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夏時節 星星點點的樹蘭花爆如魚卵的釋放
仲夏時節綠意轉濃漸深,不時可在眼角的餘光瞥見一點黃黃的晃動的光影…那袖珍如粟米、如魚卵,如螢光穿梭、星星點綴、畫家隨意潑灑的黃色油滴,在綠葉叢中的植物叫樹蘭。它的別名非常多,諸如魚子蘭、金粟蘭、米蘭、珠蘭、茶蘭、秋蘭、夜蘭、米碎蘭、碎米蘭、米仔蘭、珍珠蘭…!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曾寫過一首〈魚子蘭〉的詩:「石家金谷裡,三斛買名姬。綠比琅玕嫩,圓應木難移。若蘭芳竟體,當暑粟生肌。身向樓前墮,遺香淚滿枝。」
詩中所吟詠的綠珠,是西晉富豪石崇的寵妾,石崇因驚慕綠珠美貌,以三斛明珠聘為妾,並在洛陽為其建造金谷園。 在晉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爆發了宗室奪權之變,史稱八王之亂。趙王司馬倫殺了賈后,權傾一時。賈后被殺後,連帶影響到外戚,遂令身為賈氏黨羽的石崇也受到波及而罷去官職。
趙王司馬倫的親信孫秀老早就垂涎綠珠的美色,向石崇索要綠珠,石崇拒絕。孫秀於是誣告石崇與淮南王司馬允合謀欲討伐司馬倫,遂領兵圍金谷園收捕石崇,當時石崇正在大宴賓客,聽到之後對綠珠說:「我因你而獲罪」,綠珠泣曰:「妾當效死君前,不令賊人得逞!」於是墜樓身亡。
詩中把綠珠的故事與魚子蘭的形象合起來歌詠, 多愁善感的納蘭性德認為魚子蘭的香氣正是石崇的愛妾「綠珠」所遺留下來的,而魚子蘭的花就是她的淚珠變成的。後人以為這裡的魚子蘭指的就是樹蘭,認為星星點點的樹蘭花就是綠珠的眼淚!
關於綠珠,我們更為熟悉的詠嘆或許是晚唐詩人杜牧的〈金谷園〉一詩: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繁勝一時的金谷園說崩塌就崩塌、傾城傾國的美人說墜樓就墜樓,詩人透過「落花猶似墜樓人」一語把綠珠墜樓的命運刻畫得怵目驚心,發生了這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世界還是照常運轉,只有傍晚時分的啼鳥哀哀切切的啼叫引人傷感!
明明就是政治鬥爭下的失敗者,石崇卻對綠珠說我是因為妳才獲罪,硬生生把一個出身卑微、身世堪憐的絕世美人逼上絕路。綠珠,姓氏不詳、生年不詳,唯有卒年是這麼怵目驚心地與一個歷史上的鬥爭牽連在一起。或許這是如此,歷代才有這麼多哀憐綠珠的詩詞!在納蘭性德筆下,樹蘭的花與香氣正是綠珠的眼淚與香魂所變。

只要搓一搓枝葉,樹蘭花就會掉落。
樹蘭花跟我們一般概念中的花實在太不相同,也可能真的是太不起眼了,鹿草夫家雖已種植超過二十年的樹蘭,二十年來,她除了當樹籬之外,還真沒有認真注意到她。相較於與她的葉形十分相似的七里香,她受到關注實在少得可憐,縱使在盛夏時節花爆如魚卵的釋放。二十年來,花開花謝,從來無人過問。
直到因為對蒸花露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到處在找可以蒸的花,才注意到這「紛紛開且落」的樹蘭的存在。
奇妙的是一旦意識到它的存在,一旦讓它進入了意識圈,一向封閉的感官也隨之敞開了。樹蘭的花香雖不濃郁,卻幽幽地佔據鼻根,好似走到那兒都可以感覺到她的氣息。很少看到有人精確地形容樹蘭的香氣,採了一大袋的樹蘭,深深地嗅聞了一下:那濃郁的氣息很像睡蓮的花香揉雜了釋迦的果香。
樹蘭的花與花苞,差別只在中間孔洞的有無。才這麼針尖點大的孔洞,到底誰進得去?到底靠誰來授粉?摘了大半天的花,才疑惑怎麼不見蜂媒蝶使?(莫非是精靈?)而且在密密麻麻的花海之中,也沒見到有結甚麼果實。

樹蘭的花與花苞,差別只在中間孔洞的有無。
婆婆說樹蘭花可用來製香,查了一些資料,樹蘭花還可以薰茶、提煉香精,具有解鬱、醒酒、清肺、止煩渴的作用。
蒸好的樹蘭純露,由鵝黃轉為暗橘,感覺更像魚卵了。但可能是純露的活性尚未穩定,也可能是樹蘭的芳香因子過於濃烈,蒸好的純露竟有股說不上來的塑膠味。但將少量幾滴純露兌在飲用水裡,立刻讓水變得芳甜,沁人心脾!據說將樹蘭純露加在清茶裡,可緩解宿醉,是老一輩的解酒秘方。
玩純露過程中,我也曾將幾種純露拿來混搭。像樹蘭就被我拿來跟梔子與金銀花,把這幾種能寧心靜氣的夏花純露調成複方的「靜夏三花」純露,特別能消暑除煩,還頗受朋友的歡迎呢。
當初只是想將還未熟成而有個臭臭尾韻的梔子花純露用樹蘭花的味道修掉,沒想到竟有出人意表的效果!後來因採摘樹蘭花實在搞剛,也就放棄採摘樹蘭了,直到又在空氣中聞到熟悉的樹蘭花香,喜見枝頭又開滿了樹蘭花!

樹蘭花的功效:可薰茶、提煉香精,具有解鬱、醒酒、清肺、止煩渴的作用。

蒸過的樹蘭花渣,由鵝黃轉為暗橘,感覺更像魚卵了。

樹蘭純露 據說將樹蘭純露加在清茶裡,可緩解宿醉,是老一輩的解酒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