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所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篇文章半年前登在教會雜誌上,我重新簡單改寫了一些,想透過一本科幻小說,從信仰的角度省思這個充滿各種可能的世界對我的意義。


最近朋友向我推薦一本科幻小說《一無所有》,讀前想先做點功課,所以上網Google了書名。我不確信Google search是否也有「猜你喜歡」的功能,但螢幕毫無懸念地跳出了整頁八零年代崔健唱紅的一首歌《一無所有》。沒想到仍存放在我長年蒙灰舊物中的這卷專輯卡帶,竟被Google無情地猜出來了。崔健那狂放不羈的嘶吼一下子衝出了我的記憶雲,我若是那時被召喚的姑娘,大概也不顧一切地跟著走了,即便不知道要去哪裡,反正一無所有,沒差!


滄海桑田,歌與歌者走入了時代的深處,而我則偶然讀完娥蘇拉.勒瑰恩寫的同名小說《一無所有》。崔健曾用那焦躁、沉鬱的歌聲挑戰中國大陸巨變年代下的大環境,我則毫無防備地被勒瑰恩開啟進入「思考人類未來」的大坑。有句大家耳熟能詳的俗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而我相信,我們的豐富不在神以外,詩篇104:24說:「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遍地滿了你的豐富。」因此我想,神也樂於讓我們思考這個被造得如此豐富的世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這本小說的背景設定在未來人類已經可以做星球間大規模的移民。男主人公薛維克是一位物理學家,住在一個叫安納瑞斯的星球上。出於對知識的熱愛,和要為安納瑞斯貧瘠的資源找出路,他來到了資源富裕的烏拉斯星球。安納瑞斯是一個有烏托邦色彩的無政府世界,強調人人平等,絕對自由,彼此互助,一切都透過分配;烏拉斯則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存在社會階級,由政府、軍隊和武力管理秩序,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權力和利益關係。


薛維克烏拉斯看到了高效的經濟運行和高水平物質生活,甚至藝術和自然都得到相應發展和保護。然而,這種透過表面公平的社會機制來維持一部分人的舒適,往往會以其他人的勞動或物質生活水平的不均作為代價(因為資源永遠有限)。在安納瑞斯,因為天然資源不足,人人都必須工作,凡物公用,沒有法律的約束,有的是自由與責任的共識。


但是當資源匱乏時,公平分配是極其困難的,因為很難跨越自私自利的人性門檻。因此即便強調人人平等自由,仍不得不授予部分人權利甚至部分暴力來維持社會分配秩序,這就造成個人自由和公民責任的衝突,甚至產生社會動亂。




故事中兩個制度不同的國家建立了不同的文化,例如,烏拉斯的社會把人分成優等和劣等,女人屬於劣等,不能從事高端科學職業,且女人在婚姻制度內似乎被視為某種形式的賣淫;而安納瑞斯則是男女平等,並不鼓勵婚姻,認為性是一種自由,並非道德,更不能由法律管轄。在安納瑞斯,工作和遊戲是同一個詞彙,他們不使用金錢,工作都是透過志願者系統,工作的動力是靠個人的快樂和其他人的尊重,無貴賤之分。


薛克維透過自己在安納瑞斯強調公平分配的生活經驗,認為烏拉斯社會是腐敗的,認為他們的進步主要是靠外在的利益分配及有利於菁英階層的政府統治。結果是造成工人的消極、被動和懶惰。但是當他目睹烏拉斯肥沃的田地,舒適進步的交通工具,才發現受利益驅動的勞力其實比人性的主動自發更加有效。在烏拉斯,學校強調考試的競爭精神,他們認為若無評比及優勝劣敗,會讓學生失去學習動力;而安納瑞斯學生則缺乏主動精神,因為人人都會有工作,加上必須參加義務勞動而無法全心學習。


安納瑞斯,所有人沒有「不做」的權利,只有「做」的自由。看似所有人都能掌握自己的自由,實則無法逃脫集體平庸導致的少數人掌控局面。烏拉斯的「做」與「不做」的權利和自由都由上層階級定義,同時搭配武力,管理不服者失控的秩序。


有人說:「歷史並不會重複,只是會押韻。」書中的星球不管是什麼制度都存在著「立意良善,卻考驗人性」的矛盾和潛在的社會衝突。對我而言,人性本就禁不起道德放大鏡的檢視。小說仍然會讓讀者忍不住對號入座,然而仔細想想,現今世界的經濟治理其實越來越相似。


我們可以怪罪貪婪短視的政客及財團,認為他們造成貧富階級擴大,和地球環境的惡化,也可以說是大眾的冷漠和無知加速了時代的崩壞。只消看看眼前高歌猛進的人工智能,其終極目標就是要創造出「和人類一樣可以思考的機器人」並造福人類,然而越來越多人卻同時憂慮AI機器人是否終將會毀滅人類?


其實,還等不到AI機器人毀滅世界,目前的俄烏戰爭或中東衝突,甚至日益暖化的地球,彷彿已隱隱奏出出人類周而復始的自我毀滅序曲,我們可以說這是好事者的危言聳聽,也可以用無數理由來正當化、合法化人類惡行,但無法掩蓋這是一個正逐漸失控的世界(當很多事都變得越來越荒謬,而荒謬本身卻是常態)。


這本小說讓我無法不感傷,上帝所創造的豐富和美好的地球家園正令人憂心地走向一無所有的荒涼境地,如同《一無所有》中的兩個星球,看不到正解的未來。




混亂的世界並不可怕,掩耳盜鈴才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危害。參與世界混亂的,難道沒有自詡為有信仰的人?沒有相信末日審判的人?我們難道只看到「不敬畏神的人」的罪行,而看不到以神之名行惡的人 ?基督徒要更謹慎,免得因為對惡行無知或無感而與其有分 ,讓上帝的名受到虧損。


追求幸福是人類從未改變的目標,無論我們如何看待當今世局的動盪,我想說的是,面對仍陷在苦難中求生存的人們,我們必須跳出可能的偏見或錯誤認知,才能真切感受或看見他們的痛苦和無助 。基督徒深知上帝教導的終極真理是愛。而願意瞭解和我們不同想法和處境的人,我相信是愛的第一步。


萬物都本於祂,也都歸於祂。我們本是塵土,一無所有。崔健唱著:「喔,你這就跟我走,你這就跟我走……」在混亂的世局中,我仍深信,即便大海翻騰,上帝仍坐著為王。願神賜我智慧和謙卑,不被過多信息迷惑,但也不故步自封,緊緊跟隨祂的腳蹤,直到祂來。


「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1:21)



avatar-img
94會員
48內容數
我喜愛寫作,希望在這個園地能和一些喜歡文字的格友交流。目前定居美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蘿娜自語-avatar-img
2024/08/20
8
「即便大海翻騰,上帝仍坐著為王」,讓我想到以下一首詩歌,在亂世中唯一的希望:https://youtu.be/cJUtAw21qAM?si=xckZikx1O9_zs3P6
8
麋鹿林-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21
2
蘿娜自語 謝謝妳分享這首歌,非常能安靜人的心。願神的公義遍及全地,祂的名被高舉!
2
bookarchery-avatar-img
2024/08/21
3
沒有一個真正的烏托邦,烏托邦只是理想主義者的想像。不論國家或者人都要思考如何取得平衡才能得以存續/生存下去。麋鹿林deliver 的message somehow like this?
3
麋鹿林-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21
2
bookarchery 非常感謝提出疑問,可能是我表達不淸楚。我的心得是兩個星球的制度都不能給人帶來幸福,因為制度設計再週全,被實踐的過程都會被人性挑戰。而當人類都可以移民星球時,許多事物照理說都應該很先進了,但人終究是人,脫離不了自私的人性之惡,帶出的結果仍是最原始的戰爭及掠奪。我只是用基督徒的角度(其實也只是很個人的)反省或說只是感嘆吧!信仰本身是有道德(或良善)的自我提醒與要求,在信息容易被操縱的世界,我自己是基督徒,深感除了提醒自己對神的公義與恩典的信念不被動搖,也要認真分辨和思考所接觸到的新聞。原本的文稿帶有福音性質,之後的改寫就偏向省思了。
2
李英華-avatar-img
2024/08/21
3
「基督徒深知上帝教導的終極真理是愛。而願意瞭解和我們不同想法和處境的人,我相信是愛的第一步。」以色列對加薩的作為,讓基督徒抬不起頭來。加薩的人民也是上帝的子民。只有愛能化解争端,武力嚇人於一時,無法永遠,殺紅眼的領導者已經忘記了上帝。
3
麋鹿林-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21
2
李英華 說到我心𥚃去了,英華。對加薩人民的苦難,我非常心痛。當全世界都在對這埸不義的種族滅絕憤怒時,我更心痛的是有不少基督徒支持這種血腥鎭壓報復的行徑。
2
2
適度的控管可以成就更完善的社會 但過度的控管會讓社會變得神經兮兮
2
麋鹿林-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13
1
Tingku Tjarungan 問題是這個"適度"的尺如何丈量……
1
吳金龍-avatar-img
2024/08/23
2
不知道在哪看到的話,大意是… 「當我們需要依靠空調機器才能存活的時候,我們已經踏上毀滅的道路。」 文讀到末段,腦中突然浮現這句話。
2
麋鹿林-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24
1
吳金龍 我覺得偶爾的悲觀也是有益處的。😌
1
麋鹿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讀了一本書: 《觀察的藝術》(Rob Walker),讓我想要重啟荒廢(或說能力基本缺失)的觀察能力。這幾年深受眼疾所苦,甚至到了一個驚慌的地步:常常閉著眼睛學習適應黑暗無光的世界。 我的「悲劇小劇場」連帶也讓我意識到,這個世界有如此多值得我凝視並為之動容的景象,我不想懊悔自己一再錯過……於是
在葛林短篇小說全集中有一篇叫《兩個溫和的人》,中間有一段讓我非常喜歡,用男女主角的一頓晚餐進程描述“完美婚姻”的階段風貌: 「… … 就像一樁美滿婚姻:探索的階段已然結束 — 他們剛剛通過了嫉妒的考驗,而今已是安詳平和的中年階段。時間與死亡是眼前唯一的敵人,而咖啡則像是老年的警告。在那之後……
知道艾麗絲孟若也是在她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以後,只知道她偉大的作品都是在廚房的餐桌上完成的。女性、寫作、廚房,這三個字讓我聯想到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名言: 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間和一筆屬於自己的錢。廚房應該就是孟若的房間吧! 不過,餐桌真的比書桌親切太多,放得下電腦,書本,下午茶和可口的零食。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用數學的概念理解,這就是「人生折返點」的認知(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說法是在唐諾的書上,這也是我想看《無知》這本書的緣由)。過了折返點(以現在的平均壽命80歲來說,就是40歲的時候),我們整個生命是進入倒數,所以重要的是未來走向終點的時光(因為越來越少),不該浪費太多時間去回憶過去甚至想要切入過去。你若
而且,昆德拉不嫌累地花很長的篇幅,用幾近語言學的方式把這個「nostalgie」和「ignorance」找到了同根生的血緣關係:鄉愁隱含著遺忘,對細節的遺忘;隱含著失去理解,來自情感不對接。作者用文字的「根源」先給我們點題。說到底,這是長時間(記憶的考驗)對遙遠家鄉失去了理解之後,所產生的一種聖化的
最近讀了一本書: 《觀察的藝術》(Rob Walker),讓我想要重啟荒廢(或說能力基本缺失)的觀察能力。這幾年深受眼疾所苦,甚至到了一個驚慌的地步:常常閉著眼睛學習適應黑暗無光的世界。 我的「悲劇小劇場」連帶也讓我意識到,這個世界有如此多值得我凝視並為之動容的景象,我不想懊悔自己一再錯過……於是
在葛林短篇小說全集中有一篇叫《兩個溫和的人》,中間有一段讓我非常喜歡,用男女主角的一頓晚餐進程描述“完美婚姻”的階段風貌: 「… … 就像一樁美滿婚姻:探索的階段已然結束 — 他們剛剛通過了嫉妒的考驗,而今已是安詳平和的中年階段。時間與死亡是眼前唯一的敵人,而咖啡則像是老年的警告。在那之後……
知道艾麗絲孟若也是在她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以後,只知道她偉大的作品都是在廚房的餐桌上完成的。女性、寫作、廚房,這三個字讓我聯想到維吉尼亞吳爾芙的名言: 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間和一筆屬於自己的錢。廚房應該就是孟若的房間吧! 不過,餐桌真的比書桌親切太多,放得下電腦,書本,下午茶和可口的零食。
書的最後高潮是愛蓮娜與約瑟夫的見面,對愛蓮娜來說,歸鄉的種種挫敗:朋友對其異國生活的冷淡看待,母親的冷酷和冷漠,與男朋友古斯塔夫的漸行漸遠,一趟旅程成了她流亡人生的清算,更慘的是,約瑟夫完全忘記了她……愛蓮娜最後的一根和故鄉的線就此斷了。書中這段話讓人心碎: 愛蓮娜把自己獻給他,連同她一生的全部重量
用數學的概念理解,這就是「人生折返點」的認知(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說法是在唐諾的書上,這也是我想看《無知》這本書的緣由)。過了折返點(以現在的平均壽命80歲來說,就是40歲的時候),我們整個生命是進入倒數,所以重要的是未來走向終點的時光(因為越來越少),不該浪費太多時間去回憶過去甚至想要切入過去。你若
而且,昆德拉不嫌累地花很長的篇幅,用幾近語言學的方式把這個「nostalgie」和「ignorance」找到了同根生的血緣關係:鄉愁隱含著遺忘,對細節的遺忘;隱含著失去理解,來自情感不對接。作者用文字的「根源」先給我們點題。說到底,這是長時間(記憶的考驗)對遙遠家鄉失去了理解之後,所產生的一種聖化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如果你是間諜,那我就是間諜之妻。   聰子是誰呢?或者說優作的妻是什麼呢?這便看完《間諜之妻》後最深刻的疑問了。如同這部以兩種角色結合而成並命名的電影,如同泰半戰爭類型電影中,以戰爭下的個人映射時代之暗面的理念起點,在「間諜」與「妻子」的意義下,企求平衡是種憨傻,那企求愛也會是嗎?
千年前的歷史榮光,透過物質遺跡被挖掘,製作、使用這些器物的人,卻早已灰飛煙滅,人類的軀體多麼脆弱不堪;歷史的長河悠遠擺盪,千年的時光,只是一瞬,個人的一生,也就更遠遠相形見絀;然而「從人類在洞穴牆上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都是時間延續的一部分,人不會真正死去。」
百年前戰爭下的旅行物語,跟活在現下的普羅大眾所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你的旅行當然可以因戰爭而取消,但我要在烽火漫天繼續我的行程,也實屬合理,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一個腰椎有疾,身形佝僂的五旬單身男子每天從住家走到梅山的一處回收場做事,鄰居譏笑他走路的樣子像一隻破病雞,他也無所謂,坦然笑罵由人。男子礙於腰椎疾病,不會騎機車也不會騎腳踏車,交通工具就是兩隻腳,能走多遠就走多遠。男子二十四歲失去母親,四十九歲失去相依為命的父親,從此一個人,一無所有。 一個角
這是一個朋友的真實故事,以下為她的口述: 2010年我和前夫離異,我們在一起十年沒有任何積蓄,免去了分割財產的麻煩,卻也意味著我在33歲還是一無所有。之前我們住在前夫家裡的農場(屬於他的家族信託財產),那裡有大片的果園,肥沃的草地,和田園詩歌般的遠山美景,我搬出來後只能和人合租,我的房間只有幾平
Thumbnail
一個沒錢、沒權、沒背景的小白在修行這條路上該如何走下去? 先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從你身邊的緣分開始,善待每一個人。 努力的讓自己平和下來,努力的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同時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當我就讀國中二年級的時候,除了煩惱怎麼躲避班上的流氓同學欺負之外,就是煩惱午餐吃什麼(因為便當會消失或被偷吃掉,但是又沒有零用錢)。 那是一個不知道怎麼度過時間的煎熬時光,有一天下課,聽到幾個很會讀書的同學在聊打電動,沒想到會唸書的學生也會打電動? 聽他們說了好多奇怪的用語:魔法門、HP、MP、
Thumbnail
所謂的快樂,你會如何定義?是存款簿上的數字?名下房產與地契的數量?是否擁有一台汽車或是重機?衣櫃裡名牌包的量與質?亦或是臉書IG裡追蹤人數的多寡?上述的快樂有哪一項不是伴隨著困擾與麻煩?你是否願意去思考看看,你所擁有的是否與你所煩惱的一樣多呢?
Thumbnail
這些貧窮的想法和行為模式可能會讓人陷入負面情緒,例如自卑、挫敗、無望等等。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態,我們需要先意識到這些想法和行為的影響,然後開始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尋找自己的天賦和價值,並設定明確的目標,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
Thumbnail
分手以後,什麼都沒留下,讓我一無所有
Thumbnail
1989年的4月,年輕的崔健帶著他一臉不妥協的認真酷味,在台灣發行了《一無所有》。封面是他被醒目的大塊紅布綁住了雙眼,張著嘴,彷彿像他所存在的那個世界底,有口難言的眾生相。 30年過去了,《飛狗》的崔健已經60歲了。 帽子上的五星,最後變成了飛狗,他一邊嘶喊唱著,一邊告訴你,嘿,老子根本沒變!
Thumbnail
打從去年開始我就有在看酷兒影展,今年是第七屆,而這是我今年的第一場影片。 本來以為是很沈悶的劇情片,但是本片的起承轉合在節奏上都抓得很順暢,行雲流水,並且在劇情表演中流露了細膩的情感,即使不若年輕情侶的激烈情感,但在雲淡風輕中也能感受到“世界只剩我倆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一個腰椎有疾,身形佝僂的五旬單身男子每天從住家走到梅山的一處回收場做事,鄰居譏笑他走路的樣子像一隻破病雞,他也無所謂,坦然笑罵由人。男子礙於腰椎疾病,不會騎機車也不會騎腳踏車,交通工具就是兩隻腳,能走多遠就走多遠。男子二十四歲失去母親,四十九歲失去相依為命的父親,從此一個人,一無所有。 一個角
這是一個朋友的真實故事,以下為她的口述: 2010年我和前夫離異,我們在一起十年沒有任何積蓄,免去了分割財產的麻煩,卻也意味著我在33歲還是一無所有。之前我們住在前夫家裡的農場(屬於他的家族信託財產),那裡有大片的果園,肥沃的草地,和田園詩歌般的遠山美景,我搬出來後只能和人合租,我的房間只有幾平
Thumbnail
一個沒錢、沒權、沒背景的小白在修行這條路上該如何走下去? 先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從你身邊的緣分開始,善待每一個人。 努力的讓自己平和下來,努力的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同時提升自己的能力。
Thumbnail
當我就讀國中二年級的時候,除了煩惱怎麼躲避班上的流氓同學欺負之外,就是煩惱午餐吃什麼(因為便當會消失或被偷吃掉,但是又沒有零用錢)。 那是一個不知道怎麼度過時間的煎熬時光,有一天下課,聽到幾個很會讀書的同學在聊打電動,沒想到會唸書的學生也會打電動? 聽他們說了好多奇怪的用語:魔法門、HP、MP、
Thumbnail
所謂的快樂,你會如何定義?是存款簿上的數字?名下房產與地契的數量?是否擁有一台汽車或是重機?衣櫃裡名牌包的量與質?亦或是臉書IG裡追蹤人數的多寡?上述的快樂有哪一項不是伴隨著困擾與麻煩?你是否願意去思考看看,你所擁有的是否與你所煩惱的一樣多呢?
Thumbnail
這些貧窮的想法和行為模式可能會讓人陷入負面情緒,例如自卑、挫敗、無望等等。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態,我們需要先意識到這些想法和行為的影響,然後開始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尋找自己的天賦和價值,並設定明確的目標,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
Thumbnail
分手以後,什麼都沒留下,讓我一無所有
Thumbnail
1989年的4月,年輕的崔健帶著他一臉不妥協的認真酷味,在台灣發行了《一無所有》。封面是他被醒目的大塊紅布綁住了雙眼,張著嘴,彷彿像他所存在的那個世界底,有口難言的眾生相。 30年過去了,《飛狗》的崔健已經60歲了。 帽子上的五星,最後變成了飛狗,他一邊嘶喊唱著,一邊告訴你,嘿,老子根本沒變!
Thumbnail
打從去年開始我就有在看酷兒影展,今年是第七屆,而這是我今年的第一場影片。 本來以為是很沈悶的劇情片,但是本片的起承轉合在節奏上都抓得很順暢,行雲流水,並且在劇情表演中流露了細膩的情感,即使不若年輕情侶的激烈情感,但在雲淡風輕中也能感受到“世界只剩我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