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裡的傷,要如何好起來!?

更新於 2024/05/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重複的創傷記憶不受控制地爆炸成未經處理的經驗碎片,冷不防投擲在脆弱的人們身上。」


Peter A. Levine 博士在他的書中《記憶裡的傷,要如何好起來》寫下了這段話。


這不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寫照嗎?我們總是被過去的創傷記憶不斷襲擊,以致於我們時常不知所措,固著於過去的生活和經驗之中。


Levine 博士也提到,相對於「一般」記憶(無論好壞),創傷記憶是一種固定而靜止的狀態,是一種印記(痕跡),來自非常衝擊的過往經驗,是刻畫在患者腦海與身心的深刻印象。這些凍結的艱苦印記無法撼動,也不會因應當下的訊息隨意更新變化。以致於讓人們的「過去」活在現在!


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對於創傷記憶無能為力,只是我們需要鼓起更多的勇氣來面對,並嘗試讓生命得以重新流動。


雖然可能很多人認為我是一個身心相當健全的「老師」,但其實我也時常受到創傷記憶的衝擊,因為這幾乎是所有人的普遍經驗。我想告訴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你並不孤單!


Levine 博士指出,受到創傷的人,生命會受到束縛,直到能夠以某種方式處理這些侵擾,進行吸收,最終形成合理連貫的敘述,好讓這些記憶得以安息。這也就是指「與記憶和平共存」,讓這種「完成」能夠恢復過去與未來之間的連續性。


然而,要處理和吸收這些情緒和記憶,難以只靠「時間能沖淡一切」的思維及方式來達成,我們需要的是更為主動和積極的行動。


近期發表在《瑜珈療癒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Yoga Therapy) 的一項研究指出,療癒創傷需要與身體,尤其是「神經系統」一起工作。我們可以學習在安全、探索性的環境中,感受我們的神經系統對事件的反應,並與我們的內心世界建立一種富有自我關懷、接納的關係。


研究發現瑜珈可以帶來療癒創傷的 4 個關鍵要素:

1. 穩定身心的技能

2. 內在的協調與自我接納

3. 平靜

4. 與他人建立安全連結


這些都是我們能透過自身的力量,或是經由他人協助能自我培養的能力,也是能療癒創傷的重要部分。隨著對於創傷和創傷記憶的了解越來越多,我們可以採取的療癒方式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我們再也不需要透過重述充滿傷痛的創傷故事來療癒自己了。


【推薦閱讀】

📖 記憶裡的傷,要如何好起來
https://reurl.cc/yLvGg8


【相關課程】

🧘‍♀️ 2024 新典範瑜珈 RYT 200 師資培訓課程(超早鳥優惠 6/30 截止)
https://reurl.cc/VNOvOy

🧘‍♀️ 體現韌性:整合迷走神經理論、自主神經系統調節與瑜珈(外師線上課程)
https://reurl.cc/r99gXO

🧘‍♀️ 和諧與療癒:慢性疼痛與瑜珈療癒(外師線上課程)
https://reurl.cc/XGGW9e


【更多文章】

📄 https://bit.ly/3oM8QCZ


【Instagram】

💁‍♂️ https://bit.ly/3rDP0MZ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知道什麼是「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嗎?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是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精神病學教授 Stephen Porges 博士於 1994 年所提出,該理論強調自律神經系統,特別是迷走神經在調節我們的健康和行為方面的作用,並認為我們的神經系統有三種主要的反應狀態: ● 戰鬥或逃跑(交
在瑜珈體位法的練習中,提升身體的靈活度經常是許多課程著重的重點,但你知道嗎?有些人並不適合這樣的練習,這樣的練習反而會讓他們產生更多的痛楚。 其中跟「筋膜」等結締組織相關的疾病,如「過動性譜系疾患」(Hypermobility Spectrum Disorders, HSD) 和「過動埃勒斯-
你知道脊髓具有學習及記憶運動的能力嗎? 你知道在「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的練習中,如何運用脊髓的這項功能嗎? 前幾週發表在《科學》(Science) 期刊中一項研究指出,脊髓擁有自主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這挑戰了人們長期以來認為脊髓只是大腦和身體間訊息傳遞媒介的觀點。透過創
你知道什麼是「賦權」語言嗎? 你的瑜珈老師會賦權給學員嗎? 你想成為一個能賦權給學員的瑜珈老師嗎? 「賦權」(empowerment) 也稱為「賦能」,若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指的是個人透過學習、參與及合作等過程,以獲得掌控自身相關事務的能力。研究顯示,一個人若能感知到自己擁有掌控力,可減少心
我開始對「創傷」(Trauma) 產生興趣,乃是源於自己在運用「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協助人們改善持續性疼痛的時候。後來在經歷了自己人生的重大變故和接受「浴火鳳凰瑜珈療癒」(Phoenix Rising Yoga Therapy) 培訓時,更深刻地體會到創傷對於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庭
很多人看到「瑜珈睡眠」(Yoga Nidra) 時,第一個聯想常會認為這是一個針對睡眠問題的改善方法,雖然它確實能有助於睡眠障礙的改善,但瑜珈睡眠的功效卻不僅於此,尤其是「整合式瑜珈睡眠」(Integrative Yoga Nidra)。 那究竟什麼是整合式瑜珈睡眠?它又能產生什麼效益呢?
你知道什麼是「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嗎?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是由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精神病學教授 Stephen Porges 博士於 1994 年所提出,該理論強調自律神經系統,特別是迷走神經在調節我們的健康和行為方面的作用,並認為我們的神經系統有三種主要的反應狀態: ● 戰鬥或逃跑(交
在瑜珈體位法的練習中,提升身體的靈活度經常是許多課程著重的重點,但你知道嗎?有些人並不適合這樣的練習,這樣的練習反而會讓他們產生更多的痛楚。 其中跟「筋膜」等結締組織相關的疾病,如「過動性譜系疾患」(Hypermobility Spectrum Disorders, HSD) 和「過動埃勒斯-
你知道脊髓具有學習及記憶運動的能力嗎? 你知道在「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的練習中,如何運用脊髓的這項功能嗎? 前幾週發表在《科學》(Science) 期刊中一項研究指出,脊髓擁有自主的學習和記憶能力,這挑戰了人們長期以來認為脊髓只是大腦和身體間訊息傳遞媒介的觀點。透過創
你知道什麼是「賦權」語言嗎? 你的瑜珈老師會賦權給學員嗎? 你想成為一個能賦權給學員的瑜珈老師嗎? 「賦權」(empowerment) 也稱為「賦能」,若從個人的角度來說,指的是個人透過學習、參與及合作等過程,以獲得掌控自身相關事務的能力。研究顯示,一個人若能感知到自己擁有掌控力,可減少心
我開始對「創傷」(Trauma) 產生興趣,乃是源於自己在運用「瑜珈療癒」(Yoga Therapy) 協助人們改善持續性疼痛的時候。後來在經歷了自己人生的重大變故和接受「浴火鳳凰瑜珈療癒」(Phoenix Rising Yoga Therapy) 培訓時,更深刻地體會到創傷對於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庭
很多人看到「瑜珈睡眠」(Yoga Nidra) 時,第一個聯想常會認為這是一個針對睡眠問題的改善方法,雖然它確實能有助於睡眠障礙的改善,但瑜珈睡眠的功效卻不僅於此,尤其是「整合式瑜珈睡眠」(Integrative Yoga Nidra)。 那究竟什麼是整合式瑜珈睡眠?它又能產生什麼效益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一個人的朝聖」是非典型road movie。當塵封的記憶宮殿如潘朵拉的盒子被掀開,藏在真相背後的虛偽,嫉妒,憂傷,痛苦,一個不落的在眼前鋪展。彷彿腳下有裂縫,跨不過去,可是男主哈洛得迎難而上,跨過每一步,從Devon 到Berwick-upon-Tweed,87天,627英里的旅程。此行不若朝聖麥
Thumbnail
❤️秒賺一億的男人,走過人生低谷逆轉勝的故事! 《金錢的真理》是一本真人真事的創業故事,作者與澤翼是日本人,被日本媒體譽為秒賺一億的男人,他曾兩度創業,靠這股票和房地產,賺到人人欣羨的香車、美人,甚至是直升機;但是,好景不常,創業不久就經歷了公司倒閉,最終,他又用僅僅2萬多元台幣,重新逆轉勝,再度谷
Thumbnail
在一月的時候我曾在臉書寫了一篇〈心理師該不該收個案送的禮物?〉,當中以十分精簡的方式耙梳了一個行內對這個議題的思考發展輪廓:從嚴格的「一定不收」,只思考「禮物的潛意識意涵」,再帶到一些「彈性的處理」,以及最終來到送禮物的「過程本身的意義」。也許沒有談及的,是那種「甚麼都可以收」的取向思維。
Thumbnail
今天訪談的來賓曾經是文具大廠的業務經理,現在是文具貿易公司的老闆。 👉想知道她是如何在文具大廠中脫穎而出成為業務經理? 👉自立門戶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 👉從受雇者到自雇者的心路歷程 ? 你是不是也很期待呢 !
Thumbnail
這本書是由諾貝爾文學桂冠安妮.艾諾書寫的作品,也是電影<正發生>的原著小說。這部作品書寫手法上相當厲害的地方是:即便沒有經歷過墮胎經驗的人,也可以從作者的描繪中,感受到那生死並存的衝突感與顫慄感。 身為諮商心理師,忍不住又犯了職業病,想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書中看到與心理創傷有關的素材。
Thumbnail
生命河流是一連串不斷從星辰身的外在感官透過視覺的神經系統進來的離斥過程,歷經了感官、理知及意識心魂,透過想像(imagination),再流到外在客觀的內在感官的融合過程,是意志力的過程,亦是感官知覺、記憶圖像與想像的連續交會過程。 來到意識心魂的深處,自我組織的活動或是隱含著靈性世界的訊息....
Thumbnail
在我的記憶裡, 那美好的嵐山風光中, 總會浮現這咖啡的香氣!
Thumbnail
雪女孩傳說裡,「不論哪個版本,這故事的結局都很悲慘。這個雪做的小女孩隨著冬天來來去去,但最後他總是融化了。他跟村子裡的孩子玩耍時太接近篝火了,或是在春天來臨時沒來得及逃走,或是像父親這本書說的,他遇見一個男孩,選擇了致命的愛。」(p.157)
Thumbnail
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是隱喻,每個來到面前的人,也都是一種隱喻,代表著過去、現在及未來,也代表著那些未竟事宜。而那些擦肩而過的人,總會在身體留下些什麼,經常是留(流)下眼淚。 因此,每個來的人,都是帶著一個隱喻的故事。那天,來了一個跟我一樣故事的人。他的眼淚就在離婚那天留(流)下了。
Thumbnail
——摘自臉譜出版《讓心裡的傷不倒帶》一位精神科醫師對創傷後壓力症最溫柔懇切的臨床紀實,與最前線的療癒科學研究   過去從來不死。它甚至不曾離開過。─—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修女安魂曲》(Requiem for a Nun) 在櫃檯接待員按鈴通知我新病患已經到了的時候,我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一個人的朝聖」是非典型road movie。當塵封的記憶宮殿如潘朵拉的盒子被掀開,藏在真相背後的虛偽,嫉妒,憂傷,痛苦,一個不落的在眼前鋪展。彷彿腳下有裂縫,跨不過去,可是男主哈洛得迎難而上,跨過每一步,從Devon 到Berwick-upon-Tweed,87天,627英里的旅程。此行不若朝聖麥
Thumbnail
❤️秒賺一億的男人,走過人生低谷逆轉勝的故事! 《金錢的真理》是一本真人真事的創業故事,作者與澤翼是日本人,被日本媒體譽為秒賺一億的男人,他曾兩度創業,靠這股票和房地產,賺到人人欣羨的香車、美人,甚至是直升機;但是,好景不常,創業不久就經歷了公司倒閉,最終,他又用僅僅2萬多元台幣,重新逆轉勝,再度谷
Thumbnail
在一月的時候我曾在臉書寫了一篇〈心理師該不該收個案送的禮物?〉,當中以十分精簡的方式耙梳了一個行內對這個議題的思考發展輪廓:從嚴格的「一定不收」,只思考「禮物的潛意識意涵」,再帶到一些「彈性的處理」,以及最終來到送禮物的「過程本身的意義」。也許沒有談及的,是那種「甚麼都可以收」的取向思維。
Thumbnail
今天訪談的來賓曾經是文具大廠的業務經理,現在是文具貿易公司的老闆。 👉想知道她是如何在文具大廠中脫穎而出成為業務經理? 👉自立門戶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 👉從受雇者到自雇者的心路歷程 ? 你是不是也很期待呢 !
Thumbnail
這本書是由諾貝爾文學桂冠安妮.艾諾書寫的作品,也是電影<正發生>的原著小說。這部作品書寫手法上相當厲害的地方是:即便沒有經歷過墮胎經驗的人,也可以從作者的描繪中,感受到那生死並存的衝突感與顫慄感。 身為諮商心理師,忍不住又犯了職業病,想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書中看到與心理創傷有關的素材。
Thumbnail
生命河流是一連串不斷從星辰身的外在感官透過視覺的神經系統進來的離斥過程,歷經了感官、理知及意識心魂,透過想像(imagination),再流到外在客觀的內在感官的融合過程,是意志力的過程,亦是感官知覺、記憶圖像與想像的連續交會過程。 來到意識心魂的深處,自我組織的活動或是隱含著靈性世界的訊息....
Thumbnail
在我的記憶裡, 那美好的嵐山風光中, 總會浮現這咖啡的香氣!
Thumbnail
雪女孩傳說裡,「不論哪個版本,這故事的結局都很悲慘。這個雪做的小女孩隨著冬天來來去去,但最後他總是融化了。他跟村子裡的孩子玩耍時太接近篝火了,或是在春天來臨時沒來得及逃走,或是像父親這本書說的,他遇見一個男孩,選擇了致命的愛。」(p.157)
Thumbnail
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是隱喻,每個來到面前的人,也都是一種隱喻,代表著過去、現在及未來,也代表著那些未竟事宜。而那些擦肩而過的人,總會在身體留下些什麼,經常是留(流)下眼淚。 因此,每個來的人,都是帶著一個隱喻的故事。那天,來了一個跟我一樣故事的人。他的眼淚就在離婚那天留(流)下了。
Thumbnail
——摘自臉譜出版《讓心裡的傷不倒帶》一位精神科醫師對創傷後壓力症最溫柔懇切的臨床紀實,與最前線的療癒科學研究   過去從來不死。它甚至不曾離開過。─—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修女安魂曲》(Requiem for a Nun) 在櫃檯接待員按鈴通知我新病患已經到了的時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