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主要提供給一部份已經展開斜槓之路的人們以及可能在職場遭遇奇怪的「免費壓榨」寫的,並不適用於所有職場普羅大眾。如果你正在平步青雲或者叱吒風雲的路上,持續精進並心存善意,相信所有難關都會度過。但如果你身兼數職,或者處於茶壺風暴之中,又或是陷入難以改變的僵局,或許這篇文章可以給予你一些「平庸」的想法。
《平庸的職場混蛋》未來發佈完畢之後可能會集結成冊作為數位商品販賣
我們都很清楚現在大家要的是什麼,你現在腦海裡浮現了什麼名詞?對,別太急著說出來,畢竟我知道答案,無論你是公司高層或者是管理職,相信你對於這個名詞已經很熟悉到想吐的地步。好,接著我就會問這句: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成長性思維人格」的人嗎?
這一直以來是我的疑問,你說是反骨也無所謂。其實要具備教科書、線上課程、講師課程、管理職課程、商用書各類你聽過的工作性能的職員,你說他是「人類最終工作兵器」也不為過。這類型人物可以在團隊內成為要角、領導者、組織、協調、善於溝通、分配、會自行檢討與消化、試著找出新的模式,提供出解答,問對問題。
這類型問題就像是團隊內的每一個人都是領導者,到底誰才是被領導的一方,這類笑話你不會只會在辦公室聽到,薪資大爆炸的NBA也一樣,年輕球員可能是受到新一代的八股文章影響,每一個都說自己是休息室的領導者,要做好領導者的工作,自己這場球賽沒有發揮好。應該把自己表現好做好榜樣,擔任起領導者的角色。其實只要訪問再精細一點時,你就會清楚這位球員到底只是是不是把「領導者」掛在嘴邊。還是他真的是一個領導者。
一個真正的領導者會在適當的時機讓你知道他是領導者
不一定從他嘴中說出,而是你們不知不覺倚靠他的判斷、他的思維、他的精神。他在毫無掩飾之下影響著整個群體,他不會大聲囔囔自己是領導者。但我醜話說在前頭,我要是繼續再吹下去,這篇文章又會不小心變成「成長性思維人格」情緒勒索文章,人們的大腦下意識會吸收眼前可能「覺得」是對的資訊,從而試著想讓自己進步。但是修但幾勒,這篇文章目的不是這樣。
我們從演員開始說起,其實這個職業是相當困難的工作,而且考驗著觀影者的主觀意識。他們在每一場戲中間,試著解讀劇本、消化演員背景、田調出相對應的氣質特色、試著內化成角色、試著將角色長成部份的自己,最終鏡頭開拍。他們不一定會扮演自己喜歡的性格,很多角色對他們來說都是挑戰,有些角色性格甚至會讓主演的演員也受不了。
但你可以翻開這些受訪的演員們,多數的情形他們都能將這些因子成為某一種養份,無論是餵食自己內心的演技怪物或者是成為心靈轉乘的橋樑。某些角色故事讓演員們有時也對部分的自己和解。無論那個角色是真實的還是編劇與小說家筆中虛構的角色,最終他們還是透過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留下了部分的「聲音」。
你不一定是好的演員,但你可以嘗試做這件事。
等等,這篇文章好像是職場、商業文章,為什麼突然開始討論戲劇內化?前言已經說得很清楚,假設你是當紅炸子雞、平步青雲者,維持你的努力,我相信很大的機會你會繼續變得更好,但你如果身陷痛苦之中、風暴之中、權力鬥爭之中。或許你可以開始培養你的職場第二人格,你會發現你會擁有更好的動能去面對你的生活。
職場第二人格到底是什麼鬼東西?
我說個小故事,曾經有一次當招待。當起了招待就開始做招待該做的事情,拿捏整體賓客入席時間不能超過最終時間點、分配一些零散桌次、聽那些參加婚宴的人話家常。台灣婚禮的過程通常會有一些必經橋段:玩遊戲、二進一定會有花樣、讓賓客參與的活動。整個過程很順利,不過當我經過新郎公司同事桌時,他們都在討論XXX根本不是我認識的XXX耶,他也太活潑。
沒想到這個友人是完美的「職場第二人格」代言人,根本沒人認識私底下的他,也沒有人有他的個人聯絡方式。對那些公司員工而言,他們幾乎是參加另外一個人的婚禮。那是發生在很多年前的事情,至今一直烙印在我的腦內。這位友人在公司也是不錯的管理職,對事情很挑剔,他也算是負責的專案負責人。
你當然可以裸身把自己第一人格獻給公司。譬如你不需要掩飾什麼、你點下午茶會開心、跟同事就像朋友分享著各類網購、旅行資訊、甚至大聊動畫電影。你很快就會建立起自己的生活圈。整體來看,其實好處是多過壞處的,但有時你也沒辦法忽視一些壞處,正所謂見面三分情,熟識之後什麼都會需要幫忙一下。你會發現你有越來越多「不是你的局」慢慢產生。
欸,你上次說你很喜歡拍照。這次演講拍照給你負責好不好?
你上次說那家伴手禮很讚,這次客戶的伴手禮給你買好不好?
你上次有說有家火鍋很讚,今天訂單談完後我們就去好不好?幫我們部門的人訂位一下,啊隔壁部門也一起,你統計一下人數好了。順便告訴大家怎麼去。
你對電影很熟對不對,下個月的包場活動給你負責好了?
我看你IG弄得很好耶,這次活動影片後製交給你負責好不好?
相信有一百萬的例子從身邊滑過,是說這種事情要幫忙也不是大事,如果是舉手之勞、偶爾為之可能無訪。但你相信真的會是「偶爾為之」嗎?那得要看你的工作環境人們是不是足夠可以閱讀你臉上的表情,或者他們懂不懂「尊重」這件事情。
我還沒提到更多細節喔,一旦你跟職場人們揭開更多事情,你會發現有更麻煩的東西在後頭,譬如你的嗜好、你的住所、你的親朋好友資訊等等,你覺得你可能是分享,之後就會變成某一種效應衍生:
你不要看XXX這樣,他們在xxx買房子耶,多貴
他們家小孩都買這個耶,我都懷疑她不只有這份工作了
據說XXX月中住XXX,也太好了。還住35天。
據說XXX晚上會去OOO當DJ耶,笑死,難怪上班都在睡
他根本裝死,我有他的YT喔,下次活動直接給他辦啦
你根本沒辦法決定你的同事是誰,除非你是老闆。而你也沒辦法真的阻止其他人在茶水間講什麼鬼話。一句無意透漏的「你自己」的細節,可能透過無聊的「同位區域笑話」形變成一種茶餘飯後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