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全名:深度數位大掃除- 3分飽連線方案,在喧囂世界過專注人生
英文書名:Digital Minimalism: Choosing a focused life in a noisy world
網路成癮現象日趨嚴重,即使一般人沒有到「成癮」的階段,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也占了好幾個小時,只要有空檔就拿手機出來看,下班回到家為了要放鬆,也是被動著看著手機或電視,其中有多少時間是虛度、哪些時間是真的對我們有助益呢?
從Facebook、Instagram、YouTube,到新聞媒體等平台,這些社群媒體使用的是專門設計來吸引大腦的演算法,若想要重新掌握我們的時間,僅憑意志力抵抗,不足以遏止它們的入侵,我們需要一種成熟的技術理念,一個讓我們判斷的標準。
在2016年完成《深度工作力》後,紐波特發現網路/手機與注意力的問題日益嚴重,所以繼續研究這個主題,並召集了一千六百多人參與「數位斷捨離」的活動,其中的方法、參加者回饋,以及研究成果,在2019年集結成《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提出一個在現代網路的生活解決方案:數位極簡主義。這是一種網路技術使用理念,只使用少量經過謹慎挑選的技術、只把上網時間花在可以為你珍視事物提供重大價值的網路活動上,然後欣然捨棄其他的一切網路工具。核心原則有三項:
(這裡的「技術」是指透過大大小小螢幕觸及的社群、媒體平台、網站或APP,如Facebook、YouTube、手機遊戲等。)
「極繁主義者(maximalist)」只要有任何潛在的益處,就會開始使用一項技術工具,一想到可能會錯過某些有點意思或有價值的東西,極繁主義者就會覺得渾身不自在。相對於極繁主義,極簡主義者(minimalist)不會擔心會錯過一些瑣碎小事,或者錯過機會,精力有限,只能關心會讓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事物。
「一件物品的價值,是用來交換它的生命的總和,無論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
梭羅《瓦爾登湖》
任何工具都是兩面刃,若沒有經過任何審慎思考,就任意使用一項新技術或網路平台,事後也沒有主動反思其成本效益,只是讓慣性帶著自己走,最後我們就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各式各樣的技術上。這種情況下,我們只看到使用新技術的好處,卻忽略了使用的代價。舉例來說,網路讓全世界得以相連,我們隨時隨地可以取得各種想要的資訊,發表我們的見解,但也因為在資訊過度競爭有限注意力的網路上,生氣、憤怒等激烈或負面的情緒較能更吸引眼球,所以在開放媒體上更容易盛行。長期瀏覽網路,會不自覺的吸收這些情緒,令人消極、疲憊,這是一種高昂的代價,容易讓人不知不覺付出的代價。
要怎麼開始進行數位極簡主義呢?紐波特提出了「數位斷捨離」的操作步驟,讓你的身心習慣重置,從極繁主義者轉變為極簡主義者。
Step1. 前置作業Step2. 數位斷捨離
- 逐一盤點生活與工作中使用的網路技術。
- 整理一份禁用清單和適當的使用規則,明確允許和不允許的事情。
Step3. 重新選擇使用的技術
- 空出三十天的時間,依照清單規則生活。
- 在這段時間找出哪些東西對你很重要,哪些活動可以點燃你的熱情。
- 重新評估每項技術,決定是否使用。
- 確定該技術工具的價值定位、要怎麼使用才能讓價值最大化。
在第一個步驟中,電視、手機上的各種應用程序、網站都算網路技術,我們需要將可有可無的網路技術列入禁用清單。怎樣算是可有可無?除非放棄這種技術會嚴重擾亂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否則這種技術就是可有可無。有些軟體在大部分時間可有可無,但有時有關鍵用途時,就要有明確的使用規定,這樣就可以繼續使用關鍵功能,而不會無限制的濫用。例如:
在執行步驟二的期間,剛開始一到兩週,會有戒斷症狀。書中有個案例,手機只剩下天氣APP,但她卻又習慣性地分心划手機,她說,在這星期你問她周邊二三十個城市的天氣預報,她都可以回答你!但只要撐過這段時間,之後會變得更好。在空出大量時間後,人們得以從事以前很想做,但總說沒時間做的事情,例如重新開始閱讀、學習樂器、陪小孩遊戲等等。在這三十天內,最重要的是,重新發現能給自己帶來滿足意義的行為和活動。
終於撐完三十天後,來到步驟三,選擇我們要使用哪些技術,以及要怎麼使用。對於清單中的每個技術,依序詢問以下問題:
「科技公司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長期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那是他們營利的方式。」「菸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
前Google設計倫理學家崔斯頓.哈瑞斯
分享幾個我的網路工具使用規則:
「你是否發現,你幾乎不必做什麼,就可以過上一種滿足而令人羨慕的生活?」
馬可˙奧勒留《沉思錄》
看完本書,有以下兩個收穫:
「大多人都悄無聲息地過著絕望生活,他們相信自己別無選擇,
可清醒、健康之人都會記得,太陽亙古常新。拋棄我們的偏見,永不為遲。」
梭羅《瓦爾登湖》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