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一席話,談你該具備哪些遠距工作力?》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就在前幾日(2024年8月中旬)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在一場於史丹佛(Stanford)大學的演講引起了各界關注,其中有許多讓人可以深入探討的議題。

但今日,我只針對遠距工作這個主題來跟大家談談。

首先,為什麼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在這場史丹佛(Stanford)大學有關遠距工作的一席話,引起各方討論呢?

在這場演講中,有人問施密特為什麼Google會失去AI的領先地位,拱手讓給OpenAI 和 Anthropic呢?

施密特將原因歸責於Google過於講求工作生活平衡、讓大部分員工進行遠距工作,並且直言只讓員工進辦公室1天無法與新創公司競爭。同時還跟學生說,如果你們大學畢業創業後,要跟其他企業競爭,就不要允許讓員工遠距工作。

 

遠距工作真的會讓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削弱嗎?

我先來說說,遠距工作的源頭是從甚麼時候開始的呢?

遠距工作的概念起源,其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源頭或者指定是哪一年,應該說它是逐步成形的。

我們只能說遠距工作這個概念的進程有明顯前進且讓大家開始想嘗試的時間點,大概落在1970年代左右。

由於1970年代石油能源危機發生,曾在美國NASA工作的杰克·尼爾斯(Jack Nilles)在1976年他出版的書籍「The Telecommunications-Transportation Tradeoff」一書中,提出了遠距工作的可能性及其對交通和通信的影響。這本書被認為是遠距工作領域的重要理論基礎。

可是話說回來,為什麼石油能源危機會推動及影響遠距工作這個概念的進程呢?

由於石油價格飆升,許多國家和企業都相當憂心石油供應的不確定性,因此開始思考有哪些方法可以減少能源消耗,來應對石油能源短缺及使成本降低。而遠距工作它確實能減少通勤成本,能降低水電等運營成本,再加上環保意識亦逐步抬頭,尤其當時技術已能支持這種作法,因此在當時才會被正視及提出。

杰克·尼爾斯後來離開NASA後,轉向學術和顧問領域,尤其在南加州大學(USC)進行與遠距工作有關的相關研究,而他的研究可說極具開創性,雖在當時並未被大量採行,但的確讓某些企業和城市開始在一些地點,嘗試進行遠端工作的試點推動。

 

那麼遠距工作會讓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削弱嗎?也就是,它對企業究竟好?還是不好呢?

其實,這並非是是非題,而是一道申論題。

一項制度本身就會有優點及缺點,不可能執行下去就全部都只有好處。

企業不能單純只為了提升員工職場環境或福利,就貿然推動遠距工作制度,這樣很容易讓遠距工作這個美意變成企業的噩夢。

施密特在史丹佛大學的一席話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主要是企業早就發現遠距工作的確為他們帶來當初沒有預期到的壞處,例如團體歸屬感下降、助長個人主義抬頭、工作績效沒有提升反而下降……等等。但因為員工都已習慣遠距上班的模式,而不願意配合調整,這讓許多企業開始回過頭檢討與修正遠距工作制度。

 

如果有企業正想要規劃遠距工作,如何讓遠距工作制度成功呢?

我認為,企業最先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員工逐步了解與熟悉遠距工作可能會形成的企業文化與氛圍,及員工應該要遵守的事項有哪些?尤其一旦啟動,企業所做出的任何承諾,就真的要說到做到,不能無故反悔,所以不得不謹慎思考。

也就是說,企業首先要做的不是規劃制度就執行,反而先要考慮如何形塑遠距工作的企業文化與氛圍。

在此目的下,建議可以先成立一個遠距工作推動團隊或者確定一個專責單位,由他們定期向員工說明遠距工作可能的模式或狀況,甚至推動的進度,只要是公司對於遠距工作的規劃與想法都可以逐步讓員工知道,使員工對遠距工作的認知在公司內部是有共識的,這樣才能避免屆時制度上路,員工認為的遠距工作就是單純在家上班,卻搞不清楚對應要負起的責任是哪些?企業必須了解,只要雙方認知有落差,就非常可能讓狀況失控而導致制度失敗,所以需要事先形塑遠距工作所可能帶來的企業文化與氛圍。

以上是站在企業的角度來思考,那麼如果今天你是一位員工,對於遠距工作你又要做甚麼準備呢?

就我的觀點看來,遠距工作這種上班模式已是一種不會回頭的趨勢,所以我們反而要問的是自己應該要先具備甚麼認知與能力?

為什麼我說遠距工作已無法回頭呢?

因為,身處在多變的這個時代,新的技術與概念不斷推出,例如元宇宙、AI、機器人科技等等,難保還有一些我們無法想像的因素,1970年代是石油能源危機,2020年代則是新冠肺炎這類全球性疾病,讓我們被迫留在家,而不得不啟動遠距上班的狀況。

既然是無可避免的趨勢,那麼,我們自己應該要做甚麼準備或具備甚麼能力,才能應對這樣的上班模式呢?

1.認知對頻:即,與任職企業在遠距上班的認知上要一致。每家企業文化不同,所規劃出的遠距上班制度或多或少都不同,要求我們承擔的責任與交付的成果也一定不同。因此,對於遠距上班的認知,絕對要與公司對頻。尤其,這幾年執行遠距上班後發生的好處與壞處,企業大概都已能掌握,也多少有些應對的措施逐步成形或執行,透過制度不斷的修改,公司一定能找到他們想要的遠距上班模式,而你只要選擇接受或不接受,接受就配合,不接受就找下一家與你認知對頻的公司,上班起來也才不會覺得委屈。

2.成果導向:做好你的工作將會是以最終成果判定績效的心理準備,也就是以成果論英雄。坦白說,遠距上班就一定會讓你的工作壓力減少嗎?答案是不一定。相反地,公司主管與你無法面對面共事,他絕對不會去要求過程,因為這只是為難他自己,他只會針對你提交的成果來檢視你的工作績效,因此,為了達成設定的成果目標,你的工時不一定減少,甚至可能增加,壓力也就不一定減少。所以對於遠距工作千萬別抱持太美好的想像,反而讓自己無法調適。

3.溝通能力:因為遠距工作,有些企業或許是一週進公司1~2天、其他時間在家上班;有些企業可能全面遠距工作,只在年度或重大時間點才要求進公司。無論何種模式,還是需要溝通,包括同事間的合作、與主管確認工作任務、各項會議、簡報、成果展示,或主管領導、指導部屬、績效面談、對外取得客戶訂單等等,但是因為不同於以往的面對面溝通模式,溝通難度提高,也就更需要提升溝通能力來因應不同溝通工具的溝通模式。

4.工具使用能力:遠距上班勢必需要使用一些網路、通訊軟體或設備等工具,這些工具的使用能力,當然就變得非常重要。那麼自己需要哪些工具使用能力呢?目前的趨勢主要著眼在例如雲端使用、線上會議軟體、通訊軟體、檔案協作功能操作與管理等等都是你必須學習的。另外,如果面試時,公司簡介中或面試官告知公司有遠距工作模式,就可趁機詢問公司是利用哪些與遠距工作有關的軟體或工具?總之,先自問看看自己會哪幾種?不足的,就請現在開始自我學習,跟上趨勢潮流,以免被淘汰。

 

最後,還有一點小叮嚀,其實台灣對於遠距工作適用的法規,目前並未有完整的規範與配套,端看企業如何規定,所以當你所處的這家企業有遠距工作制度時,那麼你就要多多去留意針對遠距工作,他們在工時上如何認定?請假制度的規定如何?上班打卡的規定又是如何?……等等,以免影響自己的權益喔!

當然,如果你的公司在相關規定上都符合法規,甚至優於法規,那麼多多配合公司、該回去辦公室的時候就回去報到露臉一下又何妨,也可以避免讓公司回過頭去思考取消遠距上班制度,那就得不償失了。

 

以上觀點,供大家參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佐洢的沙龍
30會員
63內容數
20幾年人資主管經驗,具備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 美國生涯發展學會NCDA認證通過)、國際專案管理師(PMP)認證通過、CCAP職涯錨定解測師認證通過。分享我在職場中的觀察、想法與心得,希望透過相互交流,讓大家能有所收穫。分享主題包括書籍、職涯發展、成功習慣、人際關係、人力資源、領導管理...等。
佐洢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作為一位人資,我參與過無數場離職面談。你會發現員工離開的理由五花八門,而絕大多數不會坦白說出來。 分享給大家,我真實觀察到的五件事!
Thumbnail
2025/04/26
作為一位人資,我參與過無數場離職面談。你會發現員工離開的理由五花八門,而絕大多數不會坦白說出來。 分享給大家,我真實觀察到的五件事!
Thumbnail
2025/04/26
獲1111人力銀行新設立的1111職點新站邀請為專欄作家。 很開心跟大家分享這個消息。
Thumbnail
2025/04/26
獲1111人力銀行新設立的1111職點新站邀請為專欄作家。 很開心跟大家分享這個消息。
Thumbnail
2025/04/19
再次獲1111人力銀行測評中心邀稿授權文章:《只要掌握履歷三大訣竅,履歷投遞無往不利!》 文章刊登網址如下: https://career.1111.com.tw/tipDetail.aspx?no=3615 歡迎大家閱讀。
Thumbnail
2025/04/19
再次獲1111人力銀行測評中心邀稿授權文章:《只要掌握履歷三大訣竅,履歷投遞無往不利!》 文章刊登網址如下: https://career.1111.com.tw/tipDetail.aspx?no=3615 歡迎大家閱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現在的社會,絕大多數自由的思想,每天被束縛在一個小小的格子裡。大家每天想的是如何賺更多的錢,討老闆喜歡,讓家人安心。然而技術發展正在一點點地威脅大多數人的工作安全。 我們今天所熱悉的大多數工作在未來二十至三十年會消失,很多人拚命工作的意義就是產生更多的資料、訓練機器,讓演算法更加成熟,取代我們...
Thumbnail
現在的社會,絕大多數自由的思想,每天被束縛在一個小小的格子裡。大家每天想的是如何賺更多的錢,討老闆喜歡,讓家人安心。然而技術發展正在一點點地威脅大多數人的工作安全。 我們今天所熱悉的大多數工作在未來二十至三十年會消失,很多人拚命工作的意義就是產生更多的資料、訓練機器,讓演算法更加成熟,取代我們...
Thumbnail
「工作權交易」的實施與否,將大大影響人類未來幾百年的發展,你可以不屑一顧,但那改變不了甚麼,你也可以成為「工作權交易」的信徒,因為能造福難以計數的人,絕對也包括你在內 第11篇 工作權交易實施與否之比較 把時間快轉到15年後,很難想像會跟現在有多大的差異吧!不妨從電玩【底特律:變人】https://
Thumbnail
「工作權交易」的實施與否,將大大影響人類未來幾百年的發展,你可以不屑一顧,但那改變不了甚麼,你也可以成為「工作權交易」的信徒,因為能造福難以計數的人,絕對也包括你在內 第11篇 工作權交易實施與否之比較 把時間快轉到15年後,很難想像會跟現在有多大的差異吧!不妨從電玩【底特律:變人】https://
Thumbnail
海德格提出未來可能將會出現人力資源的預言,這個探問卻敲響我對於工作意義的辯駁「為甚麼我們要工作?」
Thumbnail
海德格提出未來可能將會出現人力資源的預言,這個探問卻敲響我對於工作意義的辯駁「為甚麼我們要工作?」
Thumbnail
遠距工作,在過去一年成為了熱門話題。探討遠距工作模式的書不少,但這本《遠距工作革命》特別之處,在於作者采黛爾.尼利,就遠距工作與跨國公司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時間。在這本書中,采黛爾.尼利針對團隊成員在遠距工作模式下都會遭遇到的問題,給出了她多年以來的研究見解與行動指南。
Thumbnail
遠距工作,在過去一年成為了熱門話題。探討遠距工作模式的書不少,但這本《遠距工作革命》特別之處,在於作者采黛爾.尼利,就遠距工作與跨國公司的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已經有近二十年的時間。在這本書中,采黛爾.尼利針對團隊成員在遠距工作模式下都會遭遇到的問題,給出了她多年以來的研究見解與行動指南。
Thumbnail
傳統被認為數位轉型不成功的日本企業,就在疫情中被迫加速推進數位化進程。在新冠肺炎之前,許多日本企業仍使用老式的傳真機作為訊息交換的工具,許多文書表單仍習慣使用傳統紙本,也習慣面對面拜訪客戶與會談。但疫情下,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
Thumbnail
傳統被認為數位轉型不成功的日本企業,就在疫情中被迫加速推進數位化進程。在新冠肺炎之前,許多日本企業仍使用老式的傳真機作為訊息交換的工具,許多文書表單仍習慣使用傳統紙本,也習慣面對面拜訪客戶與會談。但疫情下,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
Thumbnail
遠距工作,以前的觀念就只知道是自由業者,對遠距工作的模式很模糊,也不會想去了解,其實這種工作模式已經有近半世紀的發展歷史 因疫情的關係,現在很多人被迫在家遠距工作,才慢慢開始知道遠距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的能力,現在工作種類也越來越多元,這模式在未來這將會是一股潮流 現在很多企業在疫情推動下,臉書
Thumbnail
遠距工作,以前的觀念就只知道是自由業者,對遠距工作的模式很模糊,也不會想去了解,其實這種工作模式已經有近半世紀的發展歷史 因疫情的關係,現在很多人被迫在家遠距工作,才慢慢開始知道遠距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的能力,現在工作種類也越來越多元,這模式在未來這將會是一股潮流 現在很多企業在疫情推動下,臉書
Thumbnail
自2005年起,遠距工作已成長了173%(資料來源: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 而2020年因為有Covid-19的影響,更是加速了遠距工作的發展速度,在美國有62%的員工因為疫情的關係必須在家工作,其中有59%的人希望在疫情過後能繼續在家工作
Thumbnail
自2005年起,遠距工作已成長了173%(資料來源: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 而2020年因為有Covid-19的影響,更是加速了遠距工作的發展速度,在美國有62%的員工因為疫情的關係必須在家工作,其中有59%的人希望在疫情過後能繼續在家工作
Thumbnail
深度工作是 : 在免於分心的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這種專注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而這種努力可以創造新價值,改進你的技術,並且是他人難以模仿的。 相反地,淺薄工作則是非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中執行。這類工作通常無法創造多少價值,而且很容易模仿。
Thumbnail
深度工作是 : 在免於分心的狀態下進行職業活動。這種專注可以把你的認知能力推向極限,而這種努力可以創造新價值,改進你的技術,並且是他人難以模仿的。 相反地,淺薄工作則是非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中執行。這類工作通常無法創造多少價值,而且很容易模仿。
Thumbnail
全球肺炎已持續近一年,但仍未有好轉的跡象。正當大家期望疫苗能夠扭轉局面之際,企業亦開始部署迎接肺炎過後的市場變化。受疫情影響底下,許多產業與人際互動的生態都有劇烈的改變。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更預言今次的肺炎將會從根本上徹底改變人類的商業模式以及工作型態......
Thumbnail
全球肺炎已持續近一年,但仍未有好轉的跡象。正當大家期望疫苗能夠扭轉局面之際,企業亦開始部署迎接肺炎過後的市場變化。受疫情影響底下,許多產業與人際互動的生態都有劇烈的改變。微軟公司創辦人比爾.蓋茲更預言今次的肺炎將會從根本上徹底改變人類的商業模式以及工作型態......
Thumbnail
被瘟疫趕鴨子上架的遠端工作,在矽谷竟意外地玩出了火花。現在各大公司都食髓知味,紛紛開始計劃玩更大的下一步。以後的職場會不會只剩下一張書桌和電腦?
Thumbnail
被瘟疫趕鴨子上架的遠端工作,在矽谷竟意外地玩出了火花。現在各大公司都食髓知味,紛紛開始計劃玩更大的下一步。以後的職場會不會只剩下一張書桌和電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