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科學危機和超越現象學》談如何從幾何學中探討起源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歐洲科學危機和超越現象學》(以下簡稱《危機》)是胡塞爾(Husserl, 1859-1938)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著作。1936年,77歲的胡塞爾將《危機》第一部分寄往布拉格的《哲學》雜誌發表。到底是什麼樣的危機,讓胡老先生不能安享晚年?又何謂「歐洲科學」?


  1936年,科學已如同今日般快速的發展,在科學的實證特性下,放諸四海皆準的科學逐漸成為了真理的代名詞。然而,盡信書不如無書。隨著科學越來越進步,在追求科學的實用性時,我們逐漸忽略了科學知識的「意義」。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若說科學發展如同孔恩(Thomas Kuhn, 1922-1996)所說的「典範移轉」(Paradigm shift)。我們只知道、相信目前的典範,而忽略、遺忘了「源初」典範的意義。胡塞爾的危機,便是這「概念的意義消逝的危機」。我們越相信科學的「唯一」、越被動的理解科學。當科學不再承擔人類意義的責任,便意味著我們以冷漠態度避開人性具有決定意義的問題。


  而之所以談論「歐洲科學」原因有二:第一,當時歐洲的科學引領世界。第二,伽利略(Galileo, 1564-1642)是歐洲的義大利人。


  伽利略的重要性如同哲學界的笛卡兒,確信一個普遍的和絕對純粹的物體世界。伽利略將自然數學化、理型化,這種理型在此時第一次羽毛豐滿。讓原本無限的、綜合感性與理性的自然,逐漸走向封閉的、實在的自然。伽利略及其之後的科學家,認為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不會感到有必要去研究原先實現觀念化的「方式」,也不會去探索自然本來的意義與明見性的「起源」。胡塞爾認為,伽利略沒有回過頭來探問源初意義給予的成就,這是一個致命的疏忽。身為一位數學家與哲學家的胡塞爾,於是提出藉由探究「幾何學」的起源與方法,來解決科學的危機。


  為何是幾何學?幾何學作為數學中探討空間、形狀的學科。其獨特之處在於,從西元前500年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幾何學到今日的幾何學是同一套的。圓形是同樣的圓形、正方形是同樣的正方形、三角形是同樣的三角形。幾何學不因語言、歷史、文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用中文學幾何學與用英文學幾何學是相同的,因為幾何學的觀念即是對象自身,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觀念,不因語言、歷史、文化而有所不同。因此,就算某文化消失,幾何學的觀念依然存在。


  為何是找幾何學的「起源」(origin),而不是找幾何學的「本源」(arche)?或幾何學的「本質」?首先,我們永遠不知道本源(第一因)為何。在理性形成之初,由混沌轉為秩序之初,在存在與缺在之間,如同德希達所稱的「延異」(Différance)。其次,本質是否可得?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Thales)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水」。但將本質訴諸於經驗對象(水)的問題在於,經驗世界是不斷變動的,而本質應該是普遍、客觀的。於是,康德(Kant, 1724-1804)認為探討本質(物自身)是不可得的。因此,胡塞爾轉為追問起源,讓人可以不斷地激活源初的「明見性」。


  誰是第一位發現幾何學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幾何學的發現只有一次。而藉由這一次,幾何學如何由第一位發現者主觀的心理之物,最後成為他人普遍的「觀念客觀性」(ideal objectivity)。簡單說,今天我心裡所想的東西,如何讓他人理解我所想的東西,如何將主觀的觀念轉為客觀的觀念?交互主體性如何可能?


  胡塞爾認為交互主體性之所以可能的原因在於:第一,「明見性」。第二,「移情作用」。明見性來源於一種不言而喻的真理,其產生的瞬間是無法刻意地區分理性或感性的,因為它是非「語言」的。藉由明見性,主體對一對象,有種直接明白的把握,能剎那間明白其之真。而幾何學的明見性,讓我們以原本和切身的方式把握幾何學。通過幾何學的明見性,讓主體意識能夠主動獲得、把握、理解經驗對象,並實踐、確認其為真。


  胡塞爾預設了正常成熟的人(幼稚與瘋狂除外),具有相同的心理結構及理念規範性(客觀性)。因此,當他人受傷,我們在移情作用下有同理的可能。幾何學的明見性亦藉由此種理解鏈條進入到他人的意識之中,讓幾何學不是作為「相似」的構成物而是作為「唯一」的普遍構成物而被意識到。


  綜上,真理總是既遮蔽又開顯的,藉由把握幾何學的明見性與心理學的移情作用,確保我所認識到的幾何學是唯一的、是不受歷史積澱影響的,並且我所認識的幾何學與他人所認識的幾何學是相同的。當我們每個人都思考過幾何學的起源與方法,便能獲得幾何學的意義,並因此決定其意義的未來,以及解決科學只重視實證的危機,使科學成為永恆的真理。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真能夠輕易地跨越語言、歷史、文化,直達幾何學的起源、找到源初的意義嗎?若意義與否是人所決定的,那麼起源的意義又真有那麼重要嗎?下一篇將藉由德希達《胡塞爾幾何學的起源導引》探討德希達如何在胡塞爾這看似如陽光普照的理論中,發現那些陰影下的不合理。

2019/11/2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5會員
593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5/02/09
  隨著「世界末日時鐘」在2025年逼近史上最危險的89秒,國際局勢動盪加劇,各國軍備競賽不斷。在此關鍵時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永久和平究竟應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   近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赫塞斯矢言推動「以實力謀和平」的政策,凸顯出大國仍未擺脫以武力維持和平的思維。然而,德國哲學家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20
  什麼是無限?《無限旅程》(A TRIP TO INFINITY)為Netflix於2022年上檔的紀錄片,內容訪問物理、數學、哲學等領域專家,對於「無限」的看法。   首先,如何想像無限?先試著在心中想像一個最大、最大、最大的數,然而,該數相較於無限,如同想像一個最小、最小、最小的數一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2024/12/09
  感謝實踐建築系分享郭孟芙的演講,演講中點到許多建築設計根深蒂固的問題,本文的批評並非針對孟芙(雖然同為淡江畢業但我也不認識),而是藉由演講點出建築設計東西方理論與實務的普遍問題——沒有時間。   在理解何謂真正的時間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何謂建築設計的時間?以演講中提到設計手法為例,至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人工智慧興起的方便和滿足以及對現世環境和心靈的理想和否定,以歌德的《浮士德》為例,描述了梅菲斯特對浮士德的影響。透過述說梅菲斯特否定機制在劇情展現和對現代人的影響,並提供了一些生活中的解法。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人工智慧興起的方便和滿足以及對現世環境和心靈的理想和否定,以歌德的《浮士德》為例,描述了梅菲斯特對浮士德的影響。透過述說梅菲斯特否定機制在劇情展現和對現代人的影響,並提供了一些生活中的解法。
Thumbnail
對艾利克·哈贊而言,改變世界不是一種未來的計畫,而是每一天的工作。 -法國哲學家,賈克·洪席耶
Thumbnail
對艾利克·哈贊而言,改變世界不是一種未來的計畫,而是每一天的工作。 -法國哲學家,賈克·洪席耶
Thumbnail
《蘇菲的世界》是寫給青年的哲學歷史課,訴說從古至今的人類思想,以歷史為經,哲思為緯,穿梭於兩個世界觀,交會出跌宕的劇情與深刻的哲思。
Thumbnail
《蘇菲的世界》是寫給青年的哲學歷史課,訴說從古至今的人類思想,以歷史為經,哲思為緯,穿梭於兩個世界觀,交會出跌宕的劇情與深刻的哲思。
Thumbnail
《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大本書裡描述的是民國時期學術大師們冒著抗戰的炮火,隨著中研院與西南聯大的遷徙,由中原流亡西南(昆明 重慶),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傅斯年、胡適、梅貽琦、錢穆、陳寅恪、吳晗、聞一多、朱自清………
Thumbnail
《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大本書裡描述的是民國時期學術大師們冒著抗戰的炮火,隨著中研院與西南聯大的遷徙,由中原流亡西南(昆明 重慶),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傅斯年、胡適、梅貽琦、錢穆、陳寅恪、吳晗、聞一多、朱自清………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在閱讀完胡昌智博士的《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的第一個章節後,深感胡博士在章節末尾對1980年代台灣(中華民國)歷史教育的思慮是非常當下也非常發人省思的。
Thumbnail
  黑格爾(G. W. F. Hegel, 1770—1831)作為德國觀念論之集大成者,又被稱作最後的系統性哲學家。本書為黑個爾著作之選文集,本學期先閱讀了黑格爾三部前期著作,依序為:《精神現象學》(1806)、《哲學全書》之〈小邏輯〉(1817-1830)、及《大邏輯》(1831)。在黑
Thumbnail
  黑格爾(G. W. F. Hegel, 1770—1831)作為德國觀念論之集大成者,又被稱作最後的系統性哲學家。本書為黑個爾著作之選文集,本學期先閱讀了黑格爾三部前期著作,依序為:《精神現象學》(1806)、《哲學全書》之〈小邏輯〉(1817-1830)、及《大邏輯》(1831)。在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