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開始,我為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也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學習情緒管理,報名了李崇建老師的線上課程 《薩提爾對話實踐-冰山理論》。在課程中,老師分享了一個經歷:有一次,一位鄰居不太客氣地抱怨說,他家的水塔半夜還在漏水,打擾到他們了,還要求老師裝個定時器,對方的語氣非常不友善。老師當時感覺到心中產生了憤怒,但他選擇將情緒自我消化,沒有將怒氣回應給對方。
聽完這個故事後,我思考了很久。我不懂為什麼當別人表現出負面情緒時,我們還需要默默地吸收呢?大部分的人的做法,可能會以更大的情緒回應對方,但這樣小事就容易變成大事,後果更糟。然而,如何能在吸收負面情緒的同時,不讓自己感到委屈,並且有效化解這種情緒呢?
直到上週我在日本旅行時遇到了一件事,我才有了更深的體會。當時,我在一家電器行裡等待朋友購物,由於我要顧著兩台嬰兒車,所以在店內找了個空曠的位置等待。沒想到一位店員跑過來,用很大的聲音和誇張的動作表示我擋到他們的熱賣商品,叫我離開。我當時正思考要如何一個人移動兩台嬰兒車時,店員似乎以為我沒有理解,就使用翻譯機再一次向我解釋,並用更大的動作,似潑水的姿勢示意我趕快離開。當時,我沒有表現出任何情緒,但事後越想越感到委屈。
我忽然想到,也許那位店員已經工作了一整天,非常疲憊,或者他可能遇到了什麼困難,才會有這樣的行為。想到這裡,我的委屈情緒逐漸釋懷了。
這讓我想到查理·蒙格的故事,他有一隻眼睛因為手術失敗而失明,但他只回一句「我知道了」,而不是去怪那位開刀的醫生。看起來很平淡的一句話,但他心中一定有很多失落、難過、憤怒的情緒,但他已經夠成熟到選擇不用把情緒丟出來。
人生中,我們會面臨無數這樣的情境,如何應對,取決於我們的心境和智慧。我希望未來的自己能擁有更成熟的心態,去理解他人、釋放自己,讓情緒不再成為生活中的障礙,而是一種成長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