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思術》讀後心得 - 如何思考才能更成功?

2024/02/0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身為訪談型podcaster的我,當然希望思想敏捷、對答如流,所以追求「快思維」似乎是必然的。但閱讀了日本思考專家--植原亮的新著作《慢思術》這本書後,才明白所有的「快思考」來自於「慢思考」的累積,唯有深思熟慮、拆解分析過問題,才能避免錯誤並做出正確的判斷。

如何培養「慢思術」

如何培養慢思術也是有步驟的,如下三個重點:

1. 首先否定第一時間浮現的想法或他人的意見

2. 懷疑自己,再次確認條件

3. 克服從知識延伸出的先入為主觀念

避免慣性思維,答案不會只有一種

書中舉例下面幽默的例子,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護理長:你為什麼要從手術房逃出來?

病患:因為護士說:「這是一個簡單的手術,別害怕」

護理長:就這樣?

病患:什麼就因為這樣,護士是對著外科醫生說耶!

我一開始還沒看完問題時,直覺也想不通,為什麼簡單的手術而病患卻嚇跑了呢?但答案是「這是一個簡單的手術,別害怕」這句話是護士對外科醫生說的,不是對病患說的。意思就是這外科醫生可能經驗不足,連小型的手術他都會擔心,護士正給外科醫生加油打氣的時候,病患就被嚇跑了。你猜對了嗎?

又或者是之前吵的沸沸揚揚「是否要學文言文的議題」, 其實答案不會只有「要學」或「不要學」, 也千萬不要因政治情緒的左右,而混淆了思考。反而我覺得更應深入的思考,是該如何讓教學變有趣。不論是文言文或其他艱難的學科,都可能有人因教學方法的不同而產生興趣,所以學習「如何學習」也是一門需巧思的課題。

了解思考的底層邏輯

通常人類具備兩種思考機制:

1. 直覺:沒有刻意思考,也會自動浮現的想法

2. 熟慮:慢慢思考,有意識且努力啟動的想法。

正所謂「凡事要三思而後行」,也就是不要憑直覺馬上採取行動。甚至我們要明白問題背後的問題,才不會造成誤解。例如我曾看到朋友在網路上抱怨在公司工作受氣的情形,想要提升工作效率。我直覺就把我個人的工作經驗提供給他參考,但我後來才知道這位朋友是經常性的抱怨,他想獲得的是同理而不是敏捷的方法,也就是基本上他覺得他的做法才是對的。我出自於好意卻像下了指導棋,反而讓他更不舒服。事情沒有對錯,只有觀點的不同。我後來學到不要急著幫助別人解決問題, 而是幫助他人“如何思考”更來的有幫助。 所以淺藏在問題背後的人性,也是我們值得深思的。

結語

如果喜歡推理與思考的朋友,真的蠻推薦《慢思術》這本書,因為書中有52個問題,會讓你反覆邏輯的訓練,簡直就像柯南在辦案,也集合了「腦筋急轉彎」之大全。要提升思考品質,應對內容混淆的因果關係,去思考嶄新的解決方法。答案不會只有一種,思考更多的可能性,就會有更好的點子出現。就如書中的副標題「凡事多想1分鐘,就能比別人更成功。」謝謝 皇冠文化集團 的好書《慢思術》。推推推~

#皇冠文化集團 #慢思術 #植原亮 #讀後心得 #閱讀 #思考


 

🔥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50713124171 (歡迎追踨支持)

🔥 歡迎追蹤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findyourself.carol                                              

🔥 Podcast目節: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m5tnav01cf01zx1nmtcqpq/platform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