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綻放》

Cyan-avatar-img
發佈於Bookshelf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李多志(이다지)為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講師。在成為教師之前,多志曾在證券公司裡工作兩年的時間,意識到自己對教學的熱忱,毅然決然辭去人人欣羨的工作,全心考取並成功獲得正職教師一級資格證,在仁川天空高中開啟教師職涯;後來成為 EBSi 人氣講師,並榮獲「EBSi 社會探究領域大獎」;現為 Megastudy 社會探究領域及韓國史領域講師,為首爾、延世、高麗大學及其他主要大學二十二學年新生票選的「提升歷史科目成績最有幫助之講師第一名」、「想要推薦給學弟妹的導師第一名」等。
《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綻放》(2024)

《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綻放》(2024)

在《不是所有的花都在春天綻放》這部作品中,李多志老師分享了她對於諸如工作、讀書、人際關係等等面向的想法。身為一位受到學生們一致推崇的明星歷史教師,李多志在書中細心編排了許多歷史故事、科學實驗、或是人物格言,來闡述她的觀點,讀起來就像是上了一堂豐富生動的「歷史與人生」的課程,非常精彩。

如果你還是學生,這部作品可以幫助你養成健固的心態,在面對往後的人生課題時,成為心海裡的定錨;如果你已經踏入社會,如同筆者自己,也能在閱讀這部作品的路途上,拾獲及時的力量與慰藉,撫平心中的浮躁與徬徨。

希望這本書可以扮演「陽光和水」的角色,為所有為了讓自己這朵花盛開而勇往直前的人,每當感到身心俱疲時,就能攤開來閱讀、重拾力量。

花開有時

不同的花,會挑選最適合它們的季節綻放。舉例來說,向日葵綻放在酷熱的夏天、波斯菊綻放在微涼的秋天、山茶花則綻放在寒冷的冬天。

人生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綻放的季節。有些人在春天裡搶先開花,獲得成就結成果實;還在努力的人,就像是在土壤裡吸收養分的種子,扎根生長,醞釀著在未來的某個季節裡,一舉衝破土壤,大放異彩。

國家與國家之間存在著時差,每個人的生命也存在著成長時差。儘管年紀相同,有些人可能已經找到理想的工作,堅定地朝著目標勇往直前;有些人可能還在念書,爭取學位資格,躊躇著未來的出路;有些人可能掙扎了很久,終於下定決定追尋熱情,轉換跑道重新來過。

這讓我想起在很久之前讀過的一篇英文詩:世上的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時區裡,沒有人領先,也沒有人落後,在上帝為你安排的時區裡,一切都是準時的。網路上對這篇詩作的出處好像一直沒有明確的共識,在此分享一篇介紹這篇詩作的中文文章

不要因為此時此刻沒有開花而感到挫折,也不要拿自己與朋友來比較,現在就只是還不屬於你的花開時節而已。

開始之腦

當你開始著手處理事情後,大腦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會變得活躍,不只專注力會提升,大腦還會盡力去彌補事情的縫隙、做好收尾。像是挑戰馬拉松,在開始前看著賽道的長度,不免會令人望之卻步;但是當你起跑後,大腦會開始督促自己,就算硬著頭皮也要努力跑完。這也是為什麼作者會稱之為「開始之腦」。

作者透過韓國世宗大王與燕山君的對比,來進一步強調「開始去做」的重要性:

世宗大王是朝鮮史上接受王世子教育時間最短(52 天)即上位的國王。雖然很多事情尚未準備就緒,但是他不分領域,凡事都先做再說,沒有展現絲毫猶豫。最終他在許多領域裡,都樹立了受人景仰的佳績。

反觀燕山君,雖然有著正宮長子的正統性,甚至還接受了長達 12 年的世子教育,以條件來看絕對是朝鮮國王當中最優秀的,可是結果如何?他成為了朝鮮王朝史上的第二位廢王。

儘管事前的充分準備,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自信與安心,但是生命的機會和際遇,總是會在你尚未準備好的時候,來的措手不及。與其要求自己第一次就要從 0 分直接達到完美的 100 分,不如把握每一個小小機會,先做再說,從 0 到 1,逐漸累積成果。最終就算結果不盡人意,至少還能留下 60 分的成績,而不是因為害怕不完美,所以什麼都還沒開始的 0 分。

放棄與失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從「完跑」的角度來看,失敗其實就和成功一樣,但是放棄卻是一直停留在起點,遲遲不肯出發。當你需要挑戰、負責某件事情時,儘管你不相信「自己」,也請相信「大腦」,開始之腦將會引領自己。

只要不改變每天做的事情,你的人生終究也不會有所改變。 — 約翰.卡爾文.麥可思韋(John Calvin Maxwell)

完美主義

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伯格拉斯(Berglas)和瓊斯(Jones)為了證明自我設限,做過一場實驗:

他們將實驗參與者分成兩組,讓 A 組解非常困難的題目,B 組解非常簡單的題目,然後與實際成績無關,告訴兩組人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成績,並預告接下來將會讓兩組都寫一份程度相仿的考題,請所有人從以下兩種藥當中擇一服用:

* 紅藥:提高專注力,提升解題能力。
* 藍藥:能夠緩和緊張,但會降低專注力,可能會影響解題能力。

猜猜結果如何?寫了較簡單題目的 B 組,大部分都選擇服用紅藥;反之,寫了較為困難題目的 A 組,則大多選擇服用容易降低專注力的藍藥,意即 A 組預設接下來的題目一定也會很難,所以先讓自己有藉口失敗,這樣第一次拿到的好成績就是靠自身實力,第二次萬一沒考好,就可以說是因為服用藍藥導致。

從這個實驗中,可以觀察到,我們的想法,會大大地左右我們的行為。理性上服用紅藥可以在下一次考試中,爭取到更好的成績,但是害怕失敗的防衛心理,卻反過來作繭自縛,阻礙了進步發展的空間。

實驗的結果也表現出了參與者完美主義的傾向。事實上,完美主義還可以細分成不同的面向:

  • 神經質型完美主義(neurotic perfectionism):對自己的期待過高,執著於不切實際的目標。
  • 社會導向型完美主義(socially prescribed perfectionism):認為他人會對自己有很高的期待與嚴格的評價,執著於滿足他人的期望值。

對自己過高的理想和期待,以及想要向他人證明自己的慾望,反而會讓自己承受了許多無形的壓力,使邁出去的每一步都變得格外沉重 — 既然達不到完美,不如創造能夠歸咎的理由。

法國哲學家沙爾.貝班(Charles Pepin)在《失敗的美德》(Les vertus de l’echec)一書中提到:「我們因為犯錯文化尚未發展純熟,所以會將失敗與失敗者混為一談,將失敗絕對化,並視之為本質。」我們應該試著學習給予自己「失敗的權利」,很多事情 — 尤其是那些還不熟悉的 — 並不需要一次就做到完美,給自己多幾次嘗試的機會,從失敗中獲取教訓,這些經驗都會轉化為生命中最寶貴的養分。

完美主義,是決定不做任何事

最後,想分享李多志老師談到關於快樂的孤獨(Solitude)。神學家暨哲學家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將孤獨分為兩種:

  • Loneliness:被他者排除,屬於「被動式孤獨」。
  • Solitude:就算他人想要我,我也選擇拒絕,屬於「自發性孤獨」。

自發性孤獨(Solitude)有意識地保留了與自己獨處、不被外界打擾的珍貴時光。在這段時間裡,可以心無旁騖地與自己對話,好好地看看自己,找回自己。可以是洗個澡、帶寵物出門散步,或是走到下個街區的咖啡廳買杯咖啡,有別於坐在書桌前絞盡腦汁的「被迫接受的孤獨時光」,感受到截然不同的「快樂享受、自發的孤獨時光」,這會比只是純粹討厭寂寞而做出的空虛回應,像是「定時起身活動身體」,更具百倍意義。

延伸閱讀

  • 《大器可以晚成(Late Bloomers)》(2019)by Rich Karlgaard
    • 這本書的作者年輕時甚至無法寫出通順的文章,卻在後來成為《富比士》雜誌的發行人,並且出版許多作品。成功並不一定要及早,只要找到自己的步調,在任何人生階段都能有不同的發揮。
  • 《先問,為什麼?(Start with Why)》(2018)by Simon Sinek
    • 這本書作者發明了廣為人知的黃金圈理論(What、How、Why),以激勵公司與團隊的成員,為了使命和熱情而努力。同樣的道理,其實也適用於不同的人生面向。
avatar-img
24會員
72內容數
記錄看過的書,以及從中體會到的感悟,並期盼透過這些記錄,能讓你偶然於此邂逅觸動共鳴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yan Salon 的其他內容
《爺爺和我》出版於 1957 年,之後便再版不輟。台灣則是在 1970 年代由國語日報首次出版,旋即受到許多讀者喜愛。至今這本書在 Amazon 上還是持續累積著將近滿分的好評,讀過這本書的台灣讀者更是不斷敲碗再版。每一次的再版,都只有做小幅度的修訂,讓最初譯者謝斌優美雋永的文字,能夠一直流傳下去。
台灣讀者熟悉的經典著作《台北人》,其構思和敘述技巧師法的對象,正是《都柏林人》。全書集結了 15 篇喬伊斯的短篇小說,每篇故事都聚焦在描寫 20 世紀初,長期被英國殖民的愛爾蘭人的生活樣貌。藉由故事裡的人物對話和行為,隱喻諷刺著愛爾蘭人在英國殖民下對生活感到麻痺無力的文化氣氛。
時光洗衣舖是一部小品作品,篇幅不長,讀來輕鬆淡雅,故事中穿插的哲理點綴,值得細細反覆品味。我很喜歡洗衣舖這個極具巧思的背景設定,讓店長和踏入洗衣舖送洗衣物的客人,自然而然地聊出掩藏在衣物污漬背後的獨特生命經歷。推薦給喜歡故事,或是容易睹物思情、常常捨不得丟東西(例如我自己)的讀者。
這本書讀起來非常輕鬆,內容佐以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和譬喻,只為了苦口婆心地向讀者強調一個核心觀念 — 品味與幸福不應該建築在金錢之上。或許我們不一定能完全認同作者的看法,但是在閱讀這部作品的過程中,確實給了我們一個反思生活的寶貴機會。
2024 年的第一週,來回顧一下 2023 年的書單,以及分享一些想法,或許在 2024 年有機會可以嘗試看看。衷心感謝 2023 年造訪過這個專欄的朋友們,期待在 2024 年可以持續為大家推薦好的作品,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
花田菜菜子就像是一顆客觀的鏡頭,與 70 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從互動與對話之中,來掃描他們的個性、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煩惱,為他們推薦最適合當下狀態閱讀的書籍。 雖然不能親自得到作者的推薦,但是我們還是有機會可以從這些陌生人的故事中,找到有感觸的部分,推薦給他們的書單,很可能也能為你點亮不同的視野。
《爺爺和我》出版於 1957 年,之後便再版不輟。台灣則是在 1970 年代由國語日報首次出版,旋即受到許多讀者喜愛。至今這本書在 Amazon 上還是持續累積著將近滿分的好評,讀過這本書的台灣讀者更是不斷敲碗再版。每一次的再版,都只有做小幅度的修訂,讓最初譯者謝斌優美雋永的文字,能夠一直流傳下去。
台灣讀者熟悉的經典著作《台北人》,其構思和敘述技巧師法的對象,正是《都柏林人》。全書集結了 15 篇喬伊斯的短篇小說,每篇故事都聚焦在描寫 20 世紀初,長期被英國殖民的愛爾蘭人的生活樣貌。藉由故事裡的人物對話和行為,隱喻諷刺著愛爾蘭人在英國殖民下對生活感到麻痺無力的文化氣氛。
時光洗衣舖是一部小品作品,篇幅不長,讀來輕鬆淡雅,故事中穿插的哲理點綴,值得細細反覆品味。我很喜歡洗衣舖這個極具巧思的背景設定,讓店長和踏入洗衣舖送洗衣物的客人,自然而然地聊出掩藏在衣物污漬背後的獨特生命經歷。推薦給喜歡故事,或是容易睹物思情、常常捨不得丟東西(例如我自己)的讀者。
這本書讀起來非常輕鬆,內容佐以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和譬喻,只為了苦口婆心地向讀者強調一個核心觀念 — 品味與幸福不應該建築在金錢之上。或許我們不一定能完全認同作者的看法,但是在閱讀這部作品的過程中,確實給了我們一個反思生活的寶貴機會。
2024 年的第一週,來回顧一下 2023 年的書單,以及分享一些想法,或許在 2024 年有機會可以嘗試看看。衷心感謝 2023 年造訪過這個專欄的朋友們,期待在 2024 年可以持續為大家推薦好的作品,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
花田菜菜子就像是一顆客觀的鏡頭,與 70 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從互動與對話之中,來掃描他們的個性、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煩惱,為他們推薦最適合當下狀態閱讀的書籍。 雖然不能親自得到作者的推薦,但是我們還是有機會可以從這些陌生人的故事中,找到有感觸的部分,推薦給他們的書單,很可能也能為你點亮不同的視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文章旨在啟發人們要為自己創造歷史,重視日常生活,並提供方法來面對人生困境。文章主要包括作者的想法和心得分享,並列舉了一些感謝日記的方法。
Thumbnail
每次開課第一堂課,讓我期待又好奇,因為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各有各的背景,各有不同的需求,對課程也有不同的期待。在同學的自我介紹中,我發現大家不管歲月的多寡,快樂、美麗有自信的過每一天,是每個人最大的期盼。   洳萱
Thumbnail
講者:孫效智(德國慕尼黑哲學院哲學博士、台大哲學系教授、基隆市政府市政顧問)時間:2023.5.3 1.孫老師分享自身的學經歷程,振聲中學(桃園人)→建國中學(加入國學社,思想啟蒙於錢穆的《中國歷史精神》,歷史是活的)→台大資工(號稱念「光啟係」)→入伍(每天寫五千字的情書,另至輔大旁
Thumbnail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基礎訓練時,有堂不會考試的課─「經典研析與文官素養」,其實我對這門課的期望很高,因為台大哲學系苑舉正老師就曾擔任文官學院「經典研析」課程的講師。當然,本梯次的講師也是大有來頭,便是本書的作者─中正大學中文系的王瓊玲老師(本班還有同學大學時曾修過她的課)。  課堂上,老師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那天和連老師閒聊,再次笑談她的低調。當年她取得 FDF&IHK Floral-Master 之後,為了能同時照顧家庭,選擇以低調的身姿,長年為花藝教育持續付出…連老師除了有深厚的功底,也很樂於與時俱進,跟她談到韓風啊、時尚啊,她都能歡喜地客觀欣賞並分享見解。
Thumbnail
在我的研究生階段,曾經和師長合寫過一些推廣教育著作,比如説《國學導讀》(全 三册)、《國學常識》、《國學常識精要》,拿到很優厚的稿費,既貼補了家用,也能買些自己需要的電腦設備,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邱燮友教授,待我真是恩重如山。
Thumbnail
這是第三集回到「共鳴下午茶」時間這次午茶時段邀請的來賓是高雄市鼓山國小的李思瑩老師。對李思瑩老師一定不陌生,她是「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的最大推動者之一。這次對談主要是針對總是很忙碌的自己的深刻反思,關於工作的轉換、獨處的對話、自我的連結、動機的反思。非常有共鳴的一集,邀請您收聽,把時間留給自己。
Thumbnail
這篇想聊聊,我從整理小菜雞跨到主整的一個轉念。 和許多職業的故事一樣,成為整理師的路,就是先從上課當學生開始,上完課實習,實習完若是表現不錯,有些開課單位會和學員簽承攬契約,雖然普遍薪水偏低,但可以獲得許多練習的機會。
Thumbnail
分享對作者李惠貞老師作品的喜愛,書中探討文學系畢業在社會中的掙扎,以及尋找自己位置的過程。強調接受真實的自我,找到個人的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本文章旨在啟發人們要為自己創造歷史,重視日常生活,並提供方法來面對人生困境。文章主要包括作者的想法和心得分享,並列舉了一些感謝日記的方法。
Thumbnail
每次開課第一堂課,讓我期待又好奇,因為學生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各有各的背景,各有不同的需求,對課程也有不同的期待。在同學的自我介紹中,我發現大家不管歲月的多寡,快樂、美麗有自信的過每一天,是每個人最大的期盼。   洳萱
Thumbnail
講者:孫效智(德國慕尼黑哲學院哲學博士、台大哲學系教授、基隆市政府市政顧問)時間:2023.5.3 1.孫老師分享自身的學經歷程,振聲中學(桃園人)→建國中學(加入國學社,思想啟蒙於錢穆的《中國歷史精神》,歷史是活的)→台大資工(號稱念「光啟係」)→入伍(每天寫五千字的情書,另至輔大旁
Thumbnail
公務人員考試錄取基礎訓練時,有堂不會考試的課─「經典研析與文官素養」,其實我對這門課的期望很高,因為台大哲學系苑舉正老師就曾擔任文官學院「經典研析」課程的講師。當然,本梯次的講師也是大有來頭,便是本書的作者─中正大學中文系的王瓊玲老師(本班還有同學大學時曾修過她的課)。  課堂上,老師
Thumbnail
過去也曾對於一段段無疾而終的感情失落不已,直到現在才知道那些都是我學習課題的必要經歷,而那些曾有短暫緣份的人們,都是來教導我課題的老師,若不是,就反而是我有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才是來教導他們課題的老師,而我能教的大概就是無條件的愛。
Thumbnail
那天和連老師閒聊,再次笑談她的低調。當年她取得 FDF&IHK Floral-Master 之後,為了能同時照顧家庭,選擇以低調的身姿,長年為花藝教育持續付出…連老師除了有深厚的功底,也很樂於與時俱進,跟她談到韓風啊、時尚啊,她都能歡喜地客觀欣賞並分享見解。
Thumbnail
在我的研究生階段,曾經和師長合寫過一些推廣教育著作,比如説《國學導讀》(全 三册)、《國學常識》、《國學常識精要》,拿到很優厚的稿費,既貼補了家用,也能買些自己需要的電腦設備,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邱燮友教授,待我真是恩重如山。
Thumbnail
這是第三集回到「共鳴下午茶」時間這次午茶時段邀請的來賓是高雄市鼓山國小的李思瑩老師。對李思瑩老師一定不陌生,她是「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的最大推動者之一。這次對談主要是針對總是很忙碌的自己的深刻反思,關於工作的轉換、獨處的對話、自我的連結、動機的反思。非常有共鳴的一集,邀請您收聽,把時間留給自己。
Thumbnail
這篇想聊聊,我從整理小菜雞跨到主整的一個轉念。 和許多職業的故事一樣,成為整理師的路,就是先從上課當學生開始,上完課實習,實習完若是表現不錯,有些開課單位會和學員簽承攬契約,雖然普遍薪水偏低,但可以獲得許多練習的機會。
Thumbnail
分享對作者李惠貞老師作品的喜愛,書中探討文學系畢業在社會中的掙扎,以及尋找自己位置的過程。強調接受真實的自我,找到個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