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小星星:布蘭妮與內在小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不墜的星星,布蘭妮.斯皮爾斯

跨時代流行音樂巨星小甜甜布蘭妮(Britney Spears),以性感熱辣的表演風格著稱,同時跨足影視業、香水產業將之與音樂結合,歷來發售的專輯每每風靡全球,佔據銷售排行榜、獲獎無數。過人的演出成就在美國演藝史上,鮮少人能夠企及。 即使對於布蘭妮的表演不那麼熟悉,一首商場百貨、餐館、市集大街裡耳熟能詳的〈Baby One More Time〉,也能輕易被布蘭妮奔放帶點野性的嗓音攫住,很長一段時間,她的作品似乎就是美國流行音樂的代名詞。 但焦點過於集中,對於一位公眾人物而言,便是各種目光消費拆解的開始。


1997年布蘭妮〈Baby One More Time〉首張專輯主打的鮮明印象,獲得極大好評。在該曲中甜美性感又帶著試圖打破體制的叛逆氣息,讓年僅16、7歲的青少年藝人:布蘭妮,身上多了各式樣的標籤評價,不乏有「童稚與性感的危險混合體」等評論。布蘭妮2000年於《人物》雜誌的採訪中,也曾透露被「異性慾望凝視」的不安感,這樣的「凝視」將她物化為他們心中蘿莉塔式的幻想,傳達一種長期在父權體制下理所當然的價值觀:「青春是女人最能展現價值的時候,未來未必能受到歡迎」。年輕的布蘭妮未因這份不安全而退縮,在她多產的演藝生涯,仍可以看到一再試著從這樣狹隘、不懷好意的氛圍中,試著解放身體、解放自我心中熱忱的布蘭妮。

小甜甜布蘭妮 | 圖片來源/Jive 唱片公司

小甜甜布蘭妮 | 圖片來源/Jive 唱片公司


出道後持續經歷事業巔峰、擴大合作代言,直到短暫的婚姻與懷孕讓事業一度中止,最低潮的情況莫過於2007年因精神問題失去兩個孩子的監護權。即便面對令人心傷黯然的局面,布蘭妮推出新專輯以及巡迴演唱的腳步沒有停擺太久,同一年便推出了第五張專輯再度席捲全球的流行歌排行榜。2008年布蘭妮甚至因為使用藥物問題,法院判定將其強行送醫隔離治療,布蘭妮的財產受到父親詹姆斯與合作監護人的控管。


然而,休養幾日後布蘭妮仍舊重新展開工作演出,不禁令人感慨,她如何能在身心飽受煎熬的情況下,依然維持表演的質量與產出。 2019年布蘭妮父親健康出現危機,時值28歲的布蘭妮彷彿從長期的監管中找到破口,先是由一則匿名播客語音訊息的爆料,外界才終於有機會得知布蘭妮長期受到藥物監管身體、被迫超時工作的狀況。


此舉,引發海內外粉絲推動「#FreeBritney」運動,並迅速獲得各界名人關注支持。在法庭的聽證會上,布蘭妮控訴:「這場監管具有虐待性質,讓我無法過著完整生活的人生。」並控訴這13年來父親與家庭的管制,她不僅失去人身自由、身體自主權、財產等,還必須一週工作七天、一天十小時,形同「生財機器」的生活。


2021年9月在各界的努力下,布蘭妮正式重獲得自由,這份簡單而平凡的自由對她來說相當不容易。由布蘭妮事件串連起的是對於一整個社會,以及監管法制的質疑,她自訴:「如果我能工作,就不需要受到監控。這項法律需要被改變。」布蘭妮的話語令人疼惜,這顆耀眼的星星從少女出道大放異彩起,就被外界投注各樣的眼光與聲音。世人愛她的歌聲、愛她的舞姿,卻各自以自我的意識形態拆解這顆「星星」樂此不疲,布蘭妮過早承受著這樣注視的壓力,逐漸消失了「自我」的聲音。在布蘭妮聽證會語音或是自傳回憶錄The Woman In Me (暫譯:我心之女)釋出以前,她也許甚少提及關於這些年來的個人生活。但在重獲「新生」之後,布蘭妮在個人IG上盡情地表露、自在伸展,重新舞動自己身體喜歡的樣態,找回「自我」自在、自信的話語。


找到內在的自己:布蘭妮與內在小孩

每個人都充滿著多樣複雜的面向,以適應生活中不同的場合挑戰,但這樣理所當然認知,對於一位被包裝或人為塑造成既定印象的公眾人物而言,標準卻是嚴苛的。媒體肆意放大檢討著公眾人物的宣洩行為、過分挖掘其私生活,那些新聞也許對大眾而言只是日常生活配餐收聽的八卦,但對於「個人」來說卻是一種長期的精神壓力與傷害。早在布蘭妮因精神問題經法院判定須受監管以前,年輕的布蘭妮便已承受過許多媒體不友善的質疑,那時候的布蘭妮失去了一個「人」應受到的尊重,在如此反覆逼視的眼光下,一次次「失落」了自己。


對照解放後自在展露、孩子般充滿好奇地探索社群的布蘭妮,她彷彿重回了未盡的青春,找到的方式重新認識自己,慢慢連結起被遺忘許久的內在小孩。 內在小孩,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受過創傷的真實部分,往往停留在幼時的年紀,它可能起因於一句譴責的話語,或是在親密關係遭受忽視,又或者來自對父母爭吵的自責感。同時也是我們內在最純真而直接的部分,帶著純粹的好奇心感受未知的世界,他也是我們最親密的旅伴、內在快樂的指標,反映我們最深層的需求。


成長過程中,當面臨心智無法承受的情境,為了保護「自我」能在困境中繼續生存,受傷部分的內在小孩被遺忘在記憶邊緣,取而代之的是「為了保護自我不再受傷」所衍生的人格「部分」,持續影響著我們的信念與意識行為。 內在小孩理論的形成,最早源於心理學家卡爾.榮格(Carl Jung)的原型心理學理論,認為即使人們成人後的思維與身體都漸趨成熟,但仍有一部分的情緒與感受停留在過去,若童年曾經歷恐懼與創傷等經驗,當我們遭遇相似的情境,同樣的恐懼與焦慮會再度影響人們的思維。


近年來,心理學討論更喜歡舉例:2015年皮克斯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的呈現。由五個主要的情緒分別掌管大腦主控台,決定在什麼樣的情境下,主角萊利該用什麼方式應對,得以安然度過每日的挑戰。電影更刻劃主角成長過程的關鍵核心記憶,開啟什麼樣的天賦熱忱,將成為主角日後人格發展的重要因素,強調童年經歷與記憶對於個人心智成熟發展的深刻影響。 回觀布蘭妮的演藝生涯,幼時的演唱經驗點亮起布蘭妮對演唱舞蹈的愛好,從8歲就由母親帶著參與節目試鏡的布蘭妮,即便過程輾轉經歷了波折,布蘭妮仍在一次次地嘗試後,最終取得了第一張錄音室的專輯發售機會。

腦筋急轉彎(2015) | 圖片來源:迪士尼

腦筋急轉彎(2015) | 圖片來源:迪士尼


17歲的驚聲出道,人們驚豔於她的歌聲,懾於她炯亮有神的雙眸、性感自信的舞步。少女猶未成年,期待新鮮又充斥守舊「厭女」的社會氛圍,將年輕的布蘭妮趕上了聚光燈下的審判台。一場是不是「處女」問答,後續又在當時的男友賈斯汀(Justin‧Timberlake)的訪談中推翻了事實,引發喧然話題,形同對少女布蘭妮的公然審判。創傷也許從此而起,也許來自更幼時童年就已積累,即便無從追訴,仍可以從布蘭妮熱潮引發的社會輿論,感受到被迫過早「成年」的焦慮,不明白只是喜愛盡情表演揮灑自己,卻淪為一群人的敵人。 感到驚愕的內在小孩,持續將自己包裝完美,必須要努力獲得他人認同,經歷精神創傷、婚姻破碎、產後身材走樣、母子分離;或是受到監管生活的日子,必須以工作換取部分願望的滿足,布蘭妮都未曾耽擱太久。


不間斷地發行專輯、代言、參與節目、巡迴演唱等等,僅是了解她個人回憶錄裡的隻字片語,仍能感受到這一路以來,她是費了極大的精神力才足以支撐自己走來。「家庭」是我們最初感受「愛」,也往往最容易被「愛」所傷的環境。布蘭妮賣力工作、供給家人的開銷,卻一面持續受到家人「無行為能力」化,精神創傷帶來的不自信,以及失去話語權的處境,內在小孩的恐懼讓成年的布蘭妮不敢公開爭取自我應有的權利。

向法官陳述的公開自白中,她也提及:「……很長一段時間沒回到法庭上來,是因為上一次在法庭,我感覺我的話沒有得到任何聆聽」、「這些經歷令我深感羞辱和挫敗,這也是我一直沒有公開的主要原因。我覺得不會有人相信我。」可以見得,輿論壓力與長達13年的監管,都對成年布蘭妮的人格健全造成極大的阻礙,長期處於自我價值感低落、孤立無援的境況。從談話的內容透出對於父親控管的恐懼,以及害怕不被認同接受的內在焦慮,這份情緒的對象可能是:父親、母親、男朋友、孩或是法官、粉絲等等,都有可能。經歷這麼長一段時間,她終於得以為自己發聲,為內在的孩子發聲,筆者才理解到這樣「禁聲」,其實潛藏著深深地恐懼。

IFS自我治療法:淺談布蘭妮的內在家庭系統

IFS(Internal Family Systems Therapy)是一種透過對於自我內心人格覺察,並試著找出人格最初成形根源,理解、與之對話的心理療法。筆者試以治療師留佩萱《擁抱你的內在家庭:運用IFS,重新愛你的內在人格,療癒過去受的傷》為參考,解析布蘭妮的例子。此書以淺顯易懂的個案舉例,介紹該系統如何進一步將「內在小孩」層層剝離,分為多個人格面向進行個別療癒。書中將我們內在的部分劃分為:帶著開放與好奇心的「自我」,以及管理面對生活情境方式的「保衛者」、在創傷湧現時轉移「自我」注意力的「防火員」,每個人的內心都是自我多種部分共同組成的大家庭。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運用IFS,重新愛你的內在人格,療癒過去受的傷 | 圖片來源:三采文化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運用IFS,重新愛你的內在人格,療癒過去受的傷 | 圖片來源:三采文化


以布蘭妮的故事為例,那些「自我批評」、感到「羞愧」的部分,即是「管理/保衛者」,他們往往產生於創傷經驗,以他們認為「必須」的方式,避免自我再度受到外在的傷害。這些部分也同時督促布蘭妮更認真地投入於工作,積極對外展現自己的「價值感」。若沒有適當的覺察,當事人容易陷入這樣的內在煎熬與焦慮,長期使然恐身心難堪負荷。理性「自我」需要透過覺察與「保衛者」拉開距離,試著以同理的心去探索「保衛者」潛藏的恐懼,它可能是被忽視的創傷情緒,也可能衍生於自我內心長期不被滿足的深層渴望。

「防火員」則是我們面對創傷情境的極端行為,布蘭妮為人喧嘩的「剃髮事件」,以及斷續發生的用藥問題,都可視為「防火員」為了保護當事人,能夠度過苦痛的一種迴避方式。極端失控的行為也許令人感到擔憂厭惡,但不論是「保衛者」還是「防火員」,都是我們內在被凍結在過去的一部分,他們缺少與「自我」的連結,並不知曉「自我」已經擁有更多解決困境的資源與能力。 從留佩萱分享的案例可以得知,很多擁有光鮮外在成就的個案,他們內在部分往往停留在童年或青少年,因此只以當時能夠想到的應對方式處理問題,而不論是哪一個部分,最重要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自我能順利成長。


透過友善的自我對話,理解內在部分的焦慮與成因,觀察這些「部分」帶給身體的感受,並重新建立信賴和連結,是IFS內在家庭系統療法主要的方針。經由IFS加深對於自我性格的同理,當內心的焦慮與恐懼引起「保衛者」與「防火員」反應時,我們應更包容、有耐心地對待自己正面或負面的部分,不論是哪一個部分都值得我們的關愛。在幼時感到的「欠缺」,可以由自己做起,重新給予內在小孩「愛」的感受。 布蘭妮的故事,並不是一個特例,不妨藉由她的例子回顧我們自身,這是每一個人需要學習一生的課題:如何愛自己、與自己相處。當我們內心對自己更加柔軟了,也能以更包容同理的角度看待生活中那些充滿抱怨、恣意批評的人們,他們的內心也有著不少受傷的內在部分吧?


期待透過不斷加深對自我的認識與療癒,有天當面對他人的批評指責時,我們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且擁去過濾、判斷外在眼光的智慧,以及溫柔看待人我的心。 布蘭妮的演藝事業跨足了兩個世代的之間,從仍帶著保守氛圍的90年代,踏入2000年後網路世代的崛起,以強烈的個人作風顛覆舊有的流行。從象徵奉獻、自我犧牲、道德崇尚的「雙魚時代」,走向個人化、多元、社群蓬勃的水瓶時代,挾帶兩個時代的特質輾轉其中,爭議話題也帶來更多新穎的嘗試和創作。她以她的生命故事演繹自家庭、群眾中迷失受傷,到再度找回自我的勇氣,活出生命的厚度。為我們展現時代過度中、在人我關係中,保有一顆對自我柔軟、開放的心,即使仍在谷底,仍有機會去擁抱、熱愛更多美好的自己。



(本文首次發表於2024.02.17筆者之Blogger「煦光向微:戲遊人生步步行」)


參考資料

書籍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運用IFS,重新愛你的內在人格,療癒過去受的傷》,留佩萱著,三采文化,2022年4月11日出版。

網路文章

〈「小甜甜」布蘭妮:在《我心之女》中奪回自己的身體和聲音〉,AMANDA HESS,2023.10.31,「紐約中文網」,檢索日期:2023.12.08,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231031/britney-spears-woman-in-me/zh-hant/。

〈「小甜甜」布蘭妮法庭指控父親,稱被下藥、強迫工作〉,JOE COSCARELLI,2021.6.25,「紐約中文網」,檢索日期:2023.12.06,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625/britney-spears-conservatorship-hearing/zh-hant/。

〈生在厭女時代的天后?布蘭妮被父親軟禁下藥13年、強裝避孕器…終結監護權後又陷離婚風波〉,SYLVIA CHENG,「ELLE」,2023.8.21,檢索日期:2023.12.06,

https://www.elle.com/tw/entertainment/music/g36859027/britney-spears/。

〈內在小孩是什麼?諮商師:療癒探索內在小孩與自己和解〉,邱語萱,「親子天下」,2023.07.25,檢索日期:2023.12.13,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5937。

維基百科

關鍵字:「布蘭妮·斯皮爾斯」,檢索日期:2023.12.16。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8%83%E8%98%AD%E5%A6%AE%C2%B7%E6%96%AF%E7%9A%AE%E7%88%BE%E6%96%AF#%E5%BD%B1%E5%93%8D%E5%8A%9B

關鍵字:「解放布蘭妮運動」,檢索日期:2023.12.1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7%A3%E6%94%BE%E5%B8%83%E8%98%AD%E5%A6%AE%E9%81%8B%E5%8B%9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拾遺&卸殼:生活集趣
3會員
12內容數
在無月的黑夜裡 總會有道溫暖的微光 用走過的顛簸與體悟 一點一滴照亮來者的行路 愛分享的倡導者 | 愛美食的探險家 | 愛思考的7號人 | 佛學問的小學子 從生活小事中 紀錄自在靈性 從關係中省思 一步步回歸自性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盡頭,請轉彎:)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星星滿口袋》是一本讓人傷心,又令人深思的小說,適合親子一起閱讀,一起思考。這本書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描繪了一段充滿奇幻色彩的成長歷程。作者艾莎.卜喜比以細膩的筆觸和感人的情節,帶領讀者進入一個鼓舞愛與勇氣的世界。 . 莎霏亞是一個十三歲女孩,正經歷人生中諸多的困難與挑戰。 . 在學校,她
Thumbnail
《星星滿口袋》是一本讓人傷心,又令人深思的小說,適合親子一起閱讀,一起思考。這本書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描繪了一段充滿奇幻色彩的成長歷程。作者艾莎.卜喜比以細膩的筆觸和感人的情節,帶領讀者進入一個鼓舞愛與勇氣的世界。 . 莎霏亞是一個十三歲女孩,正經歷人生中諸多的困難與挑戰。 . 在學校,她
Thumbnail
對於星星兒的話題總是無法維持,而成為〝句點殺手〞。 甚至,有的星星兒因此不斷重覆同一話題。 簡單說,星星兒就有被動的情況。 那麼,該如何協助星星兒,拓展話題廣度呢? 藉由星星兒的興趣,進行切入 故名思義,像我,目前的接納其他的流行歌,不單單只容得下阿鷹的歌,甚至,阿鷹做選秀節目的評審員。
Thumbnail
對於星星兒的話題總是無法維持,而成為〝句點殺手〞。 甚至,有的星星兒因此不斷重覆同一話題。 簡單說,星星兒就有被動的情況。 那麼,該如何協助星星兒,拓展話題廣度呢? 藉由星星兒的興趣,進行切入 故名思義,像我,目前的接納其他的流行歌,不單單只容得下阿鷹的歌,甚至,阿鷹做選秀節目的評審員。
Thumbnail
她流淚低訴 不是星兒不閃 非玫瑰花兒香 不是少了SK2 非愛情兒溢滿 只因 沒掌著財富 心兒穩不住 交出財富 自由將不存在 只因 財富只為自由存在? 人身的救生圈是什麼呢?
Thumbnail
她流淚低訴 不是星兒不閃 非玫瑰花兒香 不是少了SK2 非愛情兒溢滿 只因 沒掌著財富 心兒穩不住 交出財富 自由將不存在 只因 財富只為自由存在? 人身的救生圈是什麼呢?
Thumbnail
兒子國中七年紀。 他是亞斯伯格症的小孩,也就是《來自星星的孩子》,這樣的小孩不容易被社會化,也就是不懂(大野狼定律)。 萬幸的事我從他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他的不一樣,然後很早就以愛澆灌,以正向話語和他溝通(有些星星兒會有自殺傾向)sometimes 。 媽媽我可是一路披荊斬棘,關關難過,關關過
Thumbnail
兒子國中七年紀。 他是亞斯伯格症的小孩,也就是《來自星星的孩子》,這樣的小孩不容易被社會化,也就是不懂(大野狼定律)。 萬幸的事我從他很小的時候就發現了他的不一樣,然後很早就以愛澆灌,以正向話語和他溝通(有些星星兒會有自殺傾向)sometimes 。 媽媽我可是一路披荊斬棘,關關難過,關關過
Thumbnail
布蘭妮.斯皮爾斯是一位具有跨時代影響力的流行音樂巨星,在演藝事業發光發熱的同時受到父親長期監管。她的故事不僅是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也成為一個監管制度合理性的社會議題。透過布蘭妮的故事,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到如何愛自己、與自己相處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將從布蘭妮的事跡中,探討內在小孩及內在家庭系統療育法的概念。
Thumbnail
布蘭妮.斯皮爾斯是一位具有跨時代影響力的流行音樂巨星,在演藝事業發光發熱的同時受到父親長期監管。她的故事不僅是一個人的成長歷程,也成為一個監管制度合理性的社會議題。透過布蘭妮的故事,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到如何愛自己、與自己相處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將從布蘭妮的事跡中,探討內在小孩及內在家庭系統療育法的概念。
Thumbnail
小星星是個多愁善感的小孩。敏感的她,容易因為小事情而傷心難過。
Thumbnail
小星星是個多愁善感的小孩。敏感的她,容易因為小事情而傷心難過。
Thumbnail
照顧者需要留意照顧對象的喜好和興趣,以轉移注意力的媒介。協助照顧對象理解事情沒有嚴重到一發不可收拾的認知,並在不同情境下引導照顧對象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例如,可帶照顧對象到市場購買食材,進行一起做自製的辣醬等活動。
Thumbnail
照顧者需要留意照顧對象的喜好和興趣,以轉移注意力的媒介。協助照顧對象理解事情沒有嚴重到一發不可收拾的認知,並在不同情境下引導照顧對象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例如,可帶照顧對象到市場購買食材,進行一起做自製的辣醬等活動。
Thumbnail
你的內在小孩有成長、成熟、成為內在女神的潛力。 透過我為這次海王星月神療癒市集設計的女神蛻變牌陣- 可以協助你檢視目前內在小孩的狀態、需求和創傷, 同時挖掘成為內在女神的潛力、品質和境地, 並奉上蛻變為女神的攻略祕笈。 陪你探索深層信念並重新校準, 協助你清理框架,重現女神光
Thumbnail
你的內在小孩有成長、成熟、成為內在女神的潛力。 透過我為這次海王星月神療癒市集設計的女神蛻變牌陣- 可以協助你檢視目前內在小孩的狀態、需求和創傷, 同時挖掘成為內在女神的潛力、品質和境地, 並奉上蛻變為女神的攻略祕笈。 陪你探索深層信念並重新校準, 協助你清理框架,重現女神光
Thumbnail
最近真的很亂七八糟,不單單只有整理成為愛培自閉症基金的員工,甚至,要跨年了!難免會有需要自我檢視部分。 提到這部分,我想,照顧者的角度,再怎麼具體簡潔,至少有必要考量身教問題。 直接具體分析,不是完全強制星星兒適應曲路 在星星兒做錯事,和心疼的問題扯不上邊。 其實,可以用「打個比方」做星星兒
Thumbnail
最近真的很亂七八糟,不單單只有整理成為愛培自閉症基金的員工,甚至,要跨年了!難免會有需要自我檢視部分。 提到這部分,我想,照顧者的角度,再怎麼具體簡潔,至少有必要考量身教問題。 直接具體分析,不是完全強制星星兒適應曲路 在星星兒做錯事,和心疼的問題扯不上邊。 其實,可以用「打個比方」做星星兒
Thumbnail
慢飛天使(二) 第一次看到她時就知道她是不一樣的孩子了!她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其實在她還沒來到這世界時,她的親人中就有和她一樣的症狀了!來自星星的孩子長大了怎麼辦??我心中不免有好多問號的存在,她的親人跟她一樣都是星星的小孩,也已經是中年人了!毫無謀生能力,自理能力也不好,看到他難免替他擔心。
Thumbnail
慢飛天使(二) 第一次看到她時就知道她是不一樣的孩子了!她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其實在她還沒來到這世界時,她的親人中就有和她一樣的症狀了!來自星星的孩子長大了怎麼辦??我心中不免有好多問號的存在,她的親人跟她一樣都是星星的小孩,也已經是中年人了!毫無謀生能力,自理能力也不好,看到他難免替他擔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