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心想事成」也未必是一件好事?來看看瓦倫達效應(Karl Wallenda Effec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以後改為祝大家快樂無憂
raw-image

自從最近搜過關於馬戲團的關鍵字後,YouTube便一直在為我推送有關世界各地的馬戲團表演,結果我便被演算法推進了各色各樣的馬戲表演中⋯當中,我看到著名的鋼索表演者卡爾·瓦倫達的影片,便想起了以他命名的心理效應-瓦倫達效應(Karl Wallenda Effect)。

誰是瓦倫達?

卡爾·瓦倫達(英語:Karl Wallenda,1905–1978)是出生於馬德堡的德裔美國人,為從事在走鋼索方面演出的特技表演者,且為馬戲團團體「飛翔瓦倫達家族」(The Flying Wallendas)之創辦者。

瓦倫達多次以在半空中走鋼索表演創下各種事蹟,其中在1970年6月18日,年齡已達65歲的瓦倫達在喬治亞州塔露拉河一帶的塔盧拉峽谷(Tallulah Gorge)進行以走鋼索來橫跨峽谷的死亡演出。

raw-image

隨後1974年瓦倫達在位於俄亥俄州的國王島遊樂園裏,以1800英呎的走鋼索長度,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該紀錄直到2008年7月4日才被他的曾孫尼克·瓦倫達以2000英呎成績給打破。

1978年3月22日,73歲的他於波多黎各聖胡安的康達廣場酒店(Condado Plaza Hotel)表演走鋼索,受高風影響,於約121英呎的鋼索距離處摔下,之後自然重傷不治離世。

raw-image

甚麼是瓦倫達效應Wallenda Effect?

瓦倫達生前曾提及,自己在走鋼索時只在乎跨出的每一步,而不去思索是否會出意外。

然而在這次表演意外後,他的妻子說道:「我知道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為他上場前總是不停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以往每次成功的表演,他總想著走鋼絲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

事後心理學界以把精神耗費在擔心出現錯誤上來達到目標的心態為「瓦倫達效應」(Karl Wallenda Effect)。

raw-image

為什麼會出現瓦倫達效應?

瓦倫達效應的出現可以以自我心理暗示來解釋一下。當一個人極度擔心一些事情或會發生的情況時,這件事的具體形象便會一直出現在腦海中影響自己的心理狀態,從而會影響到他的行為、狀態以及對某件事情的判斷力。

這也更人們常常說的吸引力法則(Law of Attraction)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raw-image

如何能減少瓦倫達效應?

一般人立馬想到的是叫人去享受過程,不要在意結果便可以。這種誰都知道的話說的容易,做卻十分的難。

每個人都會有緊張的時候,因為我們會對結果存著很大的期待感。特別是我們在花了很多心思跟時間去準備,當然會很重視出來的結果。那到底我們能真的有方法去減少瓦倫達效應的出現嗎?

我相信大家對待壓力的有不同的方法。在我以往的經驗中,為自己所做的事去制定一個計劃是一個不錯的策略。因為當我把每一步都清楚列出的時候,便可以做到Mark Zuckerberg常常說的「先完成,再做好」(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的心理狀態。

raw-image

另一樣便是找到一個能為自己在短時間內能適當減壓的方法。在以往與客人的諮詢,我發現很多人都不太知道怎樣能舒緩壓力。有的人以為去玩便能減壓,結果更累了。有些人以為睡一整天能減壓,結果睡到頭暈還影響後一天的作息。

其實一個簡單且才能長久持續下去的,並且適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舒壓方法。而如何找到這種方法,大家則可以多作觀察並嘗試去找出。對我這個萬年I人來說,獨處、冥想和閱讀是不錯的減壓方法,好啦寫文章也是了⋯⋯

在舒壓的同時能令大家在處理主線任務時更加專注,甚至能更加容易進入到心流的狀態(Flow)。

raw-image

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成功。

英國物理學家,人稱電學之父的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說過,拼命去爭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會成功,結果往往會成功。拼命去爭取成功是一種態度,不期望一定成功是一種心態。

也就是說,要為自己的目標竭盡全力,但萬一失敗了也不要痛苦,因為你已經真的盡力了。

與其要強壓住緊張的心情,不如把這種心態轉移到其他的地方或者是改變自己看事物的看法。就像美國哲學家、建築師及發明家巴克敏斯特·富勒(R. Buckminster Fuller)說的一樣:「沒有失敗的實驗,只有非意料中的結果。」(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ailed experiment, only experiments with unexpected outcomes.)

raw-image

意料之外的結果並非等同於失敗,只是非意料之中而已。

人生不是只有那一條路,也沒有絕對的所謂對的路。所以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後,大家能帶走的東西是,不用把每個結果都放到對你人生的影響程度。我們不能否認結果的重要性,但也不是唯一。

所以在做任何事的時候,只要保證你自己是盡力而為就好了。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都只不過是人生的一段經歷。

人生在世,體驗而已。

raw-image

References:

Wallenda’s history. Wallenda 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ladys Blog
1會員
3內容數
思緒很多字很少的Blogger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我們沉浸在負面情緒中時,我們的思維模式就被局限了。 試著觀察你的想法,而不是認同它們。
Thumbnail
當我們沉浸在負面情緒中時,我們的思維模式就被局限了。 試著觀察你的想法,而不是認同它們。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負面思維所導致的憂鬱症,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疾病 所以吃了各種藥物或是治療,但多數人卻往往好不了或是永遠吃藥,反而藥物的副作用長期困擾自己 "憂鬱症其實應該是負面思維影起的感官失衡" 大多數會發病都是"心境上的轉變" 可以在30分鐘以內就發生,馬上變得負面跟消極 就像一個男孩(女
Thumbnail
負面思維所導致的憂鬱症,在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把它當作疾病 所以吃了各種藥物或是治療,但多數人卻往往好不了或是永遠吃藥,反而藥物的副作用長期困擾自己 "憂鬱症其實應該是負面思維影起的感官失衡" 大多數會發病都是"心境上的轉變" 可以在30分鐘以內就發生,馬上變得負面跟消極 就像一個男孩(女
Thumbnail
★不安只是潛意識的「惡作劇」,只要知道了應對方法,就能輕鬆吹散不安的情緒。
Thumbnail
★不安只是潛意識的「惡作劇」,只要知道了應對方法,就能輕鬆吹散不安的情緒。
Thumbnail
為什麼會出現瓦倫達效應?瓦倫達效應的出現可以以自我心理暗示來解釋一下。當一個人極度擔心一些事情或會發生的情況時,這件事的具體形象便會一直出現在腦海中影響自己的心理狀態,從而會影響到他的行為、狀態以及對某件事情的判斷力。
Thumbnail
為什麼會出現瓦倫達效應?瓦倫達效應的出現可以以自我心理暗示來解釋一下。當一個人極度擔心一些事情或會發生的情況時,這件事的具體形象便會一直出現在腦海中影響自己的心理狀態,從而會影響到他的行為、狀態以及對某件事情的判斷力。
Thumbnail
透過瞭解壞想法的來源和連結到自身需求,來超越負面想法並找到更好方式來滿足需要。
Thumbnail
透過瞭解壞想法的來源和連結到自身需求,來超越負面想法並找到更好方式來滿足需要。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焦慮情緒常常出現在我們面對壓力、未知、無法預期、無法掌控的情境時。這些感受雖然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機制,但在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危害身心平衡。下一篇文章將整理焦慮時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變化。
Thumbnail
在日常生活中,焦慮情緒常常出現在我們面對壓力、未知、無法預期、無法掌控的情境時。這些感受雖然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機制,但在頻率與強度超出常態時,可能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甚至危害身心平衡。下一篇文章將整理焦慮時的生理、心理和行為變化。
Thumbnail
   最近仍持續在關注心想事成的資訊,也慢慢的體會到情緒反彈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一樣先從維持體重的點開始說起。要維持體重,當然是控制飲食和運動,而實際上,月光給自己準備的解饞食物也不算少。但即使整套流程跑完,還是會感到飢餓。當然,感到飢餓並不是件壞事,也不代表這是在虐待自己,不給自己吃東西。可以改善
Thumbnail
   最近仍持續在關注心想事成的資訊,也慢慢的體會到情緒反彈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一樣先從維持體重的點開始說起。要維持體重,當然是控制飲食和運動,而實際上,月光給自己準備的解饞食物也不算少。但即使整套流程跑完,還是會感到飢餓。當然,感到飢餓並不是件壞事,也不代表這是在虐待自己,不給自己吃東西。可以改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