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產出零產出的碩博士生,其寫作能力一定有這三個失敗特徵:

更新於 2024/09/1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 只把寫作當作任務,沒有長期投資: - 很多研究生只將寫作視為完成學業任務的一部分,忽略了寫作的真正力量。良好的寫作不僅是展現研究成果,更是構建學術聲望和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寫作的速度和質量直接影響他人對你的認知,能否迅速且清晰地表達你的研究,往往決定了你的研究是否能在學術界得到廣泛認可。


2. 拖到最後才開始寫草稿: - 學生經常等到研究某一階段完全結束才開始撰寫相關文獻,這樣很容易錯過在研究過程中進行調整的機會。即時的寫作和反饋可以幫助研究者發現潛在的錯誤和不足,及時修正,從而提升研究的整體質量和效率。此外,即時更新研究進展同時也能保持研究團隊和指導教授的高度參與和投入。


3. 不把持續練習寫作當一回事: - 寫作如同任何技能一樣,需要通過持續的練習來提升。設立像是「寫作日曆」這樣的計劃,對於提升寫作技巧和效率極為有幫助。透過每日固定撰寫300-500字的思考或啟發,不僅能增強學生對自己研究主題的深度理解,還能逐步建立起能將複雜研究內容轉化為清晰文本的能力。


你還有因為不會寫作吃過哪些虧嗎?

avatar-img
526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碩博士生必備的「假說思維」:掌握 Abduction 推理來強化研究創新】 ── 1. 如何運用溯因推理 2. 假設與假說的關鍵差異 3. 提升研究創造力的核心思維 作為碩博士生,研究的核心不僅僅是驗證既有理論,更重要的是提出創新的假說,探索未解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從現有的事實中推導出合
「執行階段將 Do 定量化,就是 KDI (Key Do Indicator),代表"計畫可以執行到什麼程度"。」 「行動只在於做與不做,能做或不能做,很容易控制。而制定KDI,要區分完結型的DO 與持續行的 DO。」 這段討論,節錄自日本作家富田和成[1]於2017年9月29日出版中文
1. 持續展現出來自學歷的優越感: - 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中,學生從高中到大學,甚至進入研究所,往往因為考入特定的名校而感到自豪。這種根深蒂固的優越感可能會導致學生對來自不同學術背景的同儕產生不必要的偏見,影響了團隊合作與知識交流的品質,也可能在無形中限制了自己接受新觀點的機會。 2. 在社群
在碩博士的求學過程中,無論是研究進展還是生活中的挑戰,改變和不確定性是常態。學術研究本身就充滿了反覆試驗和不斷調整,因此,培養耐性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陳海賢老師提出的實踐四個環節——尋找線索、嘗試行動、反思反饋、迭代行動——為碩博士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框架來面對變化,並幫助我們在學術生涯中更有
「商,是雙向選擇的結果。」 「任何一個商,都包含著嘗試,猜想,試錯,然後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一個正確的答案,其實隱藏著許多錯誤,只不過一旦正確答案出現,這些錯誤就隱身,沈底,看不見了。」 「錯誤都是沈底的,你是看不見的----你看到的都是正確的。」 這段討論,節錄自吳伯凡
1. 挑戰過多,導致過勞: - 當研究生面對過多的挑戰時,往往容易感到壓力過大,最終耗盡精力。這種狀態下,學生難以維持學習與研究的質量,可能導致情緒低落或健康問題,甚至可能放棄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 2. 挑戰過少,導致停滯不前: - 如果挑戰不足,研究生容易陷入一種無所事事的狀態,學習與研
【碩博士生必備的「假說思維」:掌握 Abduction 推理來強化研究創新】 ── 1. 如何運用溯因推理 2. 假設與假說的關鍵差異 3. 提升研究創造力的核心思維 作為碩博士生,研究的核心不僅僅是驗證既有理論,更重要的是提出創新的假說,探索未解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從現有的事實中推導出合
「執行階段將 Do 定量化,就是 KDI (Key Do Indicator),代表"計畫可以執行到什麼程度"。」 「行動只在於做與不做,能做或不能做,很容易控制。而制定KDI,要區分完結型的DO 與持續行的 DO。」 這段討論,節錄自日本作家富田和成[1]於2017年9月29日出版中文
1. 持續展現出來自學歷的優越感: - 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中,學生從高中到大學,甚至進入研究所,往往因為考入特定的名校而感到自豪。這種根深蒂固的優越感可能會導致學生對來自不同學術背景的同儕產生不必要的偏見,影響了團隊合作與知識交流的品質,也可能在無形中限制了自己接受新觀點的機會。 2. 在社群
在碩博士的求學過程中,無論是研究進展還是生活中的挑戰,改變和不確定性是常態。學術研究本身就充滿了反覆試驗和不斷調整,因此,培養耐性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陳海賢老師提出的實踐四個環節——尋找線索、嘗試行動、反思反饋、迭代行動——為碩博士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框架來面對變化,並幫助我們在學術生涯中更有
「商,是雙向選擇的結果。」 「任何一個商,都包含著嘗試,猜想,試錯,然後有一個明確的結果。」 「一個正確的答案,其實隱藏著許多錯誤,只不過一旦正確答案出現,這些錯誤就隱身,沈底,看不見了。」 「錯誤都是沈底的,你是看不見的----你看到的都是正確的。」 這段討論,節錄自吳伯凡
1. 挑戰過多,導致過勞: - 當研究生面對過多的挑戰時,往往容易感到壓力過大,最終耗盡精力。這種狀態下,學生難以維持學習與研究的質量,可能導致情緒低落或健康問題,甚至可能放棄正在進行的研究項目。 2. 挑戰過少,導致停滯不前: - 如果挑戰不足,研究生容易陷入一種無所事事的狀態,學習與研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當你習慣用這種方式寫作,那自然很難去想像它能夠走向訂閱制的模樣,因為你自己也心知肚明:到目前為止,你的每一篇品牌下的文章是斷裂的、鬆散的,沒有一致明確到可以讓讀者一眼看出「就是你」的主軸展演。那這種情況下還想去搞訂閱制根本是不可能的。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Hi 我是 VK~ 去年底,看到專門在討論思考方式、決策,或是如何學得更好等主題的熱門網站 Farnam Street 創辦人 Shane Parrish 出了新書《Clear Thinking》。 身為他文章長期讀者的我,二話不說去找了這本新書來看,斷斷續續地看,直到最近才把這本《Clea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1. 固守單一專業而不擴展視野: 許多年輕研究生進入學術界後,便專注於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他們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內深耕細作,未來必能取得成功,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使他們忽視了跨學科合作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固守單一專業的結果是研究視野狹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學術環境,也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1. 固守單一專業而不擴展視野: 許多年輕研究生進入學術界後,便專注於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他們認為只要在某個領域內深耕細作,未來必能取得成功,並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這樣的心態往往使他們忽視了跨學科合作和多元化發展的重要性。固守單一專業的結果是研究視野狹窄,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學術環境,也
1. 未了解小朋友心中的優先事項 - 每個進入實驗室的後輩心中都有不同的優先事項。有些人只是希望在履歷上多一行實習經驗,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可能較少。有些人則希望完成一個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推薦信,他們會更加專注並投入時間。有些人想藉此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對研究題目的選擇會更加謹慎。而有些人則
1. 不持續重複練習: -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學習新技能或開始新項目時,因為初期的困難和挫折而放棄。然而,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持續的重複練習。比如,寫讀書筆記這項技能,需要不斷地記錄和反思,才能逐漸提高。正如投籃一樣,開始時可能很多球都投不進,但隨著練習次數增加,逐漸掌握了投籃的技巧,成功率自然也
1. 只專注於研究技術,忽視科學家的全方位技能: - 這類學生往往只關注實驗和研究,對於技術層面的深入探討有極大的熱情。然而,他們忽略了科學家日常工作中的其他重要部分,例如組織管理、人員招聘、研究方向的選擇和實驗室的運營。這些技能對於成為一名全面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如果只具備技術能力,將來在科
1. 缺乏社會與研究社群影響力的描述: - 許多年輕的學生由於知識面窄,缺乏社會經驗,無法清楚描述研究主題在社會與研究社群中的影響力。他們常常只會聚焦於技術細節,忽略了研究的廣泛背景和重要性,導致導入環節不夠吸引人,也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和興趣。 2. 忽視具體應用挑戰的闡述: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1. 認為正式學習就是全部: - 許多學生以為只要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和練習就足夠。然而,正式學習只是入門,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壓力下,運用所學並交出成果。缺乏實戰經驗的學生常常在面臨現實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無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Thumbnail
研究生寫論文的獨特心路歷程,包括選擇指導教授的趣聞軼事、與指導教授的交手紀事,以及最後的口試心得。文章從幽默機智的角度描述了研究生打磨自己的過程。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