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最有失敗感的5年,過好了就會越來越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和朋友聊天,發現我們都曾在 20 出頭時對自己的 30 歲抱有很多暢想,但真的到了 30 歲,又感受到很多落差:

 

20 歲的時候認為,30 歲的我一定是一位優雅又成熟的office lady,每天踩著高跟鞋遊刃有餘地處理很多問題。相比於 20 多歲的愣頭愣腦,30 歲的我會很有智慧,應該對很多問題都有答案了吧,會堅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穩定的親密關係,說不定已經成家立業了。


然而實際上,到了 30 歲,生活還是兵荒馬亂,對親密關係有一肚子的困惑,存款還是不多,人生還是有一大堆難解的問題。

 

20 多歲的我們通常會以為自己 30 歲時人生各方面都會塵埃落定,但從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30~35 歲依然非常年輕,屬於成年早期的一部分,我們把它稱為「成年過渡期」(transitional period)。


在這個階段,大多數人都會感受到更劇烈的內心的衝突,以及各種身份拉扯所帶來的痛苦,但它也是明確個人價值和生活目標的重要時期,在這種激烈的矛盾和衝突的夾縫中,我們的人格得以成長、成熟。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具體這個階段會經歷什麼,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度過它。


(*備註:30~35是一個泛化的年齡概念,在不同個體身上由於心智發展速度有差異,可能表現為年齡前後延展5年。)

 


30 ~ 35 歲

是最容易產生失敗感的階段

 


發展心理學認為,30+ 的年紀是一個追求恒定的階段。如果說 20 多歲是對一切都充滿不確定性的階段,那麼到了成年過渡期,我們開始有一種想要安定下來的渴望,並且隨著年紀增長,這種渴望會變得越來越迫切。


這種迫切的渴望所帶來的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更大張力,當工作不順、沒有遇到滿意的婚戀對象的時候,我們會感覺現實總是不能如人意,這讓許多人在生命中感受到一種持續的、彌散的失敗感。

 

而更危險的是,為了追求穩定,我們可能會在一些人生大事上做出妥協。


或許是周圍人都說,30 多歲,早該結婚生子,組建家庭了,看到周圍人成雙結對,只有自己孤身一人;

 

或許是看到同齡人已經買車買房、在這座城市紮根了,自己還在吃著外送租著房,漂泊無依。

 

這個時候,人們可能會為了獲得心理上的穩定感,接受一些其實自己並不滿意的選項。


然而,換了更穩定的工作後,可能問題還是源源不斷;稀裡糊塗走入一段婚姻,或許才意識到生活中的雞毛蒜皮有多磨人;或者是在不寬裕的狀態下背負大額貸款,壓力重重。


這些並不滿意的選項,會帶來對現實世界的更多失望,這是成年過渡期「失敗感」的第二波襲擊。

 

 

生活和自我身份

也開始變複雜

 


《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中指出,在 30 歲左右,人生會發生一次轉變:專注于事業的年輕人開始尋找生活伴侶,而強調婚姻和家庭的女性則開始形成了多元的個人目標。

 

也就是說在 30~35 歲這個階段,我們會開始追求人生的第二主題。這會直接帶來一個後果:我們的生活和自我身份,也會開始變得複雜。


在職場中,原本我們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老闆安排的工作,但 30 歲來臨後,我們開始期待自己能在職場中成為一個更重要的角色,這就要求我們能有更強的主觀能動性,能抗下更重的責任,也需要去思考自己的職業路線,想清楚自己到底喜歡和擅長什麼。

 

婚育也讓我們背上了另外一些極其複雜、需要承擔極大責任的身份,我們不再是只做好自己就萬事大吉,還需要扮演親密關係中的經營者、家庭的供養者、子女的養育者。

 

這種身份之間的衝突會給生活帶來許多現實的挑戰,但挑戰還不止於此。

 

當我們圍繞人生的第二主題,生長出了多重身份,認領了多重的社會角色,這些角色會蓋住我們的自我,或者讓自我變得暗淡。


於是,很多 30+ 年齡段的人會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為了演好這些角色而筋疲力盡,也被這些角色的責任和義務吞噬了自身的感受和需求。

 

所以,多位心理諮詢師都指出,在這個階段,我們必須搞清楚自己內心的優先順序排序問題。在許多身份和角色中,你最看重哪一種,你最希望自己在哪個身份裡感受到自我價值?你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你面對生活的鑰匙,能夠在現實中幫我們解決很多看似困難的事情。

 



如何更好地走過這個時期?

 



越是在這個動盪的人生階段,我們越需要給自己的人生打出堅固的底,而高品質的關係和自我主體性的建立,可以給我們飄搖不定的人生兜底。

 

有深度、有品質的關係

 

2021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工作和家庭結合良好,與之後中年時期抑鬱症狀減少有關(Engels et al., 2021)。


2015年也有一項研究指出:30 歲的社會互動品質可以預測中年心理健康的程度(Carmichael et al., 2015)。

 

我們並不想呼籲大家要事業愛情兩手抓,但依然想要強調,高品質的陪伴,對走過這段充滿挑戰和挫敗感的時間至關重要。即使還沒有伴侶,也可以和家人、朋友建立有深度的關係。


如果說,20+ 的我們還需要通過認識各種各樣的人來拓寬自己的視野,那 30+ 的我們已經逐漸形成了對世界的認識,也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有深度、有品質的關係能在這個階段給我們強有力的支撐。

 

有幾段深入的關係,也偶爾在忙碌生活的間隙,或者遇到煩惱和痛苦時能夠有品質地溝通,能夠幫你更好地度過成年過渡期,迎來你的成熟期。

 

建立自己的主體性

 

此外,心理諮詢師龍江曉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不要拿自己當做滿足某一個功能的工具,要看到自己的主體性,才能做出真正好的、不後悔的決定。

 

由於這個階段我們追求穩定,有時我們會讓渡自我的主體性,甘願做滿足工作需求、關係需求的工具,但是這種工具狀態下的身份和角色會讓我們感到空虛。

 

可以試著多去覺察和照顧自己的需求,遇到困難時,把自己看成一個英雄而非失敗者;如果已經穩定下來,嘗試學著對自己已經擁有的感到滿足。

 

在不同的境遇下都能照顧好自己,自我接納,這正是我們度過這最為艱苦的 5 年最重要的抓手。

 


最後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認為,30~35 歲是一生中最有英雄主義的階段,我們沒有早早順從別人給出的既定答案、麻木地跟隨慣性前進,而是向生活發出叩問,在動盪中一次次發起新的嘗試。

 

哪怕在旁人看來,我們很多的追求和探索都未能如願以償,但就像在岸上永遠學不會游泳一樣,30+ 的我們跳入水中,或許會嗆很多水,但終究會在奮力掙扎中找到自己最舒服的泳姿,繼續前行。


 

今日互動

 

在這個階段

你是如何在兵荒馬亂的生活中找到自我的?

歡迎分享方法

avatar-img
46會員
125內容數
#自我成長 #情感 #育兒 #焦慮 #抑鬱 #催眠 自己看不到全面,需要他人的協助。 亮亮帶你“關注自我和內心”,引領健康生活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飯糰@亮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戀愛中,伴侶之間面對情緒波動的能力時常影響到關係的穩定性。這篇文章探討了情緒支持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伴侶有效地應對彼此的負面情緒。透過合理的期待和相互的理解,我們可以學會如何成為及格的戀人,提升關係質量,並共同度過艱難的時刻。期待的管理和情緒的理解,將是建立持久愛情的關鍵。
當您在戀愛中感到固執或面臨曖昧關係時,不要將其模糊或嘗試控制情況。當提出需求和真心進行交流時,請記住適度地不要臉。此外,合適地表達需求和對對方的喜愛,有助於增強親密關係。
慕強的傾向在親密關係中很常見,但是過度慕強可能會導致很多隱患。本文探討了慕強的心理機制,以及過度慕強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問題。
在現代社會,很多人在工作中、生活中感到疲憊和失去動力。這篇文章探討了身心低能量的情況,並提出了一些方法,例如自我效能、工作中的成就感、睡眠和新挑戰等,幫助讀者更好地管理自我效能水準並提高活力。
通過深入討論愛和喜歡之間的不同,本文探討了這兩者在婚姻關係中的功能和影響。文章強調婚姻不僅需要愛,還需要相互喜歡,並提供了一些在現有關係中加強喜歡的方法。
在戀愛中,伴侶之間面對情緒波動的能力時常影響到關係的穩定性。這篇文章探討了情緒支持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幫助伴侶有效地應對彼此的負面情緒。透過合理的期待和相互的理解,我們可以學會如何成為及格的戀人,提升關係質量,並共同度過艱難的時刻。期待的管理和情緒的理解,將是建立持久愛情的關鍵。
當您在戀愛中感到固執或面臨曖昧關係時,不要將其模糊或嘗試控制情況。當提出需求和真心進行交流時,請記住適度地不要臉。此外,合適地表達需求和對對方的喜愛,有助於增強親密關係。
慕強的傾向在親密關係中很常見,但是過度慕強可能會導致很多隱患。本文探討了慕強的心理機制,以及過度慕強可能帶來的風險和問題。
在現代社會,很多人在工作中、生活中感到疲憊和失去動力。這篇文章探討了身心低能量的情況,並提出了一些方法,例如自我效能、工作中的成就感、睡眠和新挑戰等,幫助讀者更好地管理自我效能水準並提高活力。
通過深入討論愛和喜歡之間的不同,本文探討了這兩者在婚姻關係中的功能和影響。文章強調婚姻不僅需要愛,還需要相互喜歡,並提供了一些在現有關係中加強喜歡的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來有不少朋友提到三十歲的煩惱。告別二字頭以後,面對全新的人生階段,在職涯的路途上,似乎不是自己原本想像的那麼順風順水,反而有些迷惘,甚至有人遇到挑戰重重。
Thumbnail
人生的第二個十年的一些想法,關於自我反思及心態成熟
三十五歲,是個不上不下的年紀。褪去青澀,多了幾分成熟穩重;但離功成名就,似乎還有一段距離。這時候的你,是不是偶爾感到迷惘,對於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別擔心,你並不孤單。其實,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三十五歲只不過是個中繼點。現在停下腳步,好好審視自己,反而能跑得更穩、更遠。以下8點只要了解,你的人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長大後,我們會觀察自己的情緒,會自己思考,有自己的堅持和嚮往。雖然面臨挫折和選擇時會遊移不定,但人生的喜悅和真實友情依然讓我們感到幸福。十八歲的我在日記本寫下了這段話。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心靈不雞湯—30歲的他,最終活成了他想活的樣子嗎?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近來有不少朋友提到三十歲的煩惱。告別二字頭以後,面對全新的人生階段,在職涯的路途上,似乎不是自己原本想像的那麼順風順水,反而有些迷惘,甚至有人遇到挑戰重重。
Thumbnail
人生的第二個十年的一些想法,關於自我反思及心態成熟
三十五歲,是個不上不下的年紀。褪去青澀,多了幾分成熟穩重;但離功成名就,似乎還有一段距離。這時候的你,是不是偶爾感到迷惘,對於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別擔心,你並不孤單。其實,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三十五歲只不過是個中繼點。現在停下腳步,好好審視自己,反而能跑得更穩、更遠。以下8點只要了解,你的人
Thumbnail
本週隨手記。(容光煥發的狀態寫出來的文字真的很有能量) 生活,生活就是種自己開心、自己快樂且充滿富足的狀態,生生不息。 - 『時間?』 小時候總是不懂長輩說年紀越大、越不想出門;隨著自己年紀慢慢往三邁進,我理解了。 以前總覺得很多聚會、很多朋友是經歷成長的表現;現在則是勇敢斷開無效社交、培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長大後,我們會觀察自己的情緒,會自己思考,有自己的堅持和嚮往。雖然面臨挫折和選擇時會遊移不定,但人生的喜悅和真實友情依然讓我們感到幸福。十八歲的我在日記本寫下了這段話。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心靈不雞湯—30歲的他,最終活成了他想活的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