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察|台北高中生打老師案,墜落的孩子

2024/03/0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的台北高中生打老師影片,臉書刷下來一長串討論,裡面不乏「老師真難做」、「這樣的學生該送去精神病院」、「家庭教育出問題」。

學生怎麼了,並不是一句「情緒障礙」就能帶過。

發生了什麼事

影片畫面裡學生是坐在第一排,坐著與老師說話,老師則是站在講台上說話。學生桌上有一個紅色扁扁的盒子,有網友大神看出那是一盒色鉛筆,看得出來是正在做自己的事,沒有投入在數學課。

影片中很清晰可以聽到,學生剛開始是理智且有條理:「我本來學校就開會有同意,我在不高興的時候、我真的情緒有不穩定的時候,我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來緩和、來調整,只要不影響課堂、不發出噪音⋯⋯」

[學生端]關注的點有兩個:

  1. 學生此時情緒不穩,但可以平靜表達出來
  2. 學生知道自己情緒不穩的原因(在影片更前面有提到是與其他老師發生摩擦),並正用自己的方式排解

請特別注意:學生情緒不穩的原因與此時任課老師並無關聯,亦沒有要遷怒的跡象。

.

學生還沒說完,老師便打斷並用手指指著學生說:「欸,『只要不影響課堂』,你影響到我了。」

學生接著說:「不發出噪音⋯⋯」可以看出學生對「不影響課堂」的定義為「不發出聲音、不干擾其他同學上課」。任課代課老師不同意,指出:「你坐在第一排,你有沒有影響到我?」

[老師端]在講台上上課無可避免會一直看到第一排學生,學生行為讓老師無法專心上課。

.

學生此時聽得出來情緒比較激動,用力放下手上東西(或拍了一下桌子,只聽得出有拍到紙的聲音):「這是我決定的嗎?我他X最後一個人選位子,就只剩這裡。」

看到這邊的我想到學生時期,除了視力不好的同學,大家挑位子真的是都盡量往邊邊後面選,好少人一開始就選第一排呀🤣。

[學生端]不是我想干擾你,坐在這個位子我也是逼不得已。

.

老師繼續問:「我會不會被影響到?」

接著學生便站起來了。

各自僵持

其實從對話內容看,雙方都有理。

老師在乎教學品質,不希望影響到其他學生到學習,希望這位學生能終止行為,認真上課。

學生擔憂自己不穩的情緒,希望能取回內心平衡、不影響他人,在學校所給予的彈性中嘗試掌控自己。

對學生而言,學校給予了承諾,他做好心理準備,按照著計畫安撫自己,此時學校(老師)又打破承諾,不允許這樣做。「你(學校開會)給了承諾,你(代表著學校的科任代課老師)又說不行, 我該怎麼辦?」原先不穩定的情緒不知道能去哪,洶湧著宣洩出來,激動的背後是無助的吶喊

當一方情緒已經不穩

一切事情的起源在於學生情緒不穩,已經自我覺察並開始自行處理,在能做到不影響課堂的情況下,這其實是很了不起的行為了。但老師執著的「你影響到我了」就像拿著銀針,在這個完全繃緊,正在自行慢慢消氣的氣球上死命地戳。

再來看看隱藏在空氣中的訊息,老師站在講台上、拿著麥克風、當著全班的面指責他,整個課堂因為他而停下來。老師是教室的權威者,這位學生頂著多大的壓力可想而知,更何況前提是他正做著沒有錯、事先已講好的事情。

即便不是師生,但凡大庭廣眾之下,朋友、家人、情侶吵架,一人正在氣頭上,另一人不依不撓嚷著「就是你的錯!」「就是你的錯!」

應該沒辦法解決問題吧?

那些不斷施加的言語

在學生激動的站起來,已經表現出憤怒,並開始罵髒話後,老師拿著麥克風,連續兩次聳著肩、身體向學生傾斜說:「好好好好好好(或『哈哈哈哈哈哈』)」,學生在這兩次間憤怒的罵了髒話,並搶過麥克風摔在地上。老師的反應讓我想到小時候和朋友吵架吵不贏時,會選擇用一些耍賴的手段,像是:「對對對,你說的都對。」不過結果往往是吵得更兇。

摔了麥克風後,老師第一時間不是暫停溝通,給他空間冷靜,而是撿起麥克風繼續說:「我不會跟你一般計較,這個摔壞了由你家長來賠,這把三千三。」

影片到這裡,我已經看不下去了。

一切走向最壞的結局,學生更憤怒。

所以問題在哪

這是很好的問題。

最多人關注的是「把特殊生放進班級裡好嗎?」

剖析這整件事的本質,一開始學生在課堂中做自己的事來穩定情緒,是,這與他的特殊需求有關。

老師的言語是嗎?不是。

無論今天故事主角是不是一個特殊生,或許只是一個跟家人吵架的學生、一個今天諸事不順的學生、一個因私人因素心情不佳的學生,在這個情況和條件下,情緒都會被挑起,只是會不會爆炸、怎麼爆炸。

我看過平時笑容滿面的普通生在專業度不足的老師帶領下大打出手,也看過平時情況穩定的特生在專業度不足的老師教導下撞頭自殘,一切真的「只是」因為情緒障礙嗎?社會上這麼多案件,都是特殊生做的嗎?

一個炸彈爆炸,除了討論爆炸後的結果,不是更要討論那把火怎麼燒起來的嗎?

.

很推薦一本書:陳品皓心理師《暫停情緒風暴》,看完會發現,暫停這場衝突的地方有好多,方式都不相同。

.

我想,影片中老師會做出這樣的決定,有老師的考量。

我國中的時候數學成績很好,因此數學老師允許我上課不用聽課,可以做自己的事。有一次,我在數學課中,靜靜坐在位子上翻閱學長姊的畢冊,前面同學不斷轉過來看,左右邊的同學也看。

然後我就被罵了。

老師說他允許我做自己的事,不是讓我去影響別人的。

我記得我覺得好生氣,也好無辜,不是我逼他們轉過來看的啊?怪我?

現在回想起來,想必我真的吸引了很多同學的注意,老師在不得已下必須請我收起來。

但如果當時老師能跟我說「你雖然很安靜,可是其他同學會一直想看畢冊,不能專心,你能不能下課再看?」我會好受很多。

.

回到這件事。

如果在當下,我們改成說:「好,我尊重你,可是因為這樣我會一直注意到你,你願不願意和同學換個位子,到角落做自己的事?」

如果在當下,我們改成說:「好,不過老師還是很擔心你跟不上,等你覺得準備好,隨時可以加入這堂課。」

會不會有比較好一點的結局?

.

並非不能要求學生專心上課,亦非老師必須一味隱忍。

中間的那個平衡點呀,好難抓,引用李佳燕醫師的話:「教育啊!真難!」

.

當老師很難,要兼顧所有學生的聽課狀況、學習狀況更難,更要加上平時精進自己的學科專業、教法,各方各面。

老師是辛苦的,非常非常辛苦,因為一言一行都可能在這些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不可抹滅的痕跡。正因如此,老師的支持也很重要,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專業,都需要有強大的後盾支撐

希望讀到這邊的你,不是把錯歸到老師、學生、家長或學校的頭上,而是真正停下來思考:中間有沒有更好的暫停方式?

也期許自己,能盡力接住這樣的學生。

.

真的很推薦《暫停情緒風暴》啦,快去看。


0會員
2內容數
一個有特教背景但不是特教老師的老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