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即是大結局

更新於 2024/08/0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其實你只是想得到我的認同吧?而不是意見」「其實你已經想好了啊,不需要問我了」「其實你已經說服你自己了」「其實你已經有答案了」


    這幾天剛好在轉職就職離職,以前一直都是業務性質出身,幾經歷練,想要轉換到行政職,把較多的時間規劃在閱讀跟生活。但兜兜轉轉還是選擇了一個業務性質的工作。前面兩天都沒有遇到我的直屬主管,直到第三天有個大概的認識。經過三天的觀察,思考著這是否是想要的工作時,我自己將原因列出來,最大的因素在氣氛。說不上來的和諧,檯面上大家好像都相處得還不錯,但暗地裡感覺是波濤洶湧的,但其實讓我決定要離開的最大因素是空調開至16-18度而且正對我頭頂吹,讓我每每回家抱病不適。沒有一個太大的明確原因讓我想繼續待在這間公司。

    在我已經有了這個想法時,我尋求了兩位知心且都願意跟我說真話的朋友,他們聽了我上面大概的論述都說:「其實你已經有答案了呀?」仔細一想,對耶,我只是想要人家認同我,跟我說"對啊,如果是這樣,那趁早離開吧",甚至我們到後面交流朋友們都變成附和我的看法,不再反駁。因為他們知道我需要的是"贊同"。在今天處理完離職事項時,也讓我發覺我需要的是一份支持。

    最後,我在今天要提出離職之前,撥通了一通電話給我的父親,我希望我的至親能支持我的決定,不讓他們為我擔心,他只聽到一個原因冷氣讓我身體感到不適數天,就讓我寬心離職,事後在關心我是否平安到家,也溫暖了我也深懷感恩。

    其實在很多事情我們再開口詢問他人以前,自己已經有了答案,下次試著在一張紙畫下兩條線,寫出自己的贊同跟反對的想法或是意見。會發現許多事情,已經寫下答案。
    

    avatar-img
    2會員
    9內容數
    嗨,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在這裡打算隨手寫出自己看過的書的想法心得,試著整理自己所理解的小小書評,也歡迎大家推薦我好書喔,非常感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二二的543小書房 的其他內容
        我是一個喜歡嘗試的人,偶然機會下,讀到一本書,書中建議早上跟睡前寫下感恩的三件事情,但我自己簡化成選擇其一即可(-//-)。每一天早上或是睡前我都會寫下當天或者前一天讓我感到感恩的事情。     一開始覺得沒有什麼意義、甚至時常中斷、又或是想不出來,硬是將一件事情拆開三部分來寫。    
        就學期間,時常聽到老師問:「記住了嗎、學會了嗎、有沒有哪裡不懂的?」甚至有些老師會要求收取我們的筆記,檢查審閱並留下評語,現在仔細想想,那些老師真的很認真負責,做了自己本分額外的工作,只希望學生能多吸收一些。     我也時常偶爾滑著小紅書,也都會看到一些關於學霸的超強記憶法學習法,其實就個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badly the first time. 任何想做的事情,都值得做的糟糕,一位籃球巨星也不是每一次投籃都是百分百進球,都需要無數的投籃,累積成經驗,提高了進籃的機率,才能有得到世人矚目的入場券。     每一次揮棒不
        出了一趟國,帶回了重感冒伴手禮,直到今天狀況才好轉一些,時代與科技每天變化萬千,都在時刻的進步,可是身邊罹患憂鬱症或是工作壓力甚大的人也與之遽增,打開手機螢幕使用時間報告每日平均時數,也讓自己深吸了一口氣,除去工作所需的時間以外,可以說是,三分之一:睡眠;三分之一:工作;三分之一:手機。
        演什麼像什麼,這部分我覺得是可以塑造的,就像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外語能力不好、或是想要培養他們自己本身的自主能力,將其送至國外,書中也提到幾個方式,根本還是閱讀,再來就是寫作,我自己理解為「大量輸入、輸出整理」。     這也是模型的第二步驟,為什麼會是大量閱讀,我現在有一種感悟,投資一小筆的金
        我是一個喜歡嘗試的人,偶然機會下,讀到一本書,書中建議早上跟睡前寫下感恩的三件事情,但我自己簡化成選擇其一即可(-//-)。每一天早上或是睡前我都會寫下當天或者前一天讓我感到感恩的事情。     一開始覺得沒有什麼意義、甚至時常中斷、又或是想不出來,硬是將一件事情拆開三部分來寫。    
        就學期間,時常聽到老師問:「記住了嗎、學會了嗎、有沒有哪裡不懂的?」甚至有些老師會要求收取我們的筆記,檢查審閱並留下評語,現在仔細想想,那些老師真的很認真負責,做了自己本分額外的工作,只希望學生能多吸收一些。     我也時常偶爾滑著小紅書,也都會看到一些關於學霸的超強記憶法學習法,其實就個
        Anything worth doing is worth doing badly the first time. 任何想做的事情,都值得做的糟糕,一位籃球巨星也不是每一次投籃都是百分百進球,都需要無數的投籃,累積成經驗,提高了進籃的機率,才能有得到世人矚目的入場券。     每一次揮棒不
        出了一趟國,帶回了重感冒伴手禮,直到今天狀況才好轉一些,時代與科技每天變化萬千,都在時刻的進步,可是身邊罹患憂鬱症或是工作壓力甚大的人也與之遽增,打開手機螢幕使用時間報告每日平均時數,也讓自己深吸了一口氣,除去工作所需的時間以外,可以說是,三分之一:睡眠;三分之一:工作;三分之一:手機。
        演什麼像什麼,這部分我覺得是可以塑造的,就像有些父母擔心孩子外語能力不好、或是想要培養他們自己本身的自主能力,將其送至國外,書中也提到幾個方式,根本還是閱讀,再來就是寫作,我自己理解為「大量輸入、輸出整理」。     這也是模型的第二步驟,為什麼會是大量閱讀,我現在有一種感悟,投資一小筆的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工作之後,我發現我很喜歡要結果。這在讀書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自己喜歡問為什麼?
    其實也有點不敢問,你想回應就回應,不必免強。我在
    Thumbnail
    轉化慣性思惟,拿回做決定的力量, 開始定義自己是誰,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 有勇氣探索未知,信任自己,信任生命之流。
    Thumbnail
    拒絕,是成為自己喜歡的工作樣態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4.06.30 我問:「你一開始就知道你想要什麼了嗎?」
    很早之前看到職場的說法要「華麗轉身」 意謂著要在最好的狀態轉職 進日接觸到的說法 則是「要追求、不要逃」 就是要追求你想要的 而非逃離你不要的 反觀我自己⋯ 近期確定明年飯碗保住了之後 除了大鬆一口氣外 之前接觸的說法我十分認同 所以內心有離職的想法浮現時 前年及去年我全心投入
    Thumbnail
    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轉變和抉擇,重要的是要如何面對內心的聲音、掙扎和搖擺。因此轉職也是正視內心渴望的契機。不論何時何地,每個人都渴望有快樂、有意義、有愛的工作跟人生。
    工作上,快速簡單與基金績效,究竟是哪一個重要? 我的一開始 不是贊美 而且想問題 這樣是好的開始嗎?
    Thumbnail
    我認為能在一開始就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遠勝過於:「我以為自己適合做什麼」。 如果有了解我的轉職故事的話,會知道在我在大學畢業以前,非常篤定自己「很適合走語言」這條路,這讓我在遇到機會時出現一個很不可取的思維:「反正我都要走語言相關的路,我幹嘛還要花時間去嘗試毫不相關的事?」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工作之後,我發現我很喜歡要結果。這在讀書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自己喜歡問為什麼?
    其實也有點不敢問,你想回應就回應,不必免強。我在
    Thumbnail
    轉化慣性思惟,拿回做決定的力量, 開始定義自己是誰,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 有勇氣探索未知,信任自己,信任生命之流。
    Thumbnail
    拒絕,是成為自己喜歡的工作樣態的第一步。
    Thumbnail
    2024.06.30 我問:「你一開始就知道你想要什麼了嗎?」
    很早之前看到職場的說法要「華麗轉身」 意謂著要在最好的狀態轉職 進日接觸到的說法 則是「要追求、不要逃」 就是要追求你想要的 而非逃離你不要的 反觀我自己⋯ 近期確定明年飯碗保住了之後 除了大鬆一口氣外 之前接觸的說法我十分認同 所以內心有離職的想法浮現時 前年及去年我全心投入
    Thumbnail
    在人生不同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轉變和抉擇,重要的是要如何面對內心的聲音、掙扎和搖擺。因此轉職也是正視內心渴望的契機。不論何時何地,每個人都渴望有快樂、有意義、有愛的工作跟人生。
    工作上,快速簡單與基金績效,究竟是哪一個重要? 我的一開始 不是贊美 而且想問題 這樣是好的開始嗎?
    Thumbnail
    我認為能在一開始就承認:「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遠勝過於:「我以為自己適合做什麼」。 如果有了解我的轉職故事的話,會知道在我在大學畢業以前,非常篤定自己「很適合走語言」這條路,這讓我在遇到機會時出現一個很不可取的思維:「反正我都要走語言相關的路,我幹嘛還要花時間去嘗試毫不相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