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感到點自信卻又時時質疑自己嗎?恭喜你,你是天選之人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你常感到點自信卻又時時質疑自己,那恭喜你,你是天選之人 想知道為什麼,看看以下這些歷史物理名家怎麼證明給你看。 1865 年,馬克士威爾 推導出電磁波的速率與光速非常巧合地一致,這使得馬克士威推論說,光就是電磁波! 1900年,信奉光波動理論而非粒子的 普朗克,為了在幾週內避免當時位高權重的自己顏面掃地,並去捍衛自己所背書,用來解釋黑體輻射能量的“維恩位移定律”在紅外光無法驗證實驗數據而被打臉,不得已“硬用”他不信的“粒子性”角度去湊出合理解釋公式,但即便導出公式吻合實驗數據,普朗克本人仍是打從心裡不相信光是粒子,縱使後世還稱普朗克為「量子力學」的開創者。 1905年,愛因斯坦評普朗克黑體輻射模型為“硬湊”的量子模型,並提出,「能量的本質就是量子」aka光是粒子,完整的解釋「光電效應」的機制。也代表愛因斯坦對光電效應的解釋顛覆了馬克士威爾的電磁波動理論。而馬克士威爾的理論有非常多的證據支持,當時的一大票科學家在很多年後仍不接受愛因斯坦的解釋,更何況當時提出這理論的愛因斯坦還只是一個20初頭默默無名的小子。 1926年,薛丁格提出薛丁格波動方程,正確地描述波函式的量子行為;但其試圖以“電荷密度”來詮釋物理意涵,但並不成功。 同年,玻恩同樣以薛丁格方程為基礎,但提出“機率振幅”的概念,成功地詮釋了波函式的物理(複數)意義。 而於此,向來著重因果關係的物理,竟然跑出不確定的機率,大部分科學家都對此無法接受,其中包括薛丁格本人與愛因斯坦。 而愛因斯坦更在同年十二月寫信給玻恩,稱道「上帝並不玩骰子(He is not playing at dice)」。 1935年,愛因斯坦等三人以EPR 悖論反駁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此時薛丁格也附和駁斥「量子纏結」的荒謬。並指出:若按照「哥本哈根(波恩/海森堡)那派」詮釋: 測量A粒子才讓它從各種可能性的「疊加態」崩陷為某一特定狀態;而在此瞬間,B粒子也會從疊加態崩陷為與A互補的狀態。假設我們等這兩個粒子相距甚遠才測量,那麼假設測量仍在地球的 A 粒子竟會瞬間影響已經遠在冥王星的 B 粒子,豈非違反了狹義相對論已經證明的「光速是無法超越的極限」? 1964年,愛爾蘭物理學家貝爾為了證明量子糾結可能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是出於一“隱變量”,提出檢驗量子纏結的方式:貝爾不等式 。 1980-1990年間 驗證貝爾不等式的實驗方法與設備逐步優化才完善實現貝爾不等式的測試。 然而此發想原本是要驗證證愛因斯坦的“隱變量”主張是有依據的,沒想到反而確認並無“隱變量”存在,也成為(牛頓/愛因斯坦)古典學派的輓歌。不過也因他的「弄巧成拙」,才讓量子纏結的神奇作用獲得證實。 上述光的「波粒二相性」與「量子物理」研究發展史,似乎迴盪著一個靡靡之音:「阻礙自己最大的根源便是來自於過去的「既有認知」。 然而牛頓又明確告知世人:「如果我能看得更遠, 那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想,就像光同時具有波動性與粒子性,兩種矛盾型態是同時存在發生的。人們也是透過時時保持自信卻又不時質疑(自己或世界),保持在相信與懷疑中的“疊加態”,進而能構築出千千萬萬個的屬於你的世界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德魯的外貿協會 的其他內容
愛因斯坦提到:「原則上由觀察到的數值來建立一個理論是不對的。實際上往往相反,反而是你用的理論決定你能觀察到甚麼。」 波耳(Niels Bohr)的「互補原理」:光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 「沒有一種角度可以窮盡真實,不同的觀點可能都有價值,卻是互相排斥的。」
**三個大家都知道但你更要實踐的心理學習** 我覺得受用也要讓你們知道。
週末帶汪汪隊迷的姊妹去朝聖汪汪隊新電影。進電影院前,透過預覽預告片,瞭解故事大綱是講述各狗狗們獲得超能力變身為威力狗,從如何獲得能力、到體驗能力過程,再到運用特殊能力處理遇到的問題為故事發展軸線(即便是兒童卡通觀影感,我也懂不暴雷的禮貌😆)。 看完感受除了劇情直接表達的,類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次比較就像在地圖上刻畫出你現在狀態的位置,讓每次比較變成你的GPS,清楚的讓自己知道你現在在哪
固定型思維者多半會將單件事物的成敗連結到自我天賦能力上,如挫敗了就會歸因於就是自己能力差,就是無法做好。 成長型思維者不會因為單次的挫敗灰心喪志,會認為那是目前單次事件的失敗,並會在下次持續累積成長並做得更好。具體來說會針對事情的檢討而不針對自我能力懷疑沮喪。
開車時聽到一段對談,出自於打造出蛋黃酥界愛馬仕的世界冠軍麵包師傅 陳耀訓。他闡述最初參加法國麵包大賽,未能夠得到評審青睞,主因是他對台灣自己的食材不夠瞭解,以至於說不出所選用食材背後的緣由(故事),並提到,可以做出很棒歐式麵包的師傅很多,但要做出好吃獨特又能贏得評審芳心與消費者買單的麵包,又是另一回
愛因斯坦提到:「原則上由觀察到的數值來建立一個理論是不對的。實際上往往相反,反而是你用的理論決定你能觀察到甚麼。」 波耳(Niels Bohr)的「互補原理」:光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 「沒有一種角度可以窮盡真實,不同的觀點可能都有價值,卻是互相排斥的。」
**三個大家都知道但你更要實踐的心理學習** 我覺得受用也要讓你們知道。
週末帶汪汪隊迷的姊妹去朝聖汪汪隊新電影。進電影院前,透過預覽預告片,瞭解故事大綱是講述各狗狗們獲得超能力變身為威力狗,從如何獲得能力、到體驗能力過程,再到運用特殊能力處理遇到的問題為故事發展軸線(即便是兒童卡通觀影感,我也懂不暴雷的禮貌😆)。 看完感受除了劇情直接表達的,類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次比較就像在地圖上刻畫出你現在狀態的位置,讓每次比較變成你的GPS,清楚的讓自己知道你現在在哪
固定型思維者多半會將單件事物的成敗連結到自我天賦能力上,如挫敗了就會歸因於就是自己能力差,就是無法做好。 成長型思維者不會因為單次的挫敗灰心喪志,會認為那是目前單次事件的失敗,並會在下次持續累積成長並做得更好。具體來說會針對事情的檢討而不針對自我能力懷疑沮喪。
開車時聽到一段對談,出自於打造出蛋黃酥界愛馬仕的世界冠軍麵包師傅 陳耀訓。他闡述最初參加法國麵包大賽,未能夠得到評審青睞,主因是他對台灣自己的食材不夠瞭解,以至於說不出所選用食材背後的緣由(故事),並提到,可以做出很棒歐式麵包的師傅很多,但要做出好吃獨特又能贏得評審芳心與消費者買單的麵包,又是另一回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莊子很明白的提出了:人類的不自由,最大來自於心。 人受限於框架中,以致看不清全局,自限自溺,痛苦憤恨。
調查巨人完結篇 《進擊的巨人》連載了11年7個月的歲月,終於在2021年4月份完結。人類慢慢揭開了巨人之謎。但在真相揭露後,發現面對的是更殘酷的現實與更困難的選擇。
連載11年的進擊的巨人在2021年4月9日風光完結。從第一季人類之敵出現,到第四季巨人翻轉為人類工具。作者諫山創並非單純想創造一個少年擊倒巨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訴讀者的是更為複雜的事情。我試圖以哲學,宿命論,後殖民等觀點剖析進擊的巨人。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曾經一度被他們所支配的恐怖...
進擊的巨人迎來完結。 結局對許多讀者來說,可能相當具震撼力。而正是這樣的安排,讓我對這部作品的解讀,反而從原本政治的視角,轉向了性別面向。 我重新思考整部作品的故事軸線與主要角色間的關係。發現從巨人的根源「尤米爾」,到結束一切的米卡莎。而艾蓮在這中間扮演著串聯兩位女性角色的關鍵人物。
牆內是平安,牆外是危險; 牆內是圈禁,牆外是自由; 你會選擇哪一個? 明朝也有位少女試圖走出牆外, 那是爹娘師長從不敢讓她知道的世界。 這次,我們用進擊的巨人來看這位遊走生死界線, 明代調查兵團美少女──杜麗娘。
進擊的巨人從 12 年前開始連載,劇情強大的壓迫感吸引大量讀者,隨著後期故事發展,正邪立場的急轉直下。起初誰也想不到這種吃人的恐怖漫畫,竟然最後走向探討戰爭、民族、政治與自由哲學的恢宏作品。
莊子很明白的提出了:人類的不自由,最大來自於心。 人受限於框架中,以致看不清全局,自限自溺,痛苦憤恨。
調查巨人完結篇 《進擊的巨人》連載了11年7個月的歲月,終於在2021年4月份完結。人類慢慢揭開了巨人之謎。但在真相揭露後,發現面對的是更殘酷的現實與更困難的選擇。
連載11年的進擊的巨人在2021年4月9日風光完結。從第一季人類之敵出現,到第四季巨人翻轉為人類工具。作者諫山創並非單純想創造一個少年擊倒巨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訴讀者的是更為複雜的事情。我試圖以哲學,宿命論,後殖民等觀點剖析進擊的巨人。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曾經一度被他們所支配的恐怖...
進擊的巨人迎來完結。 結局對許多讀者來說,可能相當具震撼力。而正是這樣的安排,讓我對這部作品的解讀,反而從原本政治的視角,轉向了性別面向。 我重新思考整部作品的故事軸線與主要角色間的關係。發現從巨人的根源「尤米爾」,到結束一切的米卡莎。而艾蓮在這中間扮演著串聯兩位女性角色的關鍵人物。
牆內是平安,牆外是危險; 牆內是圈禁,牆外是自由; 你會選擇哪一個? 明朝也有位少女試圖走出牆外, 那是爹娘師長從不敢讓她知道的世界。 這次,我們用進擊的巨人來看這位遊走生死界線, 明代調查兵團美少女──杜麗娘。
進擊的巨人從 12 年前開始連載,劇情強大的壓迫感吸引大量讀者,隨著後期故事發展,正邪立場的急轉直下。起初誰也想不到這種吃人的恐怖漫畫,竟然最後走向探討戰爭、民族、政治與自由哲學的恢宏作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上一集我們講到基金業界獵才的另外四個管道,像是透過記者及律師推介、用人力資源網站、校園徵才、工讀生等等,這集我們再來看剩下的四個管道吧。這四個管道包括同業聚會、校友會、同集團或是合作的各大通路,有時也會有合作對象自己送上門來,千萬不要讓人才從你眼前溜過。
Thumbnail
在資訊繁複的環境中,你是否經常感到學習過於分散、無法深入,或是難以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都渴望抓住並善用所獲得的知識,並深入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你是否曾經苦惱過如何有效地管理學習,讓思考更有深度,或者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這篇文章會為你揭示三個能有效解答這些問題
Thumbnail
對寫作遇到困難的您 你是否經常感到寫作是一個繁重和令人疲憊的任務?是否常常坐在鍵盤前,手指無法順暢地敲打出你腦海中的想法?如果是這樣,你需要一些新的策略來轉變你的寫作體驗。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分享三個可以幫助你改變寫作習慣、提升寫作效率和質量的秘訣。 三個讓你寫作更順利的步驟:精實寫作、構思管理、
Thumbnail
最近,台中捷運的意外事件,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優質的大學教師,突然警覺到生命的有限,沒有人知道死神何時會來把自己帶走。 這也是,我離開大學工作的原因之一,生命有限,但我想讓我的生命走到更遠、更久的地方,若只是待在大學裏頭,恐怕能做的事情,也是很有限的!
Thumbnail
有些電影就算隔了30年後看依舊萬分精彩,還印象第一次在第四台看過電影《驚爆點》(Point Break)後對這部電影有多癡迷,每次重播還是會從頭看到尾,明知道結局仍舊是每次都著迷於猶他與柏迪間的強大的兄弟情張力。 難得等到這部電影重映,終於在電影院大銀幕享受柏迪的魅力,年少時看過的電影有時會帶給妳難
Thumbnail
最近羅列著累積了一定數量的電影的時候,卻挑選了這套片名相當獵奇的電影作開端,《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起初聽起來很恐怖,誰不知竟然是一套催淚的純愛作品。[1] 成年的男主角,志賀春樹(小栗旬飾,年輕時期:北村匠海飾)在打算辭去教職前遇上了母校的圖書館大修繕,在被要求的情況下一同跟學生整理館內的書籍時,逐
Thumbnail
焦慮,應該是大家這陣子相當能共感的情緒。 有些人因為疫情而工作停歇,忙於擔心自己下一餐的來源;有些人因為久未出門而悶出心病來;有些人因為在前線作戰,每天忙著對抗繁瑣的事情與難搞的病毒;有些人因為有重要的人在熱區,而擔憂對方的健康狀況;有些人因為疫情打亂了生活腳步,而使原本規劃好的事物,都必須...
Thumbnail
2020年底時,我內心充滿迷茫地離開了社群行銷的工作崗位,幸運的是,當時自己有幸參與了產品開發部門的相關事務,發現自己對於RD這個領域充滿憧憬,於是毅然決然踏上轉職之路。
Thumbnail
情緒每一個人都有,有著千變萬變,難以預測的情緒變化,我們總有一些時候難以表達自身感受,遇到找不到準確詞句形容此刻感受的情況。畢竟情緒是屬於自己,每一個人都對情緒有不同的理解,或許別人能理解自己的感受,但難以百分百感受過你此刻的情感。
Thumbnail
你會經常感到孤獨嗎?在陌生的城市裡,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像漂浮在海上一樣,找不到家在哪? 孤獨感不是身旁沒有一個人陪伴,而是就算有人在身邊也無法填補的強烈失落感。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上一集我們講到基金業界獵才的另外四個管道,像是透過記者及律師推介、用人力資源網站、校園徵才、工讀生等等,這集我們再來看剩下的四個管道吧。這四個管道包括同業聚會、校友會、同集團或是合作的各大通路,有時也會有合作對象自己送上門來,千萬不要讓人才從你眼前溜過。
Thumbnail
在資訊繁複的環境中,你是否經常感到學習過於分散、無法深入,或是難以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我們都渴望抓住並善用所獲得的知識,並深入理解自己的內在世界。你是否曾經苦惱過如何有效地管理學習,讓思考更有深度,或者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這篇文章會為你揭示三個能有效解答這些問題
Thumbnail
對寫作遇到困難的您 你是否經常感到寫作是一個繁重和令人疲憊的任務?是否常常坐在鍵盤前,手指無法順暢地敲打出你腦海中的想法?如果是這樣,你需要一些新的策略來轉變你的寫作體驗。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分享三個可以幫助你改變寫作習慣、提升寫作效率和質量的秘訣。 三個讓你寫作更順利的步驟:精實寫作、構思管理、
Thumbnail
最近,台中捷運的意外事件,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優質的大學教師,突然警覺到生命的有限,沒有人知道死神何時會來把自己帶走。 這也是,我離開大學工作的原因之一,生命有限,但我想讓我的生命走到更遠、更久的地方,若只是待在大學裏頭,恐怕能做的事情,也是很有限的!
Thumbnail
有些電影就算隔了30年後看依舊萬分精彩,還印象第一次在第四台看過電影《驚爆點》(Point Break)後對這部電影有多癡迷,每次重播還是會從頭看到尾,明知道結局仍舊是每次都著迷於猶他與柏迪間的強大的兄弟情張力。 難得等到這部電影重映,終於在電影院大銀幕享受柏迪的魅力,年少時看過的電影有時會帶給妳難
Thumbnail
最近羅列著累積了一定數量的電影的時候,卻挑選了這套片名相當獵奇的電影作開端,《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起初聽起來很恐怖,誰不知竟然是一套催淚的純愛作品。[1] 成年的男主角,志賀春樹(小栗旬飾,年輕時期:北村匠海飾)在打算辭去教職前遇上了母校的圖書館大修繕,在被要求的情況下一同跟學生整理館內的書籍時,逐
Thumbnail
焦慮,應該是大家這陣子相當能共感的情緒。 有些人因為疫情而工作停歇,忙於擔心自己下一餐的來源;有些人因為久未出門而悶出心病來;有些人因為在前線作戰,每天忙著對抗繁瑣的事情與難搞的病毒;有些人因為有重要的人在熱區,而擔憂對方的健康狀況;有些人因為疫情打亂了生活腳步,而使原本規劃好的事物,都必須...
Thumbnail
2020年底時,我內心充滿迷茫地離開了社群行銷的工作崗位,幸運的是,當時自己有幸參與了產品開發部門的相關事務,發現自己對於RD這個領域充滿憧憬,於是毅然決然踏上轉職之路。
Thumbnail
情緒每一個人都有,有著千變萬變,難以預測的情緒變化,我們總有一些時候難以表達自身感受,遇到找不到準確詞句形容此刻感受的情況。畢竟情緒是屬於自己,每一個人都對情緒有不同的理解,或許別人能理解自己的感受,但難以百分百感受過你此刻的情感。
Thumbnail
你會經常感到孤獨嗎?在陌生的城市裡,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像漂浮在海上一樣,找不到家在哪? 孤獨感不是身旁沒有一個人陪伴,而是就算有人在身邊也無法填補的強烈失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