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學生時期追求的是「短期衝刺」,只要最後成績不錯,大可以「臨時抱佛腳」。進入社會以後,我發現人生不是「短期競賽」,而是「與自己拼搏的馬拉松」。
有些原本學生時期不是特別突出的人,因為「在自己的特長上發力」,持續累積作品、影響力,最後一鳴驚人;也有些原本「天資聰穎」的人,因為一直在「追求感覺上的優秀,而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最後難以累積作品,泯然眾人矣。
過去我在「醫療領域的管理顧問工作」,雖然感覺很優秀,但是實際參與工作後,我才發現我對於藥品話題興致缺缺,我在週末完全不想用閒暇時光「鑽研相關領域的知識」。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尚可用「學歷」撐著,過了幾年,看的就是對「行業的見解及業務實力」,我知道長此以往我將與「真正在這個領域充滿熱誠」的同事拉開差距,職場危機只是早晚問題。
我原先開始寫作「只為了把過去的經驗總結」,因為我的大腦隨著成長、吸收更多內容,已經「裝不下它們了」,我需要外接記憶體來「承載這些內容」。
當我落筆開始寫作,我發現儘管作為一個商科生,我的寫作主題往往不是針對商業趨勢去做分析,而是聚焦在「大環境的變化對個人的影響」,或是「從自己的經歷」引導到「個人成長」、「自我認知」的主題,也喜歡「主動鑽研相關書籍」。
我才發現我更喜歡研究「人」而非「事物」。我的熱誠幫我克服「閱讀與寫作」過程的枯燥,對我來說「不是辛苦,而是享受」,也因此得以開始累積作品,並且越寫越有心得,還收穫一些粉絲。
我才發現,人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毫無魅力」,何談影響力?
影響力的培養「需要累積」、需要對一個領域「有比常人更深的獨特見解」,待在你不擅長、或是不喜歡的領域內,你永遠處在「追趕他人」的角色中,追趕他人都來不及了,何談成為領域內的佼佼者,發揮影響力?
只有熱情去驅動自己不斷學習、整合各方資源,形成自己的「獨特觀點與系統」,才能逐漸累積作品,並產生長遠的影響力。
而透過寫作,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發現並總結自己,遠比「往外尋求人生的答案」來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