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的反叛 108.03.11

2011年,在某個機緣下看到謝錦桂毓老師記錄的介紹短片,深受感動及震憾,也因此辦理一連串的課程,並於2012年成立讀書會,開宗明義就用了謝錦老師的書名<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做為讀書會的精神指標,那時常常問讀書會伙伴們

”你要做人?還是做自己?”

我不曉得這句話對伙伴的觸動是什麼? 我自己當時的確感到自己和很多人在社會及家庭的捆綁下,無法活出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

但是幾年下來,我也一直在深思,這句話其是有幾個層次,

首先,什麼是”自己”? 我所以為的那個自己真的是”自己”嗎? 幾年前年輕人說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那叫做自己嗎?

我想這個真正的”自己”沒有透過靜心和內在誠信的功夫,是找不到的,甚至可能是做為”反叛的藉口” 而已吧。

再者,就社會學的角度來說,那個”自己”是在社會關係中呈現的,關係是一面鏡子,沒有鏡子,你就看不見自己,沒有進入關係中,”自己”有什麼意義呢? 一旦進入關係之中,要考慮的就不會只有自己,那個自己就是一個角色,我們當然可以活出自以為是的”自己”,不管會不會傷到人,但那樣的自己也許比較像是”自私”吧?

真正的修行是在靜心中看見自己,看見別人、看見情境,也就是薩提爾所說的一致性,他會發現自己包含著別人,也包含著社會整體,這時候”自己”就從關係擴大到系統,我、你、他和情境都是”構成自己”的一部分,這時他就不會粗暴的只求活出自己,而是一致性的看到同體大悲的圓融智慧。

當然,你還是可以只做那個”自私”的自己,但你會創造出一個”自私”之下的實相,但那是我們要的嗎?

所以,對於"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的反叛,就是參透過這句話也是在一個情境當下的片刻真實,是提醒我們保時覺知,看見自己無意識的習性和社會的框架限制,接下來要做人還是做自己還是要成就某個社會使命,我們還是得要自己決定要成為怎樣的自己,創造怎樣的實相,並為之負責。這時沒有反不反叛,只有選擇與負責。

avatar-img
3會員
83內容數
分享個人靜心的生活體驗! 分享親子教養的個人心得! 順著生命之流,有愛,如陽光灑溢... 有笑,就如花朵燦爛~~ 有淚,且如春雨恣意... 靜觀如是,如是靜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afiz靜心工作坊 的其他內容
突然在資料堆中看到自己大學的作品,作為生命的回憶,把它留下來見證自己的曾經。 冰冷的雨 ~ Hafiz 大學短篇小說習作。 整整一個月了,雨……就像沒有調整頻率的收音機,沙沙聲騷擾著人的耳朵。 年久失修的柏油路上,趴著一條一條哭濕的泥巴, 雨水像瘋狗似的咬著阿明的白布鞋, 雙腳沉重的像踩在
含笑 含笑半遮面, 春風難掩嬌。 淡淡飄香韻, 悠悠淨塵囂。
桃花淚 殘淚盼枝頭, 任憑冷風吹。 紅粉高高掛, 不知心恨誰。 2020.03.14上闕 忽聞綠繡眼, 春暖紅上梢。 甘苦都嚐盡。 瀟灑走一遭。 Hafiz 2020.03.14下闕 後記:友人說想要一首“明亮”一點的詩境。所以添足做了下闕。 古人鬥文,常有同一首詩,只改
生命現場-受害者心態 我們家兒子是個吃貨,每次帶他外食,他總是毫不客氣的點最貴的那道菜。 後來我了解了這點,覺得食色性也,孩子想吃好吃的,倒也不是什麼問題。只是如果我有預算考慮時,會事先告訴他上限。他也都會遵守。如果沒先說,就表示我那天“心情很好啦”! 期末和老師面談孩子狀況,鮮少的體驗到身為
聊聊奥修静心 七日静心的源頭是奧修。記得在大學時就在書店看過他的書。不過那時老師開了一大堆書目給我們,主要全是文學類的書,輪不到奥修。 後來接觸到舆神對話系列的書,就迷上新時代的書,從與神對話系列,赛斯系列,奇蹟課程,齊瑞爾系列,歐林,還有奥修。2012年前,我把這些書當做知識學習,讀起來暢快淋
記田園屋老闆 七日靜心幾乎每天都超時~,其實我都會提早半個小時過去準備場地,淨化空間,開好冷氣歡迎大家。這樣一頭一尾,真的多用了不少時間。每次看見老闆我都不大好意思。 而且這老闆很阿殺力,信任我,這七天直接把大門鑰匙交給我。 身心靈修煉者都知道,出來混,早晚要還的,不想欠太多。 最後一天,我
突然在資料堆中看到自己大學的作品,作為生命的回憶,把它留下來見證自己的曾經。 冰冷的雨 ~ Hafiz 大學短篇小說習作。 整整一個月了,雨……就像沒有調整頻率的收音機,沙沙聲騷擾著人的耳朵。 年久失修的柏油路上,趴著一條一條哭濕的泥巴, 雨水像瘋狗似的咬著阿明的白布鞋, 雙腳沉重的像踩在
含笑 含笑半遮面, 春風難掩嬌。 淡淡飄香韻, 悠悠淨塵囂。
桃花淚 殘淚盼枝頭, 任憑冷風吹。 紅粉高高掛, 不知心恨誰。 2020.03.14上闕 忽聞綠繡眼, 春暖紅上梢。 甘苦都嚐盡。 瀟灑走一遭。 Hafiz 2020.03.14下闕 後記:友人說想要一首“明亮”一點的詩境。所以添足做了下闕。 古人鬥文,常有同一首詩,只改
生命現場-受害者心態 我們家兒子是個吃貨,每次帶他外食,他總是毫不客氣的點最貴的那道菜。 後來我了解了這點,覺得食色性也,孩子想吃好吃的,倒也不是什麼問題。只是如果我有預算考慮時,會事先告訴他上限。他也都會遵守。如果沒先說,就表示我那天“心情很好啦”! 期末和老師面談孩子狀況,鮮少的體驗到身為
聊聊奥修静心 七日静心的源頭是奧修。記得在大學時就在書店看過他的書。不過那時老師開了一大堆書目給我們,主要全是文學類的書,輪不到奥修。 後來接觸到舆神對話系列的書,就迷上新時代的書,從與神對話系列,赛斯系列,奇蹟課程,齊瑞爾系列,歐林,還有奥修。2012年前,我把這些書當做知識學習,讀起來暢快淋
記田園屋老闆 七日靜心幾乎每天都超時~,其實我都會提早半個小時過去準備場地,淨化空間,開好冷氣歡迎大家。這樣一頭一尾,真的多用了不少時間。每次看見老闆我都不大好意思。 而且這老闆很阿殺力,信任我,這七天直接把大門鑰匙交給我。 身心靈修煉者都知道,出來混,早晚要還的,不想欠太多。 最後一天,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成為更好的人,或許是所有人曾經對自己有過的期許,但帶著別人與自己一起成為更好的人,就是少數社會角色會願意做且想做的事情,然而,這件事情是極有價值的。
Thumbnail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這本哈佛的老師們分享自身經驗並給的核心觀念,雖然分成好幾個篇章說明不同老師的分享,但大方向的綜觀下來,其實講的都是同樣的概念,是的,就是做自己。而他們所謂的「做自己」,如果不是放縱,那實際上到底怎麼個做法呢↓↓↓↓↓
Thumbnail
試著去回答:世界上人這麼多,為什麼是你來做這件事。
Thumbnail
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 這句話是我看到謝錦桂毓的書才知道的一句話 一開始我對這句話沒什麼感覺 因為在當下的我 對自己沒什麼覺察 我會開始覺察自己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作者自我的成長歷程及對社會化、宗教化和角色化的疏離感。作者強調放下對外界的批判和限制,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全心全意追求自己的興趣和作品,並最終實現自己最美麗的樣子。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成為更好的人,或許是所有人曾經對自己有過的期許,但帶著別人與自己一起成為更好的人,就是少數社會角色會願意做且想做的事情,然而,這件事情是極有價值的。
Thumbnail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這本哈佛的老師們分享自身經驗並給的核心觀念,雖然分成好幾個篇章說明不同老師的分享,但大方向的綜觀下來,其實講的都是同樣的概念,是的,就是做自己。而他們所謂的「做自己」,如果不是放縱,那實際上到底怎麼個做法呢↓↓↓↓↓
Thumbnail
試著去回答:世界上人這麼多,為什麼是你來做這件事。
Thumbnail
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 這句話是我看到謝錦桂毓的書才知道的一句話 一開始我對這句話沒什麼感覺 因為在當下的我 對自己沒什麼覺察 我會開始覺察自己
Thumbnail
前幾天我在「報導者」閱讀到鄭宜農的文章,算是有感而發吧,而以下是我先手寫之後的文章,想以電子檔的形式保存。 記得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一個瞬間,大概是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吧,由於英文在學校怎麼都學不好,被送去補習班,一開始都還算順利,直到併班,現在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明顯感受到自己和群體的差距。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作者自我的成長歷程及對社會化、宗教化和角色化的疏離感。作者強調放下對外界的批判和限制,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全心全意追求自己的興趣和作品,並最終實現自己最美麗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