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修捷要報恩談 (三十一) 普禮三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願此三十二拜文 ‧ 久住於世 ‧ 令有緣眾生 ‧ 深信受持 ‧ 正念念佛


淨修捷要夏蓮居老居士 著
淨修捷要報恩談黃念祖居士 講


韋陀護法菩薩

韋陀護法菩薩

《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三十拜 普禮三寶


《拜文》【一心觀禮,盡虛空遍法界,常住三寶,十方護法菩薩,金剛、梵、天、龍、神,聖賢等眾。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底下是觀禮「盡虛空,遍法界,常住三寶。」也就是普禮三寶,佛法僧三寶。十方的護法菩薩,我們密法裏頭三個根本,這也就是一個根本。我們密法裏三根本,是「上師、本尊、護法」,這都是你的根本方面的,你應當尊敬的,應當依靠的。

「上師」是加持的根本,密宗是靠加持力。像我們淨土宗,臨死的時候,佛來接引就是加持力。現在十方佛、阿彌陀佛派人來護持你,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來攝受你,都是加持力。這在密宗就更强調,就是强調加持力。

這個加持以上師爲根本,就好像電廠這個電,通過上師這個導線送到您的住宅,因爲這個傳導。那是有發電廠,但是你的住宅之間,你要依靠導線,誰是導線?老師是導線,所以這個上師是加持的根本。

「本尊」,我們不但是要靠自己的力量,而且得到佛菩薩的加持,這樣起作用那不更快嗎?再有就是你要成就,要得到覺悟,要跟佛一樣的覺悟,這個成就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

你現在念佛,阿彌陀佛就是你的本尊,你要成就,那就是阿彌陀佛啊,是不是?這成就的根本靠阿彌陀佛嘛。所以本尊,你要修法,有的人修綠度母、有的修觀音、修金剛薩埵,那麽這是你的本尊,那你成就就是成就(你修的那個佛菩薩),修綠度母先成就綠度母嘛,這是成就的根本。

還有事業方面,你要度衆生啊,要滿足衆生的許多願,要辦成很多事情。就是說我要印經也是事業呀,你也要有經費,有地方,有人的幫助,要有好多好多事情,你才能印出一部書來。所以辦事業,事業的根本就是「護法」。這世間也有,他幫你的忙,或者是把錢送來,或者幫你做校對,這個是人的護法;還有虛空中有許多護法神,這些護法。所以這是事業的根本,這三根本。這個(一拜)就是事業的根本,也跟這個是一個意思。

raw-image

我頂禮「三寶」,而最特別的是十方的護法菩薩。韋陀菩薩大家都知道,這是護法菩薩,所以這個顯教的經典上供的時候,有護法伽籃、韋陀、諸天,護法伽籃也是要普禮尊敬,恭敬護法啊。

還有「金剛」,金剛是現威猛相的佛。還有「梵」,「梵」是色界天,稱爲梵天,很清淨。「天」,就是包括各種天,梵天、欲界天。「龍」「神」,這個天、龍擱在一起就是代表「天龍八部」,天龍八部也叫龍神八部,所以天、龍、神三個字擱在一塊,這三個字是代表三個方面,暗攝了八個方面。

這個「八部」我就不多念了,裏頭包括「金翅鳥」。佛前有個金翅鳥,金翅鳥在海裏頭吃龍,就好像鷄吃小蟲子一樣,所以龍就沒辦法,求佛保護,佛就把袈裟分給牠們,一條龍掛一絲,龍頭上纏了一絲佛的袈裟,金翅鳥就不吃牠了。那海水,讓這兩個翅膀扇子一搧,海水就都搧到一邊去了,吃龍跟那鷄吃蟲子一樣,這是金翅鳥;阿修羅等等,所以這是「八部」。

這一切「聖賢」等,這裏「金剛」就是「聖」,有很多護法是「賢」。還有很多護法還沒出六道,這也有,他也是在那兒護法,他還是屬於鬼神。鬼神,你看他是在天,就沒出六道,龍就比天還低一點,這都是一些「護法」。總之他們既然都在護持正法,我們就對他恭敬,而且是事業的根本。


>> 續下一頁 : 第三十二拜 普代懺悔迴向


佛號梵唄: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求生淨土

回向發願

念佛既畢。即云 :

弟子(某)。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
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
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願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淨因增長。
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
佛及眾聖。手持金臺。來迎接我。如一念頃。生極樂國。
花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相關:
. 念佛的十種功德利益
. 佛說十善業道經
. 認識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善美

. 《西方發願文》— 蓮池大師
. 《西方發願文注》— 省庵大師
. 《淨土或問》— 蕅益大師
. 《示念佛法門》— 蕅益大師
. 《普勸念佛文》及其 釋義 — 蓮池大師
. 《七筆勾》— 蓮池大師
. 《西方合論》— 袁宏道

>> 回主頁: 淨土法門經論必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念相應一念佛
17會員
417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一念相應一念佛的其他內容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21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2025/04/19
善財童子是我們學習佛法、實踐佛法的榜樣。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啟示我們學佛的歷程,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鍥而不捨的毅力,並虛心學習佛法,所學的對象不只是學習他的長處,即使是外道,也不妨虛心求教。這種開廣寬宏的求學心態,值得我們後人效法。所以,我們要像善財童子那樣,學世出世間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50208 本尊指引前行3 - 用盡全力 人問:顯教有本尊法嗎? 當然有。 顯教行者,一定會專修某位佛菩薩,無論是:彌陀、藥師、觀音、地藏..等等。 再問:哪是如何修持的? 黃念祖老師在「顯密圓通集」寫到以下「十六字訣」: 理明信深; 願切行專;
Thumbnail
20250208 本尊指引前行3 - 用盡全力 人問:顯教有本尊法嗎? 當然有。 顯教行者,一定會專修某位佛菩薩,無論是:彌陀、藥師、觀音、地藏..等等。 再問:哪是如何修持的? 黃念祖老師在「顯密圓通集」寫到以下「十六字訣」: 理明信深; 願切行專;
Thumbnail
我們必須思惟 阿彌陀佛的本體之中,已經完全涵括所有上師、本尊、諸佛菩薩的功德智慧。對 阿彌陀佛作頂禮、讚嘆、供養等,是自己獲得上師三寶一切加持的不二法門。因此,我們絕不能生起上師、本尊、諸佛菩薩本體有差別的不淨分別念。
Thumbnail
我們必須思惟 阿彌陀佛的本體之中,已經完全涵括所有上師、本尊、諸佛菩薩的功德智慧。對 阿彌陀佛作頂禮、讚嘆、供養等,是自己獲得上師三寶一切加持的不二法門。因此,我們絕不能生起上師、本尊、諸佛菩薩本體有差別的不淨分別念。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20231107 如何區分本尊與護法? 同學問:如何區分本尊與護法? 我:這是個好問題。 在密教裡,強調三個角色:上師、本尊、護法。 『上師』是什麼? 就是:給予「皈依」與「灌頂授權」的大善知識。 最好祂有「實際」的修持經驗。 (注意:「實際」這兩個字
Thumbnail
20231107 如何區分本尊與護法? 同學問:如何區分本尊與護法? 我:這是個好問題。 在密教裡,強調三個角色:上師、本尊、護法。 『上師』是什麼? 就是:給予「皈依」與「灌頂授權」的大善知識。 最好祂有「實際」的修持經驗。 (注意:「實際」這兩個字
Thumbnail
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
Thumbnail
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
Thumbnail
最有功德的修行 擁有許多的財寶,不如擁有一個如意滿願寶! 心中經常有上師,聽上師教言,憶念、祈禱、供養上師,能快速地成就善願,快速地獲得破悟的功德。 金剛乘的核心就是修上師法,對上師有信歸之心,經常祈禱,能讓加持能量進入你的心竅,消融我執,對空性的覺受,會自然而然的產生。 為何學佛修行依止上師
Thumbnail
最有功德的修行 擁有許多的財寶,不如擁有一個如意滿願寶! 心中經常有上師,聽上師教言,憶念、祈禱、供養上師,能快速地成就善願,快速地獲得破悟的功德。 金剛乘的核心就是修上師法,對上師有信歸之心,經常祈禱,能讓加持能量進入你的心竅,消融我執,對空性的覺受,會自然而然的產生。 為何學佛修行依止上師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我們看到今天發下去的附表三「十大願王一中具十」的這個附表,這是民國初年慈舟大師在《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裡面的開示。 我們看到第一個、禮敬諸佛。 它怎麼樣拓展成一中具十呢? 第二個、便禮便讚。 第三個、身心供養。 第四個、為懺而禮。 第五個、喜德而禮。
Thumbnail
良因和尚 2018宣講於道山寺 佛七 我們看到今天發下去的附表三「十大願王一中具十」的這個附表,這是民國初年慈舟大師在《普賢行願品親聞記》裡面的開示。 我們看到第一個、禮敬諸佛。 它怎麼樣拓展成一中具十呢? 第二個、便禮便讚。 第三個、身心供養。 第四個、為懺而禮。 第五個、喜德而禮。
Thumbnail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時間: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一日(農曆十一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普賢十大願: 一者、 第二是、「稱讚如來」 第三是、「廣修供養」 教務主任: 院長!魚放入台灣海峽,會再被人抓走! 院長開示: 第四、「懺悔業障」 教務主任: 院長!心若不轉,怎麼會有力?大部份都被業報纏身。 院長開示:
Thumbnail
家庭教育・信正捨邪 (二)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近來身體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兒孫甚多,當以家事號事〔公司行號〕,交與兒輩經理。自己作一箇一事不理之閒人,日夕於清淨心中,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必定可以現得身心安樂,臨終往生西方。 〈續編上冊 致陳彥清居士書〉
Thumbnail
家庭教育・信正捨邪 (二)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近來身體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兒孫甚多,當以家事號事〔公司行號〕,交與兒輩經理。自己作一箇一事不理之閒人,日夕於清淨心中,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必定可以現得身心安樂,臨終往生西方。 〈續編上冊 致陳彥清居士書〉
Thumbnail
時間的流轉是這麼無常,不知大家有驚覺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的問題否?佛經說「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今日我們大家很有福報,最起碼在人生四大難逢的因緣中,我們已經有前三大因緣,那麼最後「善知識難遇」的因緣,應該如何去把握呢?這個問題,我們要有一份認識,今天我就提出這個問題
Thumbnail
時間的流轉是這麼無常,不知大家有驚覺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的問題否?佛經說「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今日我們大家很有福報,最起碼在人生四大難逢的因緣中,我們已經有前三大因緣,那麼最後「善知識難遇」的因緣,應該如何去把握呢?這個問題,我們要有一份認識,今天我就提出這個問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