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餐芳譜」粉專發了〈野漿果的滋味——構樹果醬〉一文後,竟然突破了過往的侷限,讓這篇小文流出去闖盪。誰能想到如此不起眼、甚至讓人欲除之而後快的構樹,竟有如此引發關注的潛能!短短一個禮拜竟然就超過一年半的經營能量!
我不禁打開分享欄位看看網友們的分享,哇,真叫人瞠目結舌、大開眼界,讚嘆有「構」厲害!裡頭有很多的討論,分享了自身對構樹與構樹果的情感記憶與經驗,原來不少人都有吃過這形似COVID-19的構樹鮮果,而金龜子、瓢蟲、蒼蠅、烏龜、小松鼠、鳥也都是光顧的常客。至於構樹葉,除了鹿喜歡吃外,狗狗、羊竟然也都是同好,有網友分享說家裡養的羊,竟然把整棵構樹吃乾抹淨,樹幹整個啃光。
還有樹木保護運動者為台灣的原生樹種構樹請命,認為構樹生長快速,不用兩年就成蔭,面對現在快速變動的城市風貌,動不動就砍掉重種樹,種構樹不失為一種城市綠化的策略。也有人把構樹拿來做為插花的素材、有人分享構樹葉的療效、還有不少藝術家利用構樹皮來做各種工藝品,緬懷先民眼中的台灣風土。
真是令人感嘆:過去被視為雜草的構樹終於鹹魚大翻身,迎來它的春天,已非昔日敗家子。有如在民間尋獲的王室遺族,被人們發現了它非凡的價值!
最具文化意義的莫過於搗構樹皮做布,進而做出樹皮衣來。這樹皮布,除了是臺灣早期原住民族的製衣工藝,最讓人訝異的是,這捶打樹皮製作「樹皮布」的習俗、甚至為此人工種植的構樹,是分布於南太平洋島嶼的南島語族極具代表的物質文化。除了日常生活的基本所需,在儀式慶典中,樹皮布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用構樹皮做的樹皮衣,對太平洋的南島語族是非常重要且珍貴的,據說某部落酋長的登基大典,因為樹皮衣趕製不及,還因此延後了。
其中最吸引人注意的是中研院的鍾國芳副研究員,與其團隊利用構樹DNA來推論南島語族數千年來在太平洋的遷移,佐證了南太平洋的構樹(樹皮衣的材料)起源自南臺灣,更標記了南島語族—構樹栽培與使用者—的起點與遷移路線,佐證了南島語族起源於臺灣的「出臺灣說」 (Out of Taiwan)。
更多資訊,請參考:
看了這琳瑯滿目的分享,讓我對構樹又有了更多不一樣的觀感,我深深感謝一個做果醬的因緣竟然召喚了如此奇妙的聚合。一株不起眼的構樹原來含藏那麼多的文化密碼、餵養過那麼多的生命,賜予食、賜予衣、賜予藥,乃至先祖在遷徙的過程中都念念不忘要帶走構樹呢!
身為一個餐芳的實踐者,我們想到的是如何將這美好的花果轉化為美好的滋味,今天就跟大家分享用構樹的漿果來做饅頭。
材料:中筋麵粉170克、構樹漿果果肉30克、糖30克、水50克、酵母3克
做法:
1.將構樹漿果剪下果肉備用。
2.再將所有材料混合,揉至麵團表面光滑。
3.揉成長條切成小段,略為整形再靜置半小時使其發酵。
4.再將麵團襯上烘焙紙,放進鍋裡蒸15分鐘即可。
用構樹漿果做成的饅頭,顏色很漂亮,還可以咬到構樹果的籽,很有風味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