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寒假,在社區藥局的實習結束後進到尾聲。和我當初想像的不太一樣,但是也讓我對於社區藥局藥師的日常有更深入的了解。
回顧實習過程,我主要是在心態上和專業上有超乎預期的成長。
在藥局學習,保健食品與非處方藥是重要的一環。
過去的我,對於很多藥品根本就不了解。只知道感冒要吃感冒藥,或是家人提醒要記得吃維他命就乖乖吃,但是從來不會去思考為甚麼要吃這些食品,或是進一步思考他們到底含有那些功效。
從實習的第一天開始,負責藥師就安排我學習各式各樣的產品,先從難度較低的保健食品開始學起。學習方式是先由藥師給我具有相似功能,但是品牌不同的產品們: 例如今天主題是魚油,就會給我架上不同家或是同一家但不同款的魚油產品們。接下來,他會請我找魚油的功效、不同產品的成分與差別,以及他們適合哪個族群吃。等我查完資料後,我要講這些產品給藥師聽。除了會聽我說的是否正確,也會再進一步詢問我非常多問題,若答錯會需要自己查資料後回答。在最後,也補充一點衛教或是相關內容給我。
學習非處方藥,難度又比保健食品更加提升。基本的成分與產品比較要查外,也需了解疾病成因症狀與劑型差別。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藥膏大挑戰。負責藥師給我至少20條藥膏,然後先拿一部分讓我先講。之前我會看平板上的資料說明,但是這次,藥師要我看著成分就能說出來功能,還多問我很多我沒查的疾病相關問題,所以我支支吾吾,只能常識與瑣碎的記憶片段回答。後來也加入進階版的題目,還包括拿兩三條都有標示可以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藥膏,問我哪一條效果最好,當時,只能亂猜的我更強烈感受到滿滿的挫敗感。後來藥師也告訴我,希望我可以不依賴所查的資料,自己由成分去判斷。為了下一次的藥膏大挑戰,我盡力準備。幾天後迎來第二次藥膏的測驗,我一次講了包含青春痘、燙傷、皮膚外傷、香港腳、尿布疹、美白、除疤、濕疹、酸痛的藥膏們。講完時的我,頓時鬆了一口氣,也才發現自己過去的擔憂恐慌都是多餘的。
每個問題,都是刺激思考的動力。
過去實驗室的學習,帶我的學長總是會一直問我很多為什麼?當時,我以為只有在實驗室,才會遇到十萬個為什麼大挑戰,可是沒想到,在社區藥局實習竟然又碰到了。從懼怕這些問題,到嘗試回答問題,讓我更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就算答錯,也至少自己也試著回答了。特別是獨立思考能力,也就是依照自己的推斷,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正是在回答問題們中,我努力提升的能力。從前兩三天覺得很多問題答不出的沮喪,到轉換心情後,自己多找並整理相關資料,甚至是思考怎麼去表達,感受到自己正在進步。到第五天,還被藥師稱讚講得很好,開心之餘,也讓我慢慢抓到了訣竅。後來也藉由每一次與藥師的提問,努力調整自己查資料與表達的模式。到後來會觀察到藥師們怎麼去和病人衛教,也會融入自己的說明。
這樣學習和一般學校聽課上課的被動式學習方式不同,更偏向自主學習。對我來說,一開始很痛苦,但是當可以跟別人說明,把知識用自己的話解釋,才是真正了解,也讓我查資料、整理資訊和表達能力都有顯著提升。沒嘗試過,就不知道自己的能耐在哪,也從實習一開始講一類產品就覺得很困難,到後來可以講的井井有條,偶爾還能靠查到的資料回答沒有想到的問題,隨機應變。在另一個藥師(不是負責藥師上班時),也會觀察到藥師怎麼和客人互動,怎麼去選擇產品給客人。在學非處方藥後,自己也會去猜測甚麼藥品合適。有疑問的地方,也會多問問藥師為甚麼這樣選擇,補足自己不了解之處。
一次與藥局負責人的談話,讓我了解 :客人不會在乎你的身分是實習生還是店員,所以你這個人就代表著藥局,一言一行都要格外仔細小心。有時粗線條的我可能不會想很多,因此這樣的告誡,也讓我更謹言慎行。
過年前的藥局非常忙碌,因此負責藥師也無法花大部分時間在我身上,更不用說另外一外年輕藥師。從一開始覺得不太知道自己在空閒時間可以做什麼,到後來採納藥局負責人給我的建議: 1.多觀察店員與藥師怎麼銷售產品 2.自主學習 ,讓我把握更多的時間學習。
尤其是在學完非處方藥品,當有客人前來詢問藥師時,我也會自己去思考可能哪個合適,也會看看藥師的選擇與如何客人衛教藥品使用。若與自己想的不一樣,或是是有疑問之處,就會開始問她問題。曾經擔心問問題很奇怪,畢竟在學校課堂裡,我很少發問,然而在克服內心糾結的小劇場,開口問藥師問題時,也才發現沒有那麼可怕。有些知識,也需要在剛好有客人來詢問的情況下,才讓我知道了解原來在實際情況下他們在意的是甚麼。
和上一次的實習相同之處,是保有對於學習新事務的熱情積極與勇於發問。相異之處在於更考驗查資料與表達的能力,或許沒有那麼多的彈性與自主發揮空間,但是也充滿著挑戰性與藥學專業能力。我就像一塊璞玉般,在實習與活動的歷練下,切磋琢磨成更細膩的樣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也對於社會有更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