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香嚼得成詩句——蜜漬梅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南宋詩人楊萬里筆下的梅花餐「蜜漬梅花」,是一道有助詩興,又適合下酒的小菜。

南宋詩人楊萬里筆下的梅花餐「蜜漬梅花」,是一道有助詩興,又適合下酒的小菜。

還記得第一次看到梅花時,有一種既興奮又悵惘的心情,這難道就是我們所歌頌的國花?那蕪雜的姿態與不起眼的花朵,怎麼竟與圖片、印象相去甚遠?!

確實花形小、花期短、花色淡、氣味微馨的梅花,由於被賦予了堅忍不拔的精神象徵與「越冷越開花」的德行,以至於當看到真實的梅花時,竟悵然與心中的形象產生巨大落差。

今人所熟悉的梅花堅忍不拔的精神,與越冷越開花的品德,遲至南宋才形成。  梅花的審美具有高度人文的美學意涵,也是傳統花卉中最具德性意涵者,非一般花木可以比擬。

今人所熟悉的梅花堅忍不拔的精神,與越冷越開花的品德,遲至南宋才形成。 梅花的審美具有高度人文的美學意涵,也是傳統花卉中最具德性意涵者,非一般花木可以比擬。

其實梅花一開始就只是果子花。人們一開始是不賞梅花的,在遠古時代,人們對梅的興趣主要在于果實的采集,梅子是很重要的調味品,即所謂的「鹽梅和羹」。詩經〈摽有梅〉一詩將待嫁女子比喻爲成熟的梅子,要及時采下來食用,比喻急于待嫁的心情。

raw-image

一直要到六朝(220-907),梅花才第一次以花朵之姿進入詩歌的審美,但是那個時候的它不僅不是個堅毅的大丈夫,由於單薄的花瓣與早開早謝的特質,詩人感受到的它不過是個孱弱可憐、被霜雪欺凌的幽怨女子。

一直到了宋代,梅花的地位才驟然提升,一躍成為群芳之首。隱士林逋開創的「疏影橫斜水清淺」的空靈美感與堅貞的品德,漸漸形成了宋代的梅花熱。到了南宋,由於偏安江南與文人風骨的追求,今天大家所熟知的梅花凌霜傲雪的精神意象才逐漸形成,轉而變為積極剛健的陽性特質,並與松竹並列為「歲寒三友」。

raw-image

自從梅花成了南宋雅文化圈最重要的精神象徵之後,任何人事物只要跟梅花沾上邊,就具有脫俗出塵的韻味,文士食梅更是當時最精緻與清雅的風尚之一!今天要介紹的是「蜜漬梅花」,是我們今天依舊可以好好仿古與享用清雅的文人菜。

這道料理與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有關,在楊萬里的詩中有不少花饌,特別是梅花餐,曾自稱「老夫最愛嚼梅花」,他將原本只能欣賞與嗅聞的梅花,沾上了糖或蜜就成了可以佐酒的美食,他甚至在詩末補充說明滋味:其香味如蜜漬青梅,小苦而甘。

在楊萬里的詩裡,梅花除了可沾蜜和糖、煮粥、焚香,其中最特別的要算是「蜜漬梅花」了,他還寫了同名的〈蜜漬梅花〉來歌詠這道料理呢!「甕澄雪水釀春寒,蜜點梅花帶露餐。句裡略無煙火氣,更教誰上少陵壇?」楊萬里說只要吃了這一道仙氣飄飄的梅花餐,詩興大發,寫出來的詩文清俊脫俗,沒有人間的塵俗之氣,自然就不用刻意去學寫詩了!

至於詳細的做法,詩中未提及,倒是可以參考同時代的《山家清供》。做法是:剝取白梅肉置入雪水,加入梅花後放在室外露宿一夜,取出後以蜂蜜浸漬,可以用來下酒。

蜜漬梅花在製作上不難,但在臺灣雪水難求還有汙染嚴重的情況下,不妨買一瓶加拿大冰河礦泉水來代替吧!

蜜漬梅花改良作法:

1.取一玻璃罐,剝取梅肉用冰河礦泉水浸泡,再加入現採梅花(去除綠萼),浸泡一夜。

2.用篩子篩起梅花,充分瀝乾水份。

3.再加入蜂蜜浸漬三天,即可撈取食用。

raw-image

實際品嚐滋味,可以吃得到梅花的香氣,還有很濃的杏仁與梅酒的風味,梅花的微苦被蜜的甜馨給浸漬得更有深度,當真是頗具風味的下酒菜!完全可以理解誠齋先生(楊萬里的號)所說的:「一花自可嚥一杯,嚼盡寒花幾杯酒」的脫俗與清雅!

《山家清供》之蜜漬梅花食譜

raw-image

南宋著名的飲饌名著《山家清供》,作者林洪自稱是北宋林最著名的愛梅隱士林逋的第七世孫,書中記載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梅花料理。

斷句:楊誠齋詩云:「瓮澄雪水釀春寒,蜜點梅花帶露餐。句裏略無烟火氣,更教誰上少陵壇?」剝白梅肉少許,浸雪水,以梅花醞釀之,露一宿,取出蜜漬之,可薦酒。較之掃雪烹茶,風味不殊也。


(善本圖出自國家圖書館.古籍與特藏文獻資源)


我們是傳統花饌、現代花食與文人飲食的研發實踐者。夢想再現古代文人宴與群芳宴的風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宋人愛梅成癡,認為梅花在天寒地凍、生機閉塞的冬天盛放,是天地間的至清之氣,因此凡事都想跟梅沾個邊,以襲得一身的清氣。今天就來介紹一道出自《山家清供》的「素醒酒冰」,也就是梅花凍。這道點心是用石花菜去熬的,加上新鮮的梅花,佐以薑橙醬。因具有清涼醒酒的功效,又是純素的,所以被稱為「素醒酒冰」。
時值梅花盛放的時節,在賞梅的觀光景點,沿途都有「人客,要不要來碗梅子雞?」叫賣聲。不禁想起九百年前的宋人以梅花入菜的風雅,想到同樣是國花,日本人對櫻花卻有一種集體的文化美感與生命情懷,令許多日本商家樂於研發各種跟櫻花有關的食品或料理。省思到我們對梅花沒有太多的情懷,不過就是戒嚴時代植入的愛國意識。
琉璃苣的花語是勇氣,卻讓人有一種強烈的違和感:全身刺絨絨、從莖葉到花苞都密附著粗糙絨毛的草花,看起來張牙舞爪的,卻開出纖巧細緻、有如琉璃般夢幻藍紫色的星形花朵,最讓人訝異的還有那自中心鼓起,彷彿鳥喙一般的花心。本文從直觀角度思索,其為何被冠以「勇氣」之名,並介紹其作為食用花的特性。
向日葵花盤是向日葵最有看頭與最具標誌性的特點,科學家老早就發現向日葵花盤裡蘊藏著森然的「費波那契數列」,不同品種與大小的向日葵花盤,花盤裡的螺旋數值也符合黃金角度與黃金比例,這都是向日葵之所以能結出數量繁多而又飽滿的葵花籽的原因。文末也分享了兩道用新鮮葵花瓣所製作的甜點,適合親子同樂。
現代的向日葵,遲至明代中葉以後才傳進中國,因此中國文學裡的葵多半與向日葵無關。中國古代的葵有兩種,都具有向日的特性 ,一種是作為蔬菜的冬葵,其葉傾陽,曾經是先民吃了兩千年的蔬菜;另一種則是觀賞用的蜀葵,被宋代詩人大大歌詠其花具有「向日」的屬性。並分享兩道向日葵花食,一道出自清代的粥譜,一道是自創食譜
姬曇花,是曇花屬家族的小女兒。凡植物中冠有「姬」字者,都有迷你、小品之意。姬曇花雖沒有曇花大氣,她的嬌巧玲瓏更像小家碧玉,有著較長的開花時間與花期,卻與曇花同樣有著空靈與冰清的氣質,令人見之忘俗!十二月天竟開得如此花團錦簇,又適逢月圓,不禁有「今夕何夕,見此花開」之感,於是採摘幾朵姬曇花來做道花食。
宋人愛梅成癡,認為梅花在天寒地凍、生機閉塞的冬天盛放,是天地間的至清之氣,因此凡事都想跟梅沾個邊,以襲得一身的清氣。今天就來介紹一道出自《山家清供》的「素醒酒冰」,也就是梅花凍。這道點心是用石花菜去熬的,加上新鮮的梅花,佐以薑橙醬。因具有清涼醒酒的功效,又是純素的,所以被稱為「素醒酒冰」。
時值梅花盛放的時節,在賞梅的觀光景點,沿途都有「人客,要不要來碗梅子雞?」叫賣聲。不禁想起九百年前的宋人以梅花入菜的風雅,想到同樣是國花,日本人對櫻花卻有一種集體的文化美感與生命情懷,令許多日本商家樂於研發各種跟櫻花有關的食品或料理。省思到我們對梅花沒有太多的情懷,不過就是戒嚴時代植入的愛國意識。
琉璃苣的花語是勇氣,卻讓人有一種強烈的違和感:全身刺絨絨、從莖葉到花苞都密附著粗糙絨毛的草花,看起來張牙舞爪的,卻開出纖巧細緻、有如琉璃般夢幻藍紫色的星形花朵,最讓人訝異的還有那自中心鼓起,彷彿鳥喙一般的花心。本文從直觀角度思索,其為何被冠以「勇氣」之名,並介紹其作為食用花的特性。
向日葵花盤是向日葵最有看頭與最具標誌性的特點,科學家老早就發現向日葵花盤裡蘊藏著森然的「費波那契數列」,不同品種與大小的向日葵花盤,花盤裡的螺旋數值也符合黃金角度與黃金比例,這都是向日葵之所以能結出數量繁多而又飽滿的葵花籽的原因。文末也分享了兩道用新鮮葵花瓣所製作的甜點,適合親子同樂。
現代的向日葵,遲至明代中葉以後才傳進中國,因此中國文學裡的葵多半與向日葵無關。中國古代的葵有兩種,都具有向日的特性 ,一種是作為蔬菜的冬葵,其葉傾陽,曾經是先民吃了兩千年的蔬菜;另一種則是觀賞用的蜀葵,被宋代詩人大大歌詠其花具有「向日」的屬性。並分享兩道向日葵花食,一道出自清代的粥譜,一道是自創食譜
姬曇花,是曇花屬家族的小女兒。凡植物中冠有「姬」字者,都有迷你、小品之意。姬曇花雖沒有曇花大氣,她的嬌巧玲瓏更像小家碧玉,有著較長的開花時間與花期,卻與曇花同樣有著空靈與冰清的氣質,令人見之忘俗!十二月天竟開得如此花團錦簇,又適逢月圓,不禁有「今夕何夕,見此花開」之感,於是採摘幾朵姬曇花來做道花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梅不僅它的花可供觀賞,它的果實亦可食用,製成梅乾、梅醬、梅酒等食品,而「梅雨」的由來就是梅子成熟時江南正值雨季。在台灣12月底1月初是開花期,果實於清明節左右黃熟,已經成熟的梅子稱黃梅,尚未成熟的梅子稱青梅,而夏日消暑飲品酸梅湯,就是清明節前採收的青梅燻製加工成烏梅,再加上仙楂、甘草等材料熬製而成
Thumbnail
  超適合夏天醃製的梅漬柚蜜蕃茄,酸甜可口,清爽無負擔,是開胃神品!   先把小蕃茄洗乾淨,然後準備滾水和冰塊水,把小蕃茄劃十字拿去煮個……嗯……看到起皮就可以撈出來丟冰水裡了。   再起一鍋水(醃小蕃茄的量,可以蓋過就行),丟梅子,挖兩大勺柚子蜂蜜,煮滾煮化,把梅子味道煮出來大概……嗯……一分
Thumbnail
設計:Nicole L.   攝影:梁寒衣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廿八日,夜空中的梅花樹,凜冽中忽然而開,為非時花。――一樹花嚴猶皎然!坐於樹下,浮現憨山大師「枝頭雲擁舊袈裟」。二十年了,每見梅花,即沈吟。   嚐蜜 ――覺智之心與木杓之心 ——梁寒衣   佛陀曾以「嚐蜜」譬喻修學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傷寒邪入厥陰,厥陰病患者裡寒盛,加上容易有消渴的現象,所以病患會口渴而喝很多水,但是水本為寒,厥陰病患者胃的溫度又低,水無法被氣化進入三焦造成水停心下,像肌肉跳動、眼皮跳般,在胃的地方會有跳動感,這是水飲造成,小便不利是必然的,「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這時候要先把停
Thumbnail
韓國釜山作為國際知名港都,擁有許多豪華的海景住宿可以入住。有別於首爾飯店在大都市中的繁忙,入住釜山飯店能讓你享受慢步調的度假氛圍。喜歡海邊的可以首選廣安里和海雲台,想要交通便利的就住西面站和南浦區,連結其他縣市也超級方便,趕快來一起看看有哪些精選釜山住宿吧!
三四八、九、「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利必自止,若不止,便膿血,便膿血,其喉不痹。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厥陰病患者得到傷寒時,因為腸胃津液已經少的可憐,心陽又弱,免疫力根本無法上到體表去對抗病邪,病邪會直驅入裡,身體會發冷,進入肝
「傷寒」,厥陰篇中的傷寒,不是外感的傷寒表證,而是指表寒,身體很怕冷,因為病毒已經在身體裡面了,看不到發熱惡寒的表證,「先厥」,一開始會先發冷,「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當肝臟的元陽戰勝病毒時,病毒會被趕出肝臟,病毒往下跑到大腸時,就會下利(熱利),會隨著大便清出來,腸胃的功能恢復,陽回頭的時候,下
Thumbnail
自從梅花成了南宋雅文化圈最重要的精神象徵之後,任何人事物只要跟梅花沾上邊,就具有脫俗出塵的韻味,文士食梅更是當時最精緻與清雅的風尚之一!南宋詩人楊萬里筆下的梅花餐「蜜漬梅花」,是一道有助詩興,又適合下酒的小菜。詳細做法,可參考同時代的《山家清供》。是我們今天依舊可以好好仿古與享用清雅的文人菜。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梅不僅它的花可供觀賞,它的果實亦可食用,製成梅乾、梅醬、梅酒等食品,而「梅雨」的由來就是梅子成熟時江南正值雨季。在台灣12月底1月初是開花期,果實於清明節左右黃熟,已經成熟的梅子稱黃梅,尚未成熟的梅子稱青梅,而夏日消暑飲品酸梅湯,就是清明節前採收的青梅燻製加工成烏梅,再加上仙楂、甘草等材料熬製而成
Thumbnail
  超適合夏天醃製的梅漬柚蜜蕃茄,酸甜可口,清爽無負擔,是開胃神品!   先把小蕃茄洗乾淨,然後準備滾水和冰塊水,把小蕃茄劃十字拿去煮個……嗯……看到起皮就可以撈出來丟冰水裡了。   再起一鍋水(醃小蕃茄的量,可以蓋過就行),丟梅子,挖兩大勺柚子蜂蜜,煮滾煮化,把梅子味道煮出來大概……嗯……一分
Thumbnail
設計:Nicole L.   攝影:梁寒衣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廿八日,夜空中的梅花樹,凜冽中忽然而開,為非時花。――一樹花嚴猶皎然!坐於樹下,浮現憨山大師「枝頭雲擁舊袈裟」。二十年了,每見梅花,即沈吟。   嚐蜜 ――覺智之心與木杓之心 ——梁寒衣   佛陀曾以「嚐蜜」譬喻修學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傷寒邪入厥陰,厥陰病患者裡寒盛,加上容易有消渴的現象,所以病患會口渴而喝很多水,但是水本為寒,厥陰病患者胃的溫度又低,水無法被氣化進入三焦造成水停心下,像肌肉跳動、眼皮跳般,在胃的地方會有跳動感,這是水飲造成,小便不利是必然的,「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這時候要先把停
Thumbnail
韓國釜山作為國際知名港都,擁有許多豪華的海景住宿可以入住。有別於首爾飯店在大都市中的繁忙,入住釜山飯店能讓你享受慢步調的度假氛圍。喜歡海邊的可以首選廣安里和海雲台,想要交通便利的就住西面站和南浦區,連結其他縣市也超級方便,趕快來一起看看有哪些精選釜山住宿吧!
三四八、九、「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利必自止,若不止,便膿血,便膿血,其喉不痹。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厥陰病患者得到傷寒時,因為腸胃津液已經少的可憐,心陽又弱,免疫力根本無法上到體表去對抗病邪,病邪會直驅入裡,身體會發冷,進入肝
「傷寒」,厥陰篇中的傷寒,不是外感的傷寒表證,而是指表寒,身體很怕冷,因為病毒已經在身體裡面了,看不到發熱惡寒的表證,「先厥」,一開始會先發冷,「後發熱而利者,必自止」,當肝臟的元陽戰勝病毒時,病毒會被趕出肝臟,病毒往下跑到大腸時,就會下利(熱利),會隨著大便清出來,腸胃的功能恢復,陽回頭的時候,下
Thumbnail
自從梅花成了南宋雅文化圈最重要的精神象徵之後,任何人事物只要跟梅花沾上邊,就具有脫俗出塵的韻味,文士食梅更是當時最精緻與清雅的風尚之一!南宋詩人楊萬里筆下的梅花餐「蜜漬梅花」,是一道有助詩興,又適合下酒的小菜。詳細做法,可參考同時代的《山家清供》。是我們今天依舊可以好好仿古與享用清雅的文人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