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的反叛 108.03.11

2011年,在某個機緣下看到謝錦桂毓老師記錄的介紹短片,深受感動及震憾,也因此辦理一連串的課程,並於2012年成立讀書會,開宗明義就用了謝錦老師的書名<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做為讀書會的精神指標,那時常常問讀書會伙伴們

”你要做人?還是做自己?”

我不曉得這句話對伙伴的觸動是什麼? 我自己當時的確感到自己和很多人在社會及家庭的捆綁下,無法活出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

但是幾年下來,我也一直在深思,這句話其是有幾個層次,

首先,什麼是”自己”? 我所以為的那個自己真的是”自己”嗎? 幾年前年輕人說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那叫做自己嗎?

我想這個真正的”自己”沒有透過靜心和內在誠信的功夫,是找不到的,甚至可能是做為”反叛的藉口” 而已吧。

再者,就社會學的角度來說,那個”自己”是在社會關係中呈現的,關係是一面鏡子,沒有鏡子,你就看不見自己,沒有進入關係中,”自己”有什麼意義呢? 一旦進入關係之中,要考慮的就不會只有自己,那個自己就是一個角色,我們當然可以活出自以為是的”自己”,不管會不會傷到人,但那樣的自己也許比較像是”自私”吧?

真正的修行是在靜心中看見自己,看見別人、看見情境,也就是薩提爾所說的一致性,他會發現自己包含著別人,也包含著社會整體,這時候”自己”就從關係擴大到系統,我、你、他和情境都是”構成自己”的一部分,這時他就不會粗暴的只求活出自己,而是一致性的看到同體大悲的圓融智慧。

當然,你還是可以只做那個”自私”的自己,但你會創造出一個”自私”之下的實相,但那是我們要的嗎?

所以,對於"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的反叛,就是參透過這句話也是在一個情境當下的片刻真實,是提醒我們保時覺知,看見自己無意識的習性和社會的框架限制,接下來要做人還是做自己還是要成就某個社會使命,我們還是得要自己決定要成為怎樣的自己,創造怎樣的實相,並為之負責。這時沒有反不反叛,只有選擇與負責。

avatar-img
Hafiz靜心工作坊
3會員
83內容數
分享個人靜心的生活體驗! 分享親子教養的個人心得! 順著生命之流,有愛,如陽光灑溢... 有笑,就如花朵燦爛~~ 有淚,且如春雨恣意... 靜觀如是,如是靜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Hafiz靜心工作坊 的其他內容
突然在資料堆中看到自己大學的作品,作為生命的回憶,把它留下來見證自己的曾經。 冰冷的雨 ~ Hafiz 大學短篇小說習作。 整整一個月了,雨……就像沒有調整頻率的收音機,沙沙聲騷擾著人的耳朵。 年久失修的柏油路上,趴著一條一條哭濕的泥巴, 雨水像瘋狗似的咬著阿明的白布鞋, 雙腳沉重的像踩在
含笑 含笑半遮面, 春風難掩嬌。 淡淡飄香韻, 悠悠淨塵囂。
桃花淚 殘淚盼枝頭, 任憑冷風吹。 紅粉高高掛, 不知心恨誰。 2020.03.14上闕 忽聞綠繡眼, 春暖紅上梢。 甘苦都嚐盡。 瀟灑走一遭。 Hafiz 2020.03.14下闕 後記:友人說想要一首“明亮”一點的詩境。所以添足做了下闕。 古人鬥文,常有同一首詩,只改
生命現場-受害者心態 我們家兒子是個吃貨,每次帶他外食,他總是毫不客氣的點最貴的那道菜。 後來我了解了這點,覺得食色性也,孩子想吃好吃的,倒也不是什麼問題。只是如果我有預算考慮時,會事先告訴他上限。他也都會遵守。如果沒先說,就表示我那天“心情很好啦”! 期末和老師面談孩子狀況,鮮少的體驗到身為
聊聊奥修静心 七日静心的源頭是奧修。記得在大學時就在書店看過他的書。不過那時老師開了一大堆書目給我們,主要全是文學類的書,輪不到奥修。 後來接觸到舆神對話系列的書,就迷上新時代的書,從與神對話系列,赛斯系列,奇蹟課程,齊瑞爾系列,歐林,還有奥修。2012年前,我把這些書當做知識學習,讀起來暢快淋
記田園屋老闆 七日靜心幾乎每天都超時~,其實我都會提早半個小時過去準備場地,淨化空間,開好冷氣歡迎大家。這樣一頭一尾,真的多用了不少時間。每次看見老闆我都不大好意思。 而且這老闆很阿殺力,信任我,這七天直接把大門鑰匙交給我。 身心靈修煉者都知道,出來混,早晚要還的,不想欠太多。 最後一天,我
突然在資料堆中看到自己大學的作品,作為生命的回憶,把它留下來見證自己的曾經。 冰冷的雨 ~ Hafiz 大學短篇小說習作。 整整一個月了,雨……就像沒有調整頻率的收音機,沙沙聲騷擾著人的耳朵。 年久失修的柏油路上,趴著一條一條哭濕的泥巴, 雨水像瘋狗似的咬著阿明的白布鞋, 雙腳沉重的像踩在
含笑 含笑半遮面, 春風難掩嬌。 淡淡飄香韻, 悠悠淨塵囂。
桃花淚 殘淚盼枝頭, 任憑冷風吹。 紅粉高高掛, 不知心恨誰。 2020.03.14上闕 忽聞綠繡眼, 春暖紅上梢。 甘苦都嚐盡。 瀟灑走一遭。 Hafiz 2020.03.14下闕 後記:友人說想要一首“明亮”一點的詩境。所以添足做了下闕。 古人鬥文,常有同一首詩,只改
生命現場-受害者心態 我們家兒子是個吃貨,每次帶他外食,他總是毫不客氣的點最貴的那道菜。 後來我了解了這點,覺得食色性也,孩子想吃好吃的,倒也不是什麼問題。只是如果我有預算考慮時,會事先告訴他上限。他也都會遵守。如果沒先說,就表示我那天“心情很好啦”! 期末和老師面談孩子狀況,鮮少的體驗到身為
聊聊奥修静心 七日静心的源頭是奧修。記得在大學時就在書店看過他的書。不過那時老師開了一大堆書目給我們,主要全是文學類的書,輪不到奥修。 後來接觸到舆神對話系列的書,就迷上新時代的書,從與神對話系列,赛斯系列,奇蹟課程,齊瑞爾系列,歐林,還有奥修。2012年前,我把這些書當做知識學習,讀起來暢快淋
記田園屋老闆 七日靜心幾乎每天都超時~,其實我都會提早半個小時過去準備場地,淨化空間,開好冷氣歡迎大家。這樣一頭一尾,真的多用了不少時間。每次看見老闆我都不大好意思。 而且這老闆很阿殺力,信任我,這七天直接把大門鑰匙交給我。 身心靈修煉者都知道,出來混,早晚要還的,不想欠太多。 最後一天,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生命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綻放,可以設定目的,但不要設定目標,因為這樣才不會設限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 人生的這一趟旅程中,享受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每一步都是進步,並不是達到目標那一刻才算成功,也不需要等到那一刻再來快樂;從原本認定的目標,把它汰換成你的目的,去檢視自己的初衷,多問自己為什麼?(目的)
  生命的不同階段裡,相同的價值會在我們心目中有不同的排序。就像在金融市場裡,我們總要記得保持一定的資金水位,讓我們抵禦未料想到的風險,並在真正的機會來臨時,不會只能乾瞪眼。時間也是如此,我們必須保持可以填入自己想做的事情的那些空白,過的有一點點無聊與清閒,來容納自己未來一切可能的潛力與發展。
Thumbnail
飛鳥與飛魚的愛情故事:放棄做自己,是最痛苦的事 數學是科學,但可不可以也是個藝術呢?其實本蛙迷戀上「技術分析」,就是迷戀上規律幾何的藝術。一個理工科畢業生,總愛寫些文縐縐做什麼?其實說的人錯了,這才是咱的本質 在關係裡,有一種狀態是「南轅北轍」為什麼不讓對方回到屬於自己的世界?~譬如造謠酸民
Thumbnail
成為更好的人,或許是所有人曾經對自己有過的期許,但帶著別人與自己一起成為更好的人,就是少數社會角色會願意做且想做的事情,然而,這件事情是極有價值的。
Thumbnail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這本哈佛的老師們分享自身經驗並給的核心觀念,雖然分成好幾個篇章說明不同老師的分享,但大方向的綜觀下來,其實講的都是同樣的概念,是的,就是做自己。而他們所謂的「做自己」,如果不是放縱,那實際上到底怎麼個做法呢↓↓↓↓↓
Thumbnail
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 這句話是我看到謝錦桂毓的書才知道的一句話 一開始我對這句話沒什麼感覺 因為在當下的我 對自己沒什麼覺察 我會開始覺察自己
"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的反叛 108.03.11 2011年,在某個機緣下看到謝錦桂毓老師記錄的介紹短片,深受感動及震憾,也因此辦理一連串的課程,並於2012年成立讀書會,開宗明義就用了謝錦老師的書名<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做為讀書會的精神指標,那時常常問讀書會伙伴們 ”你要做人?還是做自己?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生命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綻放,可以設定目的,但不要設定目標,因為這樣才不會設限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 人生的這一趟旅程中,享受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每一步都是進步,並不是達到目標那一刻才算成功,也不需要等到那一刻再來快樂;從原本認定的目標,把它汰換成你的目的,去檢視自己的初衷,多問自己為什麼?(目的)
  生命的不同階段裡,相同的價值會在我們心目中有不同的排序。就像在金融市場裡,我們總要記得保持一定的資金水位,讓我們抵禦未料想到的風險,並在真正的機會來臨時,不會只能乾瞪眼。時間也是如此,我們必須保持可以填入自己想做的事情的那些空白,過的有一點點無聊與清閒,來容納自己未來一切可能的潛力與發展。
Thumbnail
飛鳥與飛魚的愛情故事:放棄做自己,是最痛苦的事 數學是科學,但可不可以也是個藝術呢?其實本蛙迷戀上「技術分析」,就是迷戀上規律幾何的藝術。一個理工科畢業生,總愛寫些文縐縐做什麼?其實說的人錯了,這才是咱的本質 在關係裡,有一種狀態是「南轅北轍」為什麼不讓對方回到屬於自己的世界?~譬如造謠酸民
Thumbnail
成為更好的人,或許是所有人曾經對自己有過的期許,但帶著別人與自己一起成為更好的人,就是少數社會角色會願意做且想做的事情,然而,這件事情是極有價值的。
Thumbnail
5月18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一堂課——「我與我之外」,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並進而覺察自己所擁有的身分。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記得你是誰》,這本哈佛的老師們分享自身經驗並給的核心觀念,雖然分成好幾個篇章說明不同老師的分享,但大方向的綜觀下來,其實講的都是同樣的概念,是的,就是做自己。而他們所謂的「做自己」,如果不是放縱,那實際上到底怎麼個做法呢↓↓↓↓↓
Thumbnail
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 這句話是我看到謝錦桂毓的書才知道的一句話 一開始我對這句話沒什麼感覺 因為在當下的我 對自己沒什麼覺察 我會開始覺察自己
"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的反叛 108.03.11 2011年,在某個機緣下看到謝錦桂毓老師記錄的介紹短片,深受感動及震憾,也因此辦理一連串的課程,並於2012年成立讀書會,開宗明義就用了謝錦老師的書名<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做為讀書會的精神指標,那時常常問讀書會伙伴們 ”你要做人?還是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