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山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愈簡單的招式其實愈難。

我學習瑜珈以來,常常聽到不同的老師會說:「來,現在我們站山式」,但一直到現在老師才真正詳細介紹山式的重點,不是老師不教,而是要教的太多了,終於輪到這個既簡單又複雜、既日常又極為重要的體式。


//

很難想像吧,大部份的人光「站」就站不好。

首先單邊足底有二顆肉球連同腳跟剛好呈三角形狀態,這三顆肉球要平均、穩定的紮根在地上。雙腳六點要平均分散身體的重量。

我常常足底外側會翹起,平常穿著鞋子或動作迅速轉換不容易發現,但在做瑜珈體式時常常就會被提醒,沒改善的話會影響到膝蓋,甚至是整條大腿、小腿的肌肉,連帶骨盆也會被影響到。


//

足底鎖印之後,再來是我覺得很有趣的:膝蓋上提。


教室裡老師是教我們去辨別膝蓋放鬆與膝蓋上提時「大腿肌肉」的差異,膝蓋上提時大腿的肌肉就會自然地用力。

但我自己發現,膝蓋上提時,臀部也會自然用力,然後再搭配上、下腹的收緊,薦骨就會下沉,進而骨盆就能自然擺正。


很神奇吧,不過就一個動作而已。


//

站都站不好還有一個一眼就看得到的表現:駝背。

當上、下腹用力了,脊椎就能自然拉直,這時最後一個重點就是肩膀。


所以每次站山式時,老師都會提醒我們「肩膀向後繞往下沉」自然肩胛夾緊,胸腔就能打開、開闊。


不要小看肩膀向後繞這個動作,很多體式如:眼鏡蛇及鱷魚式,都會需要這樣子的一個動作,做到熟練了根本就身體自然反應,不用提醒就自然完成。


//

由此看來,「站好」其實也多細節吼。


多練習幾次好好站好,身體記憶了之後就不用這麼刻意的提醒自己,相信自己的身體是可以被訓練的!


//

raw-image




圖片出處:https://richlife01.com/tadaasan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小玉的沙龍
20會員
81內容數
閱讀,是體會另一種生活方式最效率的方法,可以認識不同的觀點、擴大自己眼界,甚至花少少的錢(或不花錢)就能一覽作者的心血結晶。開始想認真紀錄自己究竟讀過哪些,並與大家交流!
陳小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經營10年團購市場的經驗,尤其又是以食材為主要團購項目, 今天要來推薦潤米貝果。 麩質大大減少,有些人對麩質過敏,或吃了麵粉製品容易脹氣的,就可以吃米饅頭、米貝果喔。
Thumbnail
2025/04/25
經營10年團購市場的經驗,尤其又是以食材為主要團購項目, 今天要來推薦潤米貝果。 麩質大大減少,有些人對麩質過敏,或吃了麵粉製品容易脹氣的,就可以吃米饅頭、米貝果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瑜珈老師說:「牙齒放鬆。」 英雄式跨步,眼神凝向手指尖,吸氣開胸,鋪設一張無形的網,吐氣魂繞山河。
Thumbnail
瑜珈老師說:「牙齒放鬆。」 英雄式跨步,眼神凝向手指尖,吸氣開胸,鋪設一張無形的網,吐氣魂繞山河。
Thumbnail
在瑜珈課裡,有時動作無法以語言仔細描述,要能順利完成體式,「心領神會」這四個字很重要。
Thumbnail
在瑜珈課裡,有時動作無法以語言仔細描述,要能順利完成體式,「心領神會」這四個字很重要。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課程每週進行,難度持續提升。對於肌力和平衡感的需求,已漸漸不堪負荷,只能勉強做到相仿的姿勢,談不上標準,更遑論持久。細索著如何做好,更深入去咀嚼老師的指令和提示,手掌推地、指尖也用力,沒想過的施力方式,確實有助於分攤一些重力。不夠熟練,依然苦撐,卻也因此發覺了新的可能性,幾近竭力、甚至認知原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瑜珈課總是能讓我看到更多,不同於以往對於世界的探索,更多的是對內的自我審視。例如引言,是真切地感受到身體的實物與內部的每個環節,以及各項的身體素質,是息息相關的。能不能做到某些動作、能持續多久,如同木桶效應,終究是取決於木板最低的一個邊。綜合性的自我成長,或許才能支撐起更大的願景。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喜歡瑜珈,是真正的專注。還搞不清楚太多姿勢的名稱,隨著老師的口令,左腳右腳、點地抬起,身體嘗試從未做過的動作,延展的、痠痛的,是已知脆弱無力的舊傷部位,或從未動用過的肌群,在自己的極限內,緩緩復健也好、開拓未知也有,一點一點探索藏在身體裡的更多可能性,覺知自己並不是真的那麼認識自己,即使是物理層面上
Thumbnail
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意識到柔軟度的重要性,於是我再度報名了瑜珈課。
Thumbnail
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意識到柔軟度的重要性,於是我再度報名了瑜珈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