗。2009 年因為附近醫學院要擴建,引發了病院屬地的徵地爭議,張吉安與各方藝文人士前往響應,才因此認識到這座義山的存在。

自此,張吉安每年清明節及 513 前後都去拜訪,對來祭拜的家屬進行口述採訪。這促成了他在 2017 年完成第一部短片《義山》,再在幾年後的現在,延展成為長片《五月雪》。

《馬來紀年》中文本/張吉安提供

《馬來紀年》中文本/張吉安提供

五、《馬來紀年》與蘇丹的洗腳水

《馬來紀年》是馬來文學史上一本重要的著作,內容為歷史與神話的結合體。這本「史話」撰寫始於 1612 年 5 月 13 日,從中可以看到馬六甲王朝當時的天地觀,以及他們想塑造的、與世界其他強盛國家之間的關係。

在《馬來紀年》的其中一章,有個故事是中國明代的皇帝將女兒嫁給了馬六甲的蘇丹,於是建立了上對下的姻親關係,因此,中國皇帝便要求馬六甲的蘇丹稱他為王。而蘇丹照做了,但那之後,皇帝當天晚上全身起了麻風疹子,即漢生病的病徵。此時御醫告訴皇帝:這是因為馬六甲蘇丹與你同為天子,向你稱臣之舉觸犯了天條,所以才有此病狀。解法則是要請蘇丹送來他的洗腳水,讓皇帝喝下。

皇帝只好照做了,並且藥到病除。

《五月雪》劇照/海鵬影業

《五月雪》劇照/海鵬影業

六、《吉打紀年》與嗜血的狼牙國王

《吉打紀年》是另一部馬來文學史話,說的是位在馬來西亞北部、和泰國交界處的吉打州的過去。吉打曾是東南亞最古老的文明古國,在此曾有一位國王,因為吃到大廚在料理過程中不慎割傷手指、摻入血液的紅莧菜咖哩,而驚為天人,從此要求食材裡都要混入人血,最後變成了一個濫殺無辜臣民、為滿足口腹之慾的暴君。

這個故事曾在 1968 年被拍成電影《狼牙國王》(Raja Bersiong),電影編劇即是時任馬來西亞第一任首相的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他本人也出身吉打,繼承吉打皇族的血統,為了宣揚祖先的歷史而製作此片,還動用許多國家資源投入,可惜上映後票房慘敗。

從 1968 到 1969 年,《狼牙國王》持續在戲院上映。因此亦有一說法認為,是因為他動用了國家資源、醉心於這部電影而忽略了國事,導致黨內成員和副首的不滿,繼而密謀策劃 513 事件發生後,逼迫東姑阿都拉曼在隔年下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9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嘉慶19年(1814年),彰化縣民郭百年進入埔里,強占土地開墾。 嘉慶20年(1815年),郭百年將埔裏社壯丁騙進山打獵。 壯丁一走,郭百年等漢人就殺進部落,見人即殺,老弱婦孺無一倖免,幾乎是滅族大屠殺。
Thumbnail
嘉慶19年(1814年),彰化縣民郭百年進入埔里,強占土地開墾。 嘉慶20年(1815年),郭百年將埔裏社壯丁騙進山打獵。 壯丁一走,郭百年等漢人就殺進部落,見人即殺,老弱婦孺無一倖免,幾乎是滅族大屠殺。
Thumbnail
「過去」 馬六甲市區,賣椰子的攤販外,一位阿伯愜意地坐在那裡,馬六甲接近赤道的炎熱氣候快讓我們吃不消,進去買了現剖椰子來解解暑,阿伯看著我和老牛:「你們哪裡來的啊?」看到都是華人面孔自然收起警戒,和他就這麼聊起來。 阿伯對蔣介石時代印象特別鮮明,我想他是當年移民潮定居在馬六甲的華人,從小跟家人到
Thumbnail
「過去」 馬六甲市區,賣椰子的攤販外,一位阿伯愜意地坐在那裡,馬六甲接近赤道的炎熱氣候快讓我們吃不消,進去買了現剖椰子來解解暑,阿伯看著我和老牛:「你們哪裡來的啊?」看到都是華人面孔自然收起警戒,和他就這麼聊起來。 阿伯對蔣介石時代印象特別鮮明,我想他是當年移民潮定居在馬六甲的華人,從小跟家人到
Thumbnail
編按:《南巫》導演張吉安的第二部長片作品《五月雪》,近日將在金馬 60 國際影展作為開幕片首映。這是一個根植於馬來西亞歷史的故事,對於多數的台灣觀眾而言,勢必需要一些事前/事後的知識補充。
Thumbnail
編按:《南巫》導演張吉安的第二部長片作品《五月雪》,近日將在金馬 60 國際影展作為開幕片首映。這是一個根植於馬來西亞歷史的故事,對於多數的台灣觀眾而言,勢必需要一些事前/事後的知識補充。
Thumbnail
1963加入馬來西亞就存在矛盾,1963年新加坡大選選舉是新馬合併後的第一次選舉,也是新加坡歷史上唯一一次以「州立法議會選舉」名義進行的大選。
Thumbnail
1963加入馬來西亞就存在矛盾,1963年新加坡大選選舉是新馬合併後的第一次選舉,也是新加坡歷史上唯一一次以「州立法議會選舉」名義進行的大選。
Thumbnail
1989年由侯孝賢執導的電影《悲情城市》,是台灣政治解嚴後二年,電影第一部觸及政治敏感議題的電影,拍攝實屬不易,電影以228事件為背景,透過一個台灣基隆家族興衰,帶出封塵禁錮歷史。
Thumbnail
1989年由侯孝賢執導的電影《悲情城市》,是台灣政治解嚴後二年,電影第一部觸及政治敏感議題的電影,拍攝實屬不易,電影以228事件為背景,透過一個台灣基隆家族興衰,帶出封塵禁錮歷史。
Thumbnail
「凝望悲情 ⎯ 西部來的即景」 - 回首那一段時代跫音 每當秋風響起,九份的山上,總有一抹濃情,喚起了那遠方凝思的想望, 煙雨迷濛的疾風勁草,更摻雜了菅芒花心語,投射那一片蕭瑟後的淡墨。
Thumbnail
「凝望悲情 ⎯ 西部來的即景」 - 回首那一段時代跫音 每當秋風響起,九份的山上,總有一抹濃情,喚起了那遠方凝思的想望, 煙雨迷濛的疾風勁草,更摻雜了菅芒花心語,投射那一片蕭瑟後的淡墨。
Thumbnail
上大學後,才開始接觸真正的台灣歷史,碰觸到那些被惡意抹煞掉的歷史,走進那間被燒毀的編輯室、行過所有已被遺忘的不義遺址,我開始感覺到更龐大的憤怒,那是出自於身體裡、靈魂裡、記憶裡的,永遠渴望自由,並且維護自由的憤怒。
Thumbnail
上大學後,才開始接觸真正的台灣歷史,碰觸到那些被惡意抹煞掉的歷史,走進那間被燒毀的編輯室、行過所有已被遺忘的不義遺址,我開始感覺到更龐大的憤怒,那是出自於身體裡、靈魂裡、記憶裡的,永遠渴望自由,並且維護自由的憤怒。
Thumbnail
之二: 我們只能示範一次? 2020年1月11日是台灣大選的投票日及開票日,一名來自香港的黑衣女子站在高雄高鐵左營站,舉著寫下了20字的紙板﹕「我是香港人,請珍惜你的選票,我們只能示範一次」。 這一幕令人心傷,但最後一句卻暴露出香港人的軟肋,以至瓶頸。 這是就是 |臺灣價值|﹑|臺灣性格|。
Thumbnail
之二: 我們只能示範一次? 2020年1月11日是台灣大選的投票日及開票日,一名來自香港的黑衣女子站在高雄高鐵左營站,舉著寫下了20字的紙板﹕「我是香港人,請珍惜你的選票,我們只能示範一次」。 這一幕令人心傷,但最後一句卻暴露出香港人的軟肋,以至瓶頸。 這是就是 |臺灣價值|﹑|臺灣性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