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跟隨作者爬梳史料 看見百年前台灣常民的生活印記—《囍事台灣》

【職場讀書人選書】跟隨作者爬梳史料 看見百年前台灣常民的生活印記—《囍事台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書名會定焦在「囍事」,除了環繞結婚的主題有四個,也因所有主題無一不令人開心;吃冰開心,逛動物園開心,從洗衣店把平整潔淨的衣服拿回家也開心。希望大家閱讀這本台灣歷史書,不只驚奇,也開心不已,打破台灣史沉重的、血淚的宿命,證明回望台灣,也有令人飽足的觀看點。

raw-image



當談到「歷史」,大部分的情境下,大概會直覺想到足以影響千萬人的大事件,但在國家大事之外,在庶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另一套時代演變的痕跡。儘管它們更像是「現象」,並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這些「小事」仍具有各自獨特的意義,藉由更貼近常民的生活,它們提供另一個更有趣的歷史入口,在召喚記憶的同時,也自然而然成為一種另類的歷史教育。

爬梳日治紙媒出土的常民生活史

已故作家陳柔縉的《囍事台灣》,記敘的正是這些「小事」,從台灣婚紗、新郎裝的演變,到家電用品的引進與發展,繼前作《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後,又以九大主題、二十個項目介紹了那些,過去少在歷史課本中出現的台灣器物發展史。台灣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寵物」?第一家麵包店又是從哪裡發跡?甚至還有人為了吹電風扇而大打出手?這些若是放在內容農場絕對能吸引讀者的標題,全部都能在這本作品中找到答案。

由於是藉由新聞報導,加上當時所留下的照片,來構成主要的內容,《囍事台灣》就文化研究上,存在無可避免的先天侷限。在照片部分僅能呈現富裕階級的生活樣態,新聞報導則多集中於「特殊」案例,在統計資料之外,難以斷定它們就是多數人的生活樣貌。儘管如此,藉由作者的爬梳與努力,所整理出來的成果,依舊能夠讓讀者能夠多少看見過去的視角,甚至從這些微小的事物中,看見大歷史的痕跡。

有別於歷史洪流外的另一個歷史窗口

一百年前的台灣是什麼樣子?《囍事台灣》提供了一個橫跨時空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用一個外來者的角度,藉由文字與圖像,認識當時的台灣。看完之後,相信不少讀者也會對身邊早就習以為常的器物,投以不同的眼光。

avatar-img
職場讀書人|選書📖 / 追劇📺 / 聽歌🎧
47會員
403內容數
喜歡看書、追劇、看電影跟聽音樂的社畜,感覺把那些作品記錄下來好像比較不浪費已經花費的時間,也希望能夠幫助讓好作品接觸到更多適合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就結論來說,《第一人稱單數》是一部「複合式」的作品(如書腰的介紹),其中包含了奇幻、寫實、音樂,甚至是詩的元素,不變的則是以第一人稱為視角的敘事。儘管很難說它有什麼核心概念,但在那些看似瑣碎的小事之下,卻有著某種魔力,讓它們就像人生中的一些不大不小的事件,隱隱卻深刻地影響著讀者。
5/5第一人稱單數
動物保育、保護,如今已走入大眾的目光中,甚至成為主流社會所信奉、支持的重要價值之一;然而,在保育稀有動物、反對虐待動物的同時,將動物作為招攬客人的展演工具、以保育或教育之名對動物們行終身監禁等行為,卻諷刺地同樣被接受。究竟什麼是動物保育/保護?其真正的意義又該包含哪些價值觀?
5/5尋找動物烏托邦:跨越國界的動保前線紀實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
3/5大東亞戰爭肯定論
被譽為是21世紀版的《動物農莊》,以超現實手法,諷刺、警示現代多數國家體制中,蘊藏的風險與威脅。但比起喬治・歐威爾的作品,這本由小說家喬治‧桑德斯在2005年所著的《統治者菲爾的瘋狂崛起》顯得更加科幻、獵奇,簡潔的文字與篇幅,卻隱隱預言了近代在社群媒體與媒體助長下,更加暗潮洶湧的國際局勢。
4/5統治者菲爾的瘋狂崛起
當全世界都沈浸於生成式AI的炫風中,另一個主流則是機器對於人類生存的威脅,但在這兩種討論的視角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空間?《一千種藍》這部作品,無疑解答了這個問題。
總結來說,今年也看過不少與精神疾病、心理相關的作品,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卻以完全不同的敘事邏輯,帶來同樣豐富的自我覺察與收穫。
4/5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就結論來說,《第一人稱單數》是一部「複合式」的作品(如書腰的介紹),其中包含了奇幻、寫實、音樂,甚至是詩的元素,不變的則是以第一人稱為視角的敘事。儘管很難說它有什麼核心概念,但在那些看似瑣碎的小事之下,卻有著某種魔力,讓它們就像人生中的一些不大不小的事件,隱隱卻深刻地影響著讀者。
5/5第一人稱單數
動物保育、保護,如今已走入大眾的目光中,甚至成為主流社會所信奉、支持的重要價值之一;然而,在保育稀有動物、反對虐待動物的同時,將動物作為招攬客人的展演工具、以保育或教育之名對動物們行終身監禁等行為,卻諷刺地同樣被接受。究竟什麼是動物保育/保護?其真正的意義又該包含哪些價值觀?
5/5尋找動物烏托邦:跨越國界的動保前線紀實
把時間軸拉長到幕府末年,西力東漸、殖民地林立逐漸的19世紀,日本作家林房雄旁徵博引,完成了《大東亞戰爭肯定論》這部大逆風的著作,不只企圖用不同的視角帶領讀者看見不一樣的東亞近代史,也要證明「大東亞戰爭」,除了是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也是值得讓日本人感到驕傲的歷史。
3/5大東亞戰爭肯定論
被譽為是21世紀版的《動物農莊》,以超現實手法,諷刺、警示現代多數國家體制中,蘊藏的風險與威脅。但比起喬治・歐威爾的作品,這本由小說家喬治‧桑德斯在2005年所著的《統治者菲爾的瘋狂崛起》顯得更加科幻、獵奇,簡潔的文字與篇幅,卻隱隱預言了近代在社群媒體與媒體助長下,更加暗潮洶湧的國際局勢。
4/5統治者菲爾的瘋狂崛起
當全世界都沈浸於生成式AI的炫風中,另一個主流則是機器對於人類生存的威脅,但在這兩種討論的視角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空間?《一千種藍》這部作品,無疑解答了這個問題。
總結來說,今年也看過不少與精神疾病、心理相關的作品,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卻以完全不同的敘事邏輯,帶來同樣豐富的自我覺察與收穫。
4/5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