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新聞自我學習

2023/12/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現代人抱怨新聞零碎氾濫、媒體立場偏頗、記者學養不佳等等,幾乎已成為顯學,尤其近來又多了假新聞這個難題。不分國家、民族,現代人不太可能長期間逃離新聞,既然無從逃離永無休止的新聞轟炸,除了抱怨,一般人還能做什麼?

不妨讀讀艾倫、狄波頓《新聞的騷動》,從哲學的角度剖析新聞,鼓勵讀者以自己的角度由新聞學習。別擔心,艾倫、狄波頓未搬弄哲學名詞、哲學理論,他的生花妙筆,甚至讓讀者可能沒注意到,《新聞的騷動》理論基礎其實是西方哲學。這是一本容易閱讀,引領讀者進一步思考新聞,進而提昇自我的書。

艾倫、狄波頓年少成名,這位知名的英倫文化明星,號稱能為掃帚寫傳記(意即任何題材都能寫的風趣又言之成理)。他多年來致力普及哲學,將原本晾在學院的哲學,轉化為普通人提昇平凡人生的資產。一般人若想輕鬆吸收一點人文知識,艾倫、狄波頓是個不錯的選擇。

新聞為什麼重要?許多人離開學校之後,新聞是隨後漫漫人生最主要的知識來源,可說是所有人大半輩子的老師。我們對政治、社會現況的認識,甚至日常生活的相關知識,全都源自於新聞。不論願不願意,我們無時無刻都被新聞包圍,且深受影響。

哲學家黑格爾認為,新聞一旦取代宗教,成為人們主要的指引來源及權威標準,社會就進入現代化的階段。換句話說,倘若在某地,宗教依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權威,意味著該地尚未現代化。或許我們很難一口斷定,現代化社會一定比神權國度更好,然而,我想現代化社會和神權國度可說是兩套獨立系統,倘若社會一部分現代化,一部分神權至上,必然會出現很多對撞。

黑格爾對新聞、現代化的定義,讓我好奇黑格爾的生平,原來黑格爾(1770-1831)是神聖羅馬帝國臣民,那是神權雖動搖但仍堪稱主流,大眾媒體初初發展的年代。某些人確實智慧過人,預言了一、兩百年後的社會發展。

《新聞的騷動》將新聞分為政治、國際新聞、經濟、名人、災難、消費六大部份。艾倫、狄波頓提醒讀者,新聞之所以瑣碎,因其往往只是複雜事件的一部分,有如知名長篇小說的一頁,或名畫一小角。有些國家會製作專題報導,提供讀者更完整的資訊,可惜大馬較少見。書中以希臘悲劇與現代社會新聞對比,告訴我們,更多細節會影響我們對新聞人物的看法,例如許多家庭悲劇說穿了是一時的衝動、憤怒,以致傷人傷己。與其妖魔化犯錯犯罪的新聞人物,不如提醒大眾自制的重要,更有助於社會和諧。

面對新聞,我們無須全盤接受,艾倫、狄波頓提供一些切入的建議,讀者不妨酌取一二,以新聞自我學習、追求卓越。他也在書末結語提醒大家,偶爾該捨棄新聞,關注未發聲但重要的事物,並在有限的生命,奮力追求自己的目標。


20會員
25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