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類學初探-基礎辯論格式學習(1) | 有/無前陳的論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這裡,我想每天分享一些攝類學的筆記或心得。每篇文章都短小精悍,三分鐘內搞定,保證不會讓你頭大。這樣,大家可以每天輕鬆學習,進步一丟丟,逐步提升,學習過程輕鬆愉快~

而如果有任何錯誤,請各位先進不吝在討論區指出。


我學習攝類學的參考書是《辨析量論意義之攝類建立 - 理路幻鑰》,攝類學的辯論有著嚴格的標準格式,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避免沒有效率的討論和溝通,讓辯論雙方只能使用固定的辯論方式,必須正面回答問題而不是轉移話題。


一、論式的構成

辯論的論式有兩種:(一)有前陳的論式 (二)沒有前陳的論式,首先會分享有前陳的論式。

(一) 有前陳的論式(辯論格式)

1、基本論式

這種辯論格式分為三部分,標準論式格式如下:A有法,理應是B,因為是C的緣故。

  • A的專有名詞稱為“前陳”
  • B稱為“後陳”
  • C稱為“因”

所以基本構成是:前陳 + 後陳 + 因。

舉例來說:白法螺的顏色有法,理應是顏色,因為是白色的緣故。
前陳 後陳 因

  • 前陳:白法螺的顏色
  • 後陳:是顏色
  • 因:是白色

其中,有法就是區別"白法螺(前陳)"跟"是顏色(後陳)"用的。

理應是固定的用詞,如果是辯方就一定要加"理應",以區別是辯方(問問題的人)還是立宗方(回答問題的人)。

後續的文章會比較完整地介紹到時麼是辯方與立宗方,以及辯方與立宗方使用的語言不同:攝類學初探-基礎辯論格式學習(7) | 辯論角色、宗、辯論語言


每日分享與共同成長

明天,我會繼續分享前陳、後陳、因所形成的最重要的三種關係,即:宗法、隨遍、逆遍。因為這些論式能夠幫助我們在簡單的推理過程中更清晰地理解因果關係,進一步加強我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熱愛分享佛教內容,正專注於學習攝類學,透過辯論逐步進入五大論的學習。 作為佛教辯論的入門新手,我一邊學習一邊整理筆記和心得,目標是讓思維像鋼鐵般清晰,不再輕易被唬弄! 如果你也對用邏輯思維來理解佛教教義和觀點感興趣,歡迎一起探索。 我喜歡邊學邊記錄,期待和大家共同成長,將佛法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攝類學,源自古印度,不僅用於解析佛教經典,更是一種強化邏輯和辯證技能的學問。透過嚴謹的邏輯分析,這門學問不限於佛教徒,對任何尋求提高思考能力的人都是一種寶貴的訓練。它幫助學習者精確分析信息,提升表達和問題解決能力,適用於各個學科和職業領域,是提升智慧和深度思考的理想工具。
我個人學習佛教辯論(攝類學)的小記錄:包含了動機、有趣的事情、以及一些小體悟
攝類學,源自古印度,不僅用於解析佛教經典,更是一種強化邏輯和辯證技能的學問。透過嚴謹的邏輯分析,這門學問不限於佛教徒,對任何尋求提高思考能力的人都是一種寶貴的訓練。它幫助學習者精確分析信息,提升表達和問題解決能力,適用於各個學科和職業領域,是提升智慧和深度思考的理想工具。
我個人學習佛教辯論(攝類學)的小記錄:包含了動機、有趣的事情、以及一些小體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本頁頁重點,我讀很久,絕對值得買回來細細研究。
Thumbnail
凡以文字為載體者皆可納入文學的討論範疇
Thumbnail
分享進研究所前的一次飯局,對攝影的理解與創作的尋找。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本頁頁重點,我讀很久,絕對值得買回來細細研究。
Thumbnail
凡以文字為載體者皆可納入文學的討論範疇
Thumbnail
分享進研究所前的一次飯局,對攝影的理解與創作的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