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 身心健康 |《與慢性疲勞好好相處:長期疲憊的你也能重新找回生活步調》

杏櫻子-avatar-img
發佈於知識++ 個房間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當年在修社科書籍翻譯時,老師曾說作為翻譯的福利就是能深入地去讀這些書。現在新書《與慢性疲勞好好相處 》出版,前段時間的忙碌也告一段落,來和大家分享這本實用的好書。

我自己並沒有慢性疲勞的問題,但正好在翻譯本書期間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狀況……導致精神狀態不太好,生活應變能力和工作能力也連帶雪崩式下降。說實話,一開始並沒有自覺,有自覺後也不是馬上就有餘裕處理。然而,當我有餘裕去思考如何改善自身狀況時,本書關於「配速」、「高品質休息」的概念以及透過自我覺察增加自我管理精準性的建議,都給了我很多啟發。

除此之外,其中對於親屬的建議以及如何對親屬說明自身情況的章節也很實用。個人認為這不僅對於慢性疲勞患者如此,對許多社會大眾目前還沒有深入了解的疾病或是會長期影響自身狀況的慢性病來說也有許多通用之處。

raw-image


如何運用本書:作者已在前言表示本書不需要一鼓作氣讀完,甚至也不一定要讀完。可以僅依自己所需閱讀和自己相關的章節、內容即可。

本書畢竟針對慢性疲勞撰寫,因此接下來會簡述慢性疲勞的特徵,並簡單說明各章節內容。如果有類似困擾的話,或許也可以參考本書對慢性疲勞的描述,以及對慢性疲勞與各個類似病症的比較。(但確定診斷還是要找醫生呦。)



慢性疲勞

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明確定義,但本書整體來說參考的是以下特徵:

  • 使人衰弱且休息也無法恢復的疲勞感,而且不是因為過度勞心勞力引起
  • 然而勞動後可能會在數小時或數天後加重疲勞,持續時間和程度都和勞動本身不成比例
  • 睡眠障礙或睡覺無法恢復體力
  • 認知能力下降

如果上述狀況已排除其他原因,且持續六週(青少年為四週),可能就要考慮慢性疲勞的可能性。並不算是罕見疾病,只是常常與一般的疲勞或是其他疾病混淆,患者常常得面對大眾甚至醫療人員的偏見和懷疑。本書提到英國約有25萬人為患者,美國則估計有250萬人。

此外,慢性疲勞對患者的影響程度不一,分為輕、中、重、極重度(本書提出的建議主要針對中度患者)。

  • 輕度:多數還在正常工作就學,但已經影響到平時時間安排,大多需要縮減工作或用所有休息時間補上進度
  • 中度:通常已經停下工作,所有生活活動都會受影響
  • 重度:可能已經停止所有活動或只能進行最低限度的活動
  • 極重度:僅能臥床由他人照顧。

影響程度不同,治療或共存的做法也會隨之相異。書中除了盡可能提供相關資訊與可行做法,也分享了許多病程各異的病人經歷(包含罹病過程以及因應方式),供讀者參考。

個人認為本書珍貴之處除了提出可行做法外,也在其中作出許多澄清,避免病友不斷嘗試幫助不大的因應措施或是檢測。

各章節內容

前言
慢性疲勞概述

第1章 典型的肌痛性腦脊髓炎/慢性疲勞症候群
概述病因(可能為生理或心理因素)、用於診斷的檢查以及可能的預後。

第2章 病毒後疲勞症候群與其他疲勞相關症候群
列出可能與慢性疲勞重疊的疾病以及可能誤診的狀況。

第3章 慢性疲勞起因的多種理論
概述目前提出過的各個慢性疲勞成因,也對於被大眾高估的理論作出澄清。

第4章 自我管理策略
§ 自我管理的概念──學習並執行一連串的能力管理自己的身心健康。對許多慢性疾病都很有用,除了增進治癒的可能,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狀態。
§ 活動管理──分析自己平時進行的活動,調整安排,進行「配速」,讓自己的活動量更平均,避免重複經歷高峰和低谷。
§ 透過自我覺察了解自己進行的活動以及各活動對自身狀態的影響。
§ 高品質休息的必要性
§ 睡眠問題的概述與可以嘗試的解決方式

第5章 可行的治療:藥物與補充劑
現在沒有對所有患者都有效的藥物。本章概述過去對於相關藥物或營養補充劑的研究結果,點出過度誇大效果的用藥。

第6章 營養與食物
§ 均衡飲食的說明以及可以參考的飲食節奏,幫助慢性疲勞患者在有限的精力中有效率地達到充分營養攝取。
§ 如果考慮各種特殊飲食,其中也有說明,但無論如何實際進行前要先經過醫療人員評估。

第7章 與慢性疲勞一起工作與就學
解決工作與求學時因慢性疲勞而遇到的難題。(工作部分內容基於英國的相關法規提出,且大多針對受雇員工,但可以稍微參考。求學的部分也有一些基於英國法規的內容。)

第8章 如何給予罹患慢性疲勞的至親最適切的支持
分為兩部分:慢性疲勞患者如何對親屬說明自己的狀況,以及給患者親屬的建議

第9章 該問醫護人員哪些問題
如何與醫療人員溝通。門診前可以如何準備,門診中可以如何應對。

第10章 轉診至相關專業服務
如何轉診以及有哪些專業可以給予協助。(這部分也是以英國經驗為主,但其中關於治療計畫等內容還是可以作為參考。)

第11章 患上慢性疲勞後的生活
許多實際患者的案例,看完會有種安定感。

結語:與慢性疲勞好好相處

延伸閱讀與資源


慢性疲勞可能長時間甚至永久無法痊癒,但就算無法完全治癒,也可以嘗試許多提升生活品質的因應之道。讀完這本書可以感受到恰到好處的希望感,不會不切實際,而是出於可能對生活有更多掌握的信心。

如果覺得這些內容或許可以給你帶來幫助,以下是一些把這本書帶回家的管道,祝福大家逐步靠近平安自在的生活囉。

晨星網路書店

博客來

誠 品

金石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杏櫻子的果實分享站
51會員
91內容數
在雲林與雙北之間遷徙,有時也會晃到其他地方。 喜歡好吃的東西、愜意地旅行、美好的作品、可能有點偏的知識,以及自在又穩定提升的生活,所以符合上述條件的經驗有一定機率會記在這裡。
2024/07/30
巴黎奧運的開幕式有人喜歡有人嫌,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幾天細想開幕式時,一直想到以前修法國社會文化史的指定閱讀書目《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 》,覺得女神和女人從過去到現在的對應很有趣,在這邊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7/30
巴黎奧運的開幕式有人喜歡有人嫌,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幾天細想開幕式時,一直想到以前修法國社會文化史的指定閱讀書目《 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家庭羅曼史 》,覺得女神和女人從過去到現在的對應很有趣,在這邊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7/25
趁著台南行也去朝聖本次奇美特展,遙想當年大學曾經跑去修西洋藝術史,其中一篇小論文就選了林布蘭當題目。看完有種別樣的感動,因此把當年的文章修改得更好閱讀後和大家分享。主要是探討十七世紀荷蘭大師林布蘭的宗教與世俗畫作包含的創作思想與特色。
Thumbnail
2024/07/25
趁著台南行也去朝聖本次奇美特展,遙想當年大學曾經跑去修西洋藝術史,其中一篇小論文就選了林布蘭當題目。看完有種別樣的感動,因此把當年的文章修改得更好閱讀後和大家分享。主要是探討十七世紀荷蘭大師林布蘭的宗教與世俗畫作包含的創作思想與特色。
Thumbnail
2024/01/08
跨年整理時找到以前對《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的筆記,發上來分享一下: 本書就像一場以植物為核心的時空之旅。內容以植物園內各種植物分出不同小篇章,從植物出發,帶出植物園的發展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也有些植物為英國帶來改變、推動時代發展,這些也會收錄在該章節內。我個人也看到很多之前讀相關書籍時沒看到的點,
Thumbnail
2024/01/08
跨年整理時找到以前對《英國皇家植物園巡禮》的筆記,發上來分享一下: 本書就像一場以植物為核心的時空之旅。內容以植物園內各種植物分出不同小篇章,從植物出發,帶出植物園的發展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也有些植物為英國帶來改變、推動時代發展,這些也會收錄在該章節內。我個人也看到很多之前讀相關書籍時沒看到的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常使人感到精神壓力,導致身心不健康。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自我安頓及重新與身體聯繫,擺脫情緒的羈絆,找回內在的安定。南希京的研究指出,許多人因追求他人的認同而忽略自己的需求,最終造成身心分離。適當的放鬆與自我關懷,能幫助我們從焦慮中解脫,邁向真正的幸福與平靜。
Thumbnail
這是一本療癒自我、也是一本人際關係自救指南。如果你有被周遭複雜的關係:親子、伴侶、朋友、工作夥伴、社群連結搞到筋疲力盡過,曾沉浸在悲傷、憤怒,或是對說出真話、拒絕別人感到內疚過,讀這本會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這是一本療癒自我、也是一本人際關係自救指南。如果你有被周遭複雜的關係:親子、伴侶、朋友、工作夥伴、社群連結搞到筋疲力盡過,曾沉浸在悲傷、憤怒,或是對說出真話、拒絕別人感到內疚過,讀這本會非常有共鳴。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工作壓力減輕後,人們常常陷入焦慮、糾結的情緒,導致無法真正放鬆的問題。作者透過自身經歷,探討了自己的焦慮情緒來源以及如何釐清這些情緒。在文章結尾作者表達了對讀者的祝福。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因為內向而感到任何負面情緒,在讀完這本書後你將感到被理解、明白不外向活潑也沒有關係,了解及接受自己有獨處的需求,然後明白在這個特質下要如何將它們發揮後,也許能寫下幾點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因為內向而感到任何負面情緒,在讀完這本書後你將感到被理解、明白不外向活潑也沒有關係,了解及接受自己有獨處的需求,然後明白在這個特質下要如何將它們發揮後,也許能寫下幾點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
Thumbnail
這幾年我非常重視自己的情緒,因為我認為心情的好壞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以及舒適度,因此,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真的太重要了,尤其今年感覺又是特別忙碌的時期,更是要好好關照情緒啊。
Thumbnail
這幾年我非常重視自己的情緒,因為我認為心情的好壞會影響身體的健康以及舒適度,因此,讓自己保持好心情真的太重要了,尤其今年感覺又是特別忙碌的時期,更是要好好關照情緒啊。
Thumbnail
繁忙與焦慮的生活是否讓你感到透不過氣?《鬆弛感》是一本充滿心靈雞湯的書,提供了40個實用的方法,協助你遠離精神內耗,享受更平和的人生。文章深入探討了去除自我設限、規律化生活、自學重要性等重要核心概念,激勵你朝向內心平靜且持續成長的未來。
Thumbnail
繁忙與焦慮的生活是否讓你感到透不過氣?《鬆弛感》是一本充滿心靈雞湯的書,提供了40個實用的方法,協助你遠離精神內耗,享受更平和的人生。文章深入探討了去除自我設限、規律化生活、自學重要性等重要核心概念,激勵你朝向內心平靜且持續成長的未來。
Thumbnail
自生病後,經常性的大量閱讀,這讓我的身心靈得到寬慰,得到釋放,並得到答案。 所以更加大量的閱讀。 前一陣子,閱讀,突然來到瓶頸,突然無法負荷,無法吸收,於是...放慢腳步,放空自己。 放空,並非什麼事都不做,而是換個方式閱讀,這讓我學到... 當一件事,有著充斥性的壓力時,適時的轉個彎,
Thumbnail
自生病後,經常性的大量閱讀,這讓我的身心靈得到寬慰,得到釋放,並得到答案。 所以更加大量的閱讀。 前一陣子,閱讀,突然來到瓶頸,突然無法負荷,無法吸收,於是...放慢腳步,放空自己。 放空,並非什麼事都不做,而是換個方式閱讀,這讓我學到... 當一件事,有著充斥性的壓力時,適時的轉個彎,
Thumbnail
推薦三本書,針對在生活中筋疲力盡的人,以及尋覓生活意義、重塑與工作的健康關係的人。
Thumbnail
推薦三本書,針對在生活中筋疲力盡的人,以及尋覓生活意義、重塑與工作的健康關係的人。
Thumbnail
我自己並沒有慢性疲勞的問題,但本書關於「配速」、「高品質休息」的概念以及透過自我覺察增加自我管理精準性的建議,都給了我很多啟發。除此之外,其中對於親屬的建議以及如何對親屬說明自身情況的章節也很實用。個人認為這不僅對於慢性疲勞,對許多社會大眾未深入了解的疾病或是慢性病來說也有許多通用之處。
Thumbnail
我自己並沒有慢性疲勞的問題,但本書關於「配速」、「高品質休息」的概念以及透過自我覺察增加自我管理精準性的建議,都給了我很多啟發。除此之外,其中對於親屬的建議以及如何對親屬說明自身情況的章節也很實用。個人認為這不僅對於慢性疲勞,對許多社會大眾未深入了解的疾病或是慢性病來說也有許多通用之處。
Thumbnail
[蘇絢慧好書嚴選] 最近的你,都安好嗎?最近的你,是不是很疲累呢?或是厭倦了某些不變的日子? 經歷了疫情以來的四年,全球的憂鬱及焦慮人口不斷攀升。自律神經失調及精神衰弱的人也越來越常見,生活在各種壓力中的現代人,一不注意,可能就會走到了心靈懸崖邊緣,感受到力不從心、疲倦不堪。
Thumbnail
[蘇絢慧好書嚴選] 最近的你,都安好嗎?最近的你,是不是很疲累呢?或是厭倦了某些不變的日子? 經歷了疫情以來的四年,全球的憂鬱及焦慮人口不斷攀升。自律神經失調及精神衰弱的人也越來越常見,生活在各種壓力中的現代人,一不注意,可能就會走到了心靈懸崖邊緣,感受到力不從心、疲倦不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