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 (二) 誡信願真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1 分鐘
因該果海 果徹因源

《印光大師 文鈔菁華錄》

一、讚淨土超勝 ‧ 二、誡信願真切
三、示修持方法 ‧ 四、論生死事大
五、勉居心誠敬 ‧ 六、勸注重因果
七、分禪淨界限 ‧ 八、釋普通疑惑
九、諭在家善信 ‧ 十、標應讀典籍


二、誡信願真切


甲、示真信切願

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婆娑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此八種苦,貴極一時,賤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種是過去世所感之果,諦思自知,不須詳說,說則太費筆墨。

第八五陰熾盛苦,乃現在起心動念,及動作云為,乃未來得苦之因。因果牽連,相續不斷;從劫至劫,莫能解脫。

五陰者,即色、受、想、行、識也。色,即所感業報之身;受、想、行、識,即觸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等法,於六塵境,起惑造業;如火熾然,不能止息,故名熾盛也。又陰者,蓋覆義,音義與蔭同。由此五法,蓋覆真性,不能顯現。如濃雲蔽日,雖杲日光輝,了無所損;而由雲蔽故,不蒙其照。凡夫未斷惑業,被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顯現,亦復如是。

此第八苦,乃一切諸苦之本。修道之人,禪定力深,於六塵境界,了無執著,不起憎愛;從此加功用行,進證無生,則惑業淨盡,斬斷生死根本矣。然此工夫,大不容易。末世之中,得者實難。

故須專修淨業,求生極樂。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蓮花化生,無有生苦。純童男相,壽等虛空,身無災變;老病死等,名尚不聞,況有其實?追隨聖眾,親侍彌陀,水鳥樹林,皆演法音,隨己根性,由聞而證;親尚了不可得,何況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樓閣堂舍,皆是七寶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則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樂。

至於身則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離當處,便能於一念中,普于十方諸佛世界,作諸佛事,上求下化。心則有大智慧,有大辯才;於一法中,遍知諸法實相,隨機說法,無有錯謬;雖說世諦語言,皆契實相妙理。無五陰熾盛之苦,享身心寂滅之樂;故經云,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也。

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極樂之樂,樂莫能喻。深信佛言,了無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見,妄生猜度,謂淨土種種不思議勝妙莊嚴,皆屬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實境。若有此種邪知謬見,便失往生淨土實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正)與陳錫周書

* * *

彌陀為我發願立行,以期成佛。我違彌陀行願,以故長劫恒淪六道,永作眾生。了知彌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彌陀心中之眾生。心既是一,而凡聖天殊者,由我一向迷背之所致也。如是信心,可為真信。從此信心上,發決定往生之願,行決定念佛之行,庶可深入淨宗法界,一生取辦。一超直入如來地,如母子相會,永樂天常矣。(正)復永嘉某居士書八

* * *

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為了生死,則生死之苦,自生厭心;西方之樂,自生欣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念圓具。再加以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則佛力、法力、自心信願功德力,三法圓彰。猶如杲日當空,縱有濃霜層冰,不久即化。(正)復徐彥如軼如書

* * *

阿彌陀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又曰: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其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者,由阿彌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莊嚴故。

吾人所居之世界,則具足三苦八苦,無量諸苦,了無有樂,故名娑婆。梵語娑婆,此云堪忍;謂其中眾生,堪能忍受此諸苦故。然此世界,非無有樂,以所有樂事,多皆是苦;眾生迷昧,反以為樂。如嗜酒耽色,畋獵摴蒱等,何嘗是樂?一班愚夫,耽著不捨,樂以忘疲,誠堪憐愍。即屬真樂,亦難長久。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此事何能常恒?故樂境一過,悲心續起,則謂了無有樂,非過論也。

此世界苦,說不能盡;以三苦八苦,包括無遺。

三苦者:一、苦是苦苦,二、樂是壞苦,三、不苦不樂是行苦

  • 苦苦者,謂此五陰身心,體性逼迫,故名為苦。又加以恒受生老病死等苦,故名苦苦。
  • 壞苦者,世間何事,能得久長?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道尚然,何況人事?樂境甫現,苦境即臨;當樂境壞滅之時,其苦有不堪言者,故名樂為壞苦也。
  • 行苦者,雖不苦不樂,似乎適宜;而其性遷流,何能常住?故名之為行苦也。舉此三苦,無苦不攝。

八苦之義,書中備述。若知此界之苦,則厭離娑婆之心,自油然而生;若知彼界之樂,則欣求極樂之念,必勃然而起。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培其基址;再加以至誠懇切,持佛名號,求生西方,則可出此娑婆,生彼極樂,為彌陀之真子,作海會之良朋矣。(正)初機淨業指南序

* * *

肇法師云:天地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此語,且約未悟未證者言;實則此寶包括太虛,豎窮橫遍,亙古亙今,時常顯露。正所謂: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可不哀哉?唯我釋迦世尊一人,親得受用。餘諸眾生,經劫至劫,仗此寶威神之力,起惑造業,輪迴六道,了無出期;猶如盲人,親登寶山,不但不得受用,反更受彼所傷。

由是世尊,隨順機宜,為之開示,俾彼各各就路還家;於彼六根、六塵、六識、七大中,隨于何境,諦審觀察,以期親見此寶。然具般若之智照,直下蘊空卮盡者,雖則大有其人,而非末世鈍根眾生所能希冀。

於是遂開一特別法門,以期上中下根,同於現生,得其實益。令以深信切願,專念阿彌陀佛聖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久而久之,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則由三昧寶,證實相寶,方知此寶,遍滿法界。復以此寶,普施一切。以故自佛開此法門以來,一切菩薩、祖師、善知識,悉皆遵行此法。以其具足自他二力,校彼專仗自力者,其難易奚啻天淵之別。(續)念佛三昧寶王論疏序

* * *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願,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而念,即是以勢至反念念自性,觀音反聞聞自性,兩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來萬德洪名。久而久之,則即眾生業識心,成如來秘密藏。所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有緣遇者,幸勿忽諸。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況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續)楞嚴經楷書序

* * *

乙、勸祛疑生信

世間所有,若根身、即吾人之身若世界,即現在所住之天地皆由眾生生滅心中,同業世界別業根身所感,皆有成壞,皆不久長。身則有生、老、病、死,界則有成、住、壞、空。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者,此也。以因既是生滅,果亦不能不生滅也。

極樂世界,乃阿彌陀佛徹證自心本具之佛性,隨心所現不思議稱性莊嚴之世界,故其樂無有窮盡之時期。譬如虛空,寬廓廣大,包含一切,森羅萬象。世界雖數數成、數數壞,而虛空畢竟無所增減。汝以世間之樂,難極樂之樂。極樂之樂,汝未能見。虛空汝雖未能全見,當天地之間之虛空,汝曾見過改變否?

須知一切眾生,皆具佛性。故佛指釋迦佛令人念佛求生西方以仗阿彌陀佛之大慈悲願力,亦得受用此不生不滅之樂。以根身,則蓮花化生,無生老病死之苦;世界,則稱性功德所現,無成住壞空之變。雖聖人亦有所不知,況以世間生滅之法疑之乎?(正)復馮不疚書

* * *

其餘法門,小法則大根不須修,大法則小根不能修。唯茲淨土一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之,則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五逆、十惡,阿鼻種性,亦可預入其中。使如來不開此法,則末世眾生,欲即生了生脫死,便絕無企望矣。

然此法門如是廣大,而其修法又極簡易,由此之故,非宿有淨土善根者,便難諦信無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猶多疑之。不但二乘不信,權位菩薩,猶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薩,方能徹底了當,諦信無疑。

良以此之法門,以果覺為因心,全體是佛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非彼諸人智所能知故也。見正編龍舒淨土文序。能於此法深生信心,雖是具縛凡夫,其種性已超二乘之上。由以信願持佛名號,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覺海,故得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欲說淨土修法,若不略陳諸法仗自力了脫之難,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則不是疑法,便是疑自。若有絲毫疑心,則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實益也。由是言之,信之一法,可不急急講求,以期深造其極乎哉。(正)與陳錫周書

* * *

或曰:阿彌陀佛,安居極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一世界中念佛眾生,亦復無量無邊。阿彌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時普遍接引十方無量無邊世界之一切念佛眾生乎?
:汝何得以凡夫知見,推測佛境?姑以喻明,使汝惑滅。一月麗天,萬川影現,月何容心哉。

夫天只一月,而大海大江,大河小溪,悉現全月。即小而一勺一滴水中,無不各現全月。且江河之月,一人看之,則有一月當乎其人;百千萬億人,於百千萬億處看之,則無不各有一月當乎其人。若百千萬億人,各向東西南北而行,則月亦於所行之處,常當其人;相去之處,了無遠近。若百千萬億人,安住不動,則月亦安住不動,常當其人也。

唯水清而靜則現,水濁而動則隱。月固無取捨,其不現者,由水昏濁奔騰,無由受其影現耳。眾生之心如水,阿彌陀佛如月;眾生信願具足,至誠感佛,則佛應之,如水清月現也。若心不清淨,不至誠,與貪瞋癡相應,與佛相背,如水濁而動,月雖不遺照臨,而不能昭彰影現也。

月乃世間色法,尚有如此之妙,況阿彌陀佛,煩惑淨盡,福慧具足,心包太虛,量周法界者乎?

故華嚴經云: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故知遍法界感,遍法界應。佛實未曾起心動念,有來去相,而能令緣熟眾生,見其來此接引以往西方也。懷此疑者,固非一二;因示大意,令生正信。(正)初機淨業指南序

* * *

事理性相,空有因果,混而不分;但可學愚夫愚婦,顓蒙念佛。須致恭致敬,唯誠唯懇,久而久之,業消智朗,障盡福崇;此種疑心,徹底脫落。則佛之有無,己之有無,入佛之門徑,彼岸之確據,何待問人?

若不專心致志念佛,而於別人口裏討分曉,亦與看金剛經,而不知實相,看淨土文、西歸直指,而不生信心。以業障于心,不能領會,如盲睹日,日固在天,睹固在眼,其不見光相,與未睹時無異也。倘復其明,則一睹即見光相矣。

念佛一法,乃復明之最切要法。欲見實相之相,當竭誠於此法,必有大快所懷之時矣。真我欲親見,非大徹大悟不可;欲證,非斷惑證真不可;欲圓證,非三惑淨盡,二死永亡不可。若論所在,則閣下之長劫輪迴,及現今之違理致詰,皆承真我之力而為之。以背覺合塵,故不得真實受用。譬如演若之頭,衣裏之珠,初未嘗失,妄生怖畏,妄受窮困耳。(正)復顧顯微書

* * *

眾生習氣,各有所偏;愚者偏於庸劣,智者偏于高上。若愚者安愚,不雜用心,專修淨業,即生定獲往生;所謂其愚不可及也。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猶然從事於仗佛慈力,求生淨土一門,是之謂大智。倘恃己見解,藐視淨土,將見從劫至劫,沈淪惡道,欲再追隨此日之愚夫,而了不可得。

彼深通性相宗教者,吾誠愛之慕之,而不敢依從。何也?以短綆不能汲深,小楮不能包大故也。非曰一切人皆須效我所為。若與我同卑劣,又欲學大通家之行為,直欲妙悟自心,掀翻教海。吾恐大通家不能成,反為愚夫愚婦老實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憐憫,豈非弄巧翻成大拙,騰空反墜深淵乎哉?一言以蔽之,曰自審其機而已矣。(正)復永嘉某居士書九

* * *

當今之世,縱是已成正覺之古佛示現,決不另於敦倫盡分,及注重淨土法門外,別有所提倡也。使達摩大師現于此時,亦當以仗佛力法門而為訓導。時節因緣,實為根本。違悖時節因緣,亦如冬葛夏裘,饑飲渴食,非唯無益,而又害之。(續)復王德周書一

* * *

善導,彌陀化身也。其所示專修,恐行人心志不定,為餘法門之師所奪,歷敘初二三四果聖人,及住行向地等覺菩薩,末至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現身放光,勸捨淨土,為說殊勝妙法,亦不肯受。以最初發願專修淨土,不敢違其所願。善導和尚,早知後人這山看見那山高,渺無定見,故作此說,以死盡展轉企慕之狂妄偷心。(正)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 * *

昔大智律師,深通台教,嚴淨毗尼,行願精純,志力廣大,唯於淨土,不生信向。後因大病,方知前非。嗣後二十餘年,手不釋卷,專研淨土,方知此法,利益超勝;遂敢於一切人前,稱性發揮,了無怖畏。(正)復戚智周書二

* * *

善得益者,無往而非益。鴉鳴鵲噪,水流風動,無不指示當人本有天真。禪宗所謂祖師西來大意況光之文鈔,文雖拙樸,所述者皆佛祖成言,不過取其意而隨機變通說之,豈光所杜撰乎哉?光乃傳言譯語,令初機易於曉了耳。然雖為初機,即做到極處,亦不能捨此別修。(正)復戚智周書

* * *

末世凡夫,欲證聖果,不依淨土,皆屬狂妄。參禪縱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地位,尚是凡夫,不是聖人。光極庸劣,無學問,而確有不隨經教、知識、語言、文字所轉之守。汝若肯信,且從易下手、易成就法上著力。(三)復謝慧霖書

* * *

徹祖、省祖之少著作,亦各人之心願耳。其道德之優劣,固不以著作之多少為定。古今有法身示現,但少數言句,無所著作者,多多也。何得在此處生疑?須知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只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縱饒讀盡大藏,亦不過為成就此事而已。(三)復唯佛居士書

* * *

今為彼寄安士全書一部,祈於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一段注及證,並萬善先資、欲海回狂、西歸直指,各書之問答辨惑處,詳細研閱,方不致自己把自己當做無根之人。雖暫活幾十年,一死便消滅無有,豈不可憐之極?若知身死而神不滅,則其為壽也,何止天長地久?若肯修持,求生西方,則盡未來際作一切眾生之大導師,豈不偉然大丈夫哉?(三)復周善昌書

* * *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謂盲聾喑啞不得往生?佛說八難中有盲聾喑啞,謂其難以入道而已。果能專精念佛,雖聾子不能聽經及善知識開示,瞎子不能看經,究有何礙?喑者無聲,啞者不會說話,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現生親得念佛三昧,臨終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此等人不認真念佛,則不得往生;非此等人雖念佛亦不得往生也。

至於殘廢缺手缺腳者,與此盲聾喑啞者同。此之說話,蓋是誤會往生論偈之所致也。偈云: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善根人所生之世界,絕無有可以譏毀,可以厭嫌之名字耳。下即列出譏嫌之名數種,即女人,六根不具足之人,及聲聞緣覺之二乘人,故曰,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乃謂西方無有女人,與六根不完足人,及小乘人;西方雖有小乘人名字,然皆屬發大乘心者,絕無不發大心之聲聞緣覺人耳。非謂此世界之修行者,無智慧人認做此等人不得生西方,其錯大矣。(三)復宗靈法師書

* * *

昔西域戒賢論師,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國由宿業故,身嬰惡病。其苦極酷,不能忍受,欲行自盡。適見文殊、普賢、觀世音三菩薩降。謂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國王,惱害眾生,當久墮惡道;由汝宏揚佛法,故以此人間小苦,消滅長劫地獄之苦,汝宜忍受。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將謂戒賢非得道高僧,或將謂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慘病,佛法有何靈感利益乎。倘造惡之人,現得福報,亦復如是起邪見心,不知皆是前因後果,及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或轉現報輕報為後報重報等,種種複雜不齊之故也。(續)復周頌堯書

* * *

佛法大無不包,細無不舉;譬如一雨普潤,卉木同榮;修身齊家,治國親民之道,無不具足。

古今來文章蓋一時,功業喧宇宙者,與夫至孝仁人,千古景仰,人徒知其跡,而未究其本;若詳考其來脈,則其精神志節,皆由學佛以培植之。他則不必提起,且如宋儒發明聖人心法,尚資佛法以為模範,況其他哉。但宋儒氣量狹小,欲後世謂己智所為,因故作闢佛之語,為掩耳盜鈴之計。自宋而元而明,莫不皆然。試悉心考察,誰不取佛法以自益?

至於講靜坐,講參究,是其用功之發現處;臨終預知時至,談笑坐逝,乃其末後之發現處。如此諸說話,諸事跡,載于理學傳記中者,不一而足,豈學佛即為社會之憂乎?(正)復永嘉某居士書一

* * *

大覺世尊,善治眾生身心等病,善使天下太平,人民安樂。

心病者何?貪瞋癡是。既有此病,則心不得其正,而逐情違理之念,熾然而起。此念既起,必欲遂己所欲,則殺盜淫之劣心,直下現諸事實矣。所謂由惑造業,由業招苦,經塵點劫,無有了期。

如來愍之,隨彼眾生之病,為之下藥。為彼說言,貪瞋癡心,非汝本心。汝之本心,圓明淨妙,如淨明鏡,了無一物;有物當前,無不徹照。物來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隨物轉。迷心逐境,是名愚夫;背塵合覺,使入聖流。

人若知此,心病便愈。心病既愈,身病無根;縱有寒熱感觸,亦無危險。心既得其正,身隨之而正。以既無貪瞋癡之情念,何由而有殺盜淫之劣行乎?人各如是,則民胞物與,一視同仁。又何有爭地爭城,互相殘殺之事乎?以故古之聰明睿智之王臣,無不崇奉而護持者,以其能致治於未亂,保邦于未危,不識不知,致太平於無形跡中也。(續)香光蓮社三聖殿記

* * *

須知一句阿彌陀佛,持之及極,成佛尚有餘,將謂念彌陀經、念佛者,便不能滅定業乎?佛法如錢,在人善用。汝有錢則何事不可為?汝能專修一法,何求不得?豈區區持此咒、念此經,得此功德,不得其餘功德乎?(正)復周智茂書

* * *

丙、勉具足信願

當須發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不願更受,即為人天王身,及出家為僧,一聞千悟,得大總持,大宏法化,普利眾生之高僧身,亦視之若毒荼罪藪,決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決定,則己之信願行,方能感佛;佛之誓願,方能攝受。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直登九品,永出輪迴矣。(正)復高邵麟書三

* * *

須知西方極樂世界,莫說凡夫不能到,即小乘聖人亦不能到,以彼係大乘不思議境界故也。小聖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縱修其餘一切勝行,並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願最為要緊。

蕅益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能信得及,許汝。(正)復高邵麟書三

* * *

raw-image


念佛之法,重在信願。信願真切,雖未能心中清淨,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志心念佛為能感,故致彌陀即能應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無動相,但無狂風巨浪,則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現矣。感應道交,如母子相憶。彼專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於不知此義故也。(正)復黃涵之書三

* * *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業所牽,及轉地獄重報,作現生輕報。偶罹此殃,但於平日有真切信願,定于此時蒙佛接引。若夫現證三昧,固已入於聖流;自身如影,刀兵水火,皆不相礙。縱現遇災,實無所苦。而茫茫世界,曾有幾人哉?(正)復永嘉某居士書三

* * *

凡誦經持咒,禮拜懺悔,及救災濟貧,種種慈善功德,皆須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一有此心,便無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則業愈大;再一來生,難免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之三惡道中。若欲再復人身,再遇淨土即生了脫之法門,難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求來生人天福報,即是違背佛教。如將一顆舉世無價之寶珠,換取一根糖吃,豈不可惜?(續)一函遍復

* * *

須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若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向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而心不專一,往生便難決定矣。(正)與陳錫周書

* * *

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別的罪有無且勿論,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的了不得。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眾生,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若求來生,則無大道心,縱修行的功夫好,其功德有限;以係凡夫人我心做出來,故莫有大功德。況汝從無量劫來,不知造了多少罪業;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是故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惡業容易消;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三)復智正居士書

* * *

須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此三不可思議,若無信願念佛之志誠心,則無由發現。有志誠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種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即得顯現。如乘大火輪,又遇順風,不離當念,即生西方。(續)示馮右書臨終法語

* * *

無量壽經,乃至十念,咸皆攝受,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者。此約平時說,非約臨終說。以其既有五逆之極重罪,又加以邪見深重,誹謗正法,謂佛所說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誆騙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根據,實無其事。由有此極大罪障,縱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無極慚愧、極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

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阿鼻地獄相現時說。雖不說誹謗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必不能不謗正法。若絕無謗法之事,何得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無謗法、彼有謗法解者,亦極有理;但既不謗法,何又行三種大逆乎?

是知四十八願,係約平時說;觀經下下品,是約已見地獄至極之苦相說。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聞佛名,哀求救護;了無餘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雖是乍聞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故雖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願,乃約平時說;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說。由時事不同,故攝否有異;謂為衝突,則成鑿死卯子漢矣。(續)復善覺師書

* * *

其在花中十二大劫者,以在生罪業重而善根淺,故花開最為遲延也。然此人在花中之快樂,勝於三禪天之樂。世間之樂,三禪最為第一。又何欠憾乎哉?(三)復恒慚師書

* * *

良以佛視眾生,猶如一子。於善順者,固能慈育;於惡逆者,倍生憐愍。子若回心向親,親必垂慈攝受。又復眾生心性,與佛無二;由迷背故,起惑造業,錮蔽本心,不能彰顯。倘能一念回光,直同雲開月現。性本不失,月屬固有;故得歷劫情塵,一念頓斷。又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正)南五台西林茅蓬記


>> 續下一頁 : (三) 示修持方法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相關: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佛說十善業道經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依止善導大師 持念彌陀名號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avatar-img
13會員
352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印光大師: 淨土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圓頓法門。以故等覺菩薩。已鄰佛地。尚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逆惡罪人。將墮阿鼻。若能稱念洪名。即預末品。法門之妙。無以復加。世每以愚夫愚婦。悉能修持。謂為淺近。致令如來究竟度生之心。鬱而未暢。眾生現生出苦之道。塞而罔通。
淨土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圓頓法門。以故等覺菩薩。尚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逆惡罪人將墮阿鼻。若能稱念洪名。即預末品。法門之妙無以復加。世謂為淺近。致令如來究竟度生之心鬱而未暢。眾生出苦之道塞而罔通。真歇了禪師云。念佛法門。徑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機。
念佛法門為易行道,念佛有四:(一)實相念(二)觀想念(三)觀像念(四)持名念。持名念佛,更為簡易精深,直截了當,契理契機,萬修萬去。故持名一法稱為徑中之徑。阿彌陀經說:執持名號。無量壽經說: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觀經說: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一心代為生生世世及現在生中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冤親等眾,頂禮三寶,求哀懺悔,普代法界眾生,迴向西方極樂世界,同生淨土,同圓種智。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所以我們這個心很廣大,這個孝也是真正的大孝,不光是孝順今生的父母,所以使得我們一個人就是偉大了,這是學佛殊勝的意義。
你現在念佛,阿彌陀佛就是你的本尊,你要成就,那就是阿彌陀佛啊! 這成就的根本靠阿彌陀佛嘛。所以本尊,你要修法,有的人修綠度母、有的修觀音、修金剛薩埵,那麽這是你的本尊,那你成就就是成就(你修的那個佛菩薩),修綠度母先成就綠度母嘛,這是成就的根本。
【一心觀禮,從上以來,蓮宗諸祖,暨弘宗演教,皈向淨土,諸大善知識,以及本身皈依、授戒、傳法、灌頂,諸位大師。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佛法是到了末法了,一直從現在到最後,法都滅完了,還有一百年的時候,就靠這部《無量壽經》來弘淨土,這個是肯定的。
印光大師: 淨土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圓頓法門。以故等覺菩薩。已鄰佛地。尚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逆惡罪人。將墮阿鼻。若能稱念洪名。即預末品。法門之妙。無以復加。世每以愚夫愚婦。悉能修持。謂為淺近。致令如來究竟度生之心。鬱而未暢。眾生現生出苦之道。塞而罔通。
淨土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圓頓法門。以故等覺菩薩。尚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逆惡罪人將墮阿鼻。若能稱念洪名。即預末品。法門之妙無以復加。世謂為淺近。致令如來究竟度生之心鬱而未暢。眾生出苦之道塞而罔通。真歇了禪師云。念佛法門。徑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根器。傍引中下之機。
念佛法門為易行道,念佛有四:(一)實相念(二)觀想念(三)觀像念(四)持名念。持名念佛,更為簡易精深,直截了當,契理契機,萬修萬去。故持名一法稱為徑中之徑。阿彌陀經說:執持名號。無量壽經說: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觀經說: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一心代為生生世世及現在生中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冤親等眾,頂禮三寶,求哀懺悔,普代法界眾生,迴向西方極樂世界,同生淨土,同圓種智。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所以我們這個心很廣大,這個孝也是真正的大孝,不光是孝順今生的父母,所以使得我們一個人就是偉大了,這是學佛殊勝的意義。
你現在念佛,阿彌陀佛就是你的本尊,你要成就,那就是阿彌陀佛啊! 這成就的根本靠阿彌陀佛嘛。所以本尊,你要修法,有的人修綠度母、有的修觀音、修金剛薩埵,那麽這是你的本尊,那你成就就是成就(你修的那個佛菩薩),修綠度母先成就綠度母嘛,這是成就的根本。
【一心觀禮,從上以來,蓮宗諸祖,暨弘宗演教,皈向淨土,諸大善知識,以及本身皈依、授戒、傳法、灌頂,諸位大師。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佛法是到了末法了,一直從現在到最後,法都滅完了,還有一百年的時候,就靠這部《無量壽經》來弘淨土,這個是肯定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生死事大~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
所以當我們遇到業力現前,懺悔業障,甘心忍受,一心念佛──道晟法師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俗的執著,要越輕越好!世俗的執著有,還是會「帶業」往生;如果太重,重到往生淨土的意願,已經不想往生了。有的人希求淨土,有人是希求穢土。 有的人修著,都沒有修「出離心」,結果發現其實自己的心都在五濁惡世。蓮花生大士開示:「如果你只追求自身的幸福和安樂,你將與無上佛道無緣。」
Thumbnail
佛慈悲憐 何致於斯 天諦不揭 兆民萬惑 惡人不報 天理何期 蒼生苦 神佛也苦 學庸95.11.09/12:37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慚愧如服,可以莊嚴身心;懺悔如水,可以淨化性靈。—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仁》
Thumbnail
生死事大~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回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
所以當我們遇到業力現前,懺悔業障,甘心忍受,一心念佛──道晟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