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盛號-烘焙本舖」以巨無霸羅宋麵包聞名,卻於農曆春年前宣布倒閉。據消息指出,由於營運不善及經營階層的投資糾紛,以致連續積欠員工薪資和供應商貨款等款項,年復一年積欠的債務讓公司利潤幾乎只足夠負擔銀行利息,因不堪營運壓力,年前忍痛宣布結束營業。
擁有多間分店和近百名員工創盛號倒閉的事件,彰顯了創業路上的種種挑戰與困難。對於仍需時間累積財力的微型企業主來說,更要從中汲取經驗,時刻保持警覺,並在關鍵時刻理性思考「進」與「退」的決策。
每個人都希望創業一帆風順,但若面臨該繼續或放棄的十字路口,如何做出理性抉擇?接下來我們借創盛號的例子分享,遇到瓶頸時創業是否該繼續的 5 大關鍵指標。
確認商業模式的設計與運行,短期是否存在策略性錯誤或執行上的困難,例如:產品不符市場需求、生產鏈過長成本高、行銷策略不當等。冷靜地分析並優化商業模式,為進一步的決策提供依據。
確保你掌握擁有經營所需的核心資源,例如資金、技術或股東關係。缺乏核心資源會降低對營運的掌握度,使改變現狀相對困難。
尤其,創業難免會有股東合夥,如果股東價值觀不合,又或者帳目不清(如創盛號股東之間財務報表不明的情況),那麼盡早全身而退或許是個不錯的選項。
即投入資金和時間後的獲利率。當獲利率過低時,就會發現辛苦經營過後,卻未能在戶頭留下多少現金。若商業模式仍持續無法優化,或許可以考慮及早停損。
一個健全的債務結構,應該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轉化為營運的盈利,這些盈利不僅要足以支付本金和利息,還應當為創業者帶來正向的財務回報。
但若負債比超過同業水準(例如:同業貸款比率30%,你50%),同時無法估計資金投入的項目何時轉化為實際營收,最後「病態」的負債終將壓著你不停增資和借貸,償還銀行本息。此次創盛號的倒閉,就是病態負債壓垮一間公司最好的案例。
「個人財務」,是創業者千萬不能失守的最後一道防線。
你可以簡單用兩個數字來制定安全落地的退場機制:
如果資金所剩無幾,且償還負債得工作超過3-5年,或許是時候重新評估情勢。
在商業世界裡,從零到有建立自己的企業,靠著勤奮和好時運,往往能夠創造豐厚的財富,但同時,一場危機也可能帶來一夜傾覆的後果。
創業是否該繼續?取決於個人的資源、認知和性格,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因此,創業者應保持冷靜,用全局觀和數字的視角思考,才能做出令自己不後悔的決定。
做生意,心要熱,腦子要冷。-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