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假性外向人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情節一:聚會上,嬉鬧聲此起彼落,他點亮手機螢幕確認時間,此時聚會已經過了兩個小時,心想著:「有點想回家了。」
情節二:小組會議討論了一個早上,用餐時段到了,大夥吆喝著一起去餐廳吃飯,此時他拿起手機若有其事地說:「你們去吃吧,我處理一下事情。」


你周圍也有類似的人嗎?

別人認為他們...

  • 他們人緣很好,幽默風趣,習慣自嘲,用歡樂的方式與大家相處。
  • 他們個性細心,懂得察言觀色,能察覺周遭環境有誰落單,主動關懷,散播溫暖。
  • 他們擅於傾聽,認真聆聽對方傾訴,能洞悉事情,同理對方,並用心思考提供建議。
  • 他們活潑健談,跟朋友聚會時總能恣意閒聊,彼此分享趣事。

他們認為自己...

  • 內向社恐性格,與不熟悉的人往來感覺好累,只想跟好朋友相處。
  • 不願意將情緒外放,有需要時無法找到人依靠。
  • 聚會過後覺得精神耗盡,需要回到一個人的狀態。


假如你周圍有人甚至是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可能就是個「假性外向人」。顧名思義,假性外向人就是假裝外向的內向人,一種外在行為與內在真實性格不符的人。


那麼,為甚麼內向人要假裝成外向人呢?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人類是群體動物,人們需要透過與社會連結求生存,而外向是個比較積極的行為模式,外向人通常較容易融入團體生活,以至於內向人總被教育要模仿外向人。


「假」這個字乍看之下很負面,但假裝外向並非是個問題,人本來就是需要尋求社會支持,為了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假裝外向確實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假性外向人真正的問題是在於他們可能試圖讓自己的外在形象完全符合大眾期待,而忽略了自己內在的真實感受。


既然如此,該如何避免假性外向人過於勉強委屈自己呢?勇於面對自我真實性格是最好的解法。勇敢承認並接受自己的內向人格特質,試著多關心自己的內在能量,當能量不足時適時獨處充電。


換句話說,當假性外向人於社交過程中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就需要盡快找到一個人的空間,喘口氣休息片刻,等待能量慢慢恢復後再決定是否繼續回到社交場合。


我自己就是假性外向人,我喜歡跟朋友聚在一起,但我不愛參加社團,還很愛逃避部門活動。有一陣子我總以為自己是外向人,可能是模仿久了都忘了自己真實的性格。其實,無論是外向還是內向,好好了解自己,找到自己內心最舒適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事。



你好!我是三土。謝謝你看到最後...

  • 若你對我的文章感興趣,歡迎追蹤我,我會持續分享我的生活小經驗。
  • 若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送我愛心,你的支持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


🧐🧐🧐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例如,外向者喜歡說話,內向者卻喜歡透過文字細細的溝通;外向者喜歡一大群朋友熱熱鬧鬧,內向者只喜歡一兩個好朋友深入的交流。 若將自身的能量形容為電池,外向者充電的方式是約一群朋友去KTV高歌,但這對內向者而言卻是極度消耗能量,只會讓他最後精疲力盡。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外傾型的人,他們在乎與他人的關係,容易受到外在影響而忽略自身;文章提到外傾型人的優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
Thumbnail
外傾型的人渴求關係、擅於同理與認同他人,在乎社交性、現實感、客觀性,有放諸四海都成立的觀點。相反的內傾型的人也可能開始學習成為E人,尤其對於自我認同、自我認識不足的人,會更渴望自己能被喜歡、需要群體的接納。
Thumbnail
把你推向他人的,究竟是想與人建立聯繫的渴望,還是那種害怕落單的恐懼? 我從來不知道如何與人拉開距離,對自己沒有信心,追隨他們,朋友笑稱我有『關係收集癖』——有的人無法扔掉任何東西,而我則是無法離開任何人。 你是慣性討好者嗎?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
Thumbnail
外向者各個社牛?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繼「內向者」介紹! 我又調查了「外向者」 |你對外向者的印象是這樣嗎 去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定到」
Thumbnail
我是個內向的人,獨處絕對是小菜一碟🤏 但應付外向的人,真的好累...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例如,外向者喜歡說話,內向者卻喜歡透過文字細細的溝通;外向者喜歡一大群朋友熱熱鬧鬧,內向者只喜歡一兩個好朋友深入的交流。 若將自身的能量形容為電池,外向者充電的方式是約一群朋友去KTV高歌,但這對內向者而言卻是極度消耗能量,只會讓他最後精疲力盡。
Thumbnail
從小我算是個內向的人,內向到上台會發抖的程度,內心同時也會有很多很劇場,加上有口吃又很在乎別人的想法,常常把自己搞的很累。經過了這幾年的自我啟發跟探索,其實內向又如何?他就是我的一部分,台灣的教育好像都會定義一定要外向活潑。人的個性很多種,我如果自己都覺得不好,憑什麼要別人接受我。這幾年接受自己之後
Thumbnail
外向的人適合做管理,內向的人適合做專業或技術方面的事,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定義內向與外向的差別,所謂的「外向」其實是比較容易從社交或與人交流中獲得能量的人,他更容易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對方的善意跟溫暖,從而得到某種力量的支持 而「內向」的人則是在獨處時更容易獲取能量,他之所以覺得社
在這個喧囂的社交世界裡,內向者常常感到挫折和困惑。他們與外界的互動常被誤解為冷漠或缺乏興趣,然而實際上,內向者可能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表達自己。面對這樣的挑戰,內向者如何社交呢?內向者可以採取一些策略來克服內心的障礙,建立起豐富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外傾型的人,他們在乎與他人的關係,容易受到外在影響而忽略自身;文章提到外傾型人的優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
Thumbnail
外傾型的人渴求關係、擅於同理與認同他人,在乎社交性、現實感、客觀性,有放諸四海都成立的觀點。相反的內傾型的人也可能開始學習成為E人,尤其對於自我認同、自我認識不足的人,會更渴望自己能被喜歡、需要群體的接納。
Thumbnail
把你推向他人的,究竟是想與人建立聯繫的渴望,還是那種害怕落單的恐懼? 我從來不知道如何與人拉開距離,對自己沒有信心,追隨他們,朋友笑稱我有『關係收集癖』——有的人無法扔掉任何東西,而我則是無法離開任何人。 你是慣性討好者嗎?你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
Thumbnail
外向者各個社牛?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 繼「內向者」介紹! 我又調查了「外向者」 |你對外向者的印象是這樣嗎 去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定到」
Thumbnail
我是個內向的人,獨處絕對是小菜一碟🤏 但應付外向的人,真的好累...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還是外向者呢? 內向者都不善表達、冷漠難以親近? 我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