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CEO 祖克柏的「精簡」理論:為什麼科技裁員不會停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你以為科技裁員只是疫情的暫時現象,那你可能會失望。Meta 的 CEO 祖克柏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透露了他的「精簡」理論,解釋了為什麼科技公司會繼續減少員工,並且認為這對他們的業務有好處。

raw-image



第一波裁員是由於疫情時期的增長和過度招聘所致。在大流行期間,電子商務銷售飆升,這推動了線上廣告的大幅增長。但隨著人們回到商店,經濟調整,銷售增長減緩,廣告費用也回歸正常。許多公司,包括 Meta,在意識到他們招聘過多後不得不進行重大裁減。


這就是第一波裁員。


祖克柏說,這是一種「過度建設」的結果,他認為這是一種「自然的反應」,因為公司在疫情期間看到了巨大的需求。


「我認為這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他說。「你看到需求增加,你想要滿足它,你想要擴大你的團隊,你想要擴大你的業務。」


但是,當需求下降時,公司就必須面對現實,並且調整他們的規模。


「我認為這是一種很難的事情,」他說。「你必須與一些你關心的人分道揚鑣,你必須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


祖克柏表示,Meta 在去年裁減了約 10% 的員工,主要是在銷售和營銷部門。他說,這是一種「痛苦的過程」,但他認為這是「必要的」,以確保公司的健康和競爭力。


祖克柏表示,公司不再僅僅因為過度招聘而縮小員工規模,他們現在意識到變得更精簡也有好處。


祖克柏說,許多科技公司起初不願意裁員,但他們意識到這並不意味著末日。


他在訪談中特別談到了 Meta 過去的裁員情況,表示:「顯然這很艱難,我們與許多我們在乎的人分道揚鑣,但某種程度上變得更精簡有些讓公司更有效率。」


自從 Meta 從祖克柏的「效率之年」開始裁減數以萬計的員工以來,該公司已經開始崛起,股票價格達到歷史最高點。


減少管理層級

作為這一效率驅動的一部分,祖克柏一直在削減管理層級。Instagram 正在消除技術項目經理,而該角色在 Meta 的其他部門也正在被裁減。


Meta 沒有回應 Business Insider 的置評請求。


如今,在 Morning Brew 播客中,祖克柏表示,公司仍在思考效率問題。許多公司正在考慮重組公司,簡化管理層級,轉型為更精簡的模式。


儘管業績穩健,但像微軟和谷歌等公司仍在縮減規模。亞馬遜等公司的一些 CEO 已經提到了重組公司並投資於人工智慧領域的計劃。


但祖克柏表示,他認為人工智慧在其中不是主要因素。


「至少對我們來說,人工智慧並不是主要驅動因素,」這位 CEO 說道。「一開始是過度建設,然後是一種讓公司更精簡,盡最大努力做出最佳工作的感覺。」

avatar-img
99會員
162內容數
職場生存與成長必備技巧,快速掌握職場生存之道;面對職場逆境與挫折,在困境中掌控自己、重新出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悠緣船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聽說比特幣最近很牛氣,就像鬥牛場上的鬥牛士一樣,準備迎接任何挑戰!不過最近 15分鐘的數據可不是鬧著玩的,比特幣 (BTC) 的確是漲勢喜人,目前價格站上 51614.58 美元大關。
比特幣價格在經歷了 2022 年的熊市之後,在 2024 年迎來了反彈。截至 2024 年 2 月 13 日,比特幣價格已突破 50,000 美元大關。
OpenAI 創辦人 Sam Altman 近日傳出正在募資 7 兆美元,準備打造十座先進製程晶圓廠。消息一出,震驚全球。
在全球化時代,各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而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富裕也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一般來說,GDP per capita(人均 GDP)是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但它並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國家的真實富裕程度。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有趣的話題:如何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富裕?
農曆新年到來之際,中國股民卻沒有過節的喜悅。A股市場歷經三年疫情之後,正面臨令人震驚的全面崩盤。上證指數已經摜破前一日低點,創下4年來新低。中小板指數更是大跌超過6%,有近千檔股票下跌停板。股民心灰意冷之餘,只能在網路上高呼「亡國徵兆」、「實在不行就關了吧」。
投資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我們都希望能夠預測市場的走勢,並獲得豐厚的回報。但是,投資的不確定性是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我們不能完全控制市場的變化,也不能保證我們的預測都是正確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投資中保持謙虛和彈性呢?
聽說比特幣最近很牛氣,就像鬥牛場上的鬥牛士一樣,準備迎接任何挑戰!不過最近 15分鐘的數據可不是鬧著玩的,比特幣 (BTC) 的確是漲勢喜人,目前價格站上 51614.58 美元大關。
比特幣價格在經歷了 2022 年的熊市之後,在 2024 年迎來了反彈。截至 2024 年 2 月 13 日,比特幣價格已突破 50,000 美元大關。
OpenAI 創辦人 Sam Altman 近日傳出正在募資 7 兆美元,準備打造十座先進製程晶圓廠。消息一出,震驚全球。
在全球化時代,各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而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富裕也是各界關注的焦點。一般來說,GDP per capita(人均 GDP)是衡量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但它並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國家的真實富裕程度。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有趣的話題:如何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富裕?
農曆新年到來之際,中國股民卻沒有過節的喜悅。A股市場歷經三年疫情之後,正面臨令人震驚的全面崩盤。上證指數已經摜破前一日低點,創下4年來新低。中小板指數更是大跌超過6%,有近千檔股票下跌停板。股民心灰意冷之餘,只能在網路上高呼「亡國徵兆」、「實在不行就關了吧」。
投資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我們都希望能夠預測市場的走勢,並獲得豐厚的回報。但是,投資的不確定性是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我們不能完全控制市場的變化,也不能保證我們的預測都是正確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在投資中保持謙虛和彈性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沒人會在房子被震垮後,才去保地震險。但...在面對裁員、員工改善計畫PIP、資遣...等這些突發問題時。卻都是在事發之後,才來想處置方案。結果,就是被公司牽著走。 不想後悔...。那麼你至少得搞清楚這三件事,1.面對裁員或PIP( 最關鍵的事)、2.被裁員的"法律"原因、3.五大保障。
Thumbnail
本文從老闆的視角,討論了 MarTech公司老闆,如何通過懶惰驅動的效率革命、知識管理、以及客戶成功策略等方式,建立了一個高效且具有人性化設計的公司模式,最終展望了小而美的公司模式的未來趨勢。
Thumbnail
隨著低利率政策的結束,科技和新創企業正從過去依賴便宜資金快速擴張,轉向強調可持續的業務模式和長期盈利能力。
Thumbnail
少子化、斜槓、自媒體等趨勢,使得企業招募人才面臨挑戰,企業如何轉換思維? 透過文中的三個「教練式領導」應用要點,幫助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並取得成功。
Thumbnail
鄭自凱管理觀點: 根據美國貝恩策略顧問公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顯示: 「一個組織是由不到5%的角色,提供公司95%以上執行策略和創造成果的能力。COVID-19疫情已經挑戰了我們對工作生產力的各項假設,而在我們逐漸脫離疫情之際,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在日漸變為由科技賦能的未來,哪些技能會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身為傳產製造業的一員,好像很難避免因為一些循環訂單量低的時候,老闆免不了就會想到這個方案。也許換個角度比起被資遣好一些,但總的來說對於勞工總是收入減少,但遇到了總是要處理與面對,就來分享一下一些要點。 #一定要雙方協商 雖然實務上不太真的有太多協商的過程,但如果我們身為執行者就在這一
Thumbnail
隨著 2024 年新年的到來,美國勞動市場仍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根據 Crunchbase Tech 的統計資料,2023 年美國科技公司有超過 191,000 名員工在大規模裁員中被解僱,而且裁員在 2024 年仍在持續進行中。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2024 年才剛開始,美國科技業再度掀起裁員潮。不過比起 2023 年規模明顯小了許多。在 2023 年初,幾家科技巨人大幅削減超過 20 萬個職位。今年 1 月裁員人數不到 45,000 人。科技公司在裁員的同時,仍在進行招聘。 那麼為何整個美國科技產業,仍然感覺如此嚴峻呢?
Thumbnail
近期,科技業裁員消息不斷,裁員潮席捲各大知名企業,成千上萬的員工面臨著失業的風險。這不僅是一場公司內部重組,更是一場對整個行業結構的巨大挑戰。今天,我們會來聊一下這個主題,以及它對當前的失業率和未來的就業趨勢可能帶來的影響。請緊跟我們的節目,一同來了解這個為人們帶來焦慮的問題。 網路通訊設備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沒人會在房子被震垮後,才去保地震險。但...在面對裁員、員工改善計畫PIP、資遣...等這些突發問題時。卻都是在事發之後,才來想處置方案。結果,就是被公司牽著走。 不想後悔...。那麼你至少得搞清楚這三件事,1.面對裁員或PIP( 最關鍵的事)、2.被裁員的"法律"原因、3.五大保障。
Thumbnail
本文從老闆的視角,討論了 MarTech公司老闆,如何通過懶惰驅動的效率革命、知識管理、以及客戶成功策略等方式,建立了一個高效且具有人性化設計的公司模式,最終展望了小而美的公司模式的未來趨勢。
Thumbnail
隨著低利率政策的結束,科技和新創企業正從過去依賴便宜資金快速擴張,轉向強調可持續的業務模式和長期盈利能力。
Thumbnail
少子化、斜槓、自媒體等趨勢,使得企業招募人才面臨挑戰,企業如何轉換思維? 透過文中的三個「教練式領導」應用要點,幫助企業與員工共同發展並取得成功。
Thumbnail
鄭自凱管理觀點: 根據美國貝恩策略顧問公司和其他機構的研究顯示: 「一個組織是由不到5%的角色,提供公司95%以上執行策略和創造成果的能力。COVID-19疫情已經挑戰了我們對工作生產力的各項假設,而在我們逐漸脫離疫情之際,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在日漸變為由科技賦能的未來,哪些技能會是最重要的,
Thumbnail
身為傳產製造業的一員,好像很難避免因為一些循環訂單量低的時候,老闆免不了就會想到這個方案。也許換個角度比起被資遣好一些,但總的來說對於勞工總是收入減少,但遇到了總是要處理與面對,就來分享一下一些要點。 #一定要雙方協商 雖然實務上不太真的有太多協商的過程,但如果我們身為執行者就在這一
Thumbnail
隨著 2024 年新年的到來,美國勞動市場仍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根據 Crunchbase Tech 的統計資料,2023 年美國科技公司有超過 191,000 名員工在大規模裁員中被解僱,而且裁員在 2024 年仍在持續進行中。
少子化加上台積電及新興產業人才磁吸效應, 讓職場環境跟著出現變化, 過去一年,安靜離職、大離職潮、快速離職, 這些流行語襲捲全球,人們逐漸意識到, 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這些現象,在未來只會越來越頻繁。   至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 我重複問了OpenAI #Ch
Thumbnail
2024 年才剛開始,美國科技業再度掀起裁員潮。不過比起 2023 年規模明顯小了許多。在 2023 年初,幾家科技巨人大幅削減超過 20 萬個職位。今年 1 月裁員人數不到 45,000 人。科技公司在裁員的同時,仍在進行招聘。 那麼為何整個美國科技產業,仍然感覺如此嚴峻呢?
Thumbnail
近期,科技業裁員消息不斷,裁員潮席捲各大知名企業,成千上萬的員工面臨著失業的風險。這不僅是一場公司內部重組,更是一場對整個行業結構的巨大挑戰。今天,我們會來聊一下這個主題,以及它對當前的失業率和未來的就業趨勢可能帶來的影響。請緊跟我們的節目,一同來了解這個為人們帶來焦慮的問題。 網路通訊設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