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憤世嫉俗」--超譯一下韓愈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從作品出發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關於「憤世嫉俗」--超譯一下韓愈〉2024-03-17


  「憤世嫉俗」這句成語的意思和使用方式給人一種莫名的違和感。在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的「教育部成語典」上,這句成語是從韓愈文章中的「憤世嫉邪」而來,其解釋是「憤恨不合理的社會現狀,憎恨邪惡的勢力」。「憤世嫉俗」則是用以形容一個人「對腐敗的社會現狀及庸俗世態的痛恨」。


  單就這個意思來說,這聽起來應該是一種合理、甚至正直的道德情感。然而,在底下所舉的用法與例句上,卻有一些明顯的負面涵義。在「使用類別」中,成語典寫著「用在『激憤惱怒』的表述上。」,底下的例句也是如「他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所以會如此憤世嫉俗。」、「幾個失意的人湊在一起,難免就憤世嫉俗地批評東,批評西起來。」這樣不太好的描繪。



  和一些隨著時代意義改變的成語,如「不求甚解」(原來是指不過度鑽研瑣碎細節,後指只學習皮毛)不同,「憤世嫉邪」從一開始就是被以一種負面的方式理解。在韓愈的〈雜說〉--類似於我們現在的「隨筆」,篇幅不長,內容也並不深入。「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名句亦出於四篇〈雜說〉的另一篇--中,他提到一名談姓作者寫了一篇〈崔山君傳〉,介紹了仙人般的人物。


  談生在〈崔山君傳〉中提到有山裡的人可以說「鶴話」(因為鶴很長壽,所以也指他能夠通曉古今事),韓愈看了覺得超怪。他認為這種「住在山裡的仙人」是一種怪力亂神。之後有感而發地說:


  「人要能夠不像禽獸一般做事實在太難了。古時候的一先聖賢都長得很醜--有人長得像牛、有人長得像蛇、有人長得像鳥。但他們人都超讚,和禽獸很不一樣!而一些那些長相美麗好看的人,有些反而會做出禽獸般的行為。像這種人,我們還該稱他們是人嗎?」


  韓愈認為我們我們不該以貌取人,應該要實際去觀察人的言行。並說明像他這樣不迷信怪力亂神的人,讀了〈崔山君傳〉後,只是想挑故事裡「憤世嫉俗」的那些內容來發表感想而已。



  老實說我覺得韓愈這段文字根本沒什麼論述,主軸也不清楚。說不定那就只是他隨手記下讀書時想到的東西,根本沒想到會被後世記那麼久。但如果試著去從他的角度多說補充一些理路的話,或許他的思路是:「那些隱居的仙人(以及推崇他們的談生)太憤世嫉俗了,他們沒有入世去實際和人打交道,只會做那些流於表面的批判,沒有實際理解、更沒有實際做出改變,No Good!」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或許就能設想為什麼這個詞彙被套上一種負面的色彩了。因為那些「憤」與「嫉」並未轉向實踐,而是讓人變得避世與犬儒。



  但說不定內心中,他根本不是那個意思,而是想說:能夠不像禽獸一般做事的聖人太少了。那些長得好看的人其實也很壞,實際接觸過我才知道。所以(雖然我不該這麼說,但要是我可以)我也想像那些聖人一樣隱居起來,〈崔山君傳〉裡面的神怪元素太扯了,我想要效法的,就只有憤世嫉俗那一部份。


  誰知道呢?



到粉絲專頁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PreBluePaper/posts/pfbid02akuzfhKcPujhQTAZ1GmKk14ps38WVjhjWNuFxYuFwPxfL75noXZPptdNEq2QQ92z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9會員
967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1
  將一個人關進監獄究竟有多大程度是需要的?亞利桑那大學法學院院長米勒認為「我們的制裁和懲罰系統已經達到了歷史和全球標準上過度的程度」。他認為我們應該去思考那些犯下和安德森一樣嚴重的錯誤與傷害的人之中,有多少人可以像他這樣成功地重新融入社會。「嚴厲的懲罰是否剝奪了憐憫和救贖的機會?」米勒教授問到。
Thumbnail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30
  如果他用正常的速度,清晰說出那些話。那中間重講一次的事情就不必發生,整件事應該可以更快完成。相反地,想要速戰速決、快速但令人困惑,增加了一些本來不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理解成本。事情需要更繁複的流程才能完成,所以令人著急。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024/12/29
  有一些成人,會用「他們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去幫那些做出不尊重他人行為的學生辯護。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藉口,他們表面上是在袒護孩子,但更深一層來說,他們透過這個行為宣揚了一些糟糕的價值觀,譬如:「這些不尊重人的言行不是什麼嚴重的事」、「這些孩子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政治問題普遍的特色。
Thumbnail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是政治問題普遍的特色。
Thumbnail
「灰色地帶根本就是拿不定主意的人搪塞的藉口啊」~這是那個涉世未深卻執意憤世忌俗的我。 對於這個世界有絕對的對錯幼稚想法,是我餵養體內神經易怒的長期結果⋯直到瘋狂跌跌撞撞,接觸到戲劇、角色功課、台詞⋯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單一想法。如果地球是平的-地球是圓的;宏觀世界-微觀世界⋯ 在生養我長大
Thumbnail
「灰色地帶根本就是拿不定主意的人搪塞的藉口啊」~這是那個涉世未深卻執意憤世忌俗的我。 對於這個世界有絕對的對錯幼稚想法,是我餵養體內神經易怒的長期結果⋯直到瘋狂跌跌撞撞,接觸到戲劇、角色功課、台詞⋯我才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只有單一想法。如果地球是平的-地球是圓的;宏觀世界-微觀世界⋯ 在生養我長大
Thumbnail
非關宗教,純粹欣賞「貪嗔癡慢疑」的字義,簡單詮釋了其內涵,分享這份美好~ 貪——貪愛五欲 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意指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 《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 嗔——嗔恚無忍 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
Thumbnail
非關宗教,純粹欣賞「貪嗔癡慢疑」的字義,簡單詮釋了其內涵,分享這份美好~ 貪——貪愛五欲 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意指是對於喜好的過分偏執。 《大乘義章》卷五說:「於外五欲染愛名貪。」 嗔——嗔恚無忍 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
Thumbnail
〈關於「憤世嫉俗」--超譯一下韓愈〉
Thumbnail
〈關於「憤世嫉俗」--超譯一下韓愈〉
Thumbnail
有些朋友不曉得何謂「無明」,無明就是我們的心被貪瞋癡障蔽,事情看不清楚,道理也讀不明白,換句話說貪瞋癡主宰了我們的心性,以致於無法斷惡修善,惡念不止。 有一個人善良也孝順,平時也都有行善積德,是人人眼中的善知識。可是外人不知道的是,此人一旦發起脾氣,家裡的人都懼怕,因為他暴怒起來會砸鍋摔碗甩門
Thumbnail
有些朋友不曉得何謂「無明」,無明就是我們的心被貪瞋癡障蔽,事情看不清楚,道理也讀不明白,換句話說貪瞋癡主宰了我們的心性,以致於無法斷惡修善,惡念不止。 有一個人善良也孝順,平時也都有行善積德,是人人眼中的善知識。可是外人不知道的是,此人一旦發起脾氣,家裡的人都懼怕,因為他暴怒起來會砸鍋摔碗甩門
Thumbnail
▓「怒傷肝」   常發怒會傷肝,我猜是那種容易發怒,或是所謂「憤青」型的人吧!「憤青」型的人對於社會或別人的公平正義很維護,一看到不公不義的事情就憤怒地跳起來維護,是很有正義感的人,但維護公平正義有許多種方法,如果因為時常憤怒而傷了自己的身體的話,就划不來了。   這些情緒和身體的疾病的關係
Thumbnail
▓「怒傷肝」   常發怒會傷肝,我猜是那種容易發怒,或是所謂「憤青」型的人吧!「憤青」型的人對於社會或別人的公平正義很維護,一看到不公不義的事情就憤怒地跳起來維護,是很有正義感的人,但維護公平正義有許多種方法,如果因為時常憤怒而傷了自己的身體的話,就划不來了。   這些情緒和身體的疾病的關係
Thumbnail
達賴喇嘛曾說,一個人會有破壞性的情緒,都是因為貪瞋癡慢疑引起的。因為貪不到,或是貪不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愚癡衝動的行為,兩敗俱傷。又或是疑心另一半不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挽回、玉石俱焚的憾事。又或是被人蓄意怠慢、輕賤、看不起,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饒恕的事情。 貪瞋癡五
Thumbnail
達賴喇嘛曾說,一個人會有破壞性的情緒,都是因為貪瞋癡慢疑引起的。因為貪不到,或是貪不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愚癡衝動的行為,兩敗俱傷。又或是疑心另一半不忠,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挽回、玉石俱焚的憾事。又或是被人蓄意怠慢、輕賤、看不起,所以生氣,氣到極點,做出不可饒恕的事情。 貪瞋癡五
Thumbnail
怎麼辦?有時候人好像會發現自己對一些人有種說不清的不順眼;原初在上一秒只是路人的,下一秒便在內心狠批成了仇人。可以說,這背後是中了比較競爭的局,心生了羨慕嫉妒恨嗎?如果是的話,那麼我們在比的究竟是什麼?是誰的妝最自然?誰最會享受生活?誰的文字最深刻?誰最得小動物親近?還是誰最有孩童長輩緣?
Thumbnail
怎麼辦?有時候人好像會發現自己對一些人有種說不清的不順眼;原初在上一秒只是路人的,下一秒便在內心狠批成了仇人。可以說,這背後是中了比較競爭的局,心生了羨慕嫉妒恨嗎?如果是的話,那麼我們在比的究竟是什麼?是誰的妝最自然?誰最會享受生活?誰的文字最深刻?誰最得小動物親近?還是誰最有孩童長輩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