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當專任老師的時候,總覺得『帶學生出門』很麻煩!要搞定許多細節與流程,包括事前的探路場勘,校內還要幫學生請公假、辦保險、發及收家長同意書、行前說明、若要跨夜還要搞定遊覽車及食宿等,出門後還要顧前顧後做好風險管理……好多事啊!還是待在教室裡上課輕鬆!
但當導師之後,我變成蠻期待能和學生一起出去玩?!我竟然願意克服上述諸多麻煩,還期待和學生一起離開校園出去玩?!到底這心態是怎麼轉變的?
我覺得……應該是當導師後,發覺有時候學生的"心"真的會苦苦的,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原因吧,所以,若能離開教室,走到戶外,的確會有鬆一口氣的感覺~
但"以課之名"的出門,還是要跟"學習"有掛勾的啦!
拜108課綱之賜,多元選修課程讓各校自主,升學輔導機制也變多元,所以除了傳統的"畢業旅行"之外,現在的確有更多機會跟學生一起"出門學習",當然我與同仁仍然扮演著指導老師的角色,但我們也期待過程中有機會寓教於樂!
例如利用假日到宜蘭的鄉間做田野調查,晚上還可以順便做星空觀測,過程中會看到學生除了課堂上的另外一面!
學校附近就能搞定的則可以一起到近郊的風景區走走,做地形、天氣與植被的觀測,還能跟學生一起放風箏(利用風箏進行觀測),每次放風箏都會在天空遇到老鷹一起來玩,牠們繞著我們的風箏盤旋,這幾年下來,我真的確定老鷹也是想來看看我們到底在幹麻?!
"大學校系參訪"則可以提早帶學生認識學系,這比較像是遊行團的感覺,因為就一站一站地參觀、聽學系介紹。
人文社會一點的就可以一起做"社區踏察",再把課堂所學結合到實地踏察中,學生蒐集實例後返校也是要製作成報告分享的,但過程中總有零星的小空檔,可以師生一起聊聊在學校不會聊到的事;有一次某生跟我提起小一歲的堂弟生物課也是我任教,是他高一第一次段考唯一及格的科目,所以他從此愛上生物學!還有某老師上課八卦,當然也會講到他們的一些心事……然後我們這師生三人小隊一起走到便利商店去買東西,孩子偷偷買了三個小布丁,結帳後說有一個要請我吃~
我時常在想,如果有人問我當老師每天都在幹麻?我能回答「就是每天都到學校跟學生一起玩!」那一定是很快樂的事!不是指每天都要出門玩,而是指帶著一種輕鬆的心情去與學生互動,即使在課堂上,學術的討論及知識的傳授,學習新知及訓練邏輯思考能力,後續還能將概念學以致用,我覺得都是會令人興奮且好玩的事情!其實高中生有些也是很幽默有趣又有創意的,跟他們一起玩有時還真的是很好笑歡樂呢!
##